含分布式光伏的配电网规划设计研究*

2022-02-06 09:38朱咏明李卫华
电气工程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接入点谐波分布式

宁 超 杨 俊 朱咏明 刘 莎 李卫华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昌吉供电公司 昌吉 831100)

1 引言

为节省能源消耗,光伏发电日渐趋于完善,与此同时,光伏发电配电网也需要不断与时俱进。本文对配电网进行重新规划设计,对接入的分布式光伏进行分析研究。分布式光伏发电概述从基本模式角度出发,可以将其分为输电侧并网以及配电侧并网两种。输电侧并网主要应用于较大规模的发电站,将其中的电能集中并入电网,之后接受电网的统一调配;配电侧并网发电规模小,发电设备产生的电能就近接入配电网,电能会直接被消耗。由此使分布式光伏电源接入配电网更加顺畅,避免造成配电网系统扰动。

通过大量的文献和试验材料,参考多种规划方案,最终提出本文的设计方案。其中文献[1]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分布式光伏接入方式进行研究,通过控制接入点的谐波振动使配网系统保持稳定。但这种方法对配网本身供能效率并没有显著提升。文献[2]利用粗糙集理论的蚁群算法对现有光伏接入方法进行优化,增加数据处理速度,增强数据采集能力,进而提升配网运行的供能效率。但对于分布式光伏的接入方法比较单一,不能及时调节光伏接入时的谐波振动,容易出现并网振荡故障。文献[3]建立了带约束的3目标优化模型,并设计了基于进化状态评估的自适应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AMOPSO/ESE)来求解Pareto最优解集。根据“先粗后精”的决策行为模式提出了由兴趣最优解集和邻域最优解集构成的Pareto前沿来辅助决策过程,但计算处理过程较为复杂,且对系统硬件要求较高。

根据上述方案的规划设计理论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在其基础上对配电网进行设计规划,通过对配电网的总体设计保证系统输电指令的统一调度;利用信赖域算法对分布式光伏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保证系统数据合理分配[3]。通过改进,所提设计很好地解决了电网供能效率低、谐波振荡大和抗干扰能力差的问题,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2 配电网总体设计方案

通过实地勘测并参考现有配电网设计系统图,对配电网总体设计进行改进,使配电系统更加匹配分布式光伏的接入,使光伏电源接入时尽可能造成小的扰动[4]。本文设计规划方案如图1所示。

图1 冷热电联供系统设计方案

本文设计的总体方案通过TCP/IPZ总线进行供能和数据调度,由上层软件程序进行指令传达,下层设备进行接受指令并执行,上下两层通过以太网交换机综合分配和整理。其中上层指令传达层由UPS电源负责维持系统软件能量消耗,通过CPS时钟设计延时时间,利用检测机和监控机对运行状态进行把控,通过打印机打印报表记录系统运行数据,然后输入到 Internet云端网络中,最后进行整体调度规划[5]。下层设备层主要由人机界面、通信服务器和通信网关负责设备运行,人机界面装有微机保护装置和温湿控制器,负责对配电网环境进行把控;通信服务包括信息显示、仪表抄录,职能是记录设备状态;通信网关主要负责电路的保护,由智能断路器、遥控单元和直流屏组成[6]。

3 分布式光伏接入方法判定

分布式光伏接入在总体设计方案下进行,为保证供电质量需要对接入条件进行判定,符合接入条件才能被允许接入,对符合接入条件的光伏电源给予解决方案,使之能够满足配电网接入需求[7],光伏接入判定如图2所示。

图2 分布式光伏接入判定图

分布式光伏的接入条件判定根据约定的光伏发电接入容量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判断接入后配电网的电能质量决定是否接入电网,判定良好可以直接进行接入,判定一般需要进行高压供电,判定较差进入分析阶段。对判定一般的进行高压供电,供电完成可以进行后续接入操作,供电失败需要进入分析阶段[8]。分析阶段主要分析接入时的电流谐波畸变率、电压偏差和电压波动,根据分析出的原因分别给出解决方法,对于电流畸变率较高的需要改变接入位置进行调节;电压偏差较大需要增加无功补偿;电压波动较大的需要提高短路容量。原因排查结束后才能进行后续的接入操作[9]。

4 配电网等效电路

配电网的有源系统接入时往往会造成扰动,对于分布式光伏电源的接入,本文通过分析接入点位置的电路走线,找到最佳接入位置,使配电网扰动达到最小[10],分布式光伏接入点简要电路图和等效电路图如图3、4所示。

图3 接入点简要电路图

图4 光伏接入点等效电路图

分布式光伏电源的接入代表配电网系统具有了有源系统,将其进行等效变换得到接入节点的电流为

式中,Rh表示电网侧等效谐波阻抗;Rf表示接入点等效电阻值;I˙t表示输出侧汇合电流值。根据基尔霍夫定律对等效电路图进行分析,多个节点位置的电路阻抗等效为公共节点的总阻值[11],从而得到整个配电网谐波电压为

假设图3中各接入点位置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可以进行合并同化,则式(2)可简化为

式中,k表示分布式光伏电源接入位置;n表示接入点数量;RC表示母线节点线路等效阻抗;RL表示负荷间的等效阻抗。根据式(3)进行分析,对分布式光伏电源的接入位置进行简单把控,根据不同的计算结果选择合适的接入点,使接入时对配电网系统的影响达到最小[12-15]。

根据分布式光伏电源接入条件判定方法和等效电路分析,对接入位置更加清晰,使光伏接入配电更易成功,及时避免接入时的扰动影响,使本文设计更加具有信服力[16]。

5 分布式数据信赖域算法

由于本文研究的是有源配电网络,而且接入的电源是分布式光伏电源,因此需要对分布式电力数据进行约束,为更加快速合理处理电网接入过程中的分布式数据,本文采用信赖域算法[17-20]。

根据接入分布式光伏电源采集的数据,对运行状态中的有功和无功功率进行分析得到

式中,PLi、QLi分别为节点负荷的实际有功、无功功率;f0和f分别为设定频率值和实际频率值;P0i、Q0i分别为未接入时的配电网运行的功率数据;α为电网接入电源的无功电压增加系数;β为接入位置的有功增加电压系数;Kpfi、Kqfi为负荷的静态频率特性参数。

对电源接入位置进行分析,通过标注接入点位置为PQ,建立方程组,从而更加准确地了解接入点的功率变化。PQ节点功率方程为

式中,SPQ为PQ节点集合;FPpQi、FQpQi分别为PQ节点的有功、无功功率方程;PGi表示接入点PQ位置的无功输出;QGi表示有功输出;PLi表示光伏接入位置的无功输入;QLi表示光伏有功输入量;Pi表示节点功率总量;Qi表示节点有功总量。若节点上没有DG装置,则PGi=0、QGi=0;若节点上有DG装置,则PGi、QGi为指定的有功和无功功率输出。则节点注入有功和无功功率为

对式(6)中的接入点位置总功率方程组进行合并,得到分布式光伏接入电网式的总功率变化方程。

式中,SPV为PV节点集合;FPpVi为PV节点的有功功率方程。下垂节点的功率方程为

式中,SD为下垂节点集合;FPDi、FQDi分别为下垂节点的有功、无功功率方程。

对下垂节点功率进行限制,限制功率最小值为

式中,f(x)表示下垂节点变化规律方程,根据接入点前后功率数据变化得到

对下垂节点的限制最小值进行优化,通过限制条件和配电网扰动量进行优化,从而得到优化后的下垂节点最小功率为

式中,sk=xk+1-xk; ∇f(xk)、∇2f(xk)分别为f(x)在当前迭代点xk处的梯度向量。

接入点位置的功率方程是否值得信赖,通过判定体系进行判断,对计算出的结果进行判定,即

式中, Δfk、Δqk分别为f(x)在第k个接入点的前后变化量,对其进行整定

式中,γ1、γ2为信赖域半径修正系数,0<γ1≤ 1≤γ2;η1、η2为迭代成功判别系数,0<η1< 1 <η2。

通过修正后的判定条件对电源接入进行数据验证比对,使接入方法更加有效,造成的影响最小,对接入后的配电网系统更加具有信赖性[21]。

6 试验结果与分析

本文研究试验在传统电源接入系统数据的基础上验证,通过试验数据记录,并根据试验结果进行仿真和对比,对接入点进行试验数据记录,根据具体数据分析本研究设计方案的有效性。在试验中有一定的环境要求:处理器 CPU的额定功率大于75%,电负荷预测精度大于 80%,试验用计算机采用Intel i5以上处理器,应用Power Factory进行模型预测仿真,配电网试验模拟环境如表1所示。

表1 配电网试验模拟环境

本研究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通过模拟配电网运行状态进行数据采集记录,得到分布式光伏接入点的数据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配电网节点总功率测试数据

根据表2数据结果分析,在节点40和节点10分别达到接入电源功率最大和最小值,节点10的有功容量最小,表明节点之间的有功功率分配是基于其有功容量大小,接入点功率越大,证明系统存在频率振荡。由表2可见,节点30发出的无功功率最大,而节点30的无功容量不是最大,表明接入点之间的无功功率分配不是基于其无功容量大小。

为更清晰直观了解分布式光伏接入配电网的影响,对各接入点进行谐波振动分析,并根据数据画出对比度曲线如图5所示。

图5 接入节点谐波振荡对比曲线

分析图5发现从P0~P40谐波振荡一直处于上升状态,表明一直处于干扰状态;在 P40~P50节点,谐波振动持续下降,表明本研究接入方法对接入扰动产生作用;P50之后的节点配电网逐渐趋于稳定,表明接入扰动停止。

为验证本研究规划的优越性,利用 Power Factory仿真软件进行对比验证仿真,与传统电源接入配电网进行对比验证,计算机仿真电压变化幅度对比曲线如图6、7所示。

图6 传统电源接入电网电压幅度

图7 分布式光伏接入电网电压幅度

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传统电源接入配电网会存在一段时间的接入延时,延时时间为0.1 s,而且接入瞬间存在滞留效应,容易对配电网造成冲击;而分布式光伏接入时不存在延时状态,在接入时也没有滞留效应,接入配电网时能够平滑过渡,电压幅度没有显著变化。

综上所述,本文研究的设计方案更加稳定,方法更加有效,能够有效调节节点的振荡谐波,接入瞬间对配电网影响能够达到最小,从而体现出本研究方案在配电网中的实用性。

7 结论

本文对光伏电源在配电网的应用进行规划设计,在有源接入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1) 对整体布局进行设计,设计光伏有源应用方法,使配电网尽可能小地造成扰动。

(2) 分析节点位置的线路,通过电流和等效电阻进行分析,找到最佳光伏接入电网位置。

(3) 利用信赖域算法进行光伏接入节点的功率计算。

(4) 进行试验验证分析,对试验数据进行记录,并给出接入点谐波振荡对比度曲线。

通过以上改进,并与传统有源接入电网方案的电压幅度分析验证,验证了此设计很好地解决了电网供能效率低、谐波振荡大和抗干扰能力差的问题,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但是本研究在试验验证中存在一些硬件上的问题,只能在模拟环境下进行光伏接入,与实际情况存在差距;由于设备问题和人工读取数据容易造成一定的误差等问题仍待解决。

猜你喜欢
接入点谐波分布式
模糊聚类下的接入点选择匹配定位算法
基于无线通信的信号系统AP接入点改造方案
SFC谐波滤波器的设计及应用
电力系统谐波检测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自适应的谐波检测算法在PQFS特定次谐波治理中的应用
电力系统谐波状态估计研究综述
分布式光伏热钱汹涌
分布式光伏:爆发还是徘徊
高校 WiFi 9 大谬论
基于DDS的分布式三维协同仿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