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元培
唐山市老干部活动中心 河北 唐山
随着《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的出台,各行政事业单位应根据规范要求进行会计业务的改进和更新,从而适应新要求。新政府会计制度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可以满足财务管理的各项要求,有助于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随着制度的改革,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方式也要随之更新,着重提升会计信息质量,保障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为此,不仅要提升财务人员的思想认识和业务能力,还要加强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财务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和共享性,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便利条件,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依据。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会计改革要做到与时代接轨,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工作方式,提升财务风险的防范能力和信息透明度,促进现代化治理目标的实现。2015年《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颁布,对政府财会工作具有指导作用,有助于制度的制定和完善。2017年出台了《政府会计制度》,对会计科目进行规范,使设置更加合理,同时也改进了财务处理、报表报告编制等工作,使改革更加全面深化。2019年,新政府会计制度全面落实,同年12月还出台了《行政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基本指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成本意识,使其掌握更加有效的核算方法,为成本核算奠定基础,使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水平更进一步。
新政府会计制度对商业交易、财务往来在账簿中的分类、登录、分析、核实等工作进行规范,是会计落实日常工作必须遵守的一项制度和法则,同时也明确了工作的程序和方法。自2019年1月1日开始,各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等组织开始落实《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以下简称《制度》)。《制度》的落实使会计核算方式发生了改变,同时也对各个单位的会计制度进行了统一,促进了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两项功能的强化,也对基建会计核算进行了整合,使报表体系更加完善。在会计核算方面,《制度》的出现使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保持独立、分离的同时又相互衔接。具体来说,二者具有“双功能”,在相同会计核算系统中,两种会计的功能都可以实现,通过资产、费用、负债等要素进行核算,然后结合预算收入、预算支出、预算结余三个方面预算会计核算。此外,财务会计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预算会计则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针对部门预算管理中的现金收支,采用“平行记账”的方式,其他业务只需进行财务会计核算。二者在报表上也存在一定的关联与衔接。在功能方面,《制度》引入了权责发生制,也调整了预算会计科目与核算内容,极大地改善了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的功能。在《基本建设财务规则》的基础上,《制度》对会计核算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和明确的要求。事业单位应该根据新要求落实财务会计工作,保障核算的真实性、准确性,促进工作水平的提升,保障单位内部的廉洁高效,使单位持续健康发展。
新政府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对财务信息化建设也有一定的影响,包括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两个方面。短期影响方面,传统的财务管理工作并没有进行统一的规范和要求,各个行业、单位标准各不相同,使得财务报表、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不强。新制度进行了统一规范和要求,财务人员根据新要求进行改进。为了适应新制度的要求,管理人员应该创新工作思路,率先开展单位内部调整和改进,推进新工作标准的建立。一方面,原来的财务工作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新制度则引入了权责发生制,与原本的制度相互配合,可以提升会计核算水平。另一方面,新制度下财务和业务会计之间适当分离,财务报告和预算报表也需要编制两套,同时根据新制度要求披露会计信息,对比原本的工作,不仅工作量明显增加,工作难度也随之提升。此外,新制度带来的短期影响还包括折旧、补提折旧等方面。长期影响方面,新制度的落实明显对长期发展有很大的积极影响,可以促进工作水平的逐步提升,弥补了原本存在的漏洞缺陷。新制度下,财务部门应该确定自身定位,合理编制财务报告,促进管理效率提升,同时优化资源配置,为单位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财务基础。
新政府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建设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原会计信息系统不能满足平行记账要求;二是原会计信息系统不符合新政府会计制度的科目、账套等;三是原会计信息系统编制报表不符合新会计制度要求。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建设造成了一定影响,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也有一定消极影响。
新制度下,不仅要做好会计核算,还要强化预算会计核算。行政事业单位原信息系统只能满足预算会计核算的需要,无法对具体的核算业务进行区分,很难满足平行记账的要求。
新制度下,各个行业、单位采用统一的制度规范,基本建设投资也不需要单独建账,而是纳入大账统一核算。单位要全面落实新制度,执行会计科目及相应编号,做好凭证、账簿的填写工作,坚持信息化管理的原则。原本的科目设置、账套范围、会计凭证、账簿登记等方面,都无法满足新政府制度的要求,应该根据当前制度的要求,对信息系统进行全面更新,否则会影响具体工作的落实。
新制度下,各个单位应该在期末编制预算报表、财务报表。在财务报表中,主要包括会计报表、附注两部分内容,在编制时要以权责发生制作为基础,结合收付实现制,详细编制各项数据。各个单位应该根据新制度落实编制工作,不能随便对编制基础、依据、原则和方法进行更改,也不能更改各项数据,要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单位信息系统中涉及的编制基础、依据、方法、数据口径都已经不符合新制度,应该进行更新和改进。
新制度下,单位必须要进行信息系统软件的升级和更新,使系统具有更强大的平行记账功能,促进各个功能模块的优化完善,同时对科目体系进行重新设置,并且对科目余额、核算基础进行调整等等。建立平行记账模块可以满足编制记账的需求,使会计人员有更详细的凭证依据。如果现金收支业务被纳入单位预算管理的范畴内,在财务会计凭证编制的过程中,会计凭证可以由核算软件自动生成,对相同的经济业务,可以进行“双功能”核算,满足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两项工作的需求。在报表编制的过程中,软件将具体的编制原则作为基础,同时结合会计数据,可以实现自动化报表编制,极大地提升报表编制的效率和精准性。对会计科目体系进行创新改进,可以参照新制度内容进行创新,同时分析单位的业务内容、工作特点,根据具体的要求进行科目编号,保障各个单位的会计科目在名称与编号两个方面实现统一。财务数据应该从原本的信息系统中进行平滑,逐步写入新系统之中,为日常工作的查询、调用提供便利。同时也要对财务核算系统进行调整和优化,针对费用类的管理费用、业务活动资金等,应该结合新制度的要求,逐步融入会计制度中。因为在会计制度政策中,每年都会对财务管理做出不同的要求,所以应该根据往期收支情况进行调整。单位应该根据一级科目要求对原本的会计科目进行调整。具体来说,可以围绕总账构建系统,包括会计科目账、功能分类账、经济分类账三个方面,具有工资管理、出纳管理、电子报表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多项功能,由主管部门、职能部门进行具体操作,可以促进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满足双重复式支出核算的要求,可以实现预算、核算、决算一体化,以及新旧收支分类数据并行运行。
为了促进信息化建设,也可以从内控制度入手,结合新制度的要求,分析具体的变化内容,并且制定相应的管理对策,使工作落实更加规范。与新制度的要求结合,优化管理岗位,促进分离政策的落实,降低岗位的兼容性,实现专人专岗,明确各岗位工作人员的职责。同时要构建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不仅要考核新时期财务工作落实情况,还应该结合工作人员的工作绩效,根据考核结果调整岗位或薪资,使工作人员有更高的工作积极性。应该构建双重预算体系,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作用,积极与各种软件企业进行合作,使信息化管理平台更加完善,明确具体的工作指标,使会计凭证可以自动生成,并且实现数据的实施监督,满足各项工作的要求,使工作效率有所提升。要促进财务信息一体化,可以加强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接银行、支付、资产管理等信息系统,提升会计信息处理的时效性、规范性和便捷性。同时促进财务管理职能转型,转变财务人员的思维模式和工作理念,侧重于财务分析、预测、全面预算管理、风险控制等信息采集工作,摆脱传统大量的数据核对与整理工作,逐步向价值管理转化,促进管理职能的提升。
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要明确具体的工作流程,并且进行有效的规范管理。首先,要实现财务与预算一体化。在软件升级之后,可以获取更加全面的数据信息,以此为基础改善财务管理工作,充分发挥信息系统的积极作用。各个单位应该认识到会计信息的价值,树立大数据观念,采取有效的预算管理措施,并且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构建预算管理系统,包括预算申报、审批、编制等多项内容,可以促进核算、预算和决算的一体化。应该与会计核算需求结合,对财务管理流程进行详细的划分,重新构建业务流程,做到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反馈,并且对整个资金运行的过程进行实时监督,使一体化信息系统更加规范;其次,应该建立“业财融合”的接口,促进两个系统之间的相互衔接,使该工作流程进一步简化,实现部门之间的合作交流,降低工作难度的同时,也可以控制管理成本,为信息化建设提供更充实的条件。各单位应该将该系统与薪酬核算、人资管理两个系统衔接在一起,在涉及薪酬核算内容时,可以从人事管理系统中获取具体的职工名单、考核结果、绩效信息等等,会计凭证可以自动生成,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此外,要加强财务人员的培训工作,促进信息技术的推广和知识、方法的更新,使财务人员可以掌握各种信息化技术。同时,要更新各种硬件设备,包括ERP应用服务器、存储服务器、Oracle 数据库集群等等。
综上所述,在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的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应该转变传统的工作方法,充分分析新制度的要求和特点,了解当前财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信息化建设来弥补各项工作漏洞,促进工作方法和技术的更新。为此,不仅要更新系统软件,还要做好制度配套,同时优化工作流程,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改善财务工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