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吕建中
面对日益严重的全球性通胀,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完全置身事外,保供稳价已成为各国政府的重要政策选择。作为能源生产、消费和进口大国,国内能源保供不能只是“总量”的平衡,还要保持区域性、结构性、季节性平衡,提高能源供应的可及性、稳定性、连续性、价格可承受性。
去年冬季以来,全球能源市场跌宕起伏,价格持续高位宽幅震荡,并引发大宗商品价格全面跟涨,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正经历着近几十年来最严重的通货膨胀。
今年5 月,美国CPI 环比上涨1%、同比上涨8.6%,创1981 年12 月以来的最高值,其中能源、食品价格分别环比上涨3.9%、1.2%,同比上涨34.6%、10.1%,是推升上涨的主因。欧洲的情况大同小异,5 月,欧元区通胀率按年率计算达8.1%,创历史新高,其中能源价格同比上涨39.2%,也是推升上涨的主因。
作为能源生产、消费和进口大国,供给短缺是最大的能源不安全。所以我国必须着力提高能源自主供给能力。
2021 年,我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43.3 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6.2%;能源消费总量52.4 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5.2%,能源自给率82%。但是,我国石油和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较高,受国际能源市场的影响较大。
我们还要看到,我国中东部地区能源消费量占全国的70% 以上,生产量占比不足30%,重要的能源基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长期以来形成了“西电东送、北煤南运、西气东输”的能源流向格局。
因此,国内能源保供不能只是“总量”的平衡,还需要保持区域性、结构性、季节性平衡,提高能源供应的可及性、稳定性、连续性、价格可承受性。
我国地域广阔,能源资源潜力较大,特别是可再生能源资源十分丰富,有条件支撑国内能源生产供应能力提升。
今年1-5 月,国内生产原油同比增长4.1%,进口原油同比下降1.7%;生产天然气同比增长5.8%,进口天然气同比下降9.3%;发电3.2 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5%,其中火电下降3.5%、水电增长17.5%、核电增长4.5%、风电增长9.5%、太阳能发电增长12.9%。国内能源生产供应稳定增长。
下一步,要切实稳住存量,挖掘煤炭、油气的生产潜能。特别是在油气方面,要坚持“常”“非”并举、海陆并重,加快推进储量动用、老油气田稳产、新区产能建设,保障持续稳产增产。今年,国内石油产量回升到2 亿吨水平并较长时期稳产,力争2025 年天然气产量达到2300 亿立方米以上,储气能力达到550亿-600 亿立方米。
同时,要规模化、高质量发展增量。把风、光、水等清洁能源供应体系建设好,大力推进风光水火储一体化和源网荷储一体化,打造多能互补、融合发展、协同保障的发展模式。
鉴于当前以煤为主的能源资源禀赋、火电占到总发电量的70% 以上、新能源短期内难以担当保供重任的实际,我国需要继续发挥好煤炭保供的“压舱石”和兜底作用,积极释放先进产能。
今年的目标是年内再释放产能3 亿吨/年以上,日产量达到1260 万吨以上,确保用电安全。1-5 月,国内规模以上煤炭企业生产原煤同比增长10.4%,进口煤炭同比下降13.6%。目前,统调电厂电煤库存达到1.59 亿吨以上,可用天数增加到32 天。
下一步,要优化煤炭产能布局。集中力量建设山西、蒙西、蒙东、陕北、新疆五大煤炭供应保障基地,完善煤炭跨区域运输通道、集疏运及储备体系,增强煤炭跨区域供应保障能力。
持续优化煤炭生产结构。以发展先进产能为重点,布局一批资源条件好、竞争能力强、安全保障程度高的大型现代化煤矿,强化智能化和安全高效矿井建设,增强弹性供应机制。
统筹电力保供和减污降碳。根据发展需要合理建设先进煤电,保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必需的合理裕度,加快推进煤电由主体性电源向提供可靠容量、调峰调频等辅助服务的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转型。
2012 年以来,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降低30%,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据测算,“十四五”期间,单位GDP能耗降幅每扩大1 个百分点,每年可减少能源消费0.5 亿吨标准煤以上,相应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 亿吨以上。目前,我国国内单位GDP 能耗约为OECD 国家的3 倍、世界平均水平的1.5 倍,下降空间较大。
下一步,要坚持区分情况、有保有压,避免“一刀切”的保供稳价。重点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严格控制不合理能源消费。大力推动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持续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推广热电联产改造和工业余热余压综合利用,鼓励公共机构、居民使用非燃煤高效供暖产品,提升终端用能低碳化电气化水平;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在城市公交等领域应用,到2025 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20% 左右。同时,在全社会倡导节约用能,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引导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能源保供稳价,既要依靠政府‘有形的手’进行调控,发挥好能源中长期合同的作用,又要重视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能源既是重要的生产要素,又是重要的产业和行业,维护好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是保障能源安全的基础。
能源保供稳价,既要依靠政府“有形的手”进行调控,发挥好能源中长期合同的作用,又要重视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当前,制约国内能源行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迫切需要用市场化改革去破解。其中,燃煤发电电量要能进入电力市场,通过市场交易在“基准价+ 上下浮动”范围内形成上网电价,理顺价格和利益机制。
下一步,要突出完善煤炭与煤电市场化价格机制衔接,引导煤炭价格稳定在合理区间,让电力价格更加合理地反映电力供需和成本变化,形成“能跌能涨”的价格体系。
首先,发挥期货市场发现价格、套期保值、管控风险方面的优势,为国内能源保供稳价服务好。利用大规模新上能源项目的时机,拉动国内投资、扩大内需、吸纳就业、稳定税收,促进市场繁荣和经济增长。在这方面,能源央企发挥着国家队的骨干带头作用,是增强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应对风险能力的主力军。
其次,要建立健全能源保供稳价的激励约束机制,落实好财税、金融、税收等支持政策,帮助缓解电力企业资金压力。
此外,要以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为契机,着力疏通堵点卡点,畅通运输通道,确保不因国内循环不畅造成价格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