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就业导向的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分析*

2022-02-06 21:18吴琼武汉城市学院
品牌研究 2022年27期
关键词:用人校企岗位

文/吴琼(武汉城市学院)

在如今的市场和社会环境中,不仅就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企业生产、发展的竞争压力,也同样不断加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协调与处理好学生就业和企业用人需求之间的关系就成为一项关键课题与重要任务,因为其同时关系着学生能否顺利就业,以及企业能否获得理想的人才资源[1]。校企合作的育人模式,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同时也有利于满足企业生产、发展中对人才的需求。不过,为了进一步发挥出校企合作育人的优势,在未来的校企合作育人中,还应进一步强调和突出就业的导向性,不断改进、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模式。

一、校企合作育人对学生就业与企业用人的作用意义

(一)校企合作育人对学生就业的作用意义

1.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在国内外的职业教育中,都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这足以证明这种育人模式的优势。站在学生就业的角度来讲,通过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共同进行职业人才培养,可以让学生从以往单纯的、脱离实际的理论学习中脱离出来,同时得到专业实践技能的锻炼[2]。职业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为社会培养、输送实用型、操作型人才,所以学生既要有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更要具有过硬的专业实践技能,才能得到企业等用人单位的认可。

在校企合作育人中,通过企业的介入,学生的学习、锻炼能够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可以将已经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的专业问题上来,从而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同步提升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实践技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就业。

2.提高学生就业与企业用人需求之间的匹配度

学生能否顺利地实现就业,与诸多方面的因素相关,除了学生是否具备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与过硬的专业实践技能之外,学生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技能是否符合企业的用人需求,也对学生的就业具有非常大的影响[3]。例如,如果学校的人才教育培养目标、教学内容等,与企业当前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不匹配,那么不论学生学得再好,也难以顺利地就业,或是快速地适应岗位,因为企业往往需要对学生进行长时间的岗前培训,才能使学生真正符合企业的用人需求标准。而校企合作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通过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和育人合作,学校可以根据企业的用人需求标准,动态地制定人才教育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发展,完全符合企业的用人需求标准,提高学生就业与企业用人需求之间的匹配度,让学生能够更加顺利地就业,并快速适应自身岗位。

3.提升学生职业发展与社会生存的综合素质能力

一个人的就业、职业发展与社会生存,与其自身的多项综合素质能力水平相关,而不只是取决于其专业素质能力。在常规的职业学校教育中,学校教师只能交给学生专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学生职业认知、职业道德、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会受到很大的限制,而这些综合素质能力正是学生在实际就业中,所需要具备的,这样学生才能实现更好的职业发展与社会生存[4]。在校企业合作育人中,学生通过学校途径可以学习到一般性的专业素质能力,而通过企业提供的平台,又能够得到更加全面的综合素质锻炼,使其形成对职业工作的直观认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让学生学会在工作中、生活中与人合作与交流,从而提升学生职业发展与社会生存的综合素质能力。

(二)校企合作育人对企业用人的作用意义

1.更好地满足企业用人需求

首先,暂时不说为社会培养人才是企业应当承担的一份责任和义务,就从企业自身的利益角度来讲,校企合作育人对于企业来说也是非常有利的。

如在当今的人才经济时代下,企业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但这种竞争大部分集中在人才竞争上,也就是说只要企业拥有充足的符合自身生产、运营及发展需求的人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就可以大大增强,因此现代企业都非常注重自身的人才队伍建设。通过与学校进行合作,按照自身在用人过程当中的各项标准,辅助学校进行人才教育培养工作,可以保证学校人才的培养,与企业的用人需求保持高度的一致,使企业可以获得自己理想中的人才,这对企业来说显然是极其有利的。

2.降低企业的人才招聘、培养成本

以往,企业为了丰富自身的人才储备,往往会消耗大量的时间、经济成本,来招聘和培养人才,但这里有一个突出的问题是,企业人才招聘、培养的成本是较高的,而且周期较长,再者是受招、受培的人才最终不一定能为企业所用,从而导致企业的资源白白浪费[5]。而通过校企合作育人,企业在人才的学校教育、培养阶段,就予以其相应的辅助和指导,并直接与学校签订用人协议,企业便能够以最低的成本获得自己所需的人才,降低企业的人才招聘、培养成本。因为校企合作育人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人才,已经对企业的实际工作生产环境、要求、标准等有了主观的认识和体验,符合企业的用人标准,一旦上岗便可以胜任工作任务,不再需要另外进行烦琐的人才招聘、赛选和培训。

二、基于就业导向的校企合作育人模式

(一)基于就业导向加深校企合作育人的深度

校企合作育人教育培养模式在国内外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如在我国不论是职业院校还是大学,都普遍开展了校企合作,希望通过这种育人模式,提高自身的育人质量。不过,从我国的校企合作育人实践情况来看,学校与企业在合作育人过程当中,合作的深度还远远不够,很多时候都是浅尝辄止,没有能够充分体现和发挥出校企合作育人的优势,导致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效果依然不甚理想,学生就业前景也不乐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就业导向下的校企合作育人中,应当加深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深度,具体可以采取以下途径[6]。

1.学校与企业共同建设专业

以就业为导向,必然要首先考虑到企业在生产和发展过程当中的用人需求。以往,学校在专业建设中,虽然也会进行广泛的社会、市场和企业调研,尽量根据社会的用人需求来进行专业设置,但是由于缺少与企业之间的深度沟通,也缺少来自企业的直接指导,因此其专业设置不一定完全符合企业的用人需求,从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设备再到师资力量等,都可能达不到促进学生就业,满足企业用人需求的效果。为此,可以一改以往的专业设置模式,通过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共同建设专业、在这个过程当中,企业可以将自己的用人需求、用人标准详细、全面地告知学校,并与学校一同商议、指定育人目标。同时企业还需要根据当下的生产现状、技术现状、科研现状等,与学校一起开发教学内容。同时,企业还可以为专业教学提供必要的、真实的设备资源,以及具有实际生产经验的教师资源。这样一来,不仅专业的建设完全符合就业导向,而且人才教育培养的质量也能够得到保证。

2.学校与企业共同建设课程

在就业导向下,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度育人合作,除了要共同建设专业之外,还需要更加细化地共同建设课程,这是落实育人目标的关键环节。同一个专业或者同一个方向,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不同,人才的培养目标就不同。一是共建课程体系的内容,课程体系中包含基础知识类、技能类、职业素养类等各类课程的容量和比例,由校企共设。二是课程体系中某一类或者某一门课程开设的方式或者学时,也要由校企共建。在学校与企业共同建设课程的过程当中,还需要注意遵循两点重要的基本原则,第一是要符合企业的用人需求,这样才能突出就业的导向性[7];第二是要符合科学、客观的职业教育规律,注重知识、技能的一体性、逻辑性,千万不能在人才教育培养中急于求成、走捷径,这就会影响到学校的人才教育培养质量,也会为企业今后的生产、发展造成隐患。

3.学校与企业共同管理学生

在以往的校企合作育人中,对于学生的管理依然由学校承担主要责任,这确实是学校不可推卸的义务,只不过完全由学校来管理学生,并不能真正突出人才教育培养的就业导向。为了加深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育人合作,企业方面应当主动承担更多的责任,与学校一起管理学生。这里的管理,不仅仅指的是教学管理、学习管理,同时更加包括生活管理、职业道德管理、职业素质管理等,如企业应当将对职工的管理标准,逐步地应用到对学生的管理中来,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熟悉真实的工作环境,了解实际的企业生产管理模式,知道如何对待自身的工作,怎样处理与上级和同事之间的关系等。从而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素质,使学生专业知识、技能得到发展的同时,也学会如何适应社会生活,学会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团结协作等。

(二)基于就业导向拓宽校企合作育人的宽度

在就业导向下,校企合作育人既要纵向加深合作的深度,也要横向拓宽合作的宽度,从多个方面、层次和角度,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从而让学生就业的能力得到更大、更全面的提升,使其获得更多的就业机遇和平台。

1.根据专业进行相关岗位育人合作

当前,职业教学的划分越来越精细,但企业中岗位的划分速度和种类依然远超过它,于是出现了学校的某一个专业对应多个社会岗位的情况。同一个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面向是与其所学专业相关的多个岗位,任何一个学生都无法准确定位某一个特定的岗位,只能定位为某一个或者某几个岗位群。

比如,一个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可能是的设计开发、产品设计营销、广告策划等岗位,也可能是艺术设计行业的调查研究、行业发展宏观指导等岗位。校企合作培养就业能力就要增强毕业生的实习、实训的岗位宽度,企业要开放与合作专业毕业生相关的各个岗位,让学生充分认识岗位的实际需求,从中找到差距,弥补不足。

2.根据专业进行相近专业岗位育人合作

在生产过程当中,分工的日渐细化,还导致了多个专业相互渗透的岗位需求。如果一个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学生去应聘一个艺术设计岗位,那么该学生既要具备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还应该熟知设计市场营销相关知识和能力。进一步说,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与视觉类产品设计、产品制作、产品营销等多个岗位相关,也就与研发专业、营销专业等相关,相应的能力是校企合作中必须重点培育的。

在校企合作中,企业应加强与学校某一专业相关专业的宽度合作,涉及的岗位要尽可能全面。

(三)基于就业导向延伸校企合作育人的时间长度

在以往的校企合作育人过程当中,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实际合作时间有限,导致学生无法得到充分的校企合作指导,这也限制了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就业导向下学校与企业相互之间的合作,还应当在时间的长度上得到延伸。

1.将校企合作贯穿整个职业教育过程

过去的校企合作育人,到了最后一学年学生才能接触到企业的教学资源、教育引导和工作环境等,所以学生适应和学习的时间较短,难以在短时间之内全面掌握各项实践技能,养成良好的综合职业素质。为此,应改变这样的校企合作育人模式,从学生一入学开始,企业就应当介入到学生的教育中来,如不论是在理论教学中、实践教学中、思政教育中乃至学生管理中,企业都应定要发挥出相应的作用。将企业对人才的各种素质能力要求、企业的生产发展理念、企业的核心文化等,以各种形式融入教学中来,从一开始就致力于对学生职业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环境适应能力、职业道德、创新意识、合作交流能力等的培养。这样一来,学生就不必等到最后一学年,才接触到就业所需的知识和素质能力教学,让学生拥有一个更长的就业缓冲期,为就业做好更加充分和全面的准备。

2.将校企合作贯穿各个育人环节

职业人才教育培养的环节众多,任何一个环节都需要企业的参与及配合。在职业教育的全过程中,各个环节的任务是不同的,要结合这个“不同”,建立适合的校企合作平台。比如,一年级学生还不具备较完备的理论知识,更谈不上理论转化为能力的问题,对职业的认识还是肤浅的,把学生放在特定岗位进行的顶岗实习,学生是不能胜任的,这个时期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观。校企合作在这个环节就是组织学生参观或者考察企业、听企业家讲座等。而对于最后一学年的学生,他们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急需转化为操作能力。这个环节的校企合作就要把学生放在特定的岗位上。指导学生进行实际的专业生产操作,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增强学生的岗位胜任能力。

三、结语

校企合作育人不论是对于学生的就业来说,还是对于企业的用人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校企合作育人的优势,应进一步基于就业导向,在校企合作育人模式上做出改进与优化。通过企业和学校之间的深度、广泛与有机合作,提高学校育人质量,让学生能够全面适应职业工作环境和企业用人需求,促进学生顺利就业,快速适应岗位工作,丰富企业的优质人才储备,满足企业用人需求,实现学生、企业和学校三方共同发展。

猜你喜欢
用人校企岗位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破除“五唯顽疾”:要教育评价的“转”,也要用人导向的“变”
尺偏难以选准人——把准“用人卡尺”
精准科学选人用人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校企合作对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探索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