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理念下金融学课程的教学设计及创新

2022-02-06 16:29
山东纺织经济 2022年1期
关键词:金融学课程思政案例

徐 敏

(广东海洋大学 经济学院,广东 湛江 524088)

1 引言

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形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将金融领域内的文化基因和价值形态引入金融学课程教学中,为全面、多层次地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培养合格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金融领域的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金融的安全要做到“管住人,看住钱,扎牢制度防火墙”。其中人是关键因素,高校是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金融人才的培养,金融领域意识形态,金融文化的传承,主流价值观需要教师在金融学专业知识的传授过程融入价值观和国家情怀,将国家发展和个人理想进行结合。通过金融历史案例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要始终服务于实体经济,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要。

2 金融学课程教学的特点

2.1 金融知识的社会关注较高

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财富的积累、消费观念和支付方式的转变,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和金融机构长期开展的“金融知识普及月,金融知识进万家,争做理性投资者”等活动的开展,使得金融知识不断普及,居民对金融知识渴望和学习需求也日益提升。高考报考金融专业或非金融专业的高校在校学生选修金融类课程的热情也很高。借助社会和学生对金融学专业知识的热情和渴望,将金融知识和社会主义价值形态有意识融入到学生和民众的精神和骨髓中,为中国金融安全和长远发展提供具有专业知识和金融职业道德意识的全能型金融人才。

2.2 金融历史案例较多

在金融的发展历史中有诸多的经典案例。如北宋“交子”最早的纸币、日升昌票号的兴衰、陈光甫创办上海银行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筹建与发展等,把这些真实的、经典案例所含的价值观念、金融人的诚信精神、职业素养和民族自豪感渗透到专业知识中,让学生领悟到中国特色和中国智慧,深刻理解金融发展始终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化中国金融供给侧结构改革。

2.3 金融学的课程思政内容丰富

结合金融学众多的教学案例,将课程思政的内容融入案例教学中。如温州、义乌等地的信用案例来分析信用的作用及对地方经济整体发展的影响力;如从P2P网贷平台的发展,分析风险控制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影响力;从资本涌入教培行业及“双减”政策对教培机构发展来分析资本的影响力;从俄罗斯汇率保卫战和英镑狙击战,分析汇率变动对国家金融安全的影响;在学习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不动产信用控制,来阐述“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既可以促进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也可以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通过案例,将案例中的思政内容充分挖掘出来,实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为金融业培养合格的、高素质人才。

3 金融学课程思政教学的设计

在金融学课程思政教学中,应重视教学课件和教学案例结合。依托课程建设中已有的金融学案例库,结合每个案例的历史背景,充分挖掘案例其中的金融知识与思政内容。将金融知识和思政内容体现在每节的课堂上。精心地课前准备,在案例教学的活跃氛围,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中蕴含的思政内容。无形中使学生培养了社会主义人生观和价值观,将个人理想和祖国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金融学各章节案例课程思政内容安排如下。

3.1 货币起源和发展

案例:“交子”历史最早的纸币。“交子”是由北宋时期成都商人为现钱保管而签发的存款和取款的凭证。“交子”是中国最早的纸币,也是世界最早使用的纸币。“交子”是货币史上的一大进步,“交子”的出现是在北宋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条件下的必然产物。通过“交子”让学生了解中国在世界货币史上的辉煌,金融的繁荣是建立在经济发展基础上的,理解经济与金融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3.2 汇率制度

案例:近20年人民币汇率的变化,特征及趋势。展示2000-2021年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分析汇率变动的原因,理解中国“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每个国家在选择汇率制度时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人民币汇率的变化趋势对中国经济发展、外汇管理和金融安全的影响,思考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

3.3 外汇储备

案例:英镑狙击战。通过英镑狙击战,通过案例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外汇储备对一个国家金融安全的重要性。思考到底一个国家的外汇储备多少是合适的?中国是世界上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这也是中国政府长期以来重视金融安全和中国长期对外贸易的表现。

3.4 信用

案例:晋商和徽商的诚信。晋商在中国始于宋代,发展壮大于明清,衰落于20世纪。晋商在中国历史上自成体系,形成以“诚实守住,义利并举”的商业文化和经营理念。徽商在明清时期有三百年的辉煌,其核心经营理念是“讲道义,重诚信”。晋商和徽商对中国商业价值观的产生了重要深远的影响。思考信用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3.5 金融市场

案例:股票的力量。通过世界上第一张股票发行的故事及其近代股份公司的力量,让同学们学习金融市场具有集聚众多、分散的资金,通过股票汇集成巨大的资金的功能,既能为资本所有者带丰厚的回报,也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资金的需求,并通过制度来固定下来。通过案例让同学深刻理解金融市场的聚集功能、配置功能、调节功能及反映功能等。

3.6 银行发展

案例:陈光甫的小生意大银行。陈光甫先生1915年创办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从创业的七万元注册资本的小银行,仅经过20年,就发展成中国第一大私人商业银行,分支机构遍布全国。通过此案例,让同学思考银行的服务对象到底是为钱人提供金融服务还是要以实现广大民众的普惠金融为己任?

3.7 互联网金融

案例:中国P2P公司的发展历史。中国P2P公司开始于2007年,经过历2010-2013年的快速扩展期,到2020年的全部清退。通过此案例让同学了解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控制及监管的重要性,理解控制金融风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8 货币政策

案例:房贷调控—房子是住的不是炒的。通过住房贷款比例的调控,让同学们掌握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以及中央银行对于房地产行业风险的调控,以实现金融、房地产和实体经济的均衡发展。在理解中央银行货币调控的目的、调控的手段及调控的中介目标的过程中,加入思政内容,让同学对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业和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有更加深入地理解。

通过案例对各章节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启发与思考。金融学与思政有关案例的阅读,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强其对金融热点知识的兴趣,培养其发散思维、金融分析应用能力。

4 金融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注意事项

4.1 精心的课前准备

要提升金融思政课程的教学效果,需要课前精心的设计和准备。准备的内容有案例资料,全班分组,视频资料。这些资料的准备和视频的剪切都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案例的切入需要选择与实际联系比较紧密的内容,一是便于学生容易接受,二从理解上来说也是更容易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精心的课前准备是上好金融思政课程的最要环节。

4.2 不断创新教学方式

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后疫情时代成为普遍的教学方式,在上课前把准备的案例资料和视频资料发布到网络教学平台上,让同学们提前阅读和观看,既提高的教学的效率,学生们带着自己的疑问来到课堂,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将学生分组学习讨论中的结论发到平台上,让各组之间相互学习。

4.3 建立良性的师生互动模式

教与学是师与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实现教学相长。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建立一种师生互动交流的模式,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进度、学习的效果以及频率。同时学生也可以及时查看到老师的指导及评价,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模式,有利于形成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反馈机制。

4.4 教学的效果评价机制

在网络教学平台建立每学期两次学生对课程教学效果的问卷调查,通过调查问卷实现师生互动资料的不断积累和丰富,这些教学资料可以形成动态的教学效果评价机制。既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特点及变化,也为教师的自我成长提供资料。

4.5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在以案例为导引的金融学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从课前的设计、课堂教学、课后思考与作业、教学资料的汇总和教学效果的评价及分析,以学生为主,思考学生在学习过程的想法,看法和做法。只有站在学生的视角,理解他们的学习过程中所思、所想才能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

4.6 不断丰富教学案例

随着时代的进步,会出现新的金融学的案例。不断收集、更新和丰富金融学的教学案例,才能将金融学领域内的新思想、新动态融入金融学的教学中。对同学们来说,能结合当前的实际来进行分析,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提升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有利教师本人的进步和成长。

猜你喜欢
金融学课程思政案例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金融学的“宏微观裂痕”与制度金融学研究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行为金融学在价值投资中的应用分析
浅析数学方法在金融学中的应用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中国金融学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前景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