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路径研究

2022-02-06 15:25□常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8期
关键词:公共卫生思政教育

□常 翔

庚子新春,突如其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中国大地肆虐,张灯结彩的春节冷冷清清,川流不息的城市异常安静,武汉仿佛变成一座空城,中国好像按下了暂停键……我们的国家,党和政府迅速行动,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在最短的时间扭转了态势,夺取了阶段性胜利,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参考和借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给人类上了一堂生命教育课,同时,也应引发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更深的认识和思考。

一、突发卫生公共事件来袭,彰显伟大中国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中指出:“中国人民在疫情防控中展现的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展现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赞誉。”中国精神激发了中国力量,提升了中国效率,展示了中国形象。在这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中,伟大的中国精神已成为激励全党和全国人民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伟大团结精神。伟大的团结精神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此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过程中,国家领导人亲自指挥、周密部署,各族人民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及时控制了事态扩散蔓延的态势。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中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讲述了举世瞩目的中国故事,赢得了国际的支持和尊重,充分彰显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团结精神。

(二)“生命重于泰山,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伟大奉献精神。以人为本的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我们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要真正同人民结合起来。生命重于泰山,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在关键时刻,广大共产党员、医护工作者冲到最前沿,奋斗在抗击第一线,他们的光辉形象展现了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充分体现了“人民至上”,见证了顾全大局和甘于奉献。

(三)“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伟大创造精神。《诗经》中写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向人们阐释了吐故纳新的道理,这也正是当代与时俱进创造精神的写照。就是这样“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精神,使中国甩掉了贫穷落后的帽子,推动着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我国在最短的时间扭转了态势,充分彰显了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力量、中国效率、中国精神,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令全世界叹服。

(四)“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伟大奋斗精神。《周易》中提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激励着中华儿女要发奋图强、自强不息,这是中国人应有的风骨。面对困难我们迎难而上,绝不退缩,从党中央到人民群众,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我们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战胜困难的坚定信心和决心,完美诠释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二、突发卫生公共事件之中,发掘思政育人元素

(一)深入挖掘“制度思政”育人元素。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在这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中,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一级响应,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火神山、雷神山10天交付使用”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生动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就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次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是我们坚定“四个自信”的生动诠释,同时,也使青年学生深深体会到党领导的强大凝聚力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以中国制度优势的发挥作为案例,将“制度思政”元素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结合起来,为特殊时期思政教学工作增添新的色彩。

(二)将“技术思政”与课程有机结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全国科技者的回信中再次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是战胜困难的有力武器。”突发卫生事件发生后,以钟南山为代表的团队,第一时间赶赴第一线,在很短的时间内,破解了病毒基因序列,研制出快速简易的确诊方式,不断完善诊疗方案,运用大数据等高科技手段,研判疫情传播规律及影响因素,为疫苗生产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为保卫人民生命安全做出了贡献。结合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在高职“概论”课程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机融入“技术思政”元素,向学生普及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使学生对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发展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社会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三)用“行为思政”激发学子家国情怀。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对新时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如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出了具体要求。在这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中,千千万万逆流而上、奋不顾身投入到工作岗位中的,每一位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的中国人,与死神赛跑、与病魔斗争,一次又一次用他们坚定不移的生死抉择向人们阐释了何为民族大义、何为家国情怀。他们舍生忘死、热心奉献、倾囊相助,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期培育的结果,是“概论”课讲授中难得的鲜活案例。

(四)用“自律思政”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无论是“应收尽收,应治尽治”中蕴含的民本思想,还是群防群控中体现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精神,都彰显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力量。使每位青年学子感触最深的,就是疫情防控中凸显的勤勉持重、内敛自律的价值观。传统文化中内敛持重的文化心态,使得广大民众在面对危机时能够做到严阵以待、高度自律,除了自觉遵守防疫规则、响应号召居家隔离之外,社区居民还自发组织、互相监督,为防控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中国人务实勤奋、内敛自律,习惯于立足当下、着眼未来、未雨绸缪,又一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优势。

三、突发卫生公共事件之下,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中提到:“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此次突发事件,“90后”新生代力量交出了合格的答卷。高校作为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充分利用疫情中的育人元素,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要做好“五个开展”。

(一)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突发卫生事件态势得到快速遏制得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高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实践教材,以爱国力行、共克时艰等为主题,采用多种形式,如线上班会、小视频共享,将抗疫中涌现的党组织和党员个人的感人事迹融入到日常教育中,增强大学生热爱党、感恩党、跟党走的情感,更好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

(二)开展生命健康教育。生命教育重在对生命的认知和体验。思考此次事件,一些与生命有关的医学知识、卫生常识、健康习惯、个体素质等内容应该在教育过程中有所补充。以此次事件为契机,针对学生开展生命健康系列教育,通过典型案例呈现,防护知识的宣讲,进一步提升青年学生自我防护的意识,引导学生珍爱生命,进而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理性面对困难的心态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增强身体素质,保持身体健康。

(三)开展科学技术教育。在这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中,大批科研工作者摸底疫情实况、追溯病毒来源、优化防控举措、启动疫苗研发……第一株毒种信息及电镜照片对外发布,第一时间列出了可能对病毒有治疗作用的药物,我们向世界充分展示了中国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创新。高校思政教育可采用图片、新闻、信息分享等形式,开展防控科学技术教育,传播科学技术的力量,引导青年学生投身于科学技术,特别是在传染病防治、病毒检测试剂研发等领域有所建树,为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出更大贡献。

(四)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恩格斯曾经说过,不要过度开采、利用大自然,也不要企图征服大自然,人类对自然的破坏越大,自然给人类的报复越强。人不知敬畏,则失戒惧、无底线,结局往往是不堪的;有敬畏之心,则必守道而正己,做到“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止”。在这场战斗中,生命、生活和生态紧密地互相印证,深思事件发生的根源,给予我们一些启示,面对青年学生,要积极教育引导其敬畏、尊重、保护自然,维护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提高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的意识,做生态文明建设的促进者和宣传员。

(五)开展社会实践教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以来,全国3,000多万名大学生在家学习生活,亲身经历、亲眼见证了这场没有硝烟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许多大学生志愿者主动加入战斗,他们踊跃参加医疗救护、宣传教育、摸排登记等志愿服务工作,为确保社会安定、人民健康贡献青春力量,成为阻击战中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在事件发生期间,将实践育人与理论教育结合起来,将灾难与使命担当结合起来,让青年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当代大学生的使命与担当,让灾难见证自己的坚定与成长。

四、结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实现的重要途径,高校的思政教育要注重结合新时代、新要求,注重对身边事身边人的挖掘。在特殊时期,爱国主义教育就要从讲好“中国故事”深入展开,通过学习感人事迹和模范人物,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将其作为培养家国情怀、树立担当意识、形成奉献精神的重要契机,帮助大学生树立坚定的振兴国家、报效祖国的理想信念,提升民族自信心、自豪感,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猜你喜欢
公共卫生思政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枣庄探索公共卫生医联体
公共卫生服务怎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