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谯宁
通过调研地方企业对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社会需求信息,分析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支持学校高水平技能型大学的建设。了解区域经济发展、相关物流企业对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状况,主要是对专业毕业生在实践技能、岗位适应性、职业素养等方面有进一步的了解,为学生就业提供指导,为物流专业人才技能需求定位、培养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改革提供有益思路,提高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及毕业生就业质量。
(一)亳州市物流相关产业发展状况。据亳州市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亳州市GDP达到1749.00亿元,累计增长9.4%。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生产总值为83.4亿元,同比增长5.7%。由统计数据可见亳州市近年来国民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但物流相关行业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撑力度不足,行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竞争力不强、发展不均衡。2019年亳州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固定投资增长速度为84%,也表明政府为打造亳州“世界中医药之都”的定位,在努力构建高效的中医药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推动中药材规范化集中仓储建设,整合物流相关集货与分拣中心、服务网点、物流配送等资源,形成以采收、产地加工、包装、仓储和运输一体化为中心的中医药现代物流体系。
2019年底,亳州市共有工商注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1,739家,其中规模以上单位93家,类型涉及运输、货代、仓储、配送、包装等8个子门类。物流相关行业生产总值从2015年的57.23亿元一路攀升到2019年的83.35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5.2%,就业人员达到80.3万人,发展势头相对良好,但是行业从业人员中只有约一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等级)证书,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较为短缺,人才的短缺已经成为制约地方物流及相关行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二)物流人才需求现状宏观分析。亳州现代物流的发展急需高水平技能型物流管理专门人才的支撑。2019年全市建成4个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和4个县级物流配送中心,优化提升电商服务网点783个,其中综合服务点104个、便民网点679个。培育申报电商示范镇12个,电商示范村43个,电商示范点46个。全年进出口总额10.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8%。其中,出口8.4亿美元,增长17.0%;进口2.0亿美元,增长72.3%。公路和水运货物运输周转量1042.2亿吨公里,增长6.0%。商合杭高铁于2020年全线开通运营,为亳州融入“长三角”提供了坚强的助力,对亳州市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产业层次、加快转型升级、集聚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另外淮阜城际铁路蒙城站设计预留亳州方向接轨条件,完工后亳州市辖县均实现铁路通达,进一步提升物流效率和品质。从上述情况可见,亳州市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需要方便快捷的物流业为之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大量的生产消费需求为物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三)用人单位物流人才需求情况调查与分析。通过问卷调查、深入访谈等形式调研了若干当地企业,通过对调研数据的整理、统计、分析,得到企业对物流人才需求在数量、规格等方面的微观结论。
1.物流管理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分析。按照物流行业细分领域划分,物流及相关行业主要涵盖三大领域,三方物流领域、零担物流领域、快递物流领域。其中,第三方物流主要涵盖仓储、运输、配送等服务,零担物流主要提供小企业长途货运服务,包括专线物流和全国快运物流。快递物流涉及到末端站点管理、分拨中心管理、车辆调度等方面。物流管理专业对应的岗位主要有:计划、采购、仓储管理、快递、物控、客服等。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本专业高职毕业生所从事的物流管理类各岗位中,仓储管理、物控、快递的比例较高,值得注意的是超过百分之十五的物流专业毕业生在从事非本专业的工作,此项表明目前物流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还不够健全,无法根据现今市场的需要快速反应,培养所需人才,这是专业教育的弊端。
2.企业对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的需求状况分析。从调查结果发现本地物流企业对高职毕业生有持续需求的占69.4%,其中需求量在10人以上的企业有11.3%,需求量在5~10人之间的企业有28.5%,需求量在3~5人之间的企业有35.7%。数据总体上表明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亳州企业对物流管理专业高职毕业生将有持续的较大量的需求,但也要注意物流岗位人才流动性过高,对企业招聘和运营成本也造成影响。
3.企业在录用物流管理专业高职毕业生时主要能力要求分析。在调查中绝大多数的企业(89.9%)看重物流管理专业高职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工作实践经历(45.7%)和办公软件应用能力(40.6%),然而在ERP软件应用能力(15.4%)和取得“1+X”职业资格证书(20.9%)方面大多数企业并不十分看重。因此高职院校在培养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时,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岗位实操能力,并通过工学交替让学生获得一定的企业实践经历。由于亳州地方经济发展相较沿海城市而言相对落后,物流相关企业规模偏小,企业管理粗放、水平低,大多企业没有自己的ERP管理系统,所以对此方面的软件操作要求也就无从谈起。另外大部分企业对“1+X”证书制度根本不了解也不关心。虽然“1+X”证书制度可以解决以往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的融合度不高的问题,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融入学历教育全过程,而不仅是基于某项技能的节点性证书获取行为。但要企业认可“1+X”证书还需要社会扭转“唯学历”人才评价体系,如果人才评价体系不变,证书再多,对职业院校毕业生来说,也只是看上去不错而已。
(一)物流专业培养目标与专业方向。从亳州市统计局的数据来看近五年来地方物流企业虽然在总体产值规模上逐年增加,但是科技含量较高的增加值比重偏低。皖北地区已经被纳入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加快现代物流建设,对于皖北地区尽快融入长三角,承接沿海发达城市产业转移至关重要。按照创新、高效、绿色方向,加快物流通道和物流园建设,加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货物配载中心建设,加快物流装备与设施现代化,积极发展冷链物流等新型物流形式,通过这些举措更有利于承接长三角经济圈中沿海城市资源消耗型和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制造业转移。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主要面向皖北区域第三方物流、专业运输、仓储、生产制造、流通、快递等企事业单位,适应仓储管理、运输调度、配送、快递等工作岗位,主要从事仓储、配送、信息管理、零担物流、快件处理等业务操作的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岗位技能,拥有职业胜任力,良好职业道德、沟通、应变力等社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专业改革与建设的措施。
1.基于职业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根据目前物流相关企业的岗位以及岗位需要的基本技能,参考真实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技能,进行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特别是物流、快递企业特别重视的课程:运输管理实务、配送中心管理、物流成本管理、快递实务、仓储管理实务等进行有针对性的项目课程改革,使培养的学生与企业的需求保持高度一致。建立“任务驱动式”的专业课程体系,以工作岗位技能为教学内容,重点教会学生掌握完成工作任务的技能,同时将知识、理论的学习融合到任务开展过程中,教学顺序按照项目编排来展开。以“工作任务”为主线设计专业课程,结合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选择采用项目课程、一体化课程等多种形式,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
2.加强职业理念与创新能力教育。在进行职业技能教育时,还要在学生中进行广泛深入的课堂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理念教育,一是通过公共课《职业道德修养》《形势与政策》和《劳动教育》,向学生进行思想道德、职业纪律、职业操守的教育,寓教于德引导学生形成坚定理想信念和正确价值观、养成坚守职业操守、奉献职业的精神;二是在进行实岗工作任务和物流企业工学一体化实践时,让学生充分接触物流企业,了解物流企业工作岗位的技能要求,通过学习物流企业对社会经济的贡献,形成行业自豪感。同时,重视创新能力教育,在《ERP企业沙盘模拟经营》课程教学时,借助企业运营沙盘模拟,可以强化学生的资金流意识、成本核算能力、生产排程能力和财务预算能力,从而提高创业综合素质。
3.更加扎实开展校企合作培养工作。依托“工学结合”、校企共建,深入充分整合行业、企业资源,合作培养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物流技能型人才。通过校企合作聘请当地物流相关企业的“技术工匠”按照物流企业实际岗位的工艺、流程、标准,与专业任课教师一起进行课程设计,指导实训,开展课程评价。另一方面对物流企业来说,拓宽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渠道,可以通过校企合作为行业培养更多的“匠心”人才,打造学习型、效益型企业。鼓励专业教师到合作物流企业开展课程配套的项目实践,通过与企业岗位零距离接触,激发校内教师的创新意识与思维延伸。
(三)特色实训室的建设。一方面实训室建设要与企业的实岗工作任务对接,使学生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及实操技能有真实的依托。另一方面也可以把校内特色实训室建设成行业人才的培训基地,为当地企业提供员工技能培训基地及行业竞赛考核场地。通过建设物流(快递)特色实训室提供真实的岗位操作环节模拟,更好地支持师生互动,帮助学生掌握实操技能。充分发挥实训室与企业流程紧密结合的能力,与当前最新研究保持同步,实现理论、实训、考评的层层推进、相互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