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燕
教育制度的建设和教师队伍的质量关系着国家教育的发展前景和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党和国家的首要工作之一就是健全高校教师队伍的教育管理体系。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有利于提升高校教师的综合素养,满足培养高品质人才的现实需要。而要真正形成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长效机制,一个关键环节就是加强制度建设,这就要求我们深入研究这一制度的理论基础和丰富内容,以促进其科学高效地开展实施。
恩格斯论述到:“一个民族要想登上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离开理论思维。”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建设不仅有产生的现实背景,更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这一制度不仅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更以丰富的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为理论基础,并深深根植于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之中。
(一)马克思主义相关教育思想。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提出“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教育者本人必须接受教育这一规律是对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坚持与发展。在现阶段,教育事业既要立足人民群众的实践,深刻反映人民的思想和意愿,也要全面提升教育者的思想政治素质,才能使其深入学生、更好地教育学生。同时,马克思主义强调应当把科学的教育思想灌输到广大劳动人民群众中去,以此来指导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德才兼备的青年学生是当前我国高校教育的首要目标,因此高校教师要有深厚的思想政治理论功底、高尚的道德品质。这就要求必须把科学的认识灌输到高校教师群体当中去。因此可以说,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制度与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是一脉相承的。
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标之一。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受到了严重阻碍,而快速发展的生产力又迫使人只有通过自我完善和提升才能满足自身发展需求和社会变革需要。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推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必须科学利用社会生产实践与教育的相互作用,使其发挥最优效能。新时代,现实的社会发展变化要求高校教师全面提升思想政治理论素养,这既是他们作为劳动者从事教学活动的需要,又是其提升教育劳动能力的需要。可见,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既与教师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目标相一致,又与我国社会发展的最高理想相统一。
(二)中国古代教育思想。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制度的本质就是加强教师德育建设,这也与中国古代教育思想高度契合。韩愈在《师说》中阐述到:“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表明成为一名教师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渊博的学识,这样才能传授学生知识,为学生答疑解惑。孔子论述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一个人要想周济、传道于人,自己必须首先要明确奋斗目标、具有足够的实力,才能更好地传道于他人。可见,教育者必须内心有道,将其教授给学生,才能让学生也有道。
于教育而言要做到永远有道,就需要常常学道,并将其贯彻落实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中。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作为一个普通人尚且要做到每天进行道德省思,一个教育者更应该明白道德品质的修养和践行是贯穿终生、永无止境的。《礼记·大学》中也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可见教育者德性的修炼也需要每天进行,才能实现量变到质变的转变。在新时代下,高校教师不仅要不断深入学习本专业的知识,更要注重加强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
(三)中国共产党关于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思想。思想理论宣传工作是中国共产党建立以来开展教育事业的重要内容。早在延安时期,党就深刻意识到了知识分子在革命中的重要作用,但毛泽东也认识到知识分子只有经过基层实践的锻炼,才能成为符合革命需要的合格人才。基于这样的认识,党对知识分子展开了内容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由此形成了以延安精神为代表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杰出成果。新中国初期,针对当时高校教师成分复杂的情况,中国共产党果断对高校教师进行了思想改造与政治启蒙,使其中绝大多数教师树立了正确的思想政治道德观念,开始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些建设经验为现今我国进一步完善高等学校教师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制度体系奠定了理论指导。
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高等教育发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形成了关于高校教育建设的丰富理论体系。我党高度重视高等学校教师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工作建设的相关事宜,并制定和出台了大量相关制度与政策。201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上强调要积极引领广大教师牢牢树立和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自觉肩负起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这些观点和思想都有利于促进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制度的建设与完善。
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制度的建立是我国高校教育保持社会主义办学底色的重要保障。只有深刻了解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内涵及其制度的形成发展,准确把握这一制度的原则,明确该制度建设的目标定位,才能真正在实践层面找到制度建设的现实路径。
(一)新时代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制度的形成。20世纪50年代,中华民族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开始形成,其深刻内涵随着时代发展不断丰富。“高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是学习主体和客体基于一定学习环境,依赖多元化的学习工具所开展的具有持续互动、增进知识、提升能动性的政治社会化过程”,具有极强的政治性、能动性、系统性特点。因此,探索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切实路径,不可避免地要加强对学习制度形成过程的研究。
我国的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建设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和周恩来等在北京大学开展的教师政治学习活动中作了报告,旨在于促进教师思想转变,推动高等教育革新。1953年,中共中央颁布了《关于全国高等学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的指示》,标志着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制度的正式形成。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围绕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出台过多个重要文件,阐发了高校教师学习和贯彻党的理论思想路线、增强政治认同感的必要性,切实提高了全国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有效优化了师德师风环境。
(二)新时代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制度的原则。加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建设不仅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需要,更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要求,因此,必须要把握一定的原则。一是坚持党管教育,党管人才的政治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确保高校始终成为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和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推进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建设就是要坚持党对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坚决领导,使高校教师群体这一教育的关键力量为中国共产党的科学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可靠人才。二是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时重点指出,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前提和基础,这为新时代高等教育事业的前进方向提供了理论指引。三是坚持制度建设守正创新。在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中既要坚守基本的政治立场,服从和服务于党的事业和国家教育方针,又要在变革创新中做到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环境、教育对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效果。四是坚持构建课程思政。推动课程思政制度的完善和软硬件设备的齐全是确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首要路径。高校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力军,加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建设应从不同学科类别出发,为寻找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实现不同专业特点课程的针对性思政建设服务。
(三)新时代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制度的目标。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借助科学的管理制度,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理论学习的效果。因此,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建设的直接目标就是保障教师理论学习,形成长效机制,加强制度建设,确保高校教师理论学习贯穿教师成长发展的全过程。我国高等教育的现实目标是培养高质量人才,具体归结为“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问题。高校作为最重要的人才孵化地,要更好承担起为国育人、为党育才的任务,进而实现对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人才的培养。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是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建设的最终目标。“教育是人类传承文明和知识、培养年轻一代、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而是否能成功打造优质教育关键在于教育者的水平和素质。教师是高校建设的中坚力量,促进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既是破解高等教育现阶段各种矛盾的突破口,也是对于人民群众的对高质量高等教育的美好需要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