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背景下,数字财政建设与预算绩效管理有怎样的关联?如何推进两者的融合以共同赋能财政治理现代化建设?
王志刚: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背景下,借力数字财政建设,可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果,提升预算绩效管理水平。数字财政实现了从政策、项目、资金到服务对象这一“四位一体”全流程管理的目标,通过数字财政平台,政府可以有效管理每一笔财政资金的运行,让财政资金能够实现穿透式监管,提升财政资金绩效。同时在数字财政平台上,人们可以低成本参与到财政治理中来,财政与企业、个人之间的互动更为顺畅,包括政府宏观数据在内的公共数据可以和其他获得授权使用的微观行为数据进行整合,让财政管理更加智能化、人性化,发挥“财政管理乘数”效应。此外,我建议探索建立部门公共服务质量指标体系,将其内嵌于财政预算绩效考核指标中,尤其是可加入公共服务数字技术运用效果指标,以此推进部门数字化水平的提升,激发其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的内生动力,进而促进公共服务质量改善。
代志新:数字财政建设能有效提升预算绩效管理水平,通过利用数据和技术手段,提供更多信息,实现管理效能的提升。完善中央财政资金直达机制是利用数字财政建设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的有力抓手。数字财政通过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数据共享机制,能够充分利用财政综合监管及信息数据,打破数据壁垒,跨越信息鸿沟,不断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具体而言,可以采取下列措施促进数字财政建设与预算绩效管理的融合。例如,加强数字财政系统数据管理,帮助和支持各部门、各预算单位加强财政资金运行监控;深度融入数字政府体系,加强数字财政系统数据共享,进一步发挥财政大数据服务政府管理的重要作用。
邝艳华:数字财政建设可以提高预算绩效管理的效能。如何推进:第一,将绩效预算管理嵌入数字财政建设,比如在数字财政系统做项目入库时,编制项目绩效目标以及部门整体绩效目标。执行时在数字财政系统填写绩效监控情况,事后在数字财政系统填写绩效目标完成情况,系统自动生成绩效评价报告,经第三方核定后生成绩效审核报告。所有项目、所有部门完成绩效评价后系统自动生成一级政府的绩效评价总体报告。以此促使所有地方政府都按法律法规要求开展预算绩效管理,提升管理质量。第二,升级绩效理念,建议将一级政府的绩效评价总体报告跳出部门的边界,既不局限在部门内部某个项目,也不局限于自定的目标值。将服务于同一个目标的项目合并,将其实际产出值和效益值与其他地区同类型项目、历史数据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更客观地展示绩效水平,并为下年度决策提供支撑。
周振:数字财政建设,是提升财政管理效率和财政资金产出效益的一次革新运动,核心是在提高管理效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产出效益。可以说,数字财政建设,一体化建设是基础,绩效管理是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及高阶应用,是从“数治财政”到“数智财政”的升华。一体化建设应用集中了财政大数据,理清了财政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打通了信息互通共享“关节”、提升了财政管理效率,同时,也为进行绩效评估打下了坚实的数据基础和分析证据。通过对预算管理数据与绩效管理数据的综合挖掘,可以分析发现财政资金配置效率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找出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支出方式、支出标准、支出管理、支出绩效的措施,从而全面系统地提高配置效率,助力现代财政制度建设。
主持人:财会监督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利用数字技术进步提升财会监督效能是题中应有之义。数字财政建设背景下,对财会监督提出哪些要求?数字财政背景下的财会监督发展应从哪些层面发力?谈谈您的想法建议。
王志刚:财会监督是对冲公共风险、构建经济社会发展确定性的基石。加强和改进财会监督,是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提升国家风险管控能力的内在要求。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已经成为关键的生产要素,同时也是数字财政建设的关键因素,要夯实数字财政基础,必然要求夯实会计的数字化基础。这就对财会监督的数字化转型提出要求。此外,针对财政监督,可通过借助大数据等技术建立全流程在线审查的一站式闭环监督,实现对预算全过程、全口径的智能化监督及风险预警。一些地方开展“数据铁笼”项目通过将财政业务、资金监管、项目管理及分析应用纳入预算管理全过程,实现了对财政资金和预算单位的全覆盖,实现财政管理向数字化转变,推进事前、事中和事后全流程监督。推进数字财政建设将有利于实现微观监督和宏观层面监督的统一,提升财会监督质效。
代志新:财会监督是国家监督体系的基础。数字财政建设背景下,对财会监督提出了新的要求,财会监督需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手段,适应数字化管理模式,深度挖掘数据资源和信息,提升财会监督效能。当前,尤其是数字财政治理的基础设施建设非常重要,加强数字财政管理系统建设,设计基于数字财政的财政预算管理制度体系,以实现对财政资金全景、全流程的跟踪监控与分析,以及对财政预算全过程、全口径的智能化监督与风险预警,有助于提高财政决策的精准性和科学性。
邝艳华:数字财政建设背景下,对财会监督工作而言,有以下要求。第一,升级财会监督技术。需要适应数字财政建设的发展,将传统的财会监督转变成智能化的财会监督,将数字财政中生产出来的海量财政数据进行深加工,最大化发挥数据的价值,而不是任由数据躺着睡觉。第二,财会监督层次的转变,从事后监督转变成全过程监督,从低层次的监督转变成能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数据支撑的高层次监督。第三,财会监督理念的转变,从惩罚问责为主转变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主,预防先行。
数字财政背景下的财会监督发展建议从以下层面发力:第一,在监督技术层面。传统监督主要是人员到现场开展面对面的监督,监督的广度受到人力、物力、时间的限制。而智能化的财会监督可以在数字财政系统中新增监督功能模块,依托算法系统,全天候地对海量财政信息进行关联分析,与其他地区、历史数据进行横向、纵向比较,于蛛丝马迹中识别出异常点,实现实时预警,进而开展有针对性的靶向监督。
第二,及时调整数字财政系统的监督重点,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最新部署,结合地区主要问题,适时调整算法系统和预警指标库,及时增设监督子模块,比如“三保”监督、“五条财政红线”监督、暂付款监督等。
第三,支撑财政业务,在数据大集中的基础上,实现财政数据的实时查询、定期公示公开、自动统计、分类汇总、对比分析等系统功能,为各级决策层提供决策支持。根据角色关注焦点的不同智能推送多维度的分析数据,为各级角色提供资源协助,解决财政业务最迫切的工作需要。
第四,加强对财政资金全景、全流程、全方位的分析监控。对财政数据进行深度的分析应用,建立对预算、采购、资产、决算等财政业务场景的多维分析应用,全面支撑财政的科学管理和决策。包括从上级到下级的纵向控制,从财政到非财政的横向控制,通过大数据等技术建立全流程在线审查的一站式闭环监管,让监管部门能够便捷直观地跟踪资金来源去向,实现对财政预算全过程、全口径的智能化监督与风险预警。
第五,立足国家治理层面。结合财政业务热点焦点,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为财政业务提质增效赋能。
周振:财会监督,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地位,也为其他监督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事关政府治理效能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财政信息全生命周期数字化、集中化,为加强财会监督提供了便利和支撑,可方便财会监督工作者进行全方位分析和及时在线监督,监督效率将得到大幅提升。但同时,对财会监督工作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要提高政治站位。要充分认识到加强财会监督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也要充分认识到财会监督松软对国家经济金融安全和廉政建设的危害。二要切实履职尽责。财政监督、财务监督、会计监督各个环节都要牢固树立履职尽责意识和职业风险意识。在数字财政背景下,将有更便捷更可靠的问题追溯措施,失职渎职行为也更容易追查。三要提升能力水平。加强对现代信息技术及财会监督专业知识的学习掌握,提升在数字财政条件下的履职能力和水平,成为既懂技术又懂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四要加强责任追究。数字财政建设,为财政管理与财会监督提供了便利手段,能够大幅提升监督检查效率,也更容易建立问题倒查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数字财政建设,将有效促进财政管理监督各环节加强履职、提高效率、防范风险,必将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财政制度的建设,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支撑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