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党的早期财政思想和实践中汲取新时代财政改革发展力量

2022-02-06 13:12刘翠微
财政监督 2022年2期
关键词:财政工作

●刘翠微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中华民族“站起来”的历史过程,全面系统地总结这一时期党领导财政工作的成就和经验,与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相契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财政工作实践和财政思想是中国当代财政理论的重要来源,能为新时代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提供重要的经验和启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探索总结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领导财政工作的经验及其形成的财政思想,对传承财政历史,续写财政新篇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根据地时期的财政思想和实践奠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财政工作的基调,对新中国成立后的财政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邓子恢、林伯渠、董必武先后在中央苏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领导财政工作,其财政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百年大党的财政观。

财政是政权建立的经济基础,任何政权的建立都离不开财政的支持。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运用不同的财税政策应对不同阶段的财政经济问题,保障了革命与战争的物质基础,不断地从胜利走向胜利。自1927年10月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开始有了实质性的财政机构,独立解决革命和战争所需的收支问题;而较为完整的财政机构和制度是从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开始设立的。

一、中央苏区时期的财政实践和思想

从1929年春到1931年秋,经过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形成了全国最大的革命根据地——中央苏区。1931年11月,随着革命形势的不断发展,根据地和工农红军的规模不断扩大,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宣告成立,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设立了较为完整的经济和财政机构。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初步探索财政,颁布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暂行财政条例》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暂行税则》,开征了商业税、农业税、工业税、关税等税种。收取矿产开采权租金,发行公债增加财政收入。1934年,毛泽东在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对中央苏区的财政实践进行了系统总结,提出苏区财政政策的基本方针是以发展国民经济来增加收入,苏区税收的基本原则是采取统一累进税制,苏区财政支出坚持节省原则,苏区财政政策要极力改良人民生活,帮助人们发展生产。

邓子恢在1931年11月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财政人民委员部部长,兼土地部长;1933年2月兼任国民经济部长;1933年8月改任中央财政部副部长兼没收征发局工作。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邓子恢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游击战争,他的财政思想主要为以下几方面。

(一)提出了统一财政的思想

为克服当时各根据地各自为政的状况,邓子恢亲自主持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中央苏区财政税收政策和法令,对统一中央苏区财政、巩固土地革命胜利成果等作出了重要贡献。邓子恢在《目前各级财政部门的中心工作》里提出了八项财政工作重点,包括统一财政收支、设立财政机构、整顿税收制度、积极打土豪筹款、领导群众开展节省运动、建立发展合作社组织、正确实施国家经济政策、健全各级财政部组织、培养干部和财政人才。这一系列工作,实际上是构建农村革命根据地财政经济体系的完整规划,反映了邓子恢在这一时期财经管理思想的基本思路。

(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经济原理推动土地革命

邓子恢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考察资本所有者剥削雇佣工人的经济关系,认为资产阶级财富积累的同时,无产阶级的贫困也在累积,贫富差距加大,无产阶级的经济状况会因经济危机、生产停滞和战争而更加恶化。针对土地革命中废除地租、平分土地等政策,他向农民解释说,地主的钱是靠收租放债、投机买卖、贪污敲诈勒索而来,是不劳而获,创造和开垦这些钱财、土地的劳动人民平分土地、不交租不还债是地道的事,这使得大多数穷苦农民欣然投入土地革命洪流中。

(三)在土地革命中总结出“抽多补少、抽肥补瘦”的分田原则

邓子恢详细调查了闽西土地的占有状况,了解到闽西土地80%在收租阶级手里,各地田租最低60%,最高80%,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邓子恢率队制定的《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决议案之土地问题决议案》集中体现了土地分配具体办法和政策,与《兴国土地法》号称中央苏区两大经典土地法案。内容主要是没收地主土地为农民所有,以乡为单位,按乡村人口数量,抽多补少平均分配。这一原则作为党的土地路线的关键内容,运用推广到整个苏区,甚至运用到之后的中国土地革命运动和土地改革中。

二、抗日战争时期的财政实践和思想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长期的抗日战争没有雄厚的物质基础是不行的,因此,抗战时期对经济工作格外重视。抗战时期党的财政工作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39年以前,主要有国民党政府发放的军饷,以及海外华侨和进步人士的捐款,捐款占岁入的51%—85%;第二阶段1940—1942年是最困难的时期,日寇扫荡、国民党政府停发军饷加经济封锁,边区商品奇缺、物价飞涨,为克服困难,党提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生产自救运动;第三阶段是1943—1945年,党提出“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经济工作总方针,大生产运动更加深入地开展,经济紧张局面得以缓解。除了军民联动的大生产运动之外,在财政政策方面既照顾到抗战需要,也兼顾人民的负担能力,把有限的财政收入投入革命事业急需之处,开支中军事费用排第一位,其次是培养和教育干部的费用,行政费用所占极少。发展的同时节省开支,开源节流并重。

超声表现为:未探及左冠状动脉在主动脉的开口,左冠状动脉开口于肺动脉瓣上,多位于后侧壁,右冠状动脉开口于主动脉,内径增宽,平均为3mm,左室明显增大,室间隔与左室后壁搏动幅度明显减低,心功减低,EF值最低为28%,最高为40%,平均为32%,腱索僵硬,增粗,回声增强,乳头肌回声增强。

林伯渠在长期经济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被誉为“红色的理财家”。他早年留学时研读过经济学、财政学、统计学等,掌握了财政科学知识。国民革命和南昌起义期间,就开始从事财政工作,中央苏区时期先后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民经济部部长、财政人民委员部部长。长征期间任总没收委员会主任,负责为中国工农红军筹集军饷,后又担任红军总供给部部长。1937年9月至1948年12月,一直兼任中共中央财政经济部部长和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主席。林伯渠的财经思想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财经工作为革命战争和革命军队服务,兼顾改善民生

林伯渠根据中共中央总的战略部署,把为革命战争服务作为财政工作的首要任务。他制定边区财政经济政策的指导思想是:“一切为了抗战胜利,服从军事第一的原则”。既要开源,也要节流,量入为出,也量出为入。人民的政府不能不依靠人民,人民的金钱不能有丝毫的浪费。在随后的岁月里,他一直坚持这一方针,无论多么困难,都动员、号召人民群众和后方机关厉行节约,广开财源为抗战支援军费,保证各抗日部队的一切军需供应。

(二)对财政经济实行统一管理

边区政府成立之初,缺乏必要的财务制度,财政、财务工作中存在着严重的自收自支现象。林伯渠提出要加强统一管理,健全财经制度,建立地方财政,规范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他认为有建立地方财政制度的必要,但财政方针与收支概算,须经中央财政部批准,收入状况需定期报告,概算范围内入不敷出,中央可予以协助,收入有余,中央将指令缴解。

(三)自力更生发展经济,厉行节约减轻民负

林伯渠积极响应毛泽东提出的“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经济工作总方针,提出“以发展经济来解决财政需要”的指导思想,大力发展生产,增加各种生产品,同时加强对外贸易,使进出口平衡。林伯渠认为发展工业的关键在于资本和技术,他建议将资本引导至有利可图的私营或合营企业,并争取外来资本,给以法律保障和协作;在技术方面主张自创和引入相结合。他的这些建议极富有远见,是开放型的引进意识。林伯渠在理财中还十分注意勤俭节约,杜绝浪费、贪污等不良现象的发生;强调公私费用必须严格分开,一切私人费用“均不能出公家账”,禁止办高价酒席等。针对大生产运动之后出现的一些浪费现象,林伯渠提出了“厉行节约,备战备荒”的思想。

三、解放战争时期的财政实践和思想

解放战争时期,大规模兵团作战对武器装备和后勤保障的要求大大提高,薄弱的物资供给能力和军需之间的矛盾逐渐凸显。中国共产党确立了“自力更生,发展生产,艰苦奋斗,军民兼顾,节约人力和物质资源,力戒浪费”的经济工作方针,将人民群众的利益与解放战争融合在一起,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进入战略进攻阶段后,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启动了统一全国各解放区财经工作的进程,相继成立了华北财经办事处和中央财政经济部。解放战争时期党领导的一系列财政经济所取得的成绩是十分突出的,土地改革使广大农民获得了土地,种粮的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改革税收制度、发行公债、统一财经工作,为人民解放军军需物资的筹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并发行人民币,为新中国的财经工作做好准备,这些革命实践是中国人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1947年4月到1949年7月,董必武在华北领导中共中央财经工作,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许多开创性的伟大工作。董必武积累了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为在解放战争时期领导财经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他的理财思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识到经济发展是财政的根本保证,努力恢复和发展农业和工商业

在董必武的领导下,华北人民政府分门别类采取措施,促进农业的发展和恢复。在土地改革基本完成的地区,及时处理和妥善解决了确定地权,补发土地证,按土地常年产量计算比例负担,废除农业统一累进税等土地改革中的遗留问题。在土地改革尚未完成的地区,在力戒绝对平均主义的原则下,适当调剂土地余缺,使所有农民获得大体相当的土地。在新解放区、边沿区和游击区,立足实际,坚持党的农村工作原则和策略,采取合理负担和减租减息的政策。全面贯彻“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方针,努力恢复、发展工商业。董必武还从实际出发,提出了主要恢复轻工业,同时注重重工业的策略。

(二)认识到统一的货币是财政运行的基础,积极推进并组建了中国人民银行

针对当时各解放区币制不统一、比价不固定的情况,董必武致电中共中央,建议筹建“中国人民银行”,之后又提出统一发行票币的五个步骤。在董必武的直接筹划下,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实现了货币统一。这不仅有利于新中国货币金融的长期稳定和发展,也为新中国财政事业的顺利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倡导加强财经干部队伍建设,依法理财、反腐倡廉的思想

董必武担任华北财经办事处主任后,把监察、审计工作与群众监督结合起来,要求监察部门发动干部、群众对财经工作进行监督,大胆揭发检举各种贪污浪费现象,以减少和预防贪腐。董必武还一直注意运用法律武器打击和惩治贪污现象。从国共合作时期开始,董必武主持制定、颁布实施了大量反腐败的法律、法规和条例。例如,1933年12月发布了《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这是党的历史上第一个具体的反腐败法律文件,首次制定了惩治贪污的量刑标准。1948年8月董必武同志当选为华北人民政府主席,随后的13个月里,华北人民政府先后制定和颁布了200多项法律、法规,包括训令、法令、规章、条例、细则、通则等多种形式,内容涉及军事、政治、文化、经济、教育、贸易、金融、税收、土地等各个方面,不仅为新中国的法制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促进了新政权的依法施政,而且对新政权预防腐败和反对贪污起到了关键作用。

(四)节约型绩效财经管理思想

针对战争的巨大消耗和解放区有限的生产、供给能力,董必武辩证地对待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时间资源,逐步形成讲求绩效、民生为本的系列节约财经管理思想,主要是注重对厉行节约的重大意义的宣传,主张群众性的普遍节约运动,强调绩效型节约,推行节约中把民生放在首位。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财政实践及思想的经验和启示

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要迅速统一思想和行动,把党的奋斗经验作为科学判断形势、准确预见未来、把握战略主动的重要武器,作为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的重要遵循,作为判断重大政治是非的重要依据,作为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指引。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到财政改革发展各项工作中,全面、完整、准确、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保障和服务高质量发展。立足新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切实将“过紧日子”要求落到实处,真正把钱花在刀刃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用“十个坚持”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中积累的宝贵历史经验,回首峥嵘岁月,展望未来,以下几个方面的经验尤为关键。

(一)坚持党对财政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各个时期中,都特别注重对财经工作的统一领导。中央苏区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初期由于战争形势不稳定,根据地辖区不固定,财政工作和管理都是各自为政和分散的,一次又一次地经历了从分散到统一的过程,直至新中国成立实现了完全的统一。

新时代财政工作者更要坚持把党的领导作为财政工作的首要原则,围绕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提高财政政策效能,强化预算审核和支出管理,保证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对财政资金实施全过程绩效评价,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同配合。必须提高站位、强化担当,准确把握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要求,切实将新发展理念落实到财政工作方方面面,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科技自立自强、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农业农村现代化、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有效率、更为安全、更可持续的发展。

(二)坚持人民至上的人民财政观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财政工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领导人民打土豪分田地,不仅把土豪劣绅的粮食分给农民,还给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土地,废除苛捐杂税,极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抗日战争时期,采取休养民力的财政经济方针,减租减息。解放战争时期财政工作的宗旨是既要保证革命战争需要,也要照顾到人民的负担能力。

进入新时代,要坚持人民至上,更好地支撑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公共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必须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站稳人民立场,坚守为民情怀,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所需所急所盼,重点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设,促进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坚持财政理论创新和财政工作开拓创新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三位财政部长都熟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将马克思主义活学活用,应用到财政工作当中,并在调查研究和工作实践中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和机构制度建设。例如,邓子恢创立的“抽多补少、抽肥补瘦”的分田原则;林伯渠建议规范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并提出关于资本和技术的建议;董必武提出统一发行票币的五个步骤,并主持制定、颁布实施了大量反腐败的法律、法规和条例。

新时代的财税体制改革正处于攻坚克难、爬坡过坎的阶段,更有必要汲取历史营养,结合新时代的需要,守正创新,自信自强,推进理论、制度创新,工作方法、流程创新。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健全完善财税政策体系,推动改革在新发展阶段打开新局面。强化理论武装,持续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苦功夫,不断提升运用党的创新理论谋大事、作决策、抓落实能力。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百年更需砥砺奋进、筑梦前行。过去一百年,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优异的答卷。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赶考之路上,更光荣的使命等待我们去担当,更伟大的奇迹等待我们去创造。要深刻认识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重要要求,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践行初心使命,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著奋力实现既定目标,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不懈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攻坚克难、开拓奋进,聚焦财政职能职责,积极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猜你喜欢
财政工作
新形势下基层财政职能创新探索
长治财政扎实推进政务公开努力打造阳光财政
略论近代中国花捐的开征与演化及其财政-社会形态
不工作,爽飞了?
医改需适应财政保障新常态
县财政吃紧 很担忧钱从哪里来
增强“五种”意识打造“五型”财政
选工作
厌烦工作了该如何自救
工作的喜与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