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理工大学 杨 清
员工持股计划是股权激励的一种基本模式。1993年万科成为我国第一家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而今,面对零售业转型的关键时期,苏宁易购、格力电器、美的集团、海尔智家、海信影像等诸多国内中大型家电零售企业都已实施员工持股计划,但目前我国对员工持股计划的管理和运作还没有明确的法律规范,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企业还处于探索阶段,我国家电零售企业不成熟的员工持股计划仍需要进一步优化。因此本文以实施员工持股计划长达七年的苏宁易购为例,分析员工持股计划对企业的影响并提出改善意见。这将有助于家电零售企业优化其激励制度,推动其数字化转型。
自2004年上市以来,苏宁易购在我国家电零售行业一直保持稳定快速的发展状态,其线下各类创新互联网门店稳居国内线下网络前列,线上销售渠道也跻身中国B2C行业前列。为了在转型竞争中取得更大的市场份额,苏宁于2014年9月推出了员工持股计划。
根据《苏宁易购2014-2018年员工持股计划》披露,苏宁易购的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对千余名高管及业务骨干进行了激励,授予份额约为7162万股,占股本总额的0.97%,股票来源于回购;2015年7月,苏宁易购推出明确了更加具体激励对象的第二期员工持股计划,授予份额约为8518万股,占股本总额的1.15%;2018年5月,又公布了第三期员工持股计划,授予份额约为7307万股,占股本总额的0.78%,受让价格为6.84元,存续期由30个月改为48个月。
随着零售行业全面推动数字化转型,苏宁易购强大的市场份额逐渐被弱化。为了在智能零售市场保持稳固地位,2021年1月苏宁易购再次拟定第四期员工持股计划。《苏宁易购第四期员工持股计划草案》显示,此次授予份额不超过 18 549万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1.99%,而受让价格低至1元/股,股票来源为二级市场回购。然而,由于企业上半年业绩较差,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0.91%,2021年8月不得不终止此期员工持股计划。
纵观苏宁易购四期的员工持股计划内容,均以年销售收入增长率、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增长率为公司业绩考核标准,另外还需要在个人绩效考核指标评估达到“良”及以上,员工才能够在解锁期内进行股票解锁。
在中小企业实现新零售转型、分割智慧零售市场的关键时期,苏宁易购更加需要稳定高层管理、核心技术以及市场营销等方面的核心人才,以确保企业实现长期的优质管理、技术研发和市场开拓。苏宁易购曾在战略转型的重要时期实行“1200工程计划”,此计划吸引了大量毕业生,耗费大量金钱和精力如愿培养出了大量优秀人才作为企业中高层管理者,但与此同时出现了很多跳槽辞职的现象,高水平人才的离职严重影响到苏宁易购的发展。为了不再重蹈覆辙,苏宁易购走上了股权激励之路,直到零售数字化转型的今天,苏宁易购仍然实施员工持股计划以稳定企业优秀的核心人员。
在2014年宣告员工持股计划之前,正是苏宁易购从线下向线上转型的成长期,但苏宁内部的核心人员却远远低于其他同行业企业。当时,京东的总员工 68 000 人里核心人员就有5100人;而苏宁易购的总员工 75 000 人里核心人员只有3000人左右。核心人才的缺失将影响苏宁易购转型的质量和效率,对其在同行业竞争中影响很大,因此为了得到更大的市场占有量必须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而长期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
科技的进步正带动更多新零售企业的崛起,而以成为新零售巨头为目标的苏宁易购却出现利润大幅度下滑的情况。2011年之前,苏宁易购的净利润和每股收益能够保持比较稳定的正增长;2012年和2013年,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45%、86%,跌至近十二年最低值,每股收益更是表现出断崖式的下跌状况。为了尽快改善利润的低水平状态,改变低水平利润带来的扩张困难局面,苏宁易购于2014年开始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直至2021年仍试图依靠持续的激励制度激发中高级管理层及核心技术员工的工作热情,改善企业当前不好的经营业绩,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1]。
在零售转型的关键期,苏宁易购为了稳定骨干人员、提高企业财务状况,七年内推出四期员工持股计划。然而,本文通过对比几期员工持股计划产生的财务效果发现,苏宁易购在各类财务指标方面的改善情况并不突出。
苏宁易购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后,前期长短期偿债能力均有所改观,后期则表现严重不足。第一期和第二期员工持股计划实施后,速动比率由2014年的0.82增长至2016年的1.11,并在之后三年稳定在1以上,说明企业有较多的变现能力强的流动资产保障其流动负债;同时,资产负债率也降低至50%以下,长期偿债能力改善明显。
而2018年至今,长短期偿债能力指标持续恶化,尤其是短期偿债指标已不如十余年前,这样看来第三期员工持股计划似乎对偿债能力起到的是抑制作用,这也是苏宁2021年急于推出新一期的员工持股计划的原因。
自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固定资产周转率稍有提升,但流动资产周转率大幅跌宕,这对营运能力的影响较大。固定资产周转率由10次左右提升至15次以上,固定资产的营运确有提高;而存货周转率仅在2018年前较快,近年已回落至实施激励计划前;加上应收账款从2015年至今持续大幅度下跌,已经严重影响流动资产周转速度,从而使得苏宁易购整体营运能力不佳。可见,这几次的员工持股计划对苏宁易购资产的周转率改良不大,并没有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营运能力。
苏宁易购主要想通过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改变企业利润下滑的趋势,而近年两期员工持股计划与这一目标似乎背道而驰。2014—2016年企业的整体盈利状况变动不大,第一期和第二期员工持股计划的前期利润影响不大,而2016—2018年企业的整体盈利状况呈现增长趋势,可能是第一期和第二期员工持股计划的后期作用导致。然而,近4年的利润水平下滑趋势明显,尤其2020年和2021年上半年的净利率和总资产报酬率出现负值,利润恶化趋势需要企业进一步警惕,员工持股计划的设计与激励目标的达成需要进一步匹配。
综合上述分析不难发现,苏宁易购实施的第一期和第二期员工持股计划有一定的前期激励效果,而2018年第三期员工持股计划不仅没有表现出正面的财务效果,反而在各财务指标变化上表现出相反的结果,且急于求成的2021年第四期员工持股计划由于考虑不周导致终止激励。
激励对象在数量和范围上的合理性是员工持股计划达到激励作用的首要条件。首先,激励对象的数量要同企业的业务规模相匹配。而苏宁易购在设定员工持股计划的激励对象时并没有考虑企业现行规模,导致激励形成集体福利或提不起员工积极性,从而不利于激励效果。其次,激励对象的范围要与企业的经营目标相结合。苏宁易购作为家电零售企业,对员工激励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企业的创新和生产率的提升[2]。因此苏宁要注重技术研发和产品销售,更加针对性地激励替代性弱、技术力强、培养成本高的员工,进而充分达到企业的研发目标和销售目标。
此外,激励对象的选择受主观影响很大,在明确选择激励对象的方法后,应当用该方法针对同一等级的员工,不能掺杂私人感情、不搞区别对待。
行权价格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激励对象是否会行权,激励收益是否能达成。首先,由于员工持股计划的收益取决于股票市价和行权价格的差额,因此一定要充分考虑股票市场的整体情况来确定行权价格。加之我国的金融市场不太健全,股价与公司绩效相关度小,这样就更需要在设定行权价格时考虑到市场因素对员工持股计划实施效果的影响。其次,制定行权价格时需要全面考虑宏观政策。应根据宏观政策的改变,对行权价格及时做出调整。
行权条件是员工持股计划是否能够达成的门槛,应从多角度设定多样的行权条件。首先,可以从多个不同维度选择全面的评价指标,既包含财务指标也包括非财务指标,才能真实反映企业价值。行权条件是企业和员工能够在未来达到但又不是轻易达到的目标,要让激励对象对此既能有压力又有动力去完成,避免无法完成的考核指标打击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进取心。其次,行权条件应该较为灵活,可以分等级行权。当外界发生不可抗力变化时能及时调整考核指标。需要了解激励对象在新业务的发展与追求利润间的取舍态度[3],对员工达到的考核标准采取阶梯式奖励,使员工可以根据自己的努力程度获得相应的激励,让员工持股计划产生的效果更佳。
建立更为全面的考核体系是保证员工持股计划完成情况能够被客观评价的前提。首先,尽量做到管理层和监管层的分离,抑制管理层在员工持股计划的制定上有自谋福利的想法,也可以将股东积极主义的概念纳入员工持股计划,并安排积极的员工对管理层违法违规行为进行监管[4]。其次,对资产管理机构的行为应当有相应的机构进行监督,减少公司高层与资产管理机构存在利益关系的风险,从而保证员工持股计划内部操控的可能。此外,薪酬考核委员会是设计并实施员工持股计划个人绩效考核的关键部门,因此其组建和领导应当不涉及激励对象,这样能提高考核的独立性,从而达到激励效果。
苏宁易购在长期的新零售转型之路上不断尝试新激励模式,不断完善原激励计划,如今成为走在我国新零售数字化转型前列的老字号企业。然而,在中型零售企业逐步转型成功引发了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时,苏宁易购不完善的员工持股计划却难以稳定持续流动的员工和持续下滑的利润,导致苏宁易购成为新零售巨头的目标逐渐弱化。为了采取有效的员工持股计划以维持苏宁易购长期稳定的市场地位,保持转型成功带来的零售新增长点,企业需要从激励对象、行权价格、行权条件和监督考核制度等多方面共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