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法治化营商环境之完善

2022-02-06 03:00:24耿明明
上海商业 2022年2期
关键词:合法权益市场主体法治化

耿明明

关于营商环境的内涵,我国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营商环境是涉及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人文环境等有关外部因素和条件的总和。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是营商环境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法治具有的规范性和权威性,是维护社会秩序必不可少的首要条件,也是建设民营企业法治化营商环境最基础的保障。营商环境法治化主要是指一系列行之有效、完备系统、公正透明的法律法规和监管程序等。其主要特征有:法律法规体系完备化、人民政府执法服务制度化、国家治理监管科学化以及企业纠纷化解高效化。

一、完善法治化营商环境之作用机理

1.有助于促进民营企业的公平竞争

在完善的法治化的营商环境下,法治一方面能够对市场主体合法经营的边界进行规制,保护市场主体的平等待遇,在市场准入和法规政策保护等方面为民营企业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保障守法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能规范市场主体的经营行为,保障公平、充分、有序竞争的顺利进行。法治还可以为市场主体提供有效的权利救济途径,对违法经营主体进行惩治,如打击欺诈、低价倾销等不正当竞争行为,依法惩治侵犯民营企业产权和合法权益的经济犯罪等,以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2.有助于增强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

法治营商环境能够稳定市场预期,促使企业不断地进行创新,提高企业的积极性和安全感。实践证明,法治化营商环境是民营企业健康并持续发展的重要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一个好的营商环境:一方面,可以为人才发展提供优势平台,为企业进一步拓展市场创造便利,也可以使物资流、资金流以及信息流聚集,从而使得企业愿意扎根、人才愿意留下,既盘活了市场,又促进了发展的内生动力。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吸引和管理跨国公司和外商投资企业,增强有效投资和项目建设,还可以推动对外投资法律法规的完善,提高企业对外投资的便利化程度,从而进一步增强全球竞争力。

3.有助于保障民营企业主体的合法权益

首先,法治化营商环境能够尊重和保护市场主体产权,而保护产权就是保护生产力,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其次,法治化营商环境为营商主体提供平等的保护,依法平等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地位平等、权利平等和机会平等。最后,法治化营商环境能够为市场主体提供有效的权利和救济途径。例如,依法惩治破坏市场经济秩序、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经济犯罪等,保护民营企业主体的合法权益不受非法侵犯。因此,法治化营商环境能够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调整各类市场主体的利益关系,促使各方市场主体各行其道、各得其所。

二、法治化营商环境完善之路径

1.推进科学立法,构建完善的法律体系

随着市场经济形势的快速变化,关于民营经济的立法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创新实践需要,一些规范条款倡导性较强、实际操作性较差等问题依然存在。因此,需要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体系来保障民营企业发展。

首先,需要全面清理、规范阻碍民营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努力化解法律冲突,加快立改废释工作的进行。其次,从民商、行政、刑事等各个领域完善和健全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法规制度,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知识产权、物权、人身权等各项权利。适时启动相关立法程序,研究制定《民营企业法》等专门法律和配套规定,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一个可预期的法治环境。最后,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我国的立法必须要吸收、借鉴符合我国国情的他国法律规范。总之,要从我国实际出发,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逐步建立起完备的保障民营企业发展的法律规范体系。

2.坚持依法行政,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在实践中,政府依法行政是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一环。首先,要明确执法主体的资格,保证各级政府及其部门依法履职,将行政权力关进法治的“笼子”里,严格遵循主体法定、权力法定、程序法定等法治政府原则。其次,也要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减少对微观经济的直接干预,以防止行政权力的滥用。最后,政府及公职人员要坚持“亲、清”原则。所谓“亲”,就是要与民营企业良性互动,真诚热情为民营企业排忧解难,达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境界。所谓“清”,就是同民营企业家的关系要清白纯洁,不搞利益输送、权钱交易等。

3.推进公正司法,确保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适用法律

公正司法是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的坚强后盾。在司法实践中,司法人员应模范地遵守法律,维护公正、公平的司法环境,以确保各种所有制经济在诉讼地位、法律适用以及责任承担等方面获得同等的待遇,确保民营企业受到平等的保护,从而保障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司法机关在履行职能时,要正确区分经济纠纷与经济犯罪、正当融资与非法集资、不正之风与违法犯罪等,以免损害法律的可预测性,进而挫伤经营者的积极性。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要严格推进公正司法,坚持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确保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从而为民营企业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4.推进全民守法,强化企业自治

一种法律制度要想达到预期的效果,就必须要形成人人认同、个个贯彻的大环境。营商环境法治化,必须与公众的观念相互配合、彼此协调,“让社会公众形成符合市场经济法治要求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法律行为模式”。首先,要加大法治宣传活动的力度,将法治融入国民的思想观念之中,从而为完善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更广泛的群众基础。其次,要加大对企业家权益的保障力度,让民营企业家们都相信法律,并且真正的尊重法律,从而树立起合法经营的理念,规范企业的日常经营行为。最后,民营企业家们要自觉加强法律学习,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并对企业自治管理、诚信经营、人身财产权益维护、社会责任承担、企业家精神发扬等方面加以完善。

三、结语

法治化的营商环境是现代市场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基础和保障,亦是我国当前完善营商环境的重中之重。法治化营商环境是一个综合、复杂和有机的体系,这个体系既需要不断地优化营商环境的法治保障机制,也需要不断地提升政府公共服务的水平,更需要不断地增强全社会的法治意识。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等各方面带来的全新挑战,我们要进一步完善民营企业营商环境的法治化建设,为民营经济注入法治正能量,从而实现民营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其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合法权益市场主体法治化
玉米市场主体售粮积极性提高
今日农业(2021年5期)2021-11-27 17:22:19
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 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
自流井区:即时调处欠薪案件 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青海:建立“绿色通道”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今日农业(2020年22期)2020-12-14 16:45:58
人民币汇率破7 市场主体应对有序
中国外汇(2019年18期)2019-11-25 01:41:48
三地实践:有效释放市场主体的活力
中国外汇(2019年11期)2019-08-27 02:06:24
家庭教育法治化的几点思考
女子世界(2017年12期)2017-05-22 02:53:45
青少年合法权益 我们共维护
陕西画报(2016年1期)2016-08-02 03:58:38
信访法治化中的权利义务配置
行政法论丛(2016年0期)2016-07-21 14:52:23
国企改革法治化的“知”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