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帧 阮萍
A 医药公司创制于1902 年,中国驰名商标,名列首批国家创新型企业,是享誉中外的中华老字号品牌。1971 年根据周恩来总理指示建厂,1993 年作为A 市首家上市公司在深交所上市,1996年实现品牌的完整统一,1999年成功实施企业再造,2005年推出“稳中央、突两翼”产品战略,2010 年开始实施大健康产业战略,从中成药企业逐步发展成为我国大健康产业领军企业之一。2016 年,A 公司在控股层面以增资扩股的方式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吸收了200 多亿民营资本。2019 年4 月,经证监会核准,实现整体上市。A 医药公司主要分为药品、健康品、中药资源和医药物流四大板块,2008 年公司确立实施大品牌下多品牌发展策略,现已基本形成大(母)品牌下多(子)品牌体系。A 医药公司依托驰名品牌延伸打造了个人健康护理产品品牌,原生药材及大健康产品品牌等数十个知名品牌。
从下表1 可以看出,A 医药公司的2016 年至2020 年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变化情况依次是7.97次、4.64 次、5.06 次、6.69 次、6.28 次,对应的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分别为45.2 天、77.6 天、71.2 天、53.8 天、57.3 天。A 医药公司在2016 年至2020 年的应收款项平均余额不断增加,与营业收入基本保持同趋势变化,符合实际情况。但在2017 年至2018 年应收账款周转率明显放缓,周转天数明显增多,其主要原因是2017年至2018年经营环境有一定的变化,企业为了实现扩大销售,而放宽信用政策所致。另外,从2016 年到2018 年,A 医药公司应收票据占总资产比例在10%左右,2019 年和2020 年下降到5%左右。所以2016 年至2018 年,A 医药公司的应收账款变现速度不及企业的应收票据(A 医药公司的应收票据几乎为银行承兑汇票),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企业被占用的资金,企业的经营风险会有一定的增加。从2016 年到2020 年,A 医药公司的应收账款一直维持在5%左右。2019 年至2020 年A 医药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较多,特别是2020 年医药行业受疫情影响较大,销量明显增加,应收账款周转率均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7.8次,应收账款周转率变化较为稳定。
表1 A 医药公司对比企业分析表
从表1 可以看出,A 医药公司的2016 年至2020 年存货周转率的变化情况依次是2.63 次、2.15 次、1.99 次、1.95 次、2.08 次,呈现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对应的存货周转天数分别为143.4 天、167.4 天、180.9 天、184.6 天、173.1 天。A 医药公司在2016 年至2020 年的存货平均净值不断增加,与营业成本基本保持同趋势变化,符合实际情况。但在2017 年至2019 年存货周转率明显放缓,周转天数明显增多,其主要原因是2017 年至2019 年经营环境有一定的变化,存货占公司总资产20%到40%之间占比较大。由于2020 年医药行业受疫情影响较大,销量明显增加,存货金额增长明显,近五年的存货周转率均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1.9 次。
从表1 可以看出,A 医药公司的2016 年至2020 年流动资产周转率的变化情况依次是1.15 次、1.03 次、1.02 次、0.89 次、0.7次,呈现依次下降的趋势,对应的流动资产周转天数分别为313天、349.5 天、352.9 天、439 天、514.3 天。A 医药公司在2016 年至2020 年的流动资产平均净值不断增加,与营业收入基本保持同趋势变化,符合实际情况。2017 年至2020 年流动资产周转天数明显增多,流动资产的周转效率逐年降低,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公司生产经营效率需要提升。
从表1 可以看出,A 医药公司的2016 年至2020 年固定资产周转率的变化情况依次是13.1 次、13.79 次、15.44 次、15.93 次、12.83 次,在2017 年到2019 年持续上升,在2020 年持续下降,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总体变化较为稳定,对应的固定资产周转天数分别为27.5 天、26.1 天、23.3 天、22.6 天、28.1天。主要原因是公司的固定资产占公司总资产的比重比较稳定,近五年占比维持在5%~7%。2020 年固定资产周转率下降主要由于2020 年固定资产期末余额增加了37.1%。随着A 医药公司的销售量和销售收入的增加,集团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对生产设备等资产的更新换代和产业自身扩大再生产做了积极投资。2020 年固定资产期末余额增加主要是A 医药公司健康产业项目搬迁扩建项目完工部分转固定资产。
从表1 可以看出,2016 年至2020 年A 医药公司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与总资产周转率均属于中等水平。下面对A 医药公司的短期资产营运能力和长期资产营运能力进行同行业比较。
通过表1 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2016 年至2020 年间,A医药公司除了2017 年应收账款周转率低于B 医药公司和C医药公司,其他年份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均处于中等或高于两家药企;2016 年至2020 年间,A 医药公司的存货周转率均高于B 医药公司,低于C 医药公司;A 医药公司的流动资产周转率均高于B 医药公司,低于C 医药公司;说明A 医药公司的短期资产营运能力良好,总体较为稳定、应收账款管理能力、存货管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通过表1 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2016 年至2020 年间,A 医药公司的固定资产周转率除了2018 年略高于B 医药公司和C 医药公司,其他年份的固定资产周转率均B 医药公司,低于C 医药公司;说明A 医药公司的固定资产营运能力总体不错,主要受企业投资经营活动的规模影响较大。
通过近五年的财务数据分析,A 医药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的上下波动变化幅度较大,这也说明了企业的收账速度缓慢,平均收账间隔期长,坏账损失增多,资产的流动速度降低,营运性资金过多滞留在了应收账款上,如果经营性资金减少,会直接导致其资金周转能力与偿债能力降低。这对于影响A 医药公司正常经营生产和持续经营来说都是很不利的。
通过近五年数据分析,企业的存货周转天数明显增加,存货的变现需要一定的时间,并且存货的处理依赖于公司的产品的销量,企业的存货占资产比例逐年增加,有可能造成货物变现速度慢,库存积压等风险。
通过近五年数据分析,企业的流动资产周转天数明显增加,我们发现A 医药公司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90%左右,流动资产汇总,占总资产10%以上(含10%)的资产项目主要有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存货、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合计数。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能力较弱,企业的短期营运能力降低,生产经营效率也需要提升。
通过近五年数据分析,企业的固定资产周转天数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说明了A 医药公司对固定资产的利用率较高,总体的营运能力也在稳步升高。非流动资产占A 医药公司总资产的10%左右,其中,非流动资产中,固定资产占公司总资产的比例最大,其次占比比较高的是在建工程和无形资产。尽管对企业整体而言固定资产状况良好,但是由于急速扩大规模的同时,应注意到有部分固定资产被闲置,这在公司年报里有所披露。管理层应该予重视,否则这将会影响其资产运转效率。
(1)进一步提高流动性资产管理水平
在存货管理方面,应通过有效控制公司存货的最佳管理订货量、次数和批量等因素来有效控制公司存货的最佳保管量和持有量,进一步强化采购分析,提升采购专业度,不断探索采购新模式,与互联网企业开发整合平台资源,通过供应链价值创新,降低供应链总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实现供需共赢。
在应收账款管理方面,应进一步建立客户信用档案,制定信誉预警制度,对于信用较低的可以不予应收账款结算;及时催告客户进行付款;把客户的回款跟业务员的绩效工资挂钩;在前期货款没有结清的情况下,不予发货。
(2)优化资产结构
资产的结构和绩效存在很大程度上的联系。应集中精力进行内部资产管理,确定优化内部资产管理结构的目标,制订和完善资产管理结构的方法和步骤,优化反映内部资产管理水平的财务指标和考核制度,并且要时刻注意各项指标都求。
后疫情背景时期,在不确定性的宏观环境波动下,医药产业规则和生态重构持续深化,为了更好地提升企业的营运能力,企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发展:
(1)进一步实现产业链再造、价值链提升、市场链优化
企业应继续深耕现有的业务板块,精益运营,实现规模、利润双增长。坚持以优质、高效、低成本为目标,培养可持续发展、有技术含量的资源体系;同时以用户为中心进行业务重塑,迅速提高整体发展质量。在管理端,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内部控制;推动精细化管理,创新管理模式,提高整体管理水平,适应发展需求。在生产端,对产业链战略环节进行重新定位和调整,通过智能制造、工业云、大数据等技术的集成应用,围绕产品设计、工艺优化、质量稳定、效能提升等环节,实现产业链再造和价值链提升。在市场端,聚焦客户与市场,持续关注医药行业政策变动及市场变化趋势,及时调整营销政策,深入挖掘市场潜力,获取新的竞争优势,构造新的盈利模式。
(2)进一步完善人才的培养与激励机制
企业应充分在全球范围内开展招才引智,对内加快公司自主人才培养,外部引进人才和内部形成配置,完善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推行科学、有吸引力的薪酬激励制度,建设一支专业化程度高、能打胜仗的人才队伍,驱动公司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