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文军
行政事业单位具有较强的公益性,同时也需要按照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实施基础行政权力,给社会民众提供相应行政服务。在单位具体运作过程中,财务管理活动可以实现资金的有计划筹集与使用,同时也可以针对各项财务环节进行必要的监督与管理,保证单位内部财务体系的稳定性。但是在单位深化改革过程中,财务管理体系也出现了一定问题,导致财务资金出现浪费等情况,不利于单位的长远稳定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就有必要结合单位财务管理活动的具体情况展开深入分析,充分保证单位财务体系的稳定性。
我国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虽然已经开始在当前复杂内外部环境中推动财务体系的创新转型发展,但是多数单位在这方面还表现出较为显著的僵硬情况,导致财务管理与业务活动存在显著脱节。在当前单位发展过程中,财务管理活动不仅需要保持财务体系运作的稳定性,还要提供有助于单位业务发展的战略数据。而目前单位财务管理活动与业务模块存在的割裂情况,导致财务管理活动很难得出有利于单位长远发展的战略信息,应该在后续时间里引起充分重视。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预算管理方面也表现得比较粗糙,导致单位经常出现预算超标等问题。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单位在预算管理方面没有形成完备的制度,同时在设计预算目标和预算方案时也没有结合单位实际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在预算方案执行时,单位内部业务部门也没有真正将其纳入战略指导层面,同时也没有进行针对性的预算控制工作。这些情况都导致单位财务预算管理活动很难取得预期成效,需要得到针对性的优化与调整。
结合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活动的运作现状来看,多数单位的财务资金使用效率都不算太高。特别是部分单位并没有建立财务资金跟踪模块,导致部分资金的流向不清晰,出现了显著的资金浪费问题。还有一些单位的资金被挪用,直接影响了单位财务活动的正常进行。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多数单位依然受到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没有主动保护国有资金的意识。这也使得单位在财务资金管理方面存在较为显著的被动态势,也就很难形成高效的资金使用方案,并且无法保证财务资金的安全性。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过程中虽然已经开始有意识进行财务监督,但是当前的监督机制并不健全。一方面,多数单位目前并没有形成一支专门进行财务监督的团队,导致监督活动呈现出无序运作的状态。这也使得单位无法积极主动甄别财务体系中存在的风险,只能等到财务风险爆发后再进行事后管理,给单位带来了较多经济损失。另一方面,多数单位的财务体系也呈现出较强的封闭性,导致外部力量很难加入财务监督工作中。在当前我国单位全面推行深化改革模式以后,单位应该积极跟外界主体进行交互,并接受社会民众的监督。但财务监督体系中的外部力量还比较薄弱,很难形成多主体的监督合力,不利于保证财务体系的稳定性。
在当今时代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活动对会计人员专业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但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来看,多数单位的会计人员专业能力都存在一定不足。特别是在单位财务岗位进行细化分工,以及财务信息化体系全面应用的背景下,单位在职会计人员已经无法充分满足岗位需求。如果后续不能解决会计人员专业能力的问题,那么就很难推动财务管理体系的创新转型发展。
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财务管理活动时,应该全面贯彻业财一体化理念,强化财务体系与业务模块之间的联动水平。这也要求单位在高层会议中可以进行业财一体化的专项讨论,同时还要引入一些真实案例和图文数据,使得领导者可以直观明确业财一体化模式的战略价值。在单位内部运作过程中,也应该提高非财务部门对财务管理活动的认知水平,并逐步突破财务管理活动是财务部门专项业务的理念,最终提高非财务部门在财务管理活动中的参与度。在后续运作过程中,各个非财务部门应该至少安排一名人员与财务部门进行业务对接,实现财务管理活动在各个非财务部门中的延伸。除此之外,在当前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单位也应该加快财务信息系统与ERP 业务系统之间的联动,使得财务信息可以通过信息渠道在单位内部得到较好的传播,充分发挥财务信息的作用与价值。
行政事业单位也应该做好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使得财务管理活动具有较强的前瞻性与计划性。这也要求单位可以贯彻全面预算管理理念,充分重视财务预算活动,并推动财务预算管理体系在后续时间里的创新转型。在具体开展预算管理活动时,相关人员应该结合单位过去一年内的财务资金消耗与使用情况,以及未来一年里单位的战略布局,设计科学合理的预算目标,同时还要保证预算目标与战略目标之间具有较强的契合性。在形成整体预算目标以后,单位还要结合内部部门的实际业务情况和财务资金需求水平,进行预算目标的分解和细化。之后,单位就可在预算管理过程中真正贯彻精细化控制,提高预算方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在预算方案执行过程中,如果出现预算目标偏差的情况,就应该分析出现偏差的具体原因,必要时还可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鉴于当前我国较多行政事业单位都出现了资金浪费等问题,后续也应该通过各类可行的方式切实提高财务资金的使用效率。第一,构建完善的资金调用制度。单位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应逐步完善资金调用制度,保证每一笔资金的流向都能非常清晰。在此过程中,单位应该避免出现内部资金被挪用的情况。如果必须要挪用资金,也需要得到上级政府部门的审批。在资金使用与消耗时,还需要做好相应的记录工作,给后续进行资金管理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撑。第二,构建资金使用效果的评价体系。为了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单位也应该构建资金使用效果评价模块。即在每一次使用资金时,都应该通过相应的评价体系针对资金使用效果展开评价,还要明确资金使用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原因,给后续进行财务资金管理优化提供较好的参考与借鉴。
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财务管理活动时,应该不断健全财务监督机制,保证各个财务环节都具有较强的规范性。第一,构建内部监督体系。为了提高内部监督效果,单位可以考虑组建一支独立性较强的监督团队,由高层领导者直接负责,同时各个部门的负责人也要直接参与其中,再融入一些财务人员、审计人员等主体,切实提高监督团队的整体力量。在单位正常运作过程中,监督团队可以进行定期审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模式,针对内部财务活动展开全面监督,及时甄别财务体系中存在的风险问题,保证财务体系的稳定性。第二,发挥外部监督力量。单位后续也可以推动财务监督模块的改革与创新,适当提高财务信息的公开水平,积极接受外部力量的监督。特别是当前我国很多社会民众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调用都存在一些质疑,通过外部监督模块也可以较好解决这些问题,同时也能显著提高单位财务监督力量。
对于各个行政事业单位来说,财务管理活动的有效进行也需要得到高素质财务会计人员的支撑。因此,各单位在后续时间里也应该全面贯彻人才战略的相关理念,充分认识到高素质财务人员的重要性,并通过各类可行的方式切实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能力。一方面,单位应该适当提高财务人员的招收标准,并细化内部岗位,从外部市场中吸收高素质财务人才。特别是在行政事业单位不断贯彻深化改革理念以后,财务部门的内部岗位也得到较好的细化,出现了管理会计、战略会计等岗位。单位在招收会计人才时,也应立足于这些岗位细化人才招收标准,保证新招收的人才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与此同时,单位还要重视应聘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水平,并做好这些人员的历史任职调查,避免一些品行不端的财务人员混入单位中。另一方面,单位还要在平时做好财务人员的培训教育活动,使得财务人员的专业能力可以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在此过程中,培训讲师也要关注财务人员在平时参与工作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在培训过程中进行专项讲解,使得各个财务人员可以在工作过程中发挥更好的价值。
综上所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活动在具体运作过程中还存在较多问题,需要在后续时间里充分引起重视。这也要求单位高层领导者可以积极转变财务管理理念,明确财务管理活动的战略价值,并推动财务管理活动在新时代背景下的转型与创新。在具体开展财务管理活动时,也要贯彻全面预算管理等模块,使得单位内部各个资金的使用都可以具有较强的系统性与规范性,同时还要加大内部财务监督工作,单位财务管理活动就可以真正步入正轨,给单位的长远发展提供相应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