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建浩 黄德平 万泗梅 李杏 王华镇 侯郁辉 黄启兴
摘 要:以美香占为母本、巴斯马蒂为父本,通过优势互补进行常规杂交育种获取F1,根据系谱法经自交6代后选育出米质优、有香味、产量高、抗性好的优质丝苗新品种美巴香占,采用“增苗攻穗控害”高产配套栽培技术,实现稳产高产的目标。
关键词:美巴香占;高产栽培;选育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2)01-0083-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米质要求越来越高,丝苗米因为米质优、口感好普遍受到大家青昧,但因其产量较低、抗性较差,未能大面积推广种植。以美香占为母本,引进抗性好、穗大粒多的巴斯马蒂作为父本,通过优势互补进行常规杂交育种,经系谱法连续多代跟踪选育出米质优、有香味、产量高、抗性好的优质丝苗常规稻美巴香占,并通过“增苗攻穗控害”高产栽培技术,实现稳产高产的目标。
1 选育过程
1.1 亲本来源 父本:“巴斯马蒂”引自国外,属籼型感光型常规稻,在广东省使用多年。其特征特性:晚季生育期较长,株高120cm左右,穗长24cm左右,分蘖力中强,每穗总粒数136粒左右,长粒形、长宽比3.9左右,千粒重26.4g左右。晚造香味浓郁,稻米外观品质好,食味颇佳。中抗稻瘟病及感白叶枯病。
母本:“美香占”由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育成,在广东省推广应用多年。其主要特征特性:株高93cm左右,穗长21cm左右,每穗总粒数120粒左右,千粒重18.3g左右。晚造米质达国标和省标优质2级,稻米外观品质为晚造特一级,有香味,中感稻瘟病和白叶枯病。
1.2 选育思路 美香占米质优,有香味,但穗小粒少,千粒重低,感稻瘟病,而巴斯马蒂株型较高,穗长粒多,千粒重较高,抗稻瘟病。将美香占与巴斯马蒂杂交,以期选育出米质优、有香味、口感好、产量高、抗性好的优质丝苗常规稻。
1.3 选育过程 2012年晚造在隔离状态下各自种植母本美香占和父本巴斯马蒂,合理安排播种期,使之花期相遇。采用温烫(44℃、5min)去雄法杀死母本美香占雄蕊,再用父本巴斯马蒂雄蕊进行人工杂交,获得一批F1代种子。第2年采用系谱法连续自交6代,并逐代跟踪选择。考查每一代的株型及抗逆性,记录入选优良植株的生育期、株高、穗长、总粒数、实粒数、千粒重、产量等农艺性状各项指标,并作方差分析。F5和F6世代的P值水平极低,株间差异性极不显著,说明该品系来自父本和母本重组后的遗传物质稳定,种性表现整齐一致,熟期适中,产量较高,米质优,符合选育预期,命名为“美巴香占”。2016年、2017年晚造在5个区试点中比对照品种美香占2号均增产5%以上。
2 品种表现
美巴香占参加广东省水稻品种的区试和生产试验,2020年11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专家的评审,其特征特性体现为:美巴香占属感温型常规稻品种。晚造全生育期112~113d,与对照种美香占2号相当。株型中集,分蘖力、抗倒力、耐寒性均为中强。株高104.5~109.6cm,穗长21.5~22.8cm,每hm2有效穗243~283.5万穗,每穗总粒数146~147粒,结实率86.6%~87.9%,千粒重21.1~21.6g。米质鉴定为部标优质2级,糙米率80.5%~81.9%,整精米率64.6%~66.3%,垩白度0.4%,透明度1级,碱消值7.0级,胶稠度58~66㎜,直链淀粉14.8%~15.2%,长宽比3.3~3.4,有香味(2-AP含量549.23~649.17μg/kg),品鉴食味分84.6~90.3。抗稻瘟病,全群抗性频率85.7%~87.9%,对中B群、中C群的抗性频率分别为84.2%~85%和100%,病圃鉴定叶瘟1.6级,穗瘟1.8~3.8级(单点最高7級);中感白叶枯病(IV型菌5级,V型菌7级)。
产量表现:2018年晚造参加省区试,平均产量6025.5kg/hm2,比对照种美香占2号增产7.72%,增产未达显著水平;2019年晚造复试,平均产量7291.05kg/hm2,比对照种美香占2号增产11.80%,增产达极显著水平。2019年晚造参加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997.8kg/hm2,比对照种美香占2号增产2.20%,日产量53.4~65.1kg/hm2。
3 “增苗攻穗控害”稳产高产栽培技术
根据美巴香占株型中集、穗长粒多等特性,采用“增苗攻穗控害”稳产高产配套栽培技术,即通过增加有效穗数,合理肥水管理促进壮苗壮秆,促大穗,实施科学防控病虫害,达到优质稳产高产目的。
3.1 育壮秧,莳足苗,增加有效穗 美巴香占千粒重偏低,因此育好秧,插够基本苗,提高成穗率,提高总粒数是获得稳产高产的前提和基础。
3.1.1 适时播种 美巴香占属感温型品种,合理安排播种期,避开早春或晚秋低温对水稻生长和成熟的影响。粤北稻区早造于3月5日左右播种,晚造于7月8日前后播种。每hm2用种量:人工抛、插30~37.5kg,机插22.5~30kg,直播田60~75kg。
3.1.2 催芽浸种 首先摊晒种子2~3h后用清水预浸种,早稻24h,晚稻12h。然后浸入配制好的85%强氯精300倍药液中消毒,能有效杀灭谷种病菌,减少菌源。采用高温破胸,即种子用45~50°C温水预热后,用湿麻袋包好,温度保持在30~35°C,24h即可催出根芽。最后摊开种子炼芽即可播种。晚造浸足时间后捞起,其可自然长出根芽。
3.1.3 培育壮秧 播种前用150μg/L多效唑药液浸芽3min,可使秧苗矮壮。整好秧厢后,每hm2撒施尿素15kg加复合肥30~37.5kg,与表层泥混匀,摆压秧盘后灌满泥浆刮平,播后轻压种。每hm2大田用750片左右塑盘。早造用薄膜覆盖,晚造用黑网盖好。早造要保温保湿,防止烂芽烂秧,秧苗一叶一心时选择好天气两头揭膜通风,再逐渐去掉薄膜炼苗,如发生绵腐病可用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施。晚造一叶一心时拿掉黑网,但要保持秧厢湿润,勿晒白。
3.1.4 合理密植 秧苗3.5叶时可抛秧,在4片叶时可插植。为增加基本苗,提高总苗数,要进行合理密植,行株距20cm×16cm,即每hm2植30~31.5万穴,每穴5~6苗,每hm2150~180万基本苗。栽培过程中要控好肥水,提高成穗率,每hm2有效穗数达300万穗以上。
3.2 施足肥,控好水,促大穗 加强肥水管理,及时施肥,合理灌排水,是壮苗壮秆、促穗大粒多的关键措施。
3.2.1 适时施肥 施肥原则是控氮增钾,前重、中稳、后补,促早发,早够苗。
施足基肥:于抛插前或打田时施入,每hm2施碳铵450kg+过磷酸钙375kg,有条件的可增施有机质肥。
及时追肥:早施回青分蘖肥,促返青,促分蘖,早够苗。早造第1次施肥在抛插后4~5d,晚造在抛插后2~3d,每hm2施3个15%含氯复合肥300kg,或尿素150kg加氯化钾112.5kg。早造第2次施肥在抛插后10~12d,晚造在抛插后8~10d,每hm2施3个15%含氯复合肥60~75kg。幼穗分化是决定穗长和穗粒数的关键期,此时要有足够营养供给才能促大穗粒多,因此要适时施入穗肥,但要掌握“三看”即看天、看地、看苗,一般早造在5月5日左右、晚稻在8月8日左右水稻拔节前施入,每hm2施3个15%含氯复合肥135~150kg,或尿素60~75kg加氯化钾75~90kg。注意补施齐穗肥,壮大粒,以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为主,长势差的,如抽穗时又遇寒露风,可直接施一些尿素、氯化钾。
3.2.2 合理控水 采取薄水抛秧,浅水促分蘖,够苗露晒,即当每苗有4~5个分蘖且每个分蘖有4片功能叶时,多露轻晒控制无效分蘖,控制苗峰,及时转淡。保持田间干湿交替,促茎秆粗壮,促幼穗分化,抽穗时保持浅水层,灌浆期防止过早断水,减少秕谷,提高千粒重。
3.3 安全科学防控病虫危害 防控策略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坚持绿色植保,科学防控。
3.3.1 农业防治 增施有机质肥,控氮增钾,适时露田、晒田,控制无效分蘖,调节田间小气候,减少病虫滋生环境,提高植株抗逆能力。
3.3.2 物理防治 在水田缺水口用滤网防止福寿螺向其它田块扩散,并撒施茶枯粉或螺药以杀死福寿螺。
3.3.3 生物防治 利用性引诱剂诱杀三化螟、二化螟、大螟、台湾稻螟,每hm2每种螟虫诱捕器各放置30个,释放赤眼蜂取食稻纵卷叶螟卵,在水稻封行后每hm2放鸭20~30只取食害虫。
3.3.4 化学防治 加强田间调查,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情况,结合当地病虫情报,及时用药防治。当病虫达到防治指标时,选用高效低毒对口农药(首选生物农药),适时适量用药。稻飞虱可选三氟苯嘧啶、烯啶虫胺、氟啶虫胺腈,稻纵卷叶螟和钻蛀性螟虫可选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多杀菌素,稻瘟病选用三环唑、稻瘟灵,纹枯病选用井岗霉素、苯甲·丙环唑,注意药剂轮换使用。
4 适时收割
一般以黄熟期、谷粒含水量在20%以下收获为佳,防止割青、穗上发芽。水稻饱粒后,收割前5d要适时使田水落干,便于割稻时人工和机械操作。
(責编:王慧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