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筠 李雪山
石家庄学院
民间手工艺作为我国民艺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依托当地自然环境和社会风俗习惯、经过时代的洗礼后形成的民间传统手艺文化。重庆地区留存了大量的传统手工艺,虽然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和机构都开始关注,但是由于“非遗”项目的发展仍然缺少范式,真正的手工艺人并没有话语权,仅依靠他们的能力也无法进行非遗技艺的传播,更别提它的来历、形成过程和长期所形成的特色。就重庆地区而言,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388项,在传统技艺、民俗、传统美术等领域都有“非遗”项目。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传统文化表达途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手工造纸为例,虽然工业化的纸张弱化了手工造纸的地位,机械化的生产弱化了手工制作的地位,但是它所承载的文化价值是不可替代的。在新媒体时代,需要思考重庆民间手工艺的新的传播路径。
重庆民间手工艺种类繁多,大部分还是“口传心授”“以师带徒”的传播方式,在传播过程中往往没有系统的文字记载,也没有正规的教学场所和教学方法。这些民间手工艺只靠有情怀的手艺人艰难地传承着,同时又受地域的限制,传播效果甚微。后来,“非遗”手工艺得到政府的支持后,建立起技艺传习所,理论上有了传承基地,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没有初期建设规划时的人气和效果,很多传习所没有学徒,就更谈不上发展,接下来又有地方在旅游景区设置供游客参观体验的工作坊,但是由于很多传统工艺步骤繁多、周期较长,游客时间有限,所以游客体验也只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无法感受到手工艺的精髓和魅力。种种原因导致民间手工艺的传播和发展陷入不知如何落实的尴尬境地。
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互联网以不可阻挡之势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1]。宣传册、报刊等传统媒介存在传播范围有限、传播方式单一等不足,现在人们接收信息的方式更加多样化,多媒体适用范围更加广泛,那么如何发挥传统媒介和新媒体融合的优势,探究新的传播路径?2017年,我国出台了《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提倡传统工艺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将传统工艺广泛运用到现代生活中,并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消费需求和品质需求。传统工艺要普及和传播离不开载体,其发展更要通过实体载体与虚拟载体两大路径来实现。在当今的全媒体时代,传播载体的选择也逐渐趋于交叉融合,传统手工艺可以同时呈现在不同形式的载体上,为人民群众的获取渠道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同时新的传播方式也为传统手工艺本身打开了新的大门。据2021年2月统计,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这充分表明智能互联设备已具备雄厚的基础,民间手工艺的传播可以在新媒体领域进行突破。
新媒体的广泛使用使手工艺有了进一步的拓展。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具有即时、智能、互动的特点,能够将声音、文字、影像等信息进行整合,很大程度上拓宽了传播的范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传统手工艺的传播也逐渐体现出从单一传播到交互传播的趋势,传承人可以借助网络新媒体平台,以故事讲述、影像展示等多种方式传播传统工艺文化。不同传播路径各有优势,也各有侧重,根据不同媒体的传播特点,分析民间手工艺传承发展路径(如图1)。
图1 传播路径分析
随着技术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短视频是目前较为热门的互动方式,是拉近传统手工艺与普通民众距离的传播形式。以抖音为例,其沉浸式体验的特点使其一经推出就植入年轻人的手机,能使人产生浸入式的感受与思考。而且抖音传播“非遗”文化呈现出的传播的实时性、表现样态的丰富性、创作和欣赏上的互动性以及由此产生的用户体验的多感官性,相较于“非遗”纪录片更具有让人沉浸的魅力[2]。2021年在抖音平台上国家级“非遗”项目相关视频数量超过1.4亿,国家级“非遗”项目抖音涵盖率近98%,并推出“非遗合伙人计划”,抖音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非遗”传播平台。例如,中央电视台制作的电视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已制作播出三季,每集时长5分钟,用“微纪录片”的形式介绍古文物,表达其背后的文化内涵,这种针对年轻人开创的5分钟小视频的记录方式,适应互联网时代的碎片化传播节奏与特征,让更多繁忙的都市人“快速充电”,了解文物背后的文化意义。就重庆朗溪手工造纸的技艺项目而言,传承人刘开胜将部分工艺流程简化,展示最能吸引人、也最能体现手工造纸核心的工艺步骤,如舀纸、揭张等,缩短视频时间,供网友观看,同时可以售卖一些文创产品。例如,在手工纸上做的装饰画、导览海报、记事本等文创产品的售卖。
微信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每天有10.9亿用户在使用,1.2亿用户发朋友圈,其中1亿条短视频,3.6亿用户读公众号,信息输出效率大大提升。对于重庆传统手工艺来说,重庆有两个有关传统手工艺的公众号,一个是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公众号,于2016年12月26日发布了第一条信息,至今共发布56条非遗相关信息,平均每月1条。另外一个是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公众号,于2016年5月11日发布第一条信息,至今共发布55条信息,平均每月1条。通过发布频次可以看出,两个相关公众号每月2条信息的发布,发布的主要内容一般是与“非遗”保护传承相关的新闻资讯,涉及演出、赛事、展览、培训、采风、交流、调研、会议、讲座等,也会发布“非遗”项目介绍、传统文化普及、艺术作品赏析、地方风俗展示等知识性内容[3]。和传统计算机相比,移动终端的优势非常明显,信息传播快捷、方便。相对于手机App来说,微信公众号只需关注,不需要下载安装,用户体验更加方便。当前相关手工造纸的公众号有“古法造纸微课”“一张宣纸的前世今生”。而手机App用户体验度较高,可增加与用户沟通的深度,增加用户黏度。从目前相关内容来看,App Store中有“中国竹编工艺”“有待——与有信仰的人为伴”“榫卯”几个关于传统手工艺的App,下载量都比较少,关注度也较低。从这个层面来看,目前通过微信公众号和手机App传播不是太普及。朗溪手工造纸团队也设计了App(如图2),但是下载量几乎没有,无法达到沟通和体验的程度。
图2 朗溪手工纸App
电视在传统手工艺的推广和传播方面仍然起着巨大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媒体。从中央电视台到各个地方电视台都陆续推出关于传统手工艺的特别节目。有的是以纪录片的形式,有的是以综艺节目的形式,提升了传统文化在民众间的影响力。例如,北京卫视制作的《传承者》是将传统文化和现代真人秀结合的一档节目,通过小众的节目内容实现了大众的传播。除此之外,还有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非遗公开课》、江苏卫视《匠心传奇》、黑龙江卫视《一起传承吧》等。传统工艺通过传统媒体在黄金时间段进行着大范围的传播,从2015年到2018年,虽然每年保持7~11档的节目,但仍然是星火势微,“非遗”类综艺节目在整个综艺节目中的比例不到1%,如果寄希望于综艺节目的传播和推广,还是需要多个部门的关注和合作。但值得注意的是,拍摄内容和后期剪辑需要进行调整,不能只注重收视率和节目效果,从而忽视了对传承人的表达,更不能让观众对某个传统工艺项目播出后进行误读,需要尊重地方历史,承担社会责任。
各地民间传统手工艺受到地方风俗习惯的影响,将当地现有的原材料、工具等融入地方旅游中,不仅可以丰富地方旅游产业的文化性,同时还能使更多的游客体验这一传统工艺,带动地方旅游产业发展。在实际工作中,采用工作聘用、场地租赁、技术文化入股等方式在所属博物馆“非遗”展区与公众开展互动,进行表演、讲解、指导等活动,改变博物馆中以“物”为主的静态展示方式。就朗溪造纸而言,2015年以后,彭水县继续为古法造纸技艺的保护和传播做出努力,在彭水蚩尤九黎城专门设立了“九黎造纸坊” (如图3),大约50平方米的房间,里面放置了一些舀纸的竹帘、磨等造纸工具和一些展示图片(如图4),以及少量已经制好的手工纸和用这种纸创作的书法作品。造纸主要的材料还是在朗溪老乡家准备,在这里主要是为“非遗”宣传活动或游客做演示。即使这样,由于蚩尤九黎城的旅游宣传,到“九黎造纸坊”的游客和普通民众比朗溪乡传习所的人多了不少,使得传统手工艺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
图3 九黎造纸坊
图4 九黎造纸坊内部分造纸步骤
除了结合旅游产业对当地传统手工艺进行传播外,目前在西南地区很多高校都开设了“非遗”类课程,将传统手工艺内容融入高校课程体系,让学生有机会体会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蕴含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创造发明、技巧工艺、生产生活等信息与价值,增强年轻一代的文化自觉与认同感,促进良好文化生态的构建[4]。贵州凯里学院、重庆三峡学院等高校均在人才培养方面有着适合自己的发展轨道。无论是校企联合培养专门技术人才还是在广大学生中开设传统手工艺的必修课程,或者以工作坊形式对传统手工艺进行重新认知,高校和企业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推广做出了贡献。
此外,文创产品也是其传播路径之一。由于我国古代有巫文化的传统,人们或是表达对先祖的尊敬,或是表达对财神爷的崇拜,或是向上天祈福,不论贫富,不论官民,基本上都用这种草纸。因此,朗溪手工造纸主要供上述民俗活动使用,但也有部分特殊加工的纸用于书画和艺术活动,目前仅限于定制特种纸。
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重庆手工造纸还没有形成产业,如果再经过一段时间的支持和发展,对其使用领域进行创新开发,使其与现代产品相结合,既保留传统手工纸技艺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同时又能满足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人的日常需求,通过文化创意激活产业发展。例如,在丽江四方街景区有很多售卖东巴纸的门店(如图5),门店大多采用前店后坊的形式,后面有可以亲自动手体验的手工纸制作的纸浆和工具,能够简单制作成记事本,再印上些东巴文字,一件具有纪念意义的文创产品就呈现出来了,前店里还会出售些明信片、台灯、手绘地图等文创产品(如图6),通过文化创意发展当地手工艺。
图5 东巴纸坊
图6 东巴纸坊文创产品
传统民间手工技艺源于生活,也应归于生活,以方便实用为准则,是地方风土人情的物质表达。它质朴、亲切、真实,不论材料还是工艺都保存着人类本初造物的朴拙与自然,平衡着人们浮躁状态下的物质需求和精神向往[5]。民间手工艺只有在特定的文化空间或是宗教仪规的范式下,其传播语境和传播场域才会慢慢形成。在新媒体的背景下,传统手工艺依靠互联网、大数据平台,同时结合传统媒介的传播路径,不仅丰富了文化遗产的信息传播渠道,也充分展现出传统手工艺的价值,丰富了民众获得传统文化知识的渠道,增加了手艺人的传播渠道,同时也创新了文创产品的销售模式,通过不同角度和方式使得普通民众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根据用户需求和生活习惯,运用不同的设计方法,深入挖掘传统工艺,特别是新技术的优势,在传统手工艺传播方面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最终目的就是让我国各地区的精神和文化得到最佳的展示和传播,这对于地区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和传承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如今,新媒体还在不断地向更便捷、更完善的方向发展,妥善利用媒介融合的优势,规避媒介传播的缺点,促进传统工艺与时代创新密切结合,可以在新时代推动传统工艺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