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市场营销策略探究

2022-02-05 14:41
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出版社图书

王 萱

(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 北京 100045)

图书作为满足大众文化需求的精神产品,必须强调其思想性和文化性,这是它所具有的社会属性的一面,与此同时,读者花钱购买图书,其商品属性同样需要得到加强和重视。拥有商品属性的图书生产和销售,理应按照市场规律来运作和营销。在新媒体环境下,图书的宣传营销尤其重要,宣推已经成为营造流量、推动图书发行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出版机构对出版的图书要有针对性制定营销方案,从选题策划伊始就对营销工作有全方位的考量,从选题策划、内容切入点、选择作者、读者定位、装帧设计、纸张选择、印制工艺等都要围绕着营销这个目标来完成。图书未出版,营销工作便已开始。当下,社交媒体和互联网迅猛发展,自媒体营销的时代已经来临。如果能够将线上和线下的图书营销活动相互结合,起到的效果也将事半功倍。

每本书在上市前的预热期和上市后的销售期都会做常态化营销,以培养有忠实度和情感的固定读者群。图书上市前,编辑要制作征订单、海报、书签、宣传页等,要树立强烈的营销意识,充分利用自己掌握的资源和作者背书,积极与营销人员配合,参与市场营销活动,并共同开拓销售渠道。

一、邀请作者举办活动,扩大作者和作品的知名度

图书上市后,在线下书店要邀请作者、专家做新书发布会、读书分享会、论坛、签名售书等活动。通过活动让读者有机会了解新书内容,深入感受作者创作的思路、传达理念等信息,从而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出版社图书销售的终端就是面向每一位读者,有机会与读者建立起沟通的桥梁,是出版社最需迫切解决的路径和渠道。

对于活动的宣传效果和影响力,作品和作者是关键性因素。首先,无论什么传播时代,内容为王是永恒不变的真理。读者购买的是图书的内容,图书主题和内容必须要有市场需求,有区别于其他同类型图书的创新点。如果读者购买后诟病内容,不仅损害作者的声望,对出版社的品牌也会造成极大的伤害。其次,作者如果有一定知名度,是大家关注的公众人物,势必产生新闻效应,会受到媒体的追踪和报道,对图书销售大有裨益。如:白岩松《幸福了吗》问世后,畅销100万册,图书销量在名人出书中遥遥领先。该书出版人金丽红表示:“白岩松的书启动了人物书新一轮的畅销行情。接下来有蔡康永、倪萍、刘若英、姜文、布什、布莱尔。”在疫情防控期间,作者可通过线上网络直播形式,拉近其与读者的距离,出版社提前策划直播内容,有导向、有目的地与作者对话;同时,设置作者与网友的问答环节,互动效果的直接效益就是网友变成读者,以名人效应促进图书销售。最后,要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进行图书营销,不能只在上市时广而告之,要持续对图书进行推广活动。

二、强化书评的营销作用

图书出版后,在省市级报纸、读书报纸等媒体上发布新书简介、名家书评、精彩书摘等。其中,书评作为图书宣传的重要手段,会带来良好的营销效果,是各出版社常使用的宣推方式。出版文化生态就是各种文化形态、要素,通过它们的作用、补偿和交换,对图书出版产生作用。书评可以整合出版文化生态,同时出版业反过来也可以作用于书评行业,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图书内容文字只有经过品味和评价,才能整合出版内容。出版与书评之间的内部结构是作者、编者和读者的关系,书评应该起到遴选和优化出版资源的作用。

2021年1月7日发布的《2020中国图书零售市场报告》显示,受到疫情影响,2020 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码洋规模为970.8亿元,新书品种规模达17万种。在图书品种浩如烟海、信息目不暇接的时代下,图书的文化功能、引导功能更加为读者所需要。

三、通过制造话题,唤起读者共鸣

在现代社会,信息传播的数量之大、范围之广、获取信息的渠道之多、搜索信息的便捷度之高,都让图书出版信息吸引读者的成本变高。所以,出版社有意制造话题和图书新闻热点,吸引媒体广泛关注和报道,让图书信息进入读者视野,成了图书营销策划的重中之重。现代营销观点认为,营销是卖思想,营销制胜就是观念制胜。出版社可以通过不断制造各种社会话题,寻找书中可以挖掘的社会公共话题,引起读者的关注和热情,唤起读者的共鸣而促成消费。线下可以举办以书中内容为主题的研讨会,线上可以通过网络的专题页、论坛、贴吧、微博等方式与读者探讨书中作者想表达的主题、理念。

在设置话题时,可以从不同角度切入,如:社会热点、价值观、图书内容细节、作者创作过程等。但无论哪个切入点,都要以图书的宣传为核心展开,将制造的话题转化为读者的关注点,引导读者的精神需求。前提是需要编辑对图书有足够的认知,在策划选题阶段就要对图书卖点、同类型图书的情况、作者的影响力、出版背景、市场定位、目标受众等相关信息了然于心,才能在话题营销方面有较高的策划水准,从而以话题方式让图书真正走进读者心里,调动他们购书的行为,将流量变现为实际的购买力。

四、围绕图书组织相关培训服务

对于专门做学术类图书的出版社,教材是其业务的重中之重。出版社推出一套教材,如果能通过专家在院校内讲授教材内容,并结合教材使用者的反馈机制等辅助手段推广教材,并邀请全国高校校长、系主任开展座谈会和学术交流扩大教材的传播力,那么教育市场的长期培育对教材的使用量会有明显增量。定期组织高校老师进行座谈,可以对选题策划和图书修订工作提供来自一线的指导意见,对出版社持续输出优质的学术类图书、维护好作者资源大有裨益。

五、影视同期书,利用跨媒介优势整合营销

影视同期书作为图书市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断满足着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它有着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图书市场上影视同期书主要为两大类:

(一)原著小说类图书

当某一部由小说改编的电影、电视剧正在热映或热播时,出版社将在版权期内、已出版过的小说重新进行包装再行出版的图书,如:王海鸰的长篇小说《牵手》。

(二)影视小说类图书

在影视剧热播时,出版社立即推出的由影视剧原创剧本改编的题材为小说的图书,如: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出版的《三八线》《大侠霍元甲》。

影视同期书要积极拓宽宣传营销的路径,采用立体、多变、创新的营销方式,特别是跨媒介整合营销,来促进图书的发行工作。一是利用热播影视剧版权方、主要演员的资源进行宣传推广。通过签名售书、制作宣传用的短视频、微博等线上线下方式进行名人效应的推广,在影视剧播出前、中、后期造势,扩大影响力。二是要进行各媒介间的整合性营销,增加营销方式和互动频次,除进行常态化的社会营销,还要向电子书、听书等新媒体方式延展,以获得更优质的推广效果。三是可以考虑增加海报、签名照、书签等衍生品和文具、玩偶、杯子等文创产品的开发,与影视同期书相关联的文化产品与图书形成良性互动,形成规模效应,充分调动读者的兴趣、增强读者的购买欲。与此同时,又扩大了对影视同期书的强势助推和宣传态势,满足读者需求,提高图书销量。

此外,当今社会,IP 一直都是炙手可热的概念。打造、形成出版社自有IP,将其延展至影视领域及打造更多的文化产品,可以通过产业链的建设带动出版社的高速发展。经营好IP 更可让依赖于纸质图书获取经济效益的传统出版行业,拥有更高效的资源配置能力,实现多项资源的深度开发及使用,形成更富有创造性、立体化的营销活动,以便提升图书销量,扩大图书影响力。

六、以图书精美的包装打动读者

现代的商品经济更多的是一种“眼球经济”或“注意力经济”。任何商品都十分讲究外在的包装和形式,图书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自然也不例外。图书的包装如书名、封面设计、版式设计等诸多要素是整体图书营销思路的外化体现。封面是一本书的外在形象,在方寸之间可以传递出图书的主旨内涵,有限的画面语言向读者传递着无限的想象空间,引发读者阅读的兴趣,最大限度满足读者渴望阅读的需求。著名图书策划人金丽红在《畅销书与营销策划》中提出了读者购书的“五分钟效应,指的是没有既定目标的读者在跨进书店里后,大部分情况下会选择先看某本书的书名、然后是作者、封面设计等内容,而这整个过程大约需要五分钟,也就是五分钟几乎决定了这本书是否会被读者购买”。

知识出版社打造的网络文学超级畅销书《第一次的亲密接触》,从封面、扉页、目录到正文,完全模仿电脑开机时的感觉,使文学和网络有机结合起来。正文完全按照作品在网络上的样子来排版,给人的感觉是原汁原味地把网络文学作品下载到纸质载体上。海南出版公司运作的引进版畅销书《菊花香》,在加工、制作过程中通过特殊的工序,使书页中散发出淡淡的“菊花香”,仅此一项,就让无数读者为之欣喜若狂。图书包装是图书出版过程中必经的一道操作流程,是图书内容和营销外化的展现,更是艺术美的表达。每一本书的设计都应该是一件艺术品,单凭其外在的形式美也能吸引无数读者的“眼球”。

七、利用网络平台营销

出版社要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为图书营销助阵。整合出版机构的官网、公众号、微博等平台,建立社群,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进行图书营销。在微信、微博、樊登、逻辑思维、掌阅等平台做图书推荐;制作短视频在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平台上发布,请主播推荐购书。对大众类图书进行深度版权开发,将纸质图书与新兴出版方式融合,使其影响力向网络空间一体化方向延伸和拓展,这不仅是出版机构生存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传统出版机构实现转型和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契机。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出版业在内容生产、营销方式、盈利模式上都是发生深刻变革的重要领域。电商平台开放客户数据分析接口,大数据分析技术应用到实践中,大数据技术可以挖掘与分析读者行为,如读者的网络购买行为、在线阅读行为、图书在线评价等,并成为读者阅读的主要习惯。读者在网络上进行图书的浏览、挑选和实施购买的行为,及随之带来的图书阅读、品评和信息反馈等,都会在网络上留下轨迹,产生大量的个性化数据信息,对这些数据有效的收集、保存、整理和分析,将为后续的读者分析、内容分析、装帧设计分析等图书相关方面的研判有一定指导作用。挖掘与分析读者的个性化数据信息,可以对目标受众进行“用户画像”,记录读者的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消费意愿、阅读倾向等特定信息,完成读者群体的准确定位,从而实现出版的精准营销,更好发挥电商营销的作用。在当今阅读需求更趋个性化的时代,有针对性、有的放矢的营销活动显得尤为必要。如,某一类型的小说,在新书开始售卖前可通过网络进行预售,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发布新书信息;线上平台在充分了解读者阅读习惯和需求的前提下,会将新书信息和相关内容推送到特定读者中,让读者大致了解图书的内容和架构,为下一步的营销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精准营销,意味着不是铺天盖地的宣传,而是进入特定的信息渠道。在图书选题策划、内容创新、渠道优化、读者反馈等方面更有针对性,提升编辑出版图书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满足读者的独特需求;出版社也可以锁定目标读者群体,培养读者的黏性与忠诚度,逐步建立出版社和图书的品牌,为我国的出版业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八、重视出版社的品牌建设

在读者心目中已获得心理认同、形成品牌的优秀出版社,都有出类拔萃的图书品牌。如,选择词典类图书就会想到商务印书馆;百科全书就会考虑中国大百科出版社;童书会优先在二十一世纪出版社、接力出版社中挑选购买;经管类图书则会联想到中信出版社。市场上同样题材、内容、价格的同类型图书,为什么有的图书口碑和销量都名列前茅,而有的图书却无人问津?其中的原因便是出版社具有的图书品牌所附加的价值,如对知识信息的渴求,对情感、自尊、性价比、时尚、体面等的需求。通过展开图书营销活动,读者所获得的需求可以得到更多的满足,对图书价值就越能认可,对图书品牌就越有依赖性和黏性。

出版社在对重点图书做宣传推广时,要围绕图书主题、图书特点开展有创意的社会活动,深挖、提炼并制造有社会意义的媒体感兴趣的主题,吸引媒体进行有效的宣传造势,激起读者购买图书的内在动力。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就非常重视媒体的宣传效应,保持了相当高的“曝光度”。社长张秋林常常撰写文章发表在专业媒体上,阐述他的策划思路、经营理念,这对于一个出版社成为行业领袖、引领阅读风尚具有独到的功效。在将推广费用投放到卖场和渠道维护的同时,致力于媒体公关,两者在同步协调上取得了明显进展,市场营销能力迅速跟上,为传播、扩大出版社品牌提供了利器。

此外,出版社尽可能搭建与读者的互动平台,利用新媒体营销工具公众号、二维码等方式,定期发布新书信息或读书分享会等活动,积极宣传自己的图书品牌,扩大图书影响力,树立出版社的行业形象。出版社要具备较高的服务意识,做好售后服务工作,更好了解读者的需求或解答疑难问题,提供多种形式的增值服务。可以设立读者社群,为读者之间的交流搭建网络平台,为读者提供新的信息交流空间,对于点对点的图书销售大有裨益,同时还加深了读者对出版社的印象,培育出版社品牌的无形资产。

综上所述,成功的图书营销策划一定是为图书量身定做的整合营销方式,不仅要做常态化的社会营销,也要有适合这本书的营销策略;不仅出版社要打造立体的营销模式和通过网络互动进行宣传,作者个人的社会影响力对图书的宣传也不可小觑。出版社要想提高运营效果,只有综合、系统地运用图书营销手段,积极拓宽宣传营销的路径,采用创新的营销方式,特别是跨媒介整合营销,积极转变思想观念,才能在注重文化价值的前提下,将文化与利益展开有效的融合,真正实现图书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关系,为图书市场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出版社图书
无障碍图书联盟
我等待……
图书推荐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班里有个图书角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On the Problematic Sounds of English Interfered by Shaanxi Dialect from My Students and the Analysis of Reasons
图书推介
石油工业出版社
贵州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