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阶段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2022-02-05 11:18胡兴旺赵艳青
财政科学 2022年4期
关键词:民营企业企业发展

胡兴旺 赵艳青

内容提要: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而民营企业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受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经济下行压力及疫情冲击影响,民营企业面临诸多风险挑战和发展难题。本文在系统分析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自身存在的堵点难点痛点和外部发展环境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从加快实施转型升级、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高政府扶持强度、增强要素配置水平、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支持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方面提出了推动民营企业结构性改革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一、引 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企业蓬勃发展,与国有经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成就了中国经济奇迹。据统计,民营经济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①《中国经济何以强起来》,《人民日报》2018 年12 月07 日07 版。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数据,我国民营企业数量快速增长,2012-2021 年,民营企业数量从1085.7 万户增长到4457.5 万户,10 年间翻了两番,民营企业在企业总量中的占比由79.4%提高到92.1%;2021 年,全国新设民营企业852.5 万户,同比增长11.7%。②《民营企业数量 10 年翻两番》,《人民日报》2022 年 03 月 23 日第 01 版。2021 中国民营企业500 强企业纳税总额达1.36 万亿元,占全国税收总额的8.84%,员工总数1109.11 万人,占全国就业人员的1.48%,31 家内地民营企业500 强入围世界500 强。③全国工商联:《2021 中国民营企业500 强调研分析报告》,2021 年9 月。民营企业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国进入了新发展阶段。这一战略判断为我们制定路线方针政策提供了依据,更为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就是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构建新发展格局为战略任务。民营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主体。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加快结构性改革步伐,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重点任务。①《国家发改委部署五方面重大改革 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中国新闻网,2022 年03 月07 日,http://www.chinanews.com.cn/cj/2022/03-07/9694636.shtml。但民营企业仍然存在一些不能适应进入新阶段高质量发展要求的问题。部分民营企业经营比较粗放,热衷于铺摊子、上规模,高端产品供给不足,低端产品供给过剩,不能满足需求结构的变化;研发投入强度不高,创新能力不强,大多数民营企业仍处于传统产业领域。此外,要素配置市场化程度不够高,发展环境不够优。尤其是当前受新冠疫情影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循环不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波动,主要国家通胀压力巨大,发达国家宽松货币政策退出产生外溢性,同时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民粹主义上升,霸凌行径有增无减,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国内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民营企业结构性问题更加凸显,面临的各类风险更加不确定。因此,应着力破解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进一步激励引导民营企业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强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升级、提能增效,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良性互动,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这既是当前保市场主体,稳定经济、促进消费、扩大需求、改善民生的现实需要,更是坚持我国基本经济制度,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选择。

二、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

进入新发展阶段,国际国内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国内经济发展动能转换、增长方式转变,以及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已成为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瓶颈。

1.产业结构不协调。我国民营企业大部分集中于加工制造和传统的商品流通领域,不仅在三次产业结构分布上不协调,而且在各产业内部结构也不够协调。一些制造业领域产能过剩,而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等领域供给严重不足,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更是缺乏明显的竞争优势,规模大、实力强、品牌响的民营企业相对偏少。2021 年我国民营企业500 强产业结构分布以第二产业为主,占比63.8%,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位居行业榜首。特别是中西部地区,民营企业较集中于传统产业,主要分布在建材、铸造、碳素、化工等领域,从事高端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以及新产业、新业态的企业比较少。比如,河南省378 家新三板企业主要以食品、化工、建筑、机械等领域企业为主,信息技术服务、通信设备、互联网软件与服务等仅13 家。从入围2021 年河南省民营企业100 强的产业分布看,加工制造业、建筑业、房地产业、采矿业等四大类企业占比达到82%。

2.创新能力不强。我国民营企业家大多是从乡镇企业起家,以质取胜、创新取胜的观念和能力不足,更多停留在模仿复制阶段,生产经营方式粗放,不注重商业模式创新,企业或产品被锁定在价值链的中低端。同时,研发投入强度不够、创新活动不足、创新成果缺乏。2020 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 经费投入比上年增长9.3%,其中国有企业增长89.2%,而私营企业仅增长25.1%;2020 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私营企业R&D 经费、创新费用支出和发明专利申请数分别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37.0%、34.3%、35.9%,这些指标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私营企业户数占比71.8%不相匹配。①国家统计局:《2020 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http://www.gov.cn/xinwen/2021-09/22/content_5638653.htm。从2021 年中国民营企业500 强的情况来看,340 家实际填报企业中,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超过10%的企业120 家,小于1%的企业数量52 家,并且比上年增加28 家;439 家实际填报企业中研发投入强度大于10%的7 家,小于1%的271 家,占填报企业的61.8%,并且比上年增加29 家;406 家实际填报企业中,近5 年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的企业60 家(企业位列奖单前3 名的国家级科技奖励),占比14.8%②全国工商联:《2021 中国民营企业500 强调研分析报告》,2021 年9 月。。中西部地区的民营企业创新能力更弱,2021 年河南省民营企业100 强研发费用投入总额154.14 亿元,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仅为1.31%。其中,投入强度超过10%的仅有1 家,小于1%的47家,15 家企业研发投入为零。③河南省工商联:《2021 河南民营企业100 强调研分析报告》,2021 年12 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龙头骨干企业创新能力如此,其他民营企业创新能力更是薄弱。

3.经济效益不高。受内外部环境的影响,民营企业的融资、原材料、物流和用工等成本上升问题更加凸显,经济效益持续降低。融资成本方面,《2021 年民营企业500 强调研分析报告》认为,影响民营企业发展的成本因素中,融资成本仍是最主要的成本负担,占填报企业的60.22%。民企贷款、债券和民间借贷利率均超国企,其中民间借贷利差高达349BP(1BP=0.01%),2021 年,AAA、AA+、AA 级的三年期民企债券平均发行利率与同期国企债券的信用利差分别达到30BP、76BP 和177BP。④祝惠春、彭江:《为民企融资拓渠道增信心》,http://news.sohu.com/a/535970651_121062169。原材料成本方面,目前全球通胀已经处于近十几年的较高水平,大宗商品价格持续飙升,多个品种价格已经创下近10 年来的新高,⑤《大多数上涨的大宗商品继续创下10 年来的新高》,https://qkl.ttc110.cn/information/249726.html。处于产业链下游的民营企业,面临着成本上升和需求羸弱的双重压制,盈利空间进一步受到挤压。物流成本方面,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重点联系物流企业的调查显示,今年前两个月人力成本增长超过10%,燃油成本平均上涨25.6%,⑥周潇枭:《专访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贺登才:当前物流面临三大困难,应与供电供水同等对待》,《21世纪经济报道》,https://www.163.com/dy/article/H50IPN9J05199NPP.html。由于成本上升没有及时向运费传导,有关企业主营业务利润指数连续4 个月回落,且均在50%以下。人工成本方面,2020 年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比2010 年增长1.78 倍,而同期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增长1.67 倍。2021 年民营企业500 强专题报告分析,影响民营企业发展的成本因素中,工资成本仍是最主要的成本负担之一,占填报企业的51.74%。以上因素造成民营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 年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为6.82%、销售利润率为5.8%,分别低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值0.78 和0.6 个百分点;2021 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34.3%,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利润同比增长56.0%,而私营企业利润同比仅增长27.6%;2022年1-2 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157.8 亿元,同比增长16.7%,私营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291.3 亿元,下降1.7%。⑦国家统计局:《2022 年1—2 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 5.0%》,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2203/t20220327_1829058.html。

4.投资后劲不足。民间投资是稳增长、调结构、促就业的重要支撑力量,但近年来受市场竞争、成本上升、环保管控以及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很多领域竞争日趋激烈而利润空间缩小,民营企业家预期减弱,投资增速放缓。我国2018-2020 年民间投资增速分别为8.7%、4.7%、1.0%,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分别为57.2%、56.8%、55.7%。2021 年增速回升到7.0%,两年平均增长3.8%,仍然低于全部固定资产投资两年平均增速0.1 个百分点。①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8-2021 年),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2202/t20220227_1827960.html。尤其是在传统产业占比高的中西部地区,钢铁、煤炭等传统行业开始全面收缩,企业债务危机不断出现,使得投资趋于谨慎。如河南省民间投资近年来呈下降趋势,2016 年以来,民间投资增速从之前的两位数高增长降低到个位数,且一直低于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016-2020 年的民间投资增速分别为5.9%、9.1%、2.9%、6.7%、2.5%,分别低于当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7.8、1.3、5.2、1.3、1.8 个百分点,2021 年民间投资增速才回升到4.4%,与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差距缩小到0.1 个百分点。②河南省统计局:《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6-2021 年),http://tjj.henan.gov.cn/2022/03-10/241 2169.html。

5.经营管理不规范。我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3 年左右,而国外民营企业平均生命周期为12.5 年③李明玉:《中国民营企业生命周期较短的原因与对策》,《经济纵横》2006 年第6 期,第59-61 页。。中国民营企业生命周期短除外部因素外,更主要的还是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脱实向虚偏离主业。部分民营企业有一定实力之后,风险偏好增强,扩张开始冲动,高负债、高杠杆,盲目投资,追求短平快。脱实向虚使企业如遇经济环境变化、经济周期性调整,往往出现巨额亏损甚至停摆。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企业破产倒闭的90%以上都是因为盲目扩张导致。④刘炜祺:《90%的企业死在扩张路上!毛振华呼吁:要重视全融资,避免过度扩张》,凤凰网,https://finance.ifeng.com/c/89WlzJT8vZg。二是资本无序扩张。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是法治经济,资本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逐利是其本性,但不能无序发展、野蛮生长。近一段时期,部分民企依靠自身垄断地位跨界经营,在房地产、义务教育阶段培训、互联网金融、传媒、娱乐等领域过度扩张、牟取暴利。特别是一些互联网平台企业、金融科技企业等,运用其自身掌握的技术和信息等优势,叠加资本要素,形成新的垄断,已影响到宏观经济健康运行,损害广大消费者利益,有的甚至影响到国家安全、意识形态、民生利益。三是企业经营信息不透明。个别企业采取弄虚作假、虚报资产、关联交易等不合规的方式进行投资经营;有的企业虚报财务信息,逃废债务、转移资产,掏空上市公司,甚至骗取银行贷款和政府补贴;个别企业在生态环保、安全生产等方面隐瞒不报,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甚至违反法律法规。

(二)原因分析

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既有自身改革创新动力不足、企业现代制度不健全等原因,也有要素配置市场化程度不高、发展环境不优等因素。

1.企业改革创新动力不够。改革创新是解决企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重要举措,民营企业的改革创新更多需要自身的动力。国企改革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先行者和主力军,已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特别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 年)》出台以来,国企改革力度进一步增强。相比之下,民营企业改革力度不大,动力不足。在混合所有制改革方面,主要是国有企业引入民营资本进行混改,而民营企业特别是部分大型民营企业引入国有资本则实质性开展得不够,更多的是在一些企业出现困难或危机时,政府实施救助才引入国有资本,存在着“不愿混”“不敢混”“不想混”的现象。在企业制度改革方面,中小企业存在着“小富即安”思想观念,担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影响其家族的决策权、经营权,或顾虑各项制度对自身的制衡和约束。

2.企业现代制度不健全。部分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普遍没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企业治理家族化、企业运行亲情化、企业财务信息非公开化,使得企业短期投机行为严重,缺乏科学有效的制度约束,严重地影响了企业科技创新、规范化经营和可持续发展。家族企业虽然在发展之初,能够凭借经验和粗放式管理,在凝心聚力、决策执行等方面发挥比较优势,但随着企业规模扩大,经济发展环境变化,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家族管理方式很难适应新的企业发展要求,部分家族企业仍然存在“人治”的现象,经营理念、发展战略、决策程序等均受企业“老板”管理能力和水平的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可持续发展,也是一些企业在资本运作、财务信息、环保安全等方面存在不规范,甚至不合规合法问题的根源。同时,国内外企业发展历史证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成功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企业规范发展的基石。

3.要素配置市场化程度不高。目前,我国有利于释放增长潜能的要素市场化改革滞后,要素流动不畅,资源配置扭曲,要素市场化价格形成机制不健全,要素协同配置的效率不高等问题,是民营企业经济效益不高、竞争力不强的重要原因。一是融资难题依然存在。《2021 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调研分析报告》中提到民营企业希望政府给予融资支持,其中超60%的填报企业希望政府给予三方面支持:加大银行对民营企业的信贷力度和信贷额度(83.4%)、加大银行对民营企业的长期贷款业务投放(69.82%)、同等条件下实现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政策的一致性(67.62%)。从近年来民营企业融资情况来看,民企融资规模大幅低于国企,成本全面高于国企且结构单一。总量来看,2018年民企平均融资规模仅为国企的12%,且2016-2018 年复合增速低于国企6 个百分点。2021 年,受民营企业信用违约风险的影响,民营企业发行债券361 只,发行金额共2853.3 亿元,发行规模同比下降41.5%,民营企业债总净融资额为-3548.42 亿元,与2020 年相比净融资缺口增加123.96%。①蔡越坤:《发行规模同比降逾40%民企债“窘境”如何破局?》,经济观察网,2022 年04 月18 日,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22-04-02/doc-imcwiwss9530887.shtml。《2021 年中国民营企业500 强调研分析报告》显示,认为银行更愿意贷款给国有企业而不是民营企业的占填报企业的54.37%。从融资结构来看,民企对短期贷款依赖度高,占比达72.8%,而国企融资结构相对均衡。从非标融资来看,民企对非标融资依赖度更高,因此,金融严监管对民企融资造成更大冲击,非标融资规模、占比急剧下滑。二是劳动力要素短缺,特别是高管和技术人才短缺。一方面劳动力供需不平衡,在一些行业、领域的劳动力需求同市场供给不匹配;另一方面劳动力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与民营企业之间流动不畅,由此造成民营企业普遍存在引进人才难,留住优秀人才更难的问题,加之人们对民营企业认识的偏见以及工资待遇等原因,民营企业在招工和引进人才,特别是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方面困难重重,“高级人才难引进,普通工人难留住”成为民营企业现实写照。中高层管理和科技人才任职时间短,频繁的人员跳槽流动,加大了企业发展难度,也加重了企业用工成本。三是土地要素流动不畅。土地要素受区位和政府管理政策取向影响,价格扭曲严重,配置效率较低。一方面,一些企业有项目拿不到土地;另一方面,部分企业占有的土地功能固化,闲置且不能转换。同时,部分土地利用效率低,造成资源浪费,特别是个别地方通过招商引资政策,配置给一些企业的土地浪费十分严重。四是数据要素开放不够。在数据要素配置方面存在着数据获得难、共享更难的问题,数据采集标准不统一,不能互联互通,形成数据孤岛,数据交易和共享共用制度不完善,带来了数据垄断,影响民营企业赋值增效。

4.发展环境不优。发展环境优化是市场经济“竞争中性”的前提,更是民营企业发展的关键,而发展环境不优是企业投资疲软、预期减弱等问题的主要根源。市场环境方面,市场准入存在“玻璃门”和不公平的现象,部分招投标项目刻意提高标准和条件,影响民营企业参与;一些领域或行业仍然没有实质性对民营企业开放,甚至出现垄断和地方保护。政务服务环境方面,个别政府部门仍然存在着行政效率不高的问题,虽然门已好进了但事情仍然难办;部分地方“口号”喊的多,真招、实招少,同民营企业沟通不畅,政策“一刀切”以及存在“旋转门”的现象;特别是一些地方因领导更换,承诺的政策得不到兑现,存在“新官不理旧账”的问题;个别地方仍然存在向企业乱收费、乱罚款的问题。《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1》披露,2020 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对随机抽取的6 个省份18家商业银行收费开展检查,查处违规收费8428.18 万元;对部分转供电主体进行检查,退还多收电费14.21 亿元。政策措施方面,各有关部门聚焦民营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高的政策和举措,但部分政策的协同性不够、精准度不高、操作性不强。如有关部门针对企业申报认定的研发平台、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等称号涉及多个主管部门,并且称号企业种类繁多、功能相近,但申报的标准、条件、时间等存在较大的差异,给企业带来了不少的麻烦和成本支出。一些地方“过度”服务企业,政府部门直接为企业规划“蓝图”,要求企业设立机构,开展各类活动,甚至要求企业超能力扩大生产上项目,无限放大“政府有形之手”。

三、推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2018 年11 月1 日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2020 年9 月对新时代民营经济统战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2021 年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讲话等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总指引。民营企业改革必须坚持激励引导、统筹兼顾、分类施策,一方面,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全面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提升创新能力,通过要素市场改革的增量调整供给的存量,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供给水平,适应消费结构新变化;另一方面,推动民营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做优做强供给主体,以供给创造需求、扩大需求,使供给和需求在高质量的基础上实现动态平衡,促进国民经济大循环。

(一)加快实施转型升级,提高民营企业发展效力

引导民营企业聚焦主业和核心技术,因地制宜加快转型升级,巩固提升产业链水平,加快适应消费需求变化,提高产品竞争力。

一是围绕产业升级,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制造业是我国实体经济中最重要和最基础的产业,在当前应更加注重产业提质增效,提高企业竞争力。支持民营企业提质发展,聚焦传统主导产业加大技术改造,推动传统产业逐渐向高端、智能、绿色方向迈进,实现优势再造;支持民营企业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数字赋能,实现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支持民营企业提前布局、抢滩占先未来产业。

二是围绕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合理布局一二三产业科学发展。在持续加快一二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现代物流、科技服务业、会展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文化旅游、健康养老、家政物业等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加快新业态、新模式创新发展。

三是围绕实现“3060”双碳目标推动绿色发展。严格落实国家产业政策,禁止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立项,坚决退出明令淘汰落后产能;鼓励企业淘汰落后技术和装备,支持企业加快节能降碳先进工艺技术和设备应用,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提高能效管理;推动环保产业供给方与需求方交易信息平台建设,培育壮大一批民营环保龙头企业。

四是围绕龙头企业、骨干企业延链补链,加快产链式布局、集群发展,打造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生态体系。支持民营企业融入产业链建设,推动资源优化配置,培育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的产业链龙头企业,建设一批中小企业先进制造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型产业集群等发展载体,提升配套协作能力;支持更多民营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成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支持企业间通过并购重组,实现集约化发展,增强企业竞争力,以结构优化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提升。

(二)加大推动创新发展力度,激发民营企业发展动力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中小企业更具有创新的内在动力。

一是积极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支持企业牵头建立新型研发机构、工程中心、中试基地等创新平台;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创新供给能力;优先支持高校和科研机构科研人员联合企业承担国家及省级科研项目,支持科研成果在民营企业转化;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带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二是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进一步创新鼓励引导企业研发投入政策,发挥税收、财政后补助政策作用,优化科技金融资源配置,扩大投贷联动、知识产权质押和科保贷融资,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参与国家重大科研攻关项目。

三是营造一流创新生态环境。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完善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权益分享机制。健全科技成果交易平台,加快推进对民营企业的国家级研发平台建设,畅通国家科研资源开放渠道,推动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进一步向民营企业开放。

四是强化创新成果有效保护。完善覆盖知识产权获权、用权、维权等多个环节的保护链条,构建协调、顺畅、高效的创新成果保护机制和营造知识产权保护法治环境。建设国家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为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创新提供知识产权一站式检索、保护和咨询等服务。

(三)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民营企业活力

一流的营商环境既要提高效率,更要公平公正,真正做到把民营企业当成“自己人”。

二是落实放宽民营企业市场准入的政策措施。落实国家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支持民间资本进入清单以外的行业和领域,持续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加强评估、清理各种显性和隐性壁垒,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公开公平公正地参与市场竞争,坚持“竞争中立”原则,不因民营企业而在要素获得、政府采购和招投标等方面受到歧视。

三是强化科学规范监管。规范发展、加强监管,是为了促进更加健康、更可持续、更为长远的发展。创新市场监管方式,实施监管清单制度,明确和规范监管内容,并向社会公开,放手为企业松绑,激发市场活力;加强源头治理和行业监管,强化市场监管和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规制,依法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监管,防止资本野蛮生长,支持和引导资本规范健康发展。依法依规加大对金融产品网络营销的监管、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监管,加强数据安全保护,构建数据安全风险防控体系。

四是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切实把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要求落到实处,把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作为一项重要任务,通过制定政商交往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着力解决“清而不亲”问题,完善和落实党员干部容错纠错机制,严格把握“三个区分开来”。

五是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奥地利经济学派认为,企业家在市场中居于中心地位,企业家是创新主体和经济新动能的组织者、推动者,如果没有企业家,资源不可能得到有效利用,新技术、新产品不可能出现,经济就不可能增长。因此,全社会要加大对企业家的保护和弘扬企业家精神,营造关心和支持企业家发展的社会氛围。引导广大企业家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不动摇,坚持聚焦主业实业不动摇,坚持开拓创新不动摇,坚持艰苦奋斗不动摇,主动履行社会责任,积极投身重大发展战略。着力营造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的法制环境、促进企业家公平竞争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尊重和激励企业家干事创业的社会氛围,调动广大企业家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

(四)进一步提高政府扶持强度,形成民营企业发展合力

聚焦政策协同性和可行性、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扩大市场需求,激励引导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

一是增强政策的协同性和可行性。扶持企业政策涉及的面广、部门多,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的7 项政策、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有关政策,无不涉及企业和多个政府部门,因此,政府层面必须加强相关部门的衔接和统筹,增强政策的协同性和集成效应,避免政策碎片化和部门化;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要加强调研和评估,积极吸纳政策的享受者参与,增强政策的前瞻性和稳定性,减少政策对企业预期和获得感的影响。同时,要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媒体、平台加强政策宣传和解读,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落细、落实。

二是进一步优化减税降费政策。严格落实国家已出台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适时开展税收优惠政策评估,对影响税收公平、公正性及影响整体作用发挥的政策及时进行调整,助力民营企业结构性改革;深入落实国家降低涉企保证金及社保费率有关政策,进一步清理、精简涉及民营企业投资管理的行政审批事项和涉企收费,规范中间环节和中介行为,推动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趋零,建立完善政府定价的经营服务性收费动态调整机制,全面推行依清单收费。进一步提高纳税便利度,按照职权依法取消税务审批和前置性审核事项,完善个性化服务措施,简并税种申报表,压缩退税时间。

对于国威目前取得的成绩,林孝国将其归结为客户的功劳,因为客户的需求是国威坚持进行技术开发、完善管理体系的推动力。客户需要节省劳动力、提高效率,国威就推出了自动化的裁切生产线,据悉,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可较传统设备减少80%的劳动强度,提高60%的劳动效率,提升60%的工作效益;客户需要不同于一般产品的些许功能,国威就会结合客户企业的具体生产方式、产品的特点,提供个性化的定制,在国威看来,其卖出去的并不是一台台设备,而是对于客户的承诺。在国威的官网上,有这样一段话“秉承客户关注焦点为企业理念,国威选择了与客户发展一脉相承的发展道路”,这恰是对国威所作所为之最好诠释。

三是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加强对涉企财政资金统筹整合,进一步创新投入方式和机制,发挥财政资金的“四两拨千斤”的引导和示范带动作用,有效运用财政相关专项资金、政府引导基金,支持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转型升级;加大财政纾困资金投入,对生产经营暂时面临困难但具有竞争力的中小企业,以及劳动力密集、社会效益高的民生领域服务型中小企业给予资金扶持。

四是扩大市场需求。加大民生领域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进一步降低民营企业准入门槛,认真落实《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管理办法》,降低投标成本、优先采购等措施。组织开展供需对接活动,促进大型企业向中小企业采购的规模。依托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为中小企业提供远程网上交流、供需信息对接等服务,支持适销对路出口商品开拓国际市场,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新的市场需求。规范有序推进PPP 项目,鼓励民营企业参加PPP 项目、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等建设。

(五)着力增强要素配置水平,增强民营企业竞争力

提高要素保障能力和配置水平,最根本的是要发挥市场在要素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使要素配置到效率更高的领域和市场主体。同时,要更好地发挥“有为”政府的作用,聚焦增加有效金融服务供给,合理畅通人才有序流动,增强资本要素和劳动力要素服务民营经济的水平。

一是拓宽民企融资渠道。搭建银企对接平台,逐步提高中小企业贷款比例,健全信贷风险政府担保补偿机制,通过信用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中小微企业贷款等风险分担机制,加大对民营企业信贷支持力度;发挥民营银行、小额贷款公司、风险投资、股权等融资渠道作用,支持民营企业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交易和融资,鼓励通过发行公司债券、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方式扩大融资渠道。

二是降低民企融资成本。加强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工具精准“滴灌”中小企业,对信用良好的民营企业进一步深化无还本续贷服务,减轻企业还款压力。加强信用贷款投放,实施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撑政策,切实落实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及奖补政策、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奖补政策。加大清理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拖欠民营企业账款问题,纠正一些政府部门、大企业利用市场优势地位以大欺小、拖欠民营企业款项的行为。

三是提升人才素质。着力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劳动力要素合理畅通有序流动,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开展民营企业法定代表人、中小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小微企业经营管理者等专题培训,提高企业管理者能力;加大民营企业人才培训基地建设,畅通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通道,推动社会化评审;搭建多层次供需平台,支持民营企业招才引智。

四是优化土地要素供给。一方面,要增加对民营企业的土地要素配置,使符合产业规划的项目获得必要的土地资源;另一方面,要加大土地配置结构的调整,鼓励民营企业利用自有工业用地发展新产业、新业态,进一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五是完善数据要素配置。加大数据的开放、流通和共享水平,推动社会数据与政务数据按需深度融合;建立健全数据流通、交易和安全保护规则,为民营企业赋值增效。

(六)着力支持民营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提升民营企业发展能力

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因此,在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同时,政府相关部门要制定出台政策,营造良好氛围,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合理“分工”的基础上,鼓励引导民营企业,重点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发展战略安全领域的大型企业,如金融保险、国家战略资源、互联网平台、超大型房地产企业等,引入国有资本或战略投资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同时,国有企业应加大在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引入社会资本,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甚至为民营企业“腾出”发展空间,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产业分工协同合作格局,从而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确保我国经济发展和安全。

(七)推动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释放民营企业发展潜力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是从更深层次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迫切需要,也是积极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必然要求。因此,民营企业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加快建立治理结构合理、股东行为规范、内部约束有效、运行高效灵活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加大规范化的股份制改造,在“新三板”挂牌或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实现资产证券化,提高股权流动性和股权多元化,推动企业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提高企业治理能力。

一是规范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充分发挥公司章程在企业治理中的基础作用,依照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严格规范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等权责,强化权利责任对等,保障有效履职,形成运转有序、相互制衡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确保公司规范运营。

二是引导民营企业加强财务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通过建立全面、准确、真实、透明的财务制度,进一步规范自身管理和财务行为;加强企业债务风险的防控,转变过度依赖举债投资做大规模的观念,根据财务承受能力和发展稳健性确定投资规模,从源头上防范债务风险;加强企业对隐性债务的管控,指导违约企业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做好风险处置,避免引发系统性风险。

三是完善民营企业的信息披露制度。按照规定提供真实可靠的资产、经营及财务信息,确保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树立良好的信用观念,增加信用风险的透明度,逐步消除金融机构与民营企业的信息不对称。

猜你喜欢
民营企业企业发展
企业
企业
企业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