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企业财务监督问题及对策

2022-02-05 08:42余丽华
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财务监督监事会财务

余丽华

(浙江清和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台州 317306)

一、财务监督概述

(一)财务监督的构成

1.财务监督的主体

财务监督的主体具体包括行政机关、社会主体和经济主体。行政机关包括国资委、财政、政府审计部门等。国有企业管理层是国资委的监督对象,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对国有资产营运和流通的合规性进行监督,监督其是否与国家产业政策和发展战略相一致,监督国有资产实际增值情况等;财政部门,主要是政府层面对企业财务进行监督的机构,其职能是制定相关的监督政策,监督国有企业的资产,参与企业资产的拍卖、申请破产、兼并等活动;政府审计部门,主要职能是调查和审计企业经济活动,检查企业会计收支数据的真实性,审核经济活动中的大额资金,审查重大经济决策是否出现问题等。

社会主体具体包括:第一类是社会机构,其中包括行业协会、学术社团等社会机构;第二类是社会中介机构,主要为会计师事务所,依法对企业财务信息资产处置进行独立、专业的评估,保证相关交易的公平性和合理性。经济主体主要包括投资者和企业内部监督主体。

2.财务监督的实现形式

首先,对企业资产所有者进行监督,这种财务监督方式主要是行政机关对企业资产进行的财务监督;其次是内部监督,企业监事会要承担监督内部财务的责任;再次是外部监督,通过有效的外部监督能够及时发现企业违规行为的发生,例如可以聘请第三方审计机构来开展财务监督工作。

(二)财务监督的重要性

1.有利于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性

财务监督工作的根本任务是有效审核企业的资金流向,保证企业每一笔资金收入和支出都能详细地记录在案,这样可以保证企业资金链条的安全完整性。企业在扩大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较大的资金流,财务工作人员也面临着较大的利益诱惑,通过有效的财务监督,能够有效防控贪污腐败行为的发生,及时发现财务舞弊行为,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

2.有利于规范企业行为

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财务管理,如果企业想实现生产经营的规范化,就需要通过严格健全的财务监督来规范、监督员工的日常工作行为,提高员工正规化操作的思想观念,引导企业朝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3.有利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通过有效的财务监督能够及时了解资金的使用情况,有效地对闲置资金进行利用,避免资金使用缺乏规范性的问题发生,能够实现对资金的统筹监督,保证每一笔资金都能有效利用。

(三)财务监督的分类

基于监督主体的工作特点,可以划分为非专职财务监督和专职财务监督。专职财务监督主要是由国家审计机关、企业监事会、国家稽查特派员、内部审计组织、会计师事务所等开展监督。非专职财务监督主要是由金融机构、税务机关、财政机关、证券管理部门、会计机构组织、会计人员部门、财务总监、企业内部董事会开展监督。对于企业财务监督来说,不管是非专职财务监督,还是专职财务监督都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二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无论哪一种监督类别缺失,都会对企业财务监督工作的良性开展产生负面影响。

基于监督行为来源和监督责任主体,可以划分为内部和外部财务监督。内部财务监督主要包括带有监督职能的企业内部监督管理系统和内部管理机制。外部监督则是企业之外的监督机构系统,包括社会中介机构、行政机关等相关的监督主体。其主要职责就是监督企业的产权、法律、行政等不同方面。

二、新形势下企业财务监督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监督主体定位不清晰

企业内部财务人员传统工作任务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个是对企业经济准确核算,另一个是对企业的经济行为进行严格的监督。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企业财务监督中的内部监督依然能够起到重要作用。但部分情况下,如证监会要求企业进行再融资过程中,需要将三分之一的独立董事作为主要的审核目标。这项要求会造成在财务监督符合行政要求规定的时候,部分人员不能清楚地定位自身的监督职能,严重影响到了财务监督的效率。

(二)企业内部机构财务监督缺位

企业内部监督机构在财务监督中可以起到关键性作用。上市公司通常是由董事会来决定一些重大经济决策,出资者缺少对重大经济事项进行事前调查,在执行过程中也缺少事中控制和事后反馈。一些上市公司董事会的主要构成是管理高层,这些高层虽然能够列席董事会,但是只拥有建议权,不能行使否决权,导致监事会财务监督形式化严重。

(三)缺乏健全的财务监督机制

首先,缺乏较强的财务监督意识。一部分企业管理者轻监督、重管理,认为财务管理工作仅仅是对财务收支的管理,缺乏对资金收支情况的监督。

其次,不能发挥出财务监督的重要作用。外部监督机构主要是通过企业来获取相关财务信息,企业可能有选择性地向外部机构提供财务信息,并没有向外部监督机构提供全部的财务信息,这就加大了外部监督的工作难度。同时企业经营的主要目标是降低财务风险和经济利润最大化,并不重视财务监督问题,而外部监督的主要工作目标是监督经营中的经济行为,可以看出企业与外部监督的工作目标有着较大的差异性,外部监督机构在开展工作过程中,由于缺乏企业的支持,而加大了财务监督的难度。

(四)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不完善

一方面,一部分企业管理者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过多地注重经营利润的提升,忽视了财务风险防控的重要性,并不能在防控财务风险工作中起到带头作用。财务工作人员并不能从根本上认识到财务风险带来的负面影响,缺乏对财务风险本质的全面了解,不能及时地对财务风险进行预警,加大了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

另一方面,一部分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方法不先进,缺乏对定量分析、定性分析的灵活应用,对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方法缺乏正确的认识。定量分析是主要分析各种模型,例如多元线性判别模型、单变量预警模型等。定性分析主要是从企业不同阶段来分析财务风险,主要从财务风险的潜伏阶段、表现阶段、发作阶段、恶化阶段进行分析。由于企业不能对财务风险预警方法进行全面了解,导致财务风险预警方法不科学,严重影响到财务预警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会计监督问题

1.缺乏健全的会计监督法律机制

企业财务监督是由财务人员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作为指引,对企业系列财务活动进行的监督,我国近几年来为了规范市场秩序,相继出台了一些法律法规,如《总会计师条例》《会计法》等,为企业财务监督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但是随着市场经营环境的日益复杂化,会计法律法规中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例如,缺乏对违法行为者的制裁力度,一部分违法者承担的仅仅是行政处分,并不承担刑事责任,甚至只是缴纳一部分罚款。

2.内部会计监督缺乏力度

在一部分国有企业中,会计人员是会计监督的主要执行主体,如果企业管理者出现违规经营行为的时候,会计人员会担心受到报复,降低了会计监督的力度,出现会计监督敷衍了事的问题。

三、新形势下企业加强财务监督的对策

(一)明确财务监督主体的职能

企业管理者可以通过合理对财务监督体系进行分层的方式,保证财务监督工作的效率水平。企业利益群体的主要构成有经营者、所有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彼此制约促进的。在新形势下为了提供企业财务监督水平,需要明确这三个利益群体的财务监督职能,具体来说,企业财务监督体系分为以下几个层次:一个是所有者,能够作为股东利益的代表,企业内部审计委员会、监事会、财务总监是财务监督的主体,需要承担起监督日常经营者经济行为的工作任务;第二个是经营者,其代表的利益是董事会,企业内部审计部门、财务部门是其主要的监督主体,作用是及时发现经营活动中的违规行为,规避财务风险、道德风险的发生。企业的经营行为可以通过严格的经营者、所有者监督得到约束,来提高财务监督的效率水平,也可以积极寻求社会舆论、注册会计师的协同,来实现对财务情况的再监督,保证财务监督体系的完善性。

(二)完善所有者财务监督机制

从监事会方面来看,首先,企业要保证监事会工作的独立性及提高监事会的执业能力,监事会开展财务监督工作的首要条件是独立性。如果企业经营者对监事会进行制约,监事会就很难保证工作的客观真实性。企业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在监事会中加入一部分外部人员,例如,可以加入具备一定审计、法律、财务经验的人员,这样监事会可以在保证工作独立性的同时,对执业能力的提升提供帮助。其次,监事会要清楚需要履行的工作义务,完善监事责任问责机制,落实财务监督责任。例如,监事会由于工作疏漏导致的经营行为不力,给企业带来较大经济损失,就要追究监事会的连带责任。再次,企业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每年多召开几次监事会议,适当将一定的人事任免权交给监事会议,在提高财务人员工作不受上级管理者干预的同时,也可以为监事提供所需要的重要财务信息。

从审计委员会方面来看,审计委员会在工作过程中需要对股东负责,承担起财务数据信息真实性、可靠性的责任,拥有对重大经济事项执行的全过程监督的权利。监事会工作的侧重点是在发现企业出现某项违规经营行为的时候,能够督促企业来规范改正自身的经营行为。同时企业需要采用外聘的方式,来保证审计委员会不受上级管理者的限制,通过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来提高审计结果的公开性和透明性,不断完善所有者财务监督机制。

(三)健全财务监督机制

一些企业项目投资审批工作是由投资部门负责,审计部门负责监督审计工作,财务部门负责对每月财务数据的收集整理工作,在这种情况下部门之间如果缺少沟通协调,就会严重影响财务监督机制的完善性。因此,企业需要结合内部组织结构情况,从审计、财务、人力资源等部门中,分别抽调专业能力素质较强的人员,组成内部财务监督控制部门,并设置合理的工作岗位和工作权限。为了保证内部审计监督结果的客观真实性,企业需要优化现有的内部审计监督机构,内部审计监督模式采用董事会负责制,这样可以提高内部审计监督的独立性,同时在董事会内部设置审计委员会,适当且合理地赋予审计委员会相应的权利。这样可以带动审计委员会工作积极性的同时,保证内部审计监督结果的客观真实性。

(四)健全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对于财务监督工作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企业必须通过构建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来加强财务监督。财务管理活动涉及企业内部的各个业务活动,因此,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构建,也要覆盖各个经营业务活动,并不能仅仅局限于对财务数据进行风险预警。企业为了提高防控财务风险的能力,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首先,树立防控财务风险意识。企业管理者要具备财务风险防控理念,要认识到任何财务活动的发生都会面临一定风险,收益和风险是对等辩证的关系,收益越大发生财务风险的概率越大。对于企业来说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需要企业积极采用科学合理的对策来防控财务风险。

其次,完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财务预警是结合事先设定的指标,经过详细的分析判断之后发出风险警告,采用设置相关敏感性、合理性的财务指标方式,来实现防控财务风险的目的,并密切关注这些指标的具体变化,是对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进行的预测。在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中需要选择出重点、敏感性的预警指标,保证能真实、全面地反映企业财务风险的实际情况,从不同角度来制定防控财务风险的对策。

再次,构建完善的收集、传递财务信息机制。一个健全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建立在对大量资料系统的详细分析基础之上,这样才能及时发现任何一个财务风险发生的征兆。因此,企业需要构建完善的收集、传递财务信息机制,在收集财务信息的过程中,既要收集财务数据信息,也要收集其他方面的信息,充分应用信息化手段来收集财务信息,加快财务信息的传递。

(五)加强会计监督

首先,健全会计监督制度。企业强化会计监督的依据是法律法规,企业开展会计监督工作要做到有法必依。企业相关人员要熟知法律法规,并正确运用,保证会计人员进行会计监督工作的时候能够有章可循。

其次,把会计监督工作落实到具体部门。企业要明确会计监督的重要地位,将会计监督落实到业务部门的各个环节当中,及时发现财务工作中的违法行为,将违法行为遏制在萌芽阶段。

再次,明确会计监督工作职责。会计监督人员应该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履行自身的会计监督职责,在会计监督工作中不能受到上级管理者的不良影响。同时企业管理者也要加强自身的会计法律法规意识,认真学习《会计法》等,明确自身在会计监督工作中的职责。

最后,企业会计人员需要树立风险观念。市场环境的日益复杂化,加大了会计人员处理经济事项的难度,在开展会计监督工作过程中,会计人员必须具备风险防控意识,及时发现会计监督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理性做好会计监督工作。

四、总结

综上所述,有效的财务监督对于企业长期稳定发展具有保障性的作用,企业管理者要树立先进的财务监督理念,结合实际财务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积极采用科学合理的对策来强化财务监督,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财务监督的重要作用,保证企业生产经营行为的合法性,防控财务舞弊行为的发生。

猜你喜欢
财务监督监事会财务
国有企业财务监督现状与提升对策
浅析企业财务监督标准的建立与应用
面对冲突与碰撞,董秘该如何履职?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企业财务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学会监事会召开2018年度监事会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