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遂宁一段“大爷大妈组团到超市公共区域蹭空调”的视频引发网友关注。7月15日,当事超市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乘凉的人群中老人占大多数,最高峰时起码有三四百人。他们也能够理解大家的想法,但有时纳凉人员比较多,会给超市保洁、秩序管理等方面带来不小的压力。(7月16日《极目新闻》)
暑夏之季,避热趋凉是人们的本能诉求。哪里有凉意,哪里就成为天然的避暑降温宝地。高铁站、商场、图书馆、博物馆等冷气充足的地方,吸引了不少人前往。大批“不速之客”进场,不仅会给公共场所的正常经营与管理带来压力,也实际上“烤”验着经营者的管理智慧和人文素养。别对“蹭”公共场所空调的“纳凉”者以过多的负面解读,更当以理解、包容的同理之心善待他们。
每个公共场所虽有其特定的服务功能和管理制度,“闲人免进”似应成为保障正常秩序和出于安全考虑的一般性约束原则。但面对避暑、躲雨等突发或临时性的特殊情况,选择在确保公共场所安全前提下的“高抬贵手”,则不失为入情入理的灵活与人性化。
事实上,对于包括超市在内的公共场所,其额定的空调用电量并不会因“蹭凉”人数增加而增加,唯一增加的是对“蹭凉”人员管理和对公共秩序维护的人力成本。这不仅考验着经营者的宽容度和同理心,同时也是对“蹭凉”者大局观念、公德意识和文明素养的实践测试。避免因“蹭凉”者增多而给善意的公共场所添麻烦,需要“蹭凉”人员的自律自爱和文明素养。不文明举动不仅会给公共场所平添脏乱差,给围观者以不雅观瞻,降低居住城市的文明品位,也会让个人形象失分降级。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与人方便与己方便。感恩回馈从来都是双向和相互的。若把接纳组团“蹭凉”视为超市对社会及消费者的感恩回报,“蹭凉”者也当以文明之举回应商家的宽容与善意,这是共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促进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