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密扎牢兜底民生保障网

2022-02-05 06:21张逸龙
宁波通讯 2022年15期
关键词:救助民生机制

文|本刊记者 张逸龙

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关系民生、连着民心,对推动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近年来,宁波将社会救助工作摆在改善民生的突出位置,按照保基本、兜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总体思路,不断增强民生兜底保障功能,加大对困难群众救助力度,社会救助事业取得长足发展,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等多项困难群众救助标准领跑全省,重病重残单人户低保、低保低边渐退期等做法在全省推广。但是,社会救助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制度安排,需要不断深入、久久为功。下一步,宁波还须持续深化社会救助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以更加有力的举措织密扎牢兜底民生保障网。

创新优化服务形式,提升救助效力。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困难群众物质类救助水平不断提升,救助保障标准逐年提高,其基本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与此同时,困难群众对服务类救助的需求日益增长,以往的救助方式已经无法适应他们的需求变化。在此背景下,需要创新优化服务形式,积极发展服务类社会救助,探索“物质+服务”的救助模式,给予救助对象多元化服务,填补社会救助工作“盲点”。就宁波而言,“物质+服务”救助工作已经走在全省前列,覆盖全部区(县、市)的智慧救助服务联合体可以提供日常生活照料、康复训练、送医陪护、心理疏导等多种服务,受到困难群众欢迎。下一步,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完善困难群众“需求清单”和政府、社会“服务清单”,通过一揽子社会救助服务切实解决困难群众生活问题,逐步构建“经济保障”与“服务保障”相结合的社会救助驱动机制。同时,持续推进社会救助领域“放管服”改革,加快服务管理转型升级,以需求为导向深化救助事项“一件事联办”,并不断完善主动发现机制,提升社会救助效率,为困难群众提供更方便快捷的救助服务。

打破信息数据壁垒,汇聚救助合力。在智慧救助实现进程中,信息数据扮演着核心角色,是支撑智慧救助各类事项和流程得以智慧化运行的基础。从数据来源看,社会救助数据包括困难群众家庭信息、收入、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各个层面的数据,这些数据散落在各个政府部门。而实现智慧救助整体性推进,首先需要对这些基础数据进行归集共享。但是,由于不同部门对数据管理要求不统一、数据标准不统一、技术标准不统一等原因,数据归集共享仍存在一定困难。因此,要进一步加强上下联动,强化统筹协调,完善数据归集共享机制,打破各个部门间的数据壁垒,实现数据共享。在海量数据基础上,各个部门还要对各类共享数据进行深层次的分析、运用,形成对困难群众救助需求的综合研判,对困难群众的贫困风险进行预测,对困难群众进行精准帮扶,实现救助业务跨部门协同。

建立健全容错机制,激发救助活力。社会救助领域存在着因客观条件限制、难以预见和防控因素影响而造成的失误和偏差。比如:经办人履行了规定程序,但因工作手段欠缺、信息不完整或申请对象虚报、伪造资料造成“错保”“错救”;申请人不配合调查或主动放弃等原因造成“漏保”“漏救”;处理突发事件中,在紧急状况下临时处置出现材料欠缺、程序不合规等问题。在缺少完善的社会救助容错机制时,社会救助经办人员难免会背负被追责问责的思想包袱,这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工作人员干事创业的手脚。因此,要尽快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容错机制,有效调动基层工作人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各级党委政府、纪检监察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在开展监督检查、监督执纪、审计等工作时,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法规、政策等为准绳,客观公正地认定社会救助工作人员产生失误或偏差的性质、情节轻重程度,对已经履职尽责的工作人员,免除相关责任或从轻、减轻处理。对于经认定予以容错免责的工作人员,要保证其在评先评优、表彰奖励、职级晋升和选拔任用时不受影响,在干部考核时不作为负面评价依据。

猜你喜欢
救助民生机制
由“中华富强”轮失火救助引发的思考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水下救助抢险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救助小猫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