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红色家书涵养伟大建党精神初探

2022-02-05 03:22万昭迎郭永虎
长白学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家书共产党人建党

万昭迎,郭永虎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参透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对读懂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具有推波助澜的作用。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先驱在探索救国救民道路过程中所创造出的巨大精神财富,伟大建党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所产生的重要成果之一,它产生于中国面临内忧外患之时,历经磨难得以传承和发展。伟大精神需要借助一定的物质载体加以呈现,并以此来实现其传承与弘扬,红色家书便是重要的载体之一。红色家书作为峥嵘岁月的历史见证以及彰显中国精神的珍贵遗产,对我们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以及把握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一、红色家书的主要类型及其中的高频词语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无数共产党人心怀国家,以天下为己任,以谋求祖国未来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事业视为自己的追求,在自己的领域释放能量,燃烧自己。国难当头,他们视民族利益高于一切,已经站在死亡线上的共产党人在信中展现出了他们在生命最后一刻依旧坚定不移的信仰和追求。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从独特的视角向家人诉说自己的亲身经历、自己眼中的中国革命历史进程、对战争年代的记忆以及对后人的期待与嘱托。作为重大事件的见证者、亲历者,他们是历史的通讯员,是革命思想的传播者。在救亡图存、战火连绵的岁月里,革命者是那个时代最为杰出的人物。革命先辈们自青年时代开始便献身于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他们短暂的生命充满着革命英雄主义。没有他们的英勇献身和负重前行,中国共产党的事业就无法前进,共产主义的美好愿景就无法实现。

(一)红色家书的主要类型

红色家书作为走进历史的入口,是中国共产党人内心的真实写照,是革命历史的最好见证,承载着传承红色基因的希望。他们将想对亲人说的话付诸笔端,写成了一封封家书。这些家书是革命者与家人间的心灵交流,他们从独特的视角向家人诉说自己的亲身经历、自己眼中的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以及对战争年代的记忆。他们留下的红色家书,是远大志向和革命意志的传承。这一段段内心独白,记载了那段血与火的历史,再现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以复兴中国为己任,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而拼搏努力。通过对建党以来红色家书内容的梳理发现,革命先辈撰写的红色家书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绝命书。在极为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革命先烈忧国忧民,胸怀天下,甘愿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流尽最后一滴血。面对敌人的追捕审讯、严刑拷打,他们毅然决然地选择坚决抵抗,宁死不从。国难当头,他们视民族存亡高于一切,已经站在死亡线上的共产党人在信中展现出了他们在生命最后一刻依旧坚定不移的信仰和追求。一封封绝笔承载着超越时空的精神信仰,是共产党人风骨和气节的最佳见证。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遭受了无法想象的残酷境遇。“二七惨案”“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皖南事变”等,一大批忠诚且坚定的共产党人纷纷遇害,在绝境中,革命者将自己最为珍视的价值理念通过家书传递给家人,留下最后的嘱托,并反复向家人阐释触动他们内心的信仰,以此感召更多的人以同样的热情投入到红色革命中。

明志书。初心源于信仰,使命呼唤担当。革命前辈通过家书言志,他们在信中向家人表明自己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以及革命到底的决心。一字一句皆是革命者的英勇豪迈,是共产党人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一个个立志救国救民青年的昂扬斗志,更是坚信未来的高尚情操的体现。为了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幸福,他们追随着党,为中华崛起、人民幸福而奋斗。面对命运多舛的祖国,他们经受住血与火、生与死的种种考验,最终带领人民取得了最后的胜利。红色家书中蕴藏着共产党人的坚定,他们面对严刑拷打坚贞不屈,面对枪林弹雨毫不畏惧;红色家书中记载着共产党人的执着,面对困境,他们振臂高呼,意气风发之时慷慨赴难;红色家书承载着共产党人的智慧和力量,见证了共产党人“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迈。

育人书。无论身处何种境地,真正的革命者总是十分重视对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教育,致力于培养未来优秀的接班人。正是经历过腥风血雨的战争的摧残与洗礼、天翻地覆的社会发展变迁、背井离乡的人间疾苦,革命者们对家与国、忠与孝、人生与理想等方面有着超乎常人的深刻理解。因此,他们通过家书——这个原本最应寄托温情的地方,言传身教,赋予后人以精神给养。在写给子女或晚辈的家书中,内含着独特的教子理念以及家庭教育方法。虽不能在身边给予陪伴,但儿女以及后辈永远是他们难舍的牵挂。无论是对学业的具体指导,还是对未来立身处世、爱国爱家的谆谆教诲,都旨在培养出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大写的人”,使其传承革命遗志,实现自我价值。这些训诫和期许,对子女以及晚辈起到了教育、警醒和引导的作用,也对当今的青年成人成才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和启迪。时光流逝,但灵魂不死、精神永在。革命先辈身上所彰显的革命精神能够穿越时空隧道,汇聚成排山倒海的力量,砥砺后来者接继他们未竟的事业。

言情书。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无数共产党人心怀国家,以天下为己任,以谋求祖国未来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将民族解放事业视为自己的追求,在自己的领域释放能量,燃烧自己。他们是党的忠诚战士,也是父母膝下的宝贝儿女、伴侣的精神支柱。然而忠孝不能两全,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国家繁荣,他们告别父母,奔赴战场。家书是他们和父母、伴侣之间的沟通渠道。在信中,他们用自己的乐观向上宽慰父母,为父母描绘美好愿景,告知父母自己的近况,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他们通过书信向伴侣传递着浓烈的思念与关爱,他们对爱人诉说着自己的人生理想,既是想得到他们的支持,也是激励在后方的伴侣秉承乐观主义精神坚持下去。

一封封熔铸心怀天下的爱国情、忠贞不渝的革命爱情、殷殷期待的教子理念的家书历经岁月洗礼,所蕴含的精神实质和文化魅力将永不褪色。它所表达的思想在跨越时空隧道后仍然具有恒久的价值。

(二)红色家书中的高频词语

通过梳理红色家书的内容发现,不同历史时期的家书各具特色,但是“斗争到底”“坚定信仰”“光明未来”“切勿悲伤”等字眼贯穿始终,成为红色家书里的高频词语。

斗争到底。革命战争时期,无数党的地下工作者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他们怀揣着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党的忠诚,投身隐秘战线,潜伏到敌人内部,为民族解放事业而奋斗终身。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正是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斗争到底的决心支撑着党战胜了一切困难,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新世界。革命者通过家书告诉亲人或朋友及后来人,为了革命的成功、理想的实现,他们早已准备好付出一切,甘愿用满腔热血和生命为革命作出贡献。以国家为主,以民族至上,字里行间皆是共产党人的真实与铮铮铁骨。

坚定信仰。翻开党史,党的先驱们为了心中的主义和信仰,他们矢志不渝、前赴后继,生死考验不能改其志,功名利禄不能动其心,千难万险不能阻其行。信仰一旦确立,就会迸发出无穷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坚如磐石,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百折不挠。革命先驱们在艰辛的探索中,在实践的检验中,逐渐真切地意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解救中国。他们是真理的追求者,具有崇高的思想境界,拥有至高无上的精神上的欢愉。他们力求用自己的生命努力为人民作贡献,为广大劳苦民众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铲除社会上一切不平等的现象,从而实现共产党人的远大理想。他们的家书中蕴藏着他们愿终生奔波、竭能力于万一、救人民于涂炭的决心。家书中满是他们对信仰的追求和坚守,竭力向亲人传递着忠诚信仰永不后悔的讯号。

光明未来。中国共产党走过的百年历程是披荆斩棘、充满艰险的百年,是无数仁人志士用鲜血、汗水、勇气写就的百年。在这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上,涌现出了无数舍生忘死、为国捐躯的英雄人物,他们在危难之时为国家挺身而出,用满腔热血担当中华民族的脊梁。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始终如一地为了一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斗争,为搏民族光明未来而革命。身处动荡与不安并存、希望与鲜血交织的时代,共产党人在前方用旺盛的革命意志和坚忍的革命品格向家人向晚辈向后来人传递着希望。一字一句中是革命先辈瞩望远方后对未来的遐思向往,是对革命必胜的信心。心悦则物美,心悲则事哀,革命先辈通过家书宽慰亲人,赐予力量。这一封封家书是对后来人重要的启示与激励,鞭策着革命的后继者要把握现在、放眼未来。

切勿悲伤。一封封红色家书承载着亲情、友情与豪情,散发着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性光辉,其背后都拥有一段血泪交织的故事。革命先辈们或是在生死弥留之际或是在枪林弹雨之中或是在离家千里之外写下最想与亲人说的话。作为革命者,他们虽然明知死之将至,但仍用最为平和的语气将身后的家事做了细致周到的安排,叮嘱亲人不要因为自己的离开而悲伤,不要前来为自己料理后事以防遭遇不测,言语之中尽是深沉且真挚的绵绵情意,丝毫没有流露出恐惧与伤痛。他们通过家书向亲人传递着人终有一死,死于枪弹之下、实现自我价值痛快且有意义。家书中的一字一句尽显他们无怨无悔地选择革命道路,无论过了多久再次读来,仍能感受到心里的激越与震撼。

二、红色家书文本充分反映伟大建党精神内涵

伟大政党铸就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实践。伟大建党实践作为伟大建党精神的直接实践源泉,为伟大建党精神的催生、滋养、检验以及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伟大建党精神饱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不断前进,成为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精神标识,使其完成了开天辟地的建党伟业、震惊世界的建国大业、焕然一新的改革事业、惊天动地的复兴勋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犹如奠基石一般,撑起了党的百年事业。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源头与起点的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灵魂和精髓,是党百年革命实践的精神结晶,也是贯穿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红色主线。

(一)坚持真理、坚守理想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对中国共产党思想先进、信仰坚定特质的诠释,显示出党的巨大思想优势,回答了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建设成为一个思想先进、理想远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坚持真理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坚守理想就是坚守共产主义理想,这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之根本。中国共产党因马克思主义信仰而诞生并发展壮大。自1840年鸦片战争起,中国陷入了黑暗与迷茫之中,中国该何去何从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为正处于彷徨境地、探寻救国救民真理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带来了曙光,许多青年革命者和先进知识分子经过广泛的阅读和思考论证后,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并逐渐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党的先驱们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以坚持真理的姿态走上了科学的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群众进行伟大实践中获得并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在进行理论武装的过程中确立并坚守共产主义理想。理想信念的火炬一经点燃,就会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对于每一个共产党人来说,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是一种崇高的价值追求。为了这个事业,共产党人可以牺牲一切。

红色家书记载了革命先烈视人民为天,为了人民的幸福,放弃了自己拥有的财富、前途和情感,直至流尽最后一滴鲜血的过程。对于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历史,这是不朽的见证和荣光。无数共产党人在最后的斗争中总是把心中的主义和理想诠释得那样坦荡和真实。“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1]147,字字尽显夏明翰对共产主义信仰的坚定不移。在狱中,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金方昌以惊人的意志写下“我要求哥哥们能坚决为无产阶级革命奋斗到最后胜利的时候,你们得把自己锻炼成像列宁、斯大林、毛泽东一样会运用马列主义到实际中去,希望你们能在快乐的幸福的共产主义社会里生活,把咱们弟弟侄侄们都能培养成无产阶级的革命战士”[2]172,将自己有限的生命交付给了党。共产党人唯有忠诚于党,才能做到思想纯洁。只有这样,才能在任何情况下都稳住心神、受住考验。正因为如此,高文华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我们虽然苦,我们依旧有我们至高无上的精神的愉快,我们是真理的追求者,我们是最公正无私的人,我们是最快活的人呀!”[2]114正是对“占据着真理和道义制高点”的马克思主义真理性的坚定信仰,对共产主义的信念的无限忠诚,为高文华指引方向。中国共产党自建立以来就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中国共产党人所坚守的理想信念也始终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上。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同理想信念的实践力量使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深切体会到马克思主义独有的魅力,指引着共产党人探索出救国救民的新出路。实现中国梦,是近代以来所有志士仁人的理想和抱负,也是多少代人为实现民族复兴做出的历史选择。中国共产党人始终肩负着全民族的梦想,他们必然为之做出个人的牺牲。正是他们将对党的忠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在面对死亡时做到清醒且坚定。史砚芬写道:“我的死,是为着社会、国家和人类,是光荣的,是必要的。我死后,有我千万同志,他们能踏着我的血迹奋斗前进。我们的革命事业必底于成,故我虽死犹存。”[3]66与全世界无产阶级站在同一立场的马克思主义为共产党人提供了科学的“清醒剂”,并通过其严密的逻辑性显现出了强大的亲和力。无数共产党人同向同行,自信且自觉地投入到民族复兴的事业中。李临光在离家奔赴革命前写给母亲:“人类解放不成,何以家为?”[4]154这十个字充分表达了他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以及革命到底的决心。即便前路漫漫,立志献身于劳苦大众的解放事业中的共产党人依旧迎难而上,永不妥协。作为父亲,冷少农将自己未竟的革命事业交付于儿子冷德昌,他写道:“望你将来为一极平凡而有能力为一般劳苦民众解决不能解决之各项问题、铲除社会上一切不平等之任务。苍儿,社会之新光在照耀着你,希望你猛进。”[3]155这是共产党人的远大理想,是革命终将走向光明和成功的坚定信念,一字一句都散发着伟大的共产主义思想光芒。

烽火岁月,无数的革命烈士将身躯留在了血泊里,用生命诠释了对马克思主义真理性的执着,把对梦想的追寻和实现留给了亲人、孩子,以及千千万万的后来者,照亮了中国实现伟大复兴的光荣之路。

(二)践行初心、担当使命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就是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在价值追求上的政治优势,回答了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建设成为一个务实且矢志不渝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作为党对人民许下的庄严承诺,激励着一代代共产党人不断前进。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便明确自己是无产阶级性质的政党,是为广大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的。党的先驱们在经过马克思主义的洗礼后坚定了具有鲜明无产阶级革命性质的人民立场,并在理论和实践中贯彻了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而奋斗的初心使命。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初心使命的历史。践行初心,为党明确了奋斗的方向;担当使命,使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便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写在旗帜上,承担起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使命。无论走多远,都不要忘记为什么出发,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始终牢记,忘记初心和使命就会失去人民、失去未来。唯有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方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是在这些共产党人的带领下,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境中壮大队伍,在绝境中毅然奋起,战胜了无数的艰难险阻。经过无数次实践后不难发现,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将中国共产党与其他党做了区分,成为党从弱到强的秘诀。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内忧外患,这一时期的红色家书,是中国共产党初心的最好诠释,蕴含着崇高的革命理想、浓厚的家国情怀以及责任担当。共产党人将人民的幸福视为自己前进的最强动力,一切为了人民的幸福观和为了人民的一切的使命观为共产党人指明方向。钟志申在牺牲前夜写给哥哥:“我认定,共产党一定会胜利,革命一定会成功,我牺牲生命,把一切贡献于革命,是为了寻找自由,为了全国人民求得解放。我知道我的牺牲,不会白牺牲,我的血不会白流。”[2]36为他人谋幸福、做对社会有价值的人是所有共产党人的人生追求。为了宽慰家中的妻子并与其分享自己为人民谋幸福的喜悦,张太雷写道:“我们现在离开是暂时的,是要想谋将来永远幸福,所以你我不必以为是一件可忧的事。我们应该在这时期中大家努力做,寻我们将来永远的幸福,这是一件何等快乐的事呵。”[2]32这是一个共产党员的战斗情怀,展现了革命先驱在民族危难之时秉承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舍小我、为大我,舍小家、为大家,用生命和鲜血铸就了共产党人的信念与忠诚。若国家“皮之不存”,则小家“毛将不附”。无数革命先烈自始至终将国家解放与人民福祉放在最高位置,把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先驱们将初心使命刻进灵魂、注入血液,爱人民胜于爱己,为人民甘愿舍己。他们也是有妻儿、有父母、有牵挂的血肉之躯,但为了全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得到永久的幸福,他们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因此,何功伟写道:“然儿为尽大孝于天下无数万人之父母儿而牺牲一切,致不能事亲养老,终其天年。惟恳大人移所以爱儿者以爱天下无数万人之儿女,以爱抗战死难烈士之遗孤,以爱流离失所无家可归之难童。”[1]8一代代共产党人用其一生的时间执着追求着民族解放、人民幸福。

百年路上,中国共产党人始终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视为奋斗目标,一路过关斩将,攻坚克难。无论处于哪一个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都将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其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不怕牺牲、英勇斗争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就是始终保持斗争精神、顽强意志、优良作风,毫无畏惧地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坚定不移地开辟新天地。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如一持有的精神状态。不怕牺牲是党的先驱们为了实现理想和保卫人民甘愿付出生命的行动必然,英勇斗争是中国共产党人无论面对何种挫折都迎难而上的精神力量。二者为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成为一个具有极强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找到了答案。作为一个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无产阶级政党,每一个共产党人自入党的那一刻起,便做好了随时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包括生命的准备。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世界上没有哪个党像我们这样,遭遇过如此多的艰难险阻,经历过如此多的生死考验,付出过如此多的惨烈牺牲。”[5]百年来,我国的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十分艰巨。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改变广大劳苦群众的命运,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义无反顾地投入到工人运动、农民运动之中,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一次又一次革命斗争的胜利。血与火的革命年代,一代代共产党人前赴后继,将“救国于水火,解民于倒悬”视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无数共产党人在革命的危急关头,视党的利益为第一生命,置个人和家庭的一切于度外。和平年代,每一次夺取重大胜利,都交织着忠诚与勇敢、斗争与牺牲。不怕牺牲、英勇斗争这一伟大精神是共产党人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之源。

在一次又一次向死而生的斗争中,锤炼出了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品质和精神。每一次夺取胜利都交织着忠诚与勇敢。“亡国的头衔,紧系在我们的头上了。我们要抱着与日本法西斯一命换一命的志愿,以牙还牙的精神。”[1]88正是无数个像孙毅民一样将个人生命置之度外的共产党人,照亮了中华民族浴火重生的历史征程。即便落入敌人手中,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仍慷慨激昂、誓死不屈。赵良璋写道:“我是带着勇敢与信心就义的,我虽倒了,但顽强的性格仍使我精神永不灭亡,这里请你们放心。”[1]117一字一句尽显他舍生忘死的革命意志、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若要成就伟大的事业就要做到知重负重,面对惊涛骇浪,唯有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才能过关斩将、走向新的胜利。1927年,黄竟西被捕,临刑前写给家人:“死是一快乐事,尤其是为了革命的。我在未死前,毫不畏惧,你们不要痛心。死者已矣,唯望生者努力,束之仇将来欲报。我终觉得死于今比死于昔使人们可觉悟中国是最需要继续革命的,我之死也无余恨。”[2]28这是共产党人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风雨如晦的年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惧风险,谱写一曲曲动人的生命之歌。陈三元在被押送监狱的途中写给母亲一封绝笔信,他写道:“男不幸惨遭毒手,但是革命的人,不畏死,是男久禀党训的。男之死,是为革命而死,是为被压迫民众奋斗、争取自由生活而死,死又何恨?”[6]38即便身陷囹圄,仍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来宽慰母亲,为革命流血牺牲是心甘情愿且自豪的,这是共产党人的使命所在。英勇斗争是中国共产党攻坚克难的武器,是濒临绝境之时能够克服阻隔困厄的秘诀。刘愿庵,这名全世界无产阶级斗士,用生命追求真理,一生为解放被压迫者而奋斗,在就义前写给妻子的信中记录着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决心。他写道:“我现在是准备踏着我们先烈们的血迹去就义,我一经尽了我一切的努力贡献给了我们的阶级,贡献给了我们的党。”[2]81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坚信为广大劳苦群众谋幸福而死是光荣的、幸福的、死得其所。

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的中国共产党,正是凭借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强大精神,使党在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时能够做到不畏强敌、敢于斗争、勇夺胜利。每一个危险时刻,总有共产党人挺身而出,每一位视死如归的革命先烈、舍生忘死的仁人志士都汇聚成党的红色血脉,彰显出共产党人无私奉献的品格。一次一次的战斗与拼搏锤炼出了共产党人的伟大意志力和顽强的战斗力,英勇无畏的共产党人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攻坚克难、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使中华民族迎来了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飞跃,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四)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岁月,几多风雨,几多荣光。知其所来、识其所在,才能明其将往。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作为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内涵,忠诚于党的信仰、党的组织、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党的一大上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规定,凡承认本党党纲和政策,并愿成为忠实的党员者,经党员介绍可接收为党员,成为我们的同志。党性和人民性的一致统一将对党忠诚、不负人民融进中国共产党人的血液中。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中国共产党遵守的道德准则的体现,为中国共产党如何建设成为立场坚定且步调一致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找到了答案。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一次又一次困境中绝处逢生,在一次又一次考验中取得胜利,依靠的是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对党的无限忠诚,是共产党人不负人民期待、与人民血肉相连。他们自入党之日起,便通过一言一行来诠释忠诚,无论经受多大的诱惑和威胁,始终初衷不改、不移心志。坚定政治立场,在大是大非面前坚守底线。党性坚强,信仰才会坚定,信仰坚定才会忠于职守,忠于职守才会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

面对残酷的斗争形势及敌强我弱的局面,一代代共产党人一心向党、九死不悔。张友清在给哥哥的家书中写道:“我既然是一个革命党党员,我的生命、自由,我的一切就都应交给党,党需要我怎样,我就要怎样!说得明白一点,党若是需要我去死,就毫不迟疑地去死!”[7]58他将自己的生命全心全意奉献给了党和人民。自加入中国共产党起,共产党人时时铭记无条件地为党服务、听党指挥。陈毅安写给妻子:“我们既明了世界的潮流,有了阶级觉悟,我们的行动言语就要无资产阶级化,就要做一个为无产阶级的利益而奋斗的革命党员。”[2]90这是他对国家和对革命坚贞不渝的理想与憧憬,展现了他对中国共产党的拳拳之心,即便含冤负屈仍坚信终有昭雪的一天。共产党人将自己的前途命运与广大人民紧紧相连,他们心怀让时代新人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的美好愿景,为人民付出一切。何秉彝积极追求革命真理,一生为解放人民而革命。他在家书中写道:“生在这离奇的二十世纪的社会里,便要为二十世纪的社会谋改造,为二十世纪的人民谋幸福,即是要研究人类社会生活的真理及其种种现象,以鉴定其可否。”[4]142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其根基与血脉也在人民。因此,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共产党人用鲜血书写抵御外辱的光辉历史,用生命证实对党的忠诚。共产党人的忠诚与奉献助力中国共产党成为人民心中最具分量的角色。一代代共产党人用自己的方式许党报国,朝鲜战争爆发后,牟敦康义无反顾奔赴战场。战争间隙,他写信给家人:“多年来,我渴望着这种改变,决心在那新的环境中、战斗中作出好的成绩来,以回答党多年来的培养与自己的努力,我希望父亲听到我的好消息。”[8]147家书中看不到他对个人牺牲的任何顾虑,满是为国为民尽忠的决心。“梅,你从我手里继承的,只有党的事业,其他什么也没有。要严格要求自己,以雷锋为榜样,争取入党,当一个红色的革命接班人。”[6]292这是焦裕禄临终前对女儿的嘱托。焦裕禄真正做到了亲民爱民,穷其一生为党的事业而奋斗,为人民幸福鞠躬尽瘁。

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之时登上了历史舞台,艰苦的环境以及肩负的历史使命塑造了中国共产党鲜明的政治品格。中国共产党始终与人民站在一起,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千千万万的共产党人为了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而无私无我、奋不顾身,在不同的战线上擎起革命的大旗,鼓舞广大人民为自身的解放而奋起斗争。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正是一批批勇于担当的共产党人,挺身而出,引领时代,舍生忘死,冲锋在前,才使得革命的星星之火终成燎原。历史不会随风而去,今天也不会凭空而来,回望来路,牺牲的革命先烈们依旧星光闪耀。

三、红色家书涵养伟大建党精神的践行路径

红色家书是革命先辈留给后人宝贵的精神财富,描绘了共产党人的精神图谱,铭记着辉煌的历史记忆。这一段段内心独白,记载了那段血与火的历史,再现了一代代共产党人以复兴中国为己任,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而拼搏努力。一封封红色家书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初心”的思想之源,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也帮助一代代共产党人经受住无数考验。红色家书深刻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从何处走来、将走向何处,以何种精神状态、担负什么使命。“苦难辉煌”是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的真实写照,映照出历久弥新的伟大建党精神。以红色家书涵养伟大建党精神,有助于人民能够深刻理解并认识中国共产党应对危机和困境的伟大实践,寻找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成功的答案以及弄清未来中国共产党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道理。

(一)引入经典诵读,丰富教育载体

在中国近现代的革命史中,有千千万万个革命烈士为实现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以及民族独立而献出生命,他们身上体现的伟大精神、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后人学习的榜样。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从弱小逐渐壮大、在绝境中焕发新生,根本原因在于无论处于何种境地,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初心使命,坚信人民就是江山。

一封封红色家书,娓娓道来的是生活,是情感,更是坚定的信仰。手捧家书,深情诵读,感受革命先烈、时代伟人的理想信念和家国情怀。历史记忆往往需要借助一定的政治意识来保存、强化和传递。在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具有榜样意义的人或事所发挥的引导示范作用。借助红色家书的力量,使广大人民身临其境感受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感悟伟大建党精神。通过引入品读红色家书的环节,了解国家的兴盛与尊严是靠无数革命先烈前赴后继、不惜献出生命换来的,向广大人民证明如今所享受的美好生活是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通过奋斗与顽强拼搏所实现的。在诵读过程中,使人民具有强烈的参与感和充足的收获感,引发深入灵魂的共鸣。红色家书中的一字一句都是革命先烈真挚的内心独白,是他们与敌人斗争到底的意志和不到功成誓不还的决心。正是因为这些忠于信仰不惜断头的革命志士,红旗才能屹立不倒。他们是惊涛骇浪里的砥柱。引导各级各类单位积极开展诵读红色家书活动,根据受众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建立经典诵读长效机制,使红色家书所释放出的强大力量成为广大人民的精神支柱。由于红色家书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在开展诵读活动时应充分结合其时代背景对家书内容进行揣摩,并围绕相关人物或历史事件进行深度剖析。在诵读过程中,可适当结合舞蹈、话剧等艺术表现形式,再现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使诵读活动真正起到“感化于人、教育于人、激励于人”的作用,有助于人民靠近英雄、了解英雄,也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增强了说服力和感召力。对红色文化的熟悉更有助于增强人民的自信底气,在充分感受祖国取得的伟大成就之后,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

(二)拓宽传播渠道,实现全民参与

一个人的红色家书里记录着一个人的真情实感,而一群人的红色家书则承载着一个时代厚重的历史。红色家书,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的真实写照,让人看到的是信仰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因此,应在立足于时代背景的基础上,对红色家书进行宣传,开辟多元传播的有效渠道。新时代红色家书的宣传工作,可充分利用传统媒体、新兴媒体以及自媒体三种资源进行,使其共同服务于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构建新时代家风的目标。电视、广播、杂志、报纸作为传统媒体的代表具有较强的传播力以及受众群体广泛、内容丰富多产等优势,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使广大群众了解红色历史、红色革命精神。例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倾力推出的《追寻——红色家书背后的故事》特别节目,运用音频、视频等多种表现形式传承红色基因,发时代之先声。以此为鉴,推出系列节目也将产生不凡影响。与此同时,也可在主流权威报纸上专设红色家书板块,在户外媒体例如公共交通站点进行红色家书的宣传。而随着时代及科技的进步与发展,新兴媒体日益出现并迅速普及。利用新兴媒体对红色家书的内容进行传播,有利于青年群体认识到传承红色革命精神的重要性。充分利用新兴媒体的多样性、实时性、低成本性以及互动性的优势,加强红色家书的宣传工作。例如,可以通过学习强国、e 支部、官方微博、官方公众号等平台,将红色家书中所体现的红色文化、红色精神、红色家风等内容置于其中,对红色家书的宣传工作起到推动作用。同时,结合受众的年龄特点以及文化程度,引入故事、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将红色家书的内容转化为接近受众认知的内容。也可适当利用自媒体渠道对红色家书进行宣传。自媒体作为新兴媒体的衍生品,具有个性化、大众化、平民化、传播迅速、交互性强的特点。应在摒弃自媒体的内容质量参差不齐的缺点基础上,运用自媒体实现红色家书内容的共享。鼓励具有影响力的网络作者及博主借助其影响力进行红色家书的宣传,提高广大网友的思想道德意识,实现红色革命精神的传播,提高人民群众的主体参与程度。不同的宣传方式有着不同的利与弊,唯有实现多种方式的互补交融,才能使其更好地促进新时代红色家书的宣传工作,以红色家书涵养伟大建党精神。

(三)加强教育引导,强化理论武装

培养学生学会正确看待中国共产党在前进道路上所遭遇的挫折,科学评价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发生的历史事件、涌现的历史人物是教师的职责与使命。红色家书是具有思想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的红色资源。将红色家书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课堂教学中,有利于学生产生心理认同,将家书中所蕴含的精神内化于自己的行动,对于其育人功能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大中小学教师可以结合红色家书的写作背景及与其相关的历史事件,并根据受众年龄特点将红色家书的内容适时穿插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之中。例如,小学生思政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其树立家国情怀,中学阶段重点在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其历史学科素养,大学阶段重点在于厚植家国情怀,深化其理性认知。讲深讲透红色家书有助于进一步把握历史规律、厘清历史脉络,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教师应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储备,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有效整合红色家书相关资源并挖掘其深层意义。通过研读革命先辈撰写的家书,与学生深入探讨其中彰显出的共产党人的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使命。与此同时,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引入鉴赏红色家书环节,秉承尊重学生多样性和差异性的原则,利用多媒体教学、情境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的感染力。具体而言,小学思政课堂可插入红色家书阅读环节,了解家书背后英雄的事迹;初中思政课堂可聚焦于了解红色家书创作的时代背景;高中思政课堂可进一步剖析红色家书中所体现的爱国主义、乐观主义等精神内核;大学思政课堂可鼓励学生分组进行红色文化讲课培训,提升教学实效性。学校在对大中小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重视专业理论课程的同时,不应忽略实践环节。教师应当坚持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统一,充分利用红色教学基地资源,引领学生走进革命旧址、革命博物馆,身临其境感受革命前辈的家国情怀、初心使命。品鉴与红色家书相关的出版读物及影视作品,将思政课堂与社会课堂结合起来,使学生从红色家书中汲取精神力量。

(四)注重宣传教育,培养专业人才

当前,由于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为我们带来一系列新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挑战。在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所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后,如何确保中国共产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进程中仍走在前列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开展红色家书的宣传教育工作是一项具有高度意识形态性质的工作。如何通过红色家书来传递红色力量,通过家书中的红色故事培育红色基因,对书写新时代伟大篇章、涵养伟大建党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有必要完善相关体制机制,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优秀红色文化人才队伍。加强红色家书宣传教育人才队伍建设,主要从提升红色家书宣传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养以及完善红色家书宣传教育工作者的选拔评价机制这两方面着手。注重提升红色家书宣传教育工作者的政治素养以及专业素养。只有自身具备坚定的政治信仰以及政治立场才能在进行宣传教育的过程中把握好政治方向,进而更好地引导广大人民群众了解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史、感悟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将其内化为自己前进的动力。研究红色家书的工作者必须具备专业能力、扎实的理论基础、稳重的心态、持之以恒的决心。讲清历史事实,讲明基本道理,讲好中国故事是红色家书宣传教育工作者的光荣使命。在讲解过程中,要时刻注重历史厚重感,根据受众的年龄特点结合所掌握的大量鲜活史料,采用不同的宣讲模式,最大程度上引起情感共鸣。与此同时,不应忽视对红色家书宣传教育人才队伍的选拔评价环节。红色家书宣传教育工作者应当熟悉中国共产党人坚守初心使命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所处的历史背景、国际环境等内容,丰富自身的理论素养。通过实践活动、演讲观摩、礼仪仪态训练等活动系统提升其专业素养。相关部门要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制定合理公平的人才选拔标准,实现红色家书宣传教育人才队伍的专业化。通过建立人才评价机制调动红色家书宣传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完善红色家书宣传教育工作者的激励机制,实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为这一队伍注入新鲜血液。

一百多年来,一代代共产党人在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中筑牢信仰基石,在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中凝聚奋斗力量,在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中砥砺前进道路,在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中坚定为民之心。正是在共产党人先驱者的上下求索及坚定追寻中,萌发了伟大建党精神的种子。百年之间,精神之树茁壮成长。伟大建党精神在每一个共产党人心中撒下信念如磐的火种,助力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源头,是不断巩固党的领导地位的政治基底,是带领中华民族完成复兴伟业的精神支撑,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新胜利的实践指引。回首过往,掀开历史的帷幕,我们看到了革命先辈为了党、为了国家、为了人民披荆斩棘、乘风破浪。红色家书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红色年代写给父母、爱人、兄弟姐妹及其子女的明志、育人、言情、诀别的书信,承载着超越时空的精神信仰,是共产党人风骨和气节的最佳见证。为了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美好明天,他们追随着党,为中华崛起、人民幸福而奋斗。敢于担当、善于作为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无论何时,鲜红的党旗始终高高飘扬。面对命运多舛的祖国,他们经受住血与火、生与死的种种考验,带领人民取得胜利。当前,我国正处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期,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对于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篇章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因此,在新的征程上应以红色家书为载体,重温历史,悟革命先辈的初心,传家国情怀,用革命之火、精神之光激励后人,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方方面面。

猜你喜欢
家书共产党人建党
建党百年颂
建党百年
庆祝建党百年(五阙)
共产党人的感情
清晨忆家书
修炼好共产党人的“心学”
一封家书
关于共产党人“心学”的几个问题(下)
关于共产党人“心学”的几个问题(上)
重读“红色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