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潇 尹强
【摘要】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微博、抖音和快手等App的迅猛发展,人们以手机为媒介,与世界相连接。从“葛优躺”“悲伤蛙”“佛系青年”“网抑云”到“躺平”,这些网络热词在被人们捧红的同时,也在反映一部分社会心理,并于其中或多或少地呈现出负面的情绪。因此,了解以“躺平”等网络热词为代表的社会心态的思维逻辑和行为逻辑就势在必行,进而才能在哲学角度寻找到正确面对的方法和态度。
【关键词】 社会心态;理性;情感
【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2)04-0126-03
苏格拉底说过:“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其意是说,人作为理性的动物,有能力对自己的生活做出反省,但这句话更深层次的意思是说,反思而后有所得,并能在行动上改进,人生才会更加有意义。
现实中,人们所存在的问题并非是不会反思自己的人生,而是无法勇敢地面对自己人生中的缺陷、不足,遑论在行动上积极改进。缘何如此?因为认清现实是简单的,改变现实的行动却是困难的,它总是让人感觉处处受到掣肘。但无论如何,问题和困难是否存在并不以个人主观意志为转移,只有用“勇敢的心”和“勇敢的行动”才能真正祛除负面情绪、消极心态带来的人类行动上的障碍。
因此,从哲学的角度对以“躺平”等网络热词为体现的社会心态的思维逻辑和行为逻辑进行探究势在必行。
一、网络热词与社会心态
社会心态“通过人们生活满意度、社会安全感、社会公平感、社会信任感和社会情绪等感受,反映人们的客观体验、理想追求和精神状态,折射社会风气和社会整体发展情况。”[1]网络热词作为流行语的一种,是一种词汇现象,是一定社会时期,人们对一些普遍关注的问题和现象,它用比较通俗和形象的词汇,进行一定的演绎和解读,以此来反映某种群体性的社会心态和精神状况。先后在网络上出现的“葛优躺”“悲伤蛙”“佛系青年”“网抑云”,以及新近出现的“躺平”热词,都是网络热词在一定程度上的社會心态的呈现。
以“佛系”为例。“佛系”一词最早出现在日本某杂志介绍的男性新品种——“佛系男子”[2],主要指的是所有事情都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和节奏去做的男子。2017年这个词伴随着微博热搜“第一批90后已经出家了”在互联网上广泛流传, “佛系买家”“佛系青年”“佛系生活”和“佛系养生”等一系列衍生词横空出世。个别受负面情绪影响、行为消极倦怠的人以看破红尘、无欲无求式的“佛系”作为自己面对困难、压力的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这类想法既表达了“佛系”主体随和淡定、强调自我心境的保持和注重个人与外界和平相处的洒脱,也表明了“佛系”主体在面对困难时的无能为力与自欺欺人的无奈。
以“躺平”为例。“躺平”一词最早可以追溯到2016年的“躺平任嘲”[3]一词,表示指不考虑外在的情况,个人自主自愿无所作为,表示顺从心理。这个词在当时主要是娱乐圈粉丝的一种用语,并没有在社会上引起很大传播与反响。
2021年一篇见诸互联网上的题为《躺平即正义》的网文带热了“躺平”一词,整篇文章描述了作者本人如何两年在没有稳定工作的情况下,通过极低的生活消费和偶尔的打零工,维持一种所谓的“自由”状态。这些描述也真实反映了不少年轻人在面对学习、工作和就业等社会现实压力上无能为力的生存处境和无可奈何的焦虑心态,在发达的网络社会,瞬间激起“千重浪”。
然而,此类被动远离社会压力和无效信息的“伪”自由状态,是个人对现实境况的无奈与无力所造成的,它与通过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去积极改变现实以达到更高标准的自由相违背。尽管这种屈从于压力的表现是人类在面对困难之时的本能表现,但其本质上是一种被动状态、消极状态。这种消极的心理和状态与人作为理性的动物的本性和人拥有的“自我完善”的天性和能力相违背,也就是说,人能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出一种符合现实的改变。
因此,“躺平”包含消极和积极两个方面。在消极方面,与“佛系青年”主张“不争不抢、不求输赢、有无均可”[4]的观念类似,这是对客观现实无能为力而无可奈何的回应。这种观念的核心,是“不执著”,即对那些应当获得但却暂时无力获得的“人生必需品”采取的一种“假从容”与“伪淡定”态度。在积极方面,“躺平”是人在面对困难时的一种积极的心理调节与心理暗示,在面对不合理的竞争、过度的消费主义和短视化的享乐主义等糟粕的诱惑时,通过积极的有选择的不作为式“躺平”,以保存个人实力、增强个人幸福感和满足感,这是个人豁达心态的体现。现在互联网上关于“躺平”的负面情绪多是消极方面的情绪宣泄,如何实现消极方面到积极方面的转化,还需要进一步分析此类网络热词背后的原因。
二、网络热词背后的社会心态之成因
此类社会心态的成因可以追溯到很多个方面,比如,自身意志的不坚定、社会生活压力大、自媒体的传播和渲染、享乐主义的影响等。从哲学的角度可归纳出以下三个原因。
第一,“情感”的影响。人如果不够理性,就会沦为情绪,或是欲望的奴仆。一部分“躺平”等网络热词的使用者和践行者,“希望成为自己疆域的主人。但是我的疆界漫长而不安全,因此我缩短这些界线以缩小或消除脆弱的部分……我选择避免挫折与损失的办法,因此对于我不能肯定得到的东西决不强求……我仿佛做出了一个战略性的退却,退回到我的内在城堡——我的理性、我的灵魂、我的‘不朽’自我中……在那里也只有在那里,我才是安全的。”[5]人们在遇到难处时选择退避,在退避的同时,既强化自己遇难就退的逻辑,又因自己的退却使得勇气和实力下降,同时使用积极的自我安慰让自己屈居在心里舒适圈内,从而形成消极人生态度和消极处世哲学。无论是“佛系”还是“躺平”,从“人”作为主体的角度上来看,人具有高于动物情感的理性,能够用理性来辨别“佛系”“躺平”等背后消极的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能够明白了解到屈服于情感和欲望本能所带来的懒惰与放纵,能够清醒地认识到倦怠与放纵对于一个有思想、有选择的行为主体所带来的精神破坏和意志摧残。
第二,极端享乐主义的影响。享乐主义,又称快乐主义,将求得快乐视为人生目的,快乐包括肉体的快乐和精神的快乐。极端享乐主义,将快乐仅仅归结为感官享受、肉体快乐,也就是说,“将人生的快乐简单地等同于物质快乐”[6],忽视精神快乐,认为人活着就是为了享受。《世说新语·任诞篇》中提道:“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实时一杯酒。”[7]亚里斯提卜说:“生活的目的就是最佳地享受身体上的快乐,幸福是快乐享受的总和……在它看来,既然存在着要求,那就有权去满足这种要求,从而实现人生的目的——享乐。”[8]快乐作为人精神上的一种愉悦状态,是人在趋乐避苦的本能下所导向的、也是值得追求和应当满足的一种需求。然而,简单地将快乐视为肉体的快乐或是精神的快乐,将人置于放纵和挥霍的状态或是过于节制和禁欲的状态都是不可取的。身处在社会现实压力之下的人们,既应当在适当满足自己物质快乐和休闲放松的同时,也应当注重自己的精神快乐,把握好快乐与极端享乐之间的度。
第三,“佛系”“正义”等词所提供的一定程度的理论支撑。从“葛优躺”“悲伤蛙”“佛系青年”“网抑云”到“躺平”,以此类网络热词为代表的社会心态从具体的行为发展到概念的高度,甚至还带有一定的论证意味。“佛系”“正义”等网络热词为社会心态的负面情绪提供了一定程度上的理论支撑和价值支撑,使负面情绪在它们的遮掩之下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人们用它来混淆他人视听,麻痹个人情感。以“躺平”为例,在《躺平即正义》一文中,全文都在描述文章发表者“躺平”式的生活,并未论证躺平何以正义[9],正义从始至终作为一个无关词汇被用来为“躺平”注解。
由此可见,以“佛系”“躺平”等网络热词为代表的社会心态的形成原因是受人类“趋乐避苦”的天性影响,在个人意志不坚定的时候,理性让位于情感,从而产生的过分强调快乐的极端享乐思想,并在以“躺平”等网络热词看似正确的引导下所进行的一系列“放飞自我”的操作。
三、应对网络热词背后社会心态之策
“佛系”“躺平”等网络热词极具迷惑性、煽动性。对此类传播范围极广、又具有两面性的网络热词应当在接触的过程中加强鉴别。这要求人們在客观认识自己的前提下,理性审视这些网络热词,才能在自我完善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第一,理性看待困难。理性是人类根据所获得的认识而进行认识活动的一种意志和能力,这种能力指导人们在正确认识的基础上做出正确的行为。柏拉图就将人分为“理智”“激情”“欲望”三个部分,他认为,“当理性支配灵魂时,灵魂正当地统治着肉体,反之,当欲望支配灵魂时,肉体反常地毁灭着灵魂。”[10]人类文明延续千年发展至今,人类早已可以选择不做欲望的奴役、不受情感的过分影响,尤其是现在的人们已经能够认识到社会运转的规律性和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如果因为前进的困难而跟随欲望撤回到舒适的圈子,这就相当于后退。真正的理性精神帮助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帮助人们积极地改造世界,帮助人们不做情绪的奴隶,做自己的主人。在面对互联网上泛滥的信息时,以理性为指导,根据已有的正确认识,仔细鉴别具有迷惑性的信息,谨慎看待事物的两面性,从而以人的自我完善为目的,根据个人长足发展的需求,积极围绕其展开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的选择,进行正确的社会实践。
第二,拒绝极端享乐主义。伊壁鸠鲁对快乐有极富警示意味的表达,“当我们说快乐是终极目标时,并不是指放荡的快乐和肉体之乐,就像某些由于无知、偏见或蓄意曲解我们意见的人所认为的那样,我们认为快乐是身体无痛苦和灵魂不受干扰。”[11]拒绝极端享乐主义,并不等于拒绝快乐和享受生活。短视化的肉体快乐和物欲满足可能会导致更为长久的痛苦和更令人痛苦的磨难,人生在世需要有所坚守。“躺平”等消极行为的践行者也应当反思自身所选择的暂时的心理舒适是否会带来更为长久的挣扎。犹如爬山,每登高一米,呼吸的空气就不同,所见的风景就不同,继续坚持的难度就会越大。行百里者半九十,困难不会因为逃避而消失,反而会因为人们的勇敢面对而退后。纵然趋乐避苦是人的动物本能,但是人作为有理性的生物,其成长必然是要离开舒适圈、不断挑战自我、不断成就自我方才达到的。在这过程中,拒绝仅仅将肉体的快乐视为人生的目的,把精神快乐融入人生的追求中将有助于人的自我完善的实现。
第三,对网络文化加强鉴别。要警惕腐朽的文化和落后文化在网络热词中披着先进文化的外衣进行传播。比如,在《躺平即正义》一文中,其作者并未提到什么是正义,躺平何以正义,仅仅只是一种“向下突破”式的无质量的生活状态的描述,何以让“躺平”被认可呢?在面对日常工作和生活时躺平,工作丢了、生活质量低下,这样不作为的躺平反倒影响真正的“躺平”。同时,要辩证地看待网络热词所包含的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以其积极方面的意义来勉励自己,避免受其消极方面的蛊惑。比如,“躺平”也是有其可取之处的,积极地选择躺平不合理的竞争,躺平过多的欲望,可以保存实力、奋勇而上,也可以使自己的生活更加从容与淡定。从人是目的的角度出发,躺平应当是个人的自主选择以服务于自我完善需要的行为。
需要注意的是,网络热词并不是豺狼虎豹,其之所以能够在一定社会范围内产生或大或小的传播和影响,还得归根于人本身的趋乐避苦的倾向。万变不离其宗,未来可能还会出现各种迎合人类想要满足物质欲望需求的词汇和观念,因此,在此类倡导满足需求的言论中,准确区分合理满足与过分渲染并坚定思想和行为就显得至关重要,这也说明人类在面临挑战和自我完善的路上需要不断地攻坚克难。
综上所述,以“躺平”“佛系”等网络热词为代表的社会心态的产生是因为人们或是屈从于欲望,或是囿于自己的“有限性”而陷入观念的牢笼。生而为人,追求理想生活以及自我的完善性是其内在要求。想要良善的生活状态,就应努力去突破自己的局限,以实现一种“自由”的生活。那么,以理性为指导,消解情感里的懒惰、放纵、焦虑之类的自然情感,消减享乐、畏难、放纵等通往理想路上的“精神羁绊”,用自信、阳光充实前进的行囊,才能达到理想的状态、实现自我的追求与完善。
参考文献:
[1]张晓庆.“丧文化”背景下的青年积极社会心态培育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9,(06):113-118.
[2]人民网.日本杂志介绍最近流行的男性新品种——“佛系男子”[EB/OL].2014-2-13.http://japan.people.com.cn/n/2014/0213/c35467-24344982.html.
[3]人民资讯.躺平是什么梗怎么火了的?我已经躺平了什么意思?[E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1237126530370453&wfr=spider&for=pc&searchword=躺平是什么梗我已经躺平了,2021-05-31.
[4]宋德孝.青年“佛系人生”的存在主义之殇[J].中国青年研究,2018,(03):41-45.
[5]伯林.自由论[M].胡传胜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205.
[6]张永红.享乐主义的成因、实质及危害[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1):17-22.
[7](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国学典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307.
[8]弗洛姆.占有还是生存[M].关山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1989:5-6.
[9]曹刚.躺平伦理学:躺平应有的姿态[EB/OL].2021-
06-02.http://www.cn-e.cn/html/jiaoliuyuandi/xuejiechengguo/20210602/993.html.
[10]張志伟.西方哲学史(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71.
[11](古希腊)第欧根尼·拉尔修.名哲言行录[M].马永翔,赵玉兰,祝和军,张志华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577.
作者简介:
赵潇,女,汉族,四川遂宁人,宁夏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从事伦理学原理研究。
尹强,男,汉族,宁夏大学伦理学专业硕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生,从事伦理学原理、政治哲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