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以汉日语中的空间形容词“高”和「高い」为例,论述其通感隐喻现象,即“高”和「高い」向触觉、味觉、嗅觉、听觉及心理感觉的映射现象。本文利用“中日对译语料库”调查其在汉日语中转用方向及转用频率的异同、表达方式的异同,并从语言、文化方面分析其产生异同的原因。
【关键词】 空间形容词;通感隐喻;“高”;「高い」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2)04-0111-03
基金项目:2020—2021年度大连外国语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汉日语中视觉词汇的通感隐喻表达——以空间形容词‘高’和「高い」为例”(项目编号:YJSCX2021-017)。
空间知觉是指对物体距离、形状、大小、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其形成主要依赖于视觉,即物体投影在视网膜上而得到的知觉。本文将表示空间知觉的形容词称为空间形容词。然而,国内外对于通感隐喻表达的研究多集中于五感词汇这一整体,而个体研究又多集中于触觉和味觉词汇,视觉词汇尤其是空间词汇的专题性研究数量相当有限。因此有必要对于空间词汇的通感隐喻表达进行深入的调查,为通感隐喻的研究提供启示,进一步丰富其研究成果。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1.以汉日语中的空间形容词“高”和「高い」为研究对象,探讨其是否能向触觉、味觉、嗅觉、听觉以及心理感觉转用,及其转用频率有何不同?
2.空间形容词“高”和「高い」用于通感隐喻表达时,汉日语中的语言表达形式有何异同?产生异同的原因有哪些?
(二)研究方法
本文拟采用定量数据及定性分析的研究方法。首先,使用“中日对译语料库”进行例句的收集与整理,汉语有效例句为359条,日语有效例句为85条。其次,利用隐喻理论对例句进行定性分析。最后,整体把握这些例句,分析其转用方向及转用频率的异同、汉日语中表达方式的异同及产生异同的原因。
二、汉语空间形容词“高”的基本义
及其通感式引申义
(一)“高”的基本义
一般情况下,词典中出现的第一义项是最根本、最重要的意义和用法。《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2016)中,“高”的第一义项为“从下向上距离大,离地面远”。這一义项形容的事物较为具体且易被人理解和认知,所以将其视为基本义。
(1)汽车沿着山道颠簸,山转路回,心便一阵阵紧,忽然眼前一亮:那面高高的黄土崖出现在眼前,崖畔上站满了眺望的人群……/車がガタガタ揺れながら曲がりくねった山道を進み、私は次第に緊張してきた。パッと前が開けた。あの高い黄土の崖が目の前に現れ、崖の上に大勢の人が立ってこちらを眺めていた……(《插队的故事》)
(2)高大泉的心情却完全是另外一个样子。他在车前边拉,胸膛挺得高高的,脚步迈得稳稳的,绳子绷得紧紧的,又认真,又用劲儿。/高大泉の気持は、まったく別だった。かれは一輪車の前で綱をひっぱりながら、胸をはり、しっかりと足をふみしめ、ひき綱をぴんと握り、真剣に、力一杯がんばっていた。(《金光大道》)
例(1)中,以地面为基准面,黄土崖在其上方,并且距离地面有一定的距离,即垂直方向的距离大。因此例(1)属于“高”的基本义的典型用法。而例(2)中,“胸膛挺得高高的”,是以人体为基准面,胸膛向前突出,其延伸方向由垂直方向转变为水平方向。接下来,本文通过例句探讨其基本义向通感式引申义的转用过程及规律。
(二)“高”的通感式引申义
1.向触觉转用
(3)我想起在过去那些日子里,我曾怎样在褥疮引起的高热中忍受着煎熬。/ふと私は、床ずれが引き起こす高熱を、どうやって耐え忍んだか思い出した。 (《轮椅上的梦》)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判定一个物体的高低是有一定基准的。例如人的身高,假设男性的标准身高是175cm,那么,身高大于175cm便认为是“个子高”,反之便认为是“个子矮”,这是由视觉可以观察到的现象。而对于通过触觉才可以感知到的体温,在衡量高低温的时候也是有一定标准的。一般情况下,体温超过37.3℃被称为发热,而超过39℃被称为高热或高烧。因此,基于“衡量标准”这一类似性,表示视觉的空间形容词“高”也可以修饰表示触觉的名词“温度”。即,在一般标准或平均程度之上便为“高”,反之则为“低”。
2.向听觉转用
(4)爷爷似乎不看那些脚印,却循着脚印前行,他忽然高声唱起来:“一马离了西凉界——”/その足跡が目に入らぬようなふりをしながら、祖父は足跡について前進した。かれは、突然大声で歌いはじめた。「馬にうち乗り西涼の境を離れ——」(《红高粱》)
如前所述,“高”可以由垂直方向的距离转变为水平方向的距离。例(4)中的“高声”是由空间形容词“高”向音声领域映射而产生的。音量有大小强弱之分,以音波发出的场所为基准点,音量越大,其传播的水平距离越长。因此基于“水平方向的距离”这一类似性,“高”可以由修饰有形物层面的“身体部位”转向修饰无形物层面的“声音”。
3.向心理感觉转用
(5)浦在廷其时正在年轻气盛之时,心高胆大,倔强精明,因此,马帮越来越大,生意也越做越成功。/当時浦在廷は若く意気盛んだった。志は高く、肝っ玉は大きく、意志は強くて聡明だった。そのため荷馬隊はますます大きくなり、商売もすればするほど繁盛した。(《我的父亲邓小平》)
例(5)中的“心高”,即浦在廷对自己的追求有很高的标准,一定要超过一般人,在很多方面达到最优秀的标准,因此经商范围由本县境内扩展到东南亚地区。“高”的基本义为“物体位于基准面之上,并且距离基准面较远”,把具体层面转向抽象层面,即人的品性、思想等位于一般水平之上,因此“高”可以表示人的心气高、志向远大等意义。
三、日语空间形容词「高い」的基本义
及其通感式引申义
(一)「高い」的基本义
『広辞苑(第六版)』(2008)中,「高い」的第一义项为「空間的な位置が上方にあって下との距離が大きい」,与汉语中的“高”意思基本相同,因此将其视为基本义。
(6)春の雪どけ時がくると、冬の間につくった目籠、笊、釜敷、花筒などを背負うた部落の細工師が、高い南条山脈を越えて、町へ売りにいく姿が見られた。/春天,解冻时期来临后,可以看到村里的竹工艺匠们背上冬季编制的竹篮、竹篓、竹子锅垫、竹子插花筒等竹器,翻过高高的南条山脉,去城镇卖钱。(《越前竹人形》)
(7)細く高い鼻は少し寂しいはずだけれども、頬が生き生きと上気しているので、私はここにいますという囁きのように見えた。/细长的高鼻梁,的确显得有些愁闷,可是两颊上生动地泛起红潮,好象在低声表示她的存在。(《雪国》)
例(6)中,以地面为基准面,南条山脉在地面之上,并且距离地面有一定的距离,即垂直方向的距离大。因此例(6)属于「高い」的基本义的典型用法。而例(7)中,「高い鼻」和例(2)中“胸膛挺得高高的”一样,都是以人体为基准面,鼻子向前突出,其延伸方向由垂直方向转变为水平方向。因此,无论是通过词典释义,还是语料库中的例句都可以发现,“高”和「高い」的基本义几乎一致。
(二)「高い」的通感式引申义
1.向触觉转用
(8)八月十五日、終戦の日に主人は急に高い熱を出して虫の息になりましたが、翌日から少しずつ熱も下りました。/八月十五日,战争结束的这天,丈夫突然又发高烧,奄奄一息了。可是,第二天起,烧又慢慢地在退。(《黒い雨》)
(9)湿気の高い晩だったが、うすぐもりの空に月がおぼめいていた。/露華湿衣,轻明罩空,月色朦胧。(《金閣寺》)
和例(3)相同,基于“衡量标准”这一类似性,当身体温度和空气湿度超过一定标准,「高い」就可以修饰触觉名词「熱」和「湿気」。
2.向嗅觉转用
(10)かつて私が切断された足首を見た河原へ、私は歩み出した。萱の間で臭気が高くなった。そして私は一つの場所に多くの足首を見た。/我又走到曾见到一只断脚的河滩地,茅草中间臭气四溢,我又见到了更多的断足。(《野火》)
「臭気が高くなる」表示臭味变得更浓。气体浓度越大其扩散距离就越远,反之扩散距离越近。以散发出气味的场所为基准点,气体浓度的大小决定其扩散距离的远近。因此基于“水平方向的距离”这一类似性,“高”可以由修饰有形物层面的“身体部位”转向修饰无形物层面的“气体”。
3.向听觉转用
(11)さあ、父はそれを心配して、毎日水草の中を捜して歩いて、ある時は深い沢を分けて日の暮れるまでも尋ねて見たり、ある時は山から山を猟って高い声で呼んで見たりしたが、何処にも影は見えなかった。/这下子父亲着急了,每天走遍水草地寻找,有时钻到湖荡里一直找到天黑,有时从这座山爬上那座山,高声吆喝,可是连一点影子也没有。(《破戒》)
和例(4)相同,基于“水平方向的距离”这一类似性,「高い」可以修饰听觉名词「声」,表示音量大。
4.向心理感觉转用
(12)美しいこと、理想を養うこと、虚栄心の高いこと――こういう傾向をいつとなしに受けて、芳子は明治の女学生の長所と短所とを遺憾なく備えていた。/爱美、培养理想、虚荣心强―—芳子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这样一些思想,明治年代女学生的长处和短处,在她身上都体现出来了。(《布団》)
和例(5)相同,例(12)中的「虚栄心の高い」,即芳子的虚荣心超过一般人。将「高い」的基本义由具体层面转向抽象层面,形容人的品性、思想等位于一般水平之上,但此处却带有贬义的感情色彩。
四、“高”和「高い」的对比分析
经过“高”和「高い」的对比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转用方向和频率的异同:如表1所示,“高”可以向触觉、听觉和心理感觉转用,而「高い」可以向触觉、嗅觉、听觉和心理感觉转用。二者向触觉和嗅觉的转用频率都很低,而向听觉转用的频率最高,心理感觉其次。另外,如图1所示,向触觉转用基于“衡量标准”这一类似性,向嗅觉和听觉转用基于“水平方向的距离”这一类似性,向心理感觉转用基于“位于上方”这一类似性。
2.表达方式的异同:通过译文可以发现,“高”和「高い」在翻译时基本对应,但也有不对应的情况:①“胸膛挺得高高的”翻译成日语时则使用惯用语「胸を張る」;②形容气体的浓度时,日语中可以使用「高い」,如例(10)的「臭気が高くなる」,而汉语中一般使用“浓”,如:“污水塘泥臭味浓”(BBC:福建日报1960.1.12);③日语中可以使用「湿気が高い」的表达,而汉语中一般使用“湿气大”“湿气重”或“高湿”这三种表达。④日语中可以使用「虚栄心が高い」的表达,而汉语中则译为“虚荣心强”。
导致“高”和「高い」意义及表达方式异同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相同的原因: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国,古代日本吸收中国的语言文字、文化思想等,因此对其本土的语言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2.不同的原因:①语言构造的差异:汉语中经常采用“动词+得+副词”的构造来表达结果状态,而日语中则频繁使用惯用语,与身体部位相关的惯用语数量尤其发达。②思想的差异:日本人强调物哀文化,消极意识较强,而中国人更加积极乐观。在观察向心理感觉转用的例句时发现,汉语例句中的“高”基本上都带有褒义的感情色彩,修饰其积极的一面,如“觉悟、兴致、热情”等,而在日语例句中,除此之外,「高い」还可以修饰诸如「虚栄心、誇り」等带有明显的贬义感情色彩的词汇。
五、结语
本文以汉日语中的空间形容词“高”和「高い」为例,论述其通感隐喻现象,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转用方向和频率的异同:“高”可以向触觉、听觉和心理感觉转用,而「高い」除此之外,还可以向嗅觉转用。二者向触觉和嗅觉的转用频率都很低,而向听觉转用的频率最高,心理感觉其次。另外,向触觉转用基于“衡量标准”、向嗅觉和听觉转用基于“水平方向的距离”、向心理感觉转用基于“位于上方”这一类似性。
2.表达方式的异同:“高”和「高い」在翻译时基本对应,但也有不对应的情况。
3.导致“高”和「高い」意义及表达方式相同的原因为,中日两国之间的交流使中国对日本的语言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不同的原因为语言构造的差异和思想的差异。
参考文献:
[1]国広哲弥.五感をあらわす語彙——共感覚比喩的体系[J].言語,1989,(2).
[2]山梨正明.認知言語学原理[M].東京:くろしお出版,2000.
[3]俞鸿雁.次元形容詞「高い」「低い」の多義構造について―認知意味論の視点から―[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7.
[4]西内沙恵.次元形容詞はどんなときに使われるか:日本語とスペイン語の対照研究[J].(日)国立国語研究所論集14,2018.
作者简介:
赵文文,女,河北沧州人,大连外国语大学日本语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汉日对比语言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