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喜平 徐华良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民族危亡之际,饱经风雨而生生不息,追求真理而革故鼎新,心系人民而砥砺前进,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凝炼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8页。的伟大建党精神,号召全党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深入挖掘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分析新时代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必要性,探求新时代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方向,对于更好地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不断从伟大建党精神中汲取奋进伟力,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有着重要意义。
践行伟大建党精神需要全面认识其形成过程,深刻理解其逻辑向度和科学内涵。伟大建党精神在烽火硝烟的抗争中诞生,在艰苦卓绝的奋斗中成长,在波澜壮阔的改革中发展,在新时代继往开来的建设中绽放。中国共产党人始终高扬理想信念的旗帜,胸怀为人民谋幸福的壮志,展现无畏生死的气魄,造就出鲜明独特的光荣传统和红色血脉。伟大建党精神是一个层次分明、逻辑严密的有机整体,彰显出建党百年的精神内核。
第一,中国共产党“源”于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在于马克思主义行。”(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207页。近代以来,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山河破碎,中华民族遭受前所未有的劫难。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无数仁人志士奋起反抗,各种政治力量轮番登场,但无一例外均以失败告终。直至马克思主义者在俄国成功示范,中国革命才迎来一丝曙光。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把握规律,将马克思主义作为强大思想武器,唤醒沉睡中的东方巨龙。马克思主义站在无产阶级立场,崇尚公平正义、富有革命精神,以事实为依据,以科学为导引,以实践为检验标准,历史地、发展地、辩证地看待和解决问题,追求人与人的平等和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两个世纪过去了,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马克思的名字依然在世界各地受到人们的尊敬,马克思的学说依然闪烁着耀眼的真理光芒!”(3)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5月5日。马克思主义是富有真理性的思想理论成果,虽诞生于19世纪的欧洲,但其真理的光芒却可以穿越历史时间与地理空间,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持续的影响力。它是中国共产党的灵魂与旗帜,是党的理论与实践之“源”。
第二,中国共产党“立”于践行初心、担当使命。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4页。作为马克思主义最坚定的传承和弘扬者,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并始终践行如初。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指出:“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5)《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094-1095页。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要求“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6)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1页。。党的初心和使命是立党之根、强党之魂。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使党在一百多年来始终能赢得时代、获得民心,使党的事业始终经得起人民的检验、经受得住历史的考验。
第三,中国共产党“敢”于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所诞生的时代环境,注定了中国共产党富有斗争性品质。一百多年来,虽然道路坎坷,共产党人却无畏艰险、直面困难、百折不挠、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前赴后继,团结带领人民以“为有牺牲多壮志”的大无畏气概、“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昂扬斗志,在斗争中求生存、谋发展、得胜利。为了心中的共产主义,陈独秀长子陈延年宁可站着死,决不跪着生。为让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换来的幸福,陈独秀次子陈乔年选择英勇就义。为了保家卫国,新中国首位特等功臣和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带领连队战至最后,留下“三个不相信”的伟大信念,抱着炸药包冲向敌人。为了国家发展建设,铁人王进喜“人拉肩扛运钻机”,用身体搅拌水泥池。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走过的每一个辉煌历程,都不乏不怕牺牲、敢于斗争的英雄模范,他们在党的精神伟力感召下甘于奉献,他们的功绩与精神也融入党的红色血脉。
第四,中国共产党“兴”于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回望百年,中国共产党初创之时仅有50多名党员,如今已发展壮大为拥有9 500多万名党员、深受14亿多人民拥戴、在全球范围内展现出巨大影响力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取得一系列彪炳史册的伟大功绩,最重要是因为共产党人始终将忠诚融入血脉,将人民放在心中。忠诚是对于党的理论、组织、制度、纪律及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衷心拥护、积极遵守、精诚追随;不负人民是始终将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始终在内心和行动上与人民同向同行。因而,中国共产党的忠诚观和人民观是统一的,贯穿于党的全部实践中。毛泽东指出:“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7)《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096页。邓小平指出:“我们是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工作。当我们的工作是正确的努力的,因而我们得到了人民群众的信任的时候,这对于共产党员说来,就是最高的奖励。”(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9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第159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9)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18页。可见,中国共产党在历史实践中始终将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将党的利益与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相统一,思想上一脉相承,实践上一以贯之。
尊重历史才能更好地开创未来,践行伟大建党精神是历史的必然和发展的需要,是对中国共产党“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为什么出发”的最好回答,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最好的提炼与印证。
其一,溯本追源,探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源动力。回溯百年,中国共产党人并非仅凭一腔热血,承担起国家与民族大任,而是在理清时势、着眼现实的基础上,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用先进的思想指导实践,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带领人民夺取革命胜利、实现民族独立、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9页。历经一百多年实践,马克思主义被证明是具有科学性、实践性、人民性、斗争性且不断发展的真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马克思主义不满足于解释世界,更注重改变世界,它植根人民之中,站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立场上探寻人类的自由解放之路;它敢于斗争,号召广大无产阶级团结起来反抗压迫和剥削;它联系和发展、对立而统一,不断根据时代、实践、认识的变化而发展。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坚守共产主义理想,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视野、新高度、新境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史,就是不断践行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史。
其二,凝心聚力,赓续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今日中国所取得的一切成就与辉煌,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以汗水与生命、勇敢与智慧、信仰与执着奋斗而来的。在这一伟大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人铸就出光辉的精神谱系。2021年9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布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首批伟大精神,共有46种精神被纳入其中。这些精神并非空泛的抽象概念,而是铭刻着无数中国共产党人为国家民族事业英勇奋进的鲜活事迹。伟大建党精神作为各种伟大精神之源,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特质,是中国共产党人最真实的写照、最恰当的定位和最永恒的本色。它传承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基因,汲取时代的丰厚精神养分,蕴含复兴的磅礴精神力量,必将引领全体党员在新时代应对挑战、创造未来、实现梦想,凝聚全体人民团结奋发、昂扬向上。践行伟大建党精神,既是对中国共产党人在伟大实践中铸成精神谱系的充分肯定,又是为将其传承与发扬持续培根铸魂。
其三,固本强基,锤炼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一百多年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了追求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发展,是近代以来全体中国人民在血与火的斗争实践中艰辛探索后的自觉选择,符合中国近现代历史不断向前发展的迫切需要。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团结带领人民群众树立伟大理想、投身伟大实践、开辟伟大道路、成就伟大事业、锤炼伟大品格,通过艰苦卓绝、坚韧不拔的努力不断进行历史“赶考”,不断为人民交上满意答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用伟大建党精神锤炼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特有的政治品格愈加重要,是确保无产阶级政党不变色、不变味、不变质的关键所在。“全党同志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加强党性锻炼,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1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63页。伟大建党精神既是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精神特质,也是每个共产党员都应具备的政治品格;既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使命型”“服务型”特点,也是对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革命性”提出要求;既能强化党员队伍建设,也能滋养党性修养。
其四,引领潮流,永葆中国共产党人的青春风华。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团结带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自立、自强、自尊、自信的集中体现,彰显民族风骨、凝聚磅礴力量。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牺牲、探索、创造,都应被世人铭记。一百多年来,历史雄辩地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没有辜负人民的期望、历史的重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愿望和信心无比强烈,前进的步伐势不可挡。同时,中国共产党人的远大抱负绝不是称霸世界,而是贡献世界。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开辟的伟大道路,不仅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也给世界上更多国家和民族提供了新样板、新参考、新选择,为推动人类进步事业贡献了智慧和力量。伟大建党精神激励和鼓舞着中国共产党人勇立时代潮头,为中国共产党不断夺取胜利提供强劲动力。因此,唯有持续践行伟大建党精神,方能永葆中国共产党人的青春风华。
一切伟大成就的取得,都源于持之以恒的拼搏;一切伟大事业的开创,都源于继古开今的奋斗;一切伟大精神的激励,都将产生源远流长的影响。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的新起点上,我们必须将伟大建党精神融会贯通于党和人民各项事业的新征程。
首先,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中国共产党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理论基础、行动指南,即伟大建党精神中的“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重大转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愈加强烈,这要求发展要更加全面、充分、平衡。因而,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在总体思路上:一要着眼于中国的具体国情,扎根中国大地,将解决社会现实中的主要矛盾、主要问题作为出发点;二要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优质资源和强大力量,提高对中华文明的自我认知、认同和自信;三要拓宽马克思主义的国际视野和世界影响力,如同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的传入给中国带来的影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并将继续给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带来深远影响。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具体实践出发,研判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发展趋势,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提出了一系列新时代治国理政的新策略、新方法,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因而,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学深悟透其内涵与要求,实事求是,积极实践,做忠诚的信奉者,坚定的践行者。
其次,始终坚守为民初心和复兴使命。国泰民安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梦想,“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点亮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灯塔”(12)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1年10月10日。。伟大的中国梦既是人民梦、复兴梦,也是伟大建党精神中的“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两者在内在逻辑、实现路径上是一致的,坚持伟大梦想就是坚守为民造福的初心和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因此,一要明确价值指向,即坚持人民至上原则、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民有所盼,党有所为,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二要注意实践方式,即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公平正义,倾听群众声音、激发群众热情;三要继续以人民的评价为标准,即人民满不满意、高不高兴、答不答应、受没受益,实践是否具有全面性、针对性、及时性、实效性、可持续性;四要在实践中科学把握理想与现实的辩证统一,坚持个体与集体的有机统一,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核心作用。
再次,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夺取胜利。回首百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持久发展和繁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然而,当今世界,经济重心、政治格局、全球治理体系、全球化进程都在发生巨变。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更为世界发展增加了极大不确定性,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深刻指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我们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总想过太平日子、不想斗争是不切实际的。”(13)《信念坚定对党忠诚实事求是担当作为 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人民日报》2021年9月2日。中国想要顺应历史潮流、把握历史机遇、维护自身安全、应对全球挑战,必须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中的“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一是在理论层面,应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融会贯通、灵活运用事物的联系和发展、矛盾的对立和统一、一切从实际出发、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等理论。二是在政治方面,应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彻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实现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复兴。三是在经济方面,应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指引,毫不动摇地坚持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基本分配制度,妥善调控国内国际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以适应经济发展新格局,坚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深化,促进经济高质量持续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四是在国防方面,应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建设一支拥有更强大能力和更可靠手段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世界一流军队。五是在外交方面,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抢抓机遇的同时,捍卫国家利益、坚守民族大义,积极应对复杂国际形势中的竞争与挑战,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
最后,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中华民族是一个和合共生、美美与共的大家庭,56个民族多元一体、守望相助、同心同德、和谐统一。在中国共产党的团结带领下,全国各族人民同舟共济、携手前行,在任何一个历史大事件中都展现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荣誉感,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国之幸事,全民欣喜,普天同庆;灾难面前,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成功的实践源自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而中国共产党代表、服务、维护的正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这正是伟大建党精神中的“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围绕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提出了“九个必须”的根本要求。这“九个必须”中,有四个“必须”概述的就是党的领导、人民团结,其他五个“必须”也都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又进一步从十个方面总结提炼了党的百年奋斗成功经验,将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等概括为中国共产党的制胜法宝。“十个坚持”和“九个必须”一脉相承,深刻回答了中国共产党过去之所以成功、未来如何能继续成功等重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14)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11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党和全国人民必须弘扬、赓续伟大建党精神,全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循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始终牢记“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同时坚持打铁还需自身硬,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不断完善党的领导,不断开创新的辉煌,取得新的更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