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生气 研究发现,90%的疾病都和精神压力有关。只要我们控制好情绪,就可以不得大病,少得病,晚得病。所以,不生气就不会生病。这也许很难做到,但至少要谨记于心,并时刻提醒自己。
不过度伤心 伤心是一种常见情绪,如果长时间过度伤心可能会影响身体健康。上海中医药大学科技人文研究院副院长、中医心病科主任医师陈丽云介绍,人在悲伤过度时有可能患上心碎综合征,严重者有可能真的会“心碎”而死。
不熬夜 生物钟调节着人体至关重要的功能,例如行为、激素水平、睡眠、体温和新陈代谢……当我们的生活方式总和我们身体内部的“计时器”作对时,患上各类疾病的风险就可能增大。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马帅指出,熬夜导致生物钟紊乱,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使心跳加速,引发室速、室颤,造成心源性猝死。
不乱吃 调查发现,我国消化道癌症的首要风险因素是吸烟、红肉摄入过多、水果蔬菜摄入不足、肥胖、饮酒。可以说,5个因素中一半以上与吃有关。
不透支自己 解放軍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心身医学门诊主任彭国球指出,从疲劳到患病只要五步:轻度疲劳-身体沉甸甸-筋疲力尽-身体有恙-大病缠身。
保持运动 研究显示,运动不仅能改善整体健康,还会释放出一种减缓癌细胞生长的“秘密武器”。运动后的肌细胞因子具有抑制肿瘤生长的能力,可以在身体内创造一个“抑癌环境”。
重视体检 研究发现,常规体检可以更好地发现和控制慢性病,促进生活习惯改变、疫苗接种和癌症筛查,且能改善患者的自我健康感受。
(《健康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