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伊琳
【摘要】 意象的使用在不同的时代与不同的诗人笔下有着不同的含义。白居易作为唐代的著名诗人,在他的诗歌中“花”“雪”等意象的使用尤为频繁。本文将结合白居易生活背景、政治生涯等对白居易诗词中“雪”意象所表达忧国忧民情感、时间流逝、自然雪景本身以及其艺术意象组合、通俗的语言、丰富的内涵进行分析。
【关键词】 白居易;雪;意象;情感;艺术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2)02-0040-03
白居易,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有着极高的地位,表达直接、意境开阔的特点开辟了从唐诗走向宋词的道路。在文学史上,他的诗歌以平易近人、自然为特色吸引了众多写真情表真意的诗人。白居易出生于772年,唐代宗大历七年,正处于安史之乱后期,社会动荡,百姓流离失所。出生于中小地主阶级,家道没落的白居易,整个童年与青少年时期正值安史之乱的恢复期,政治混乱,社会兵连祸结,饱尝“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的颠沛流离。在白居易的诗词中可以看到众多景象的出现,每一种景象都有着其意义。“雪”作为一种意象,在白居易的诗词中出现的也极为频繁。虽然雪是一种自然属性,但对于不同时期的白居易来说雪有着不同的象征,这与他的经历也有着重要的关系。
一、白居易诗词中雪意象的情感
(一)表达忧国忧民
《秦中吟》大概完成于白居易进士及第任校书郎的期间(也有认为是出任县尉)时的作品,在安史之乱后朝廷亏空,德宗建中元年实行了两税法,加重了对人民的剥削,民不聊生。除此以外,地方上一些官员为了自己的欲望升官发财,压迫百姓增收赋税,这对于百姓来说是雪上加霜的。白居易的这一首诗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下百姓穷苦的生活,直接地表达了作者当时对于人民的同情和怜悯。白居易在秦中吟十首之一《重赋》一诗中写道:“岁暮天地闭,阴风生破村。夜深烟火尽,霰雪白纷纷。”这首诗反映了唐中期执政者对于百姓的剥削,是作者对于贪官污吏的讽刺。“霰雪白纷纷”说明了雪珠到处都是,一语双关,用来表达天气寒冷与政治的苛刻。雪是社会凄凉百姓流离的象征,以此来表达作者对于人民的同情之心。
《村居苦寒》中:
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
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
回观村闾间,十室八九贫。
北风利如剑,布絮不蔽身。
唯烧蒿棘火,愁坐夜待晨。
《野客丛书》中写道:“乐天诗有记年月日者,于以见当时之气令,亦足以补史之阙……诗曰:‘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足以可见元和八年,当地下了一场大雪,百姓无法取暖,这引发了白居易深深的怜悯与惭愧之情,他忧民的情绪跃然纸上。“雪”是百姓之苦,作者借雪来表现百姓生活的艰难,讽刺了社会政治,突出了白居易的忧国忧民。“雪”是官方的压迫,这一片片的雪花,沉重地压在了百姓的身上。
(二)感叹时间流逝
时光流逝,有时往往是一眨眼的。对于作者颠沛流离的一生来说,一位挚友是对作者生活的雪中送炭。白居易在开成五年,自己大病初愈时写下了一首《梦微之》用来怀念自己的好友“元稹”:
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
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阳草树八回秋。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阿卫韩郎相次去,夜台茫昧得知不。
作者回忆两人曾经同游如今岁月蹉跎,作者与元稹一别八年,作者满头白发暂居人间,内心悲凉。曾经好友一别后再为相见,可见是多少的感慨。这里的“我寄人间雪满头”雪即白发,用雪来表示白的意思,白满头即满头白发,借白发来抒发时光流逝,作者已经年迈,“雪”字在此处是作者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是一位白发人对自己曾经岁月的留恋。
元和八年春初(有认为元和七年,在此认为元和八年春初),此时白居易的母亲陈氏不幸离世两年,白居易在村中写下了《溪中早春》:
南山雪未尽,阴岭留残白。
西涧冰已消,春溜含新碧。
东风来几日,蛰动萌草坼。
潜知阳和功,一日不虚掷。
爱此天气暖,来拂溪边石。
一坐欲忘归,暮禽声啧啧。
蓬蒿隔桑枣,隐映烟火夕。
归来问夜餐,家人烹荠麦。
虽然题目为《溪中早春》但是却从雪景着手,写南山上的雪还没有融化完全,来透露出春天的气息,白居易通过“雪”“冰”“新碧”等意象描绘出了一篇美好的冬春交际时的美景,来表達作者对于自然的喜爱以及对生活的希望。在这里“雪”就像是时间,雪化意味着时间的流逝,雪未尽说明了冬天在逐渐过去,春天即将来临,但还未来临的样子。一种动态的表达,更是一种时间流逝的映射,同时也是人生向前的意味。
(三)描写自然雪景
雪纵然可以有许多引申的情感表达,但是“雪”的本质仍然是景色“雪”的表达。从物理上来说即为空气中降落的白色结晶,多为六角形。虽然任何意象的表达都可以被揣摩出众多的含义,但在白居易的《夜雪》一诗中却可以认为主要是自然的景色,借雪景来烘托自己的凄苦、孤寂。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这首诗通过描写深夜时刻大雪纷纷,诗人对于感官上先感觉冷再到视觉描写,在到听觉描写,主要营造出一种寒气凛冽的氛围,主要集中于对环境对于雪景中“雪”本身的描写。在《庾楼晓望》一诗中虽然有情感的表达,但是这情感与雪景没有很大的关系,作者更多的还是对于雪景的表达,主要还是为了突出雪景色的本身。而所感受到的情感,是在“雪”这一景色本身的基础上稍有显现的。
独凭朱槛立凌晨,山色初明水色新。
竹雾晓笼衔岭月,频风暖送过江春。
子城阴处犹残雪,衙鼓声前未有尘。
三百年来庾楼上,曾经多少望乡人。
这首诗是白居易被贬江州时所做,站在庾楼之上,内心的思乡之情不断涌动。“子城阴处犹残雪”说明了此刻的雪景,时间为初春。与前诗《溪中早春》相比,笔者认为在这里缺少一个动态的描写,前诗是没有化尽但是是在化的过程中,也是作者希望即将来临这样一个动态的过程,而这里是留有残雪,是冬末春初这个时间点,因此相对于时间流逝来说,笔者认为《庾楼晓望》仅表达自然景色更加的贴切。
对于是“雪”自然本身的描述,还是对于一种情感的抒发,这是很难界定,在白居易的《卖炭翁》中: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綾,系向牛头充炭直。
这首诗是描述的一夜之间下满白雪,是自然景象的一种描述。但联系后文,将雪理解为是官对于民的压迫也未尝不可。在饥寒交迫之中,一场雪使得冷风更加刺骨,使得行走的道路更加艰难,也是在饥寒交迫之中,差役们要求老翁离开。但在这首诗中,理解为自然之景更为贴切,因为在这一句中更多的是自然的表达,对于差役的压迫可以理解为是后文的表达。
二、白居易诗词中雪意象的艺术
在初唐时期,雪意象的表达主要以继承前代以及逐步有所转变为主。而在中唐诗中,在情感与艺术的表达都有了巨大的进步。更有人认为:“可以说中唐时期是雪意象的成熟阶段。” ①
(一)意象组合
在白居易的诗中,“雪”这一意象往往不是单独出现的,而是与其他意象共同出现。诗意的生成增殖,解不尽的艺术魅力,取决于意象的最佳组合,而不是单个意象的设计,尽管它的语义十分丰富,但如果在诗中只是孤立的,或者组合不当,终究是十分有限的而黯然失色。②意象一般可以分为并列式意象组合、对比式意象组合、通感式意象组合、荒诞式意象组合、交替式意象组合、辐揍式、叠映式意象组合等,在白居易的诗词中,对于雪这一意象的使用的组合也随处可见。以《溪中早春》为例,“雪”“冰”“风”“草”“石”等意象共同刻画了初春时刻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生机勃勃的画面,给作者以生气,希望的情感,从而抒发对自然的喜爱,这些意象与“雪”意象相辅相成。
《送兄弟回雪夜》
日晦云气黄,东北风切切。
时从村南还,新与兄弟别。
离襟泪犹湿,回马嘶未歇。
欲归一室坐,天阴多无月。
夜长火消尽,岁暮雨凝结。
寂寞满炉灰,飘零上阶雪。
对雪画寒灰,残灯明复灭。
灰死如我心,雪白如我发。
所遇皆如此,顷刻堪愁绝。
回念入坐忘,转忧作禅悦。
平生洗心法,正为今宵设。
在这首诗中,作者所用的意象是非常多的,“马”“月”
“雨”“残灯”等等,在大历诗中,也就是白居易所处时代的诗中,“灯”“月”等意象往往与“雪”进行组合,来表达作者的愁苦、孤独,在这里即表达了对于送别兄弟的不舍,送别后自己的孤独。
白居易在《问刘十九》》中写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在大雪纷纷的时候,暮色将至我们能否共饮这杯酒?“雪”描绘出了作者与朋友相聚时的气候,寒气凛冽。但除了“雪”外文中还有“火炉”“酒”等意象的出现,这些“意象”在“雪”所表达的寒冷环境下显得更加温暖。外面大雪飘飘,屋内在火炉旁共同酌酒这样情谊弄弄的画面就被渲染出来了。
除此以外在众多诗歌中,白居易都有意象组合的使用,无论属于哪一种意象组合都给诗歌营造了更加强烈的氛围,使作者表达情感更加浓厚。
(二)语言通俗
在白居易的诗歌中,有不少的“雪”意象是伴随着通俗的语言进行表达的。在白居易的《春雪》中有这样几句:
元和岁在卯,六年春二月。
月晦寒食天,天阴夜飞雪。
连宵复竟日,浩浩殊未歇。
大似落鹅毛,密如飘玉屑。
寒销春茫苍,气变风凛冽。
上林草尽没,曲江水复结。
红乾杏花死,绿冻杨枝折。
所怜物性伤,非惜年芳绝。
上天有时令,四序平分别。
寒燠苟反常,物生皆夭阏。
我观圣人意,鲁史有其说。
或记水不冰,或书霜不杀。
上将儆政教,下以防灾孽。
兹雪今如何,信美非时节。
这是白居易对于辛卯年的那场大雪的描写,从全诗来看,突出表达了雪的大。从语言上看“月晦寒食天,天阴夜飞雪”“大似落鹅毛,密如飘玉屑”是非常朴素的,多用夸张、比喻的方式来对雪的大进行描写,语言通俗易懂,表达简单明了。再如上文提及的《夜雪》中的语言,通过听、视、感、听等感官的描写,非常直白的表达当时天气寒冷。这与当时的韩愈在对雪进行描写时的怪诞复杂是完全不同的。
(三)内涵丰富
“雪”是白居易作品中常常出现的事物,而这一事物的出现有时不仅仅是对于雪景的描写,更是作者寄托了众多的内涵在“雪”之中。上文提及的《春雪》中“大似落鹅毛,密如飘玉屑”看似描写雪之大,实则是白居易借着突变的气象来暗示社会政治,雪是社会政治黑暗的象征,是给百姓带来痛苦凄惨的内涵。白居易在《京使回,累得南省诸公书,因以长句诗寄谢萧》中首句写道:
雪压泥埋未死身,每劳存问愧交亲。
浮萍飘泊三千里,列宿参差十五人。
禁月落时君待漏,畬烟深处我行春。
瘴乡得老犹为幸,岂敢伤嗟白发新。
首句中“雪压泥埋未死身”以此来表达诗人在政治上受到阻碍,雪就是阻碍的象征。除此以外,在不同的诗中,白居易都赋予了“雪”不同的内涵,使得雪内涵丰富。
“雪”是生活中常见之景,“雪”作为白居易诗词中的常客,每一次的出现都表达着不同的情感,白居易以通俗易懂的创作语言风格将“雪”这一意象融合与自己的诗中,在与其他意象的共同作用下表达作者之感。无论是“忧国忧民”之情,还是“时光流逝”的感叹,又或是“自然雪景”的描绘,在白居易的诗中,“雪”这一意象有着它独特的价值与意义。
注释:
①汪梅:《唐诗中的雪意象研究》,扬州大学,2020年。
②吴晟:《诗歌意象组合的几种主要方式》,《文艺理论研究》1997年第6期。
参考文献:
[1]朱金城,朱易安.国学经典导读 白居易诗集[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1.
[2]王拾遗.白居易[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
[3]王丽娜.李清照词主要花意象内涵分析[J].品位经典,2019,(10):11-12.
[4]汪梅.唐诗中的雪意象研究[D].扬州大学,2020.
[5]吴晟.诗歌意象组合的几种主要方式[J].文艺理论研究,1997,(06):28-34.
[6]左安源,左宏阁.从生平看儒家思想影响下的白居易[J].鄂州大学学报,2013,20(05):34-35.
[7]傅艳华.白居易诗歌中花意象解读[J].运城学院学报,2010,28(03):12-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