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乐业县上岗村地质遗迹特征与综合评价

2022-02-03 05:32吴年冬吴伟周罗攀峰
四川地质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双壳上岗遗迹

吴年冬,吴伟周,罗攀峰

广西乐业县上岗村地质遗迹特征与综合评价

吴年冬,吴伟周,罗攀峰

(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域地质调查研究院,广西 桂林 541003)

广西乐业县上岗村附近地质遗迹资源丰富,经调查发现了4处地质遗迹资源,均为基础地质大类,分属层型(典型)剖面亚类、地质事件剖面亚类、古动物化石产地亚类3个亚类。通过对其地质遗迹特征分析和综合评价,认为上岗村附近地质遗迹资源具有科研、科考和科学普及、教学研究等意义;同时遗迹点位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可申请创建地质文化村,推动乡村振兴。

地质遗迹;类型特征;综合评价;上岗村;广西乐业

乐业县位于广西西北部,地处云贵东南麓,南连著名泗城古府凌云县,北接西南古镇贵州省册亨、望谟、罗甸三县隔红水河相望。乐业是云贵高原各族人民南下两广沿海地区的必经之地,是中国北方各族人民往东盟国家最为便捷的陆路通道。乐业县的自然资源以神奇、险峻著称,属于南方典型的岩溶群地区。这里有奇特壮观的奇山丽雾,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爽身舒适的林区景象,风光绮旎的布柳河,南天仙境的罗妹洞,悬崖峭壁的晚霞山,巍然矗立的山峰竞秀,放荡不羁的红水河,人间自然奇景仙人桥,保持原始生态的神秘大石围等风景。

1 地理、地质概况

乐业县上岗村位于县城以北约4km,为岩溶峰丛地貌。总体上是南高北低,西高东低,地形切割较深,高差较大,上岗地质遗迹点最高海拔为1044m,上岗村海拔为964m(乐业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2019),上岗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就坐落在地质遗迹点与上岗村之间的山坡上。上岗村地形平坦,沿村有一条小河蜿蜒环绕,山清水秀,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上岗村还是红七军、红八军在乐业县会师的接头地点。

上岗村及附近均为沉积岩覆盖(图1),出露地层自老到新为二叠系(P)和三叠系(T)为主,少量第四系(Q)。二叠系为浅水碳酸盐岩建造,主要划分为茅口组、合山组;三叠系为陆源碎屑建造为主,主要划分为罗楼组、板纳组、百逢组、兰木组;第四系为河流松散堆积形成的地层,划分为桂平组①1∶5万花坪等4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矿产局,1993.。研究区内沉积连续、构造简单、古生物化石丰富、顶底界线清楚、沉积厚度不大。

图1 广西乐业县上岗村地区区域地质及地质遗迹分布图

1.第四系桂平组;2.中三叠统兰木组;3.中三叠统板纳组;4.下三叠统罗楼组;5.上二叠统合山组;7.中二叠统茅口组;7.沉积岩脉;8.古动物化石产地;9.典型剖面;10.地质事件剖面

2 地质遗迹类型及特征

2.1 地质遗迹类型

上岗村及附近经过调查发现4处地质遗迹,按照《地质遗迹调查规范》(DZ/T0303-2017)地质遗迹类型划分办法,该处的地质遗迹分属于1个大类、2个类、3个亚类(张国庆等,2009),全部属于基础地质大类(表1)。

表1 广西乐业县上岗村地质遗迹一览表

2.2 地质遗迹特征

2.2.1 上岗菊石生物群化石产地

位于乐业县上岗易地搬迁小区南侧山顶上,主要出露3个化石点,其中2个为菊石化石点,1个为双壳化石点。

①号菊石化石点

位于上岗搬迁小区南侧感恩亭边,基岩出露好,呈梯形状,下长12.2m,上长4.7m,高2.7m,宽4.8m(照片1)。

该点为罗楼组主要岩性为灰色中厚层状生物屑灰岩夹浅灰色泥质灰岩,产大量菊石化石,保存完整,散布于灰岩之中,局部富集,化石直径在1~3cm为主,个别可达10cm,丰度约20%~35%。该处菊石化石纹饰清晰,瘤肋保存完好,具有良好的鉴定价值。主要有:sp.(弗莱明菊石)(照片2)、sp.(因约菊石)、sp.(副矮菊石)、sp.(假盾菊石)、sp.(似西伯利亚菊石)等。

②号菊石化石点

位于上岗易地搬迁小区南侧小山顶上,基岩出露好,露头为长35.7m,宽13m,高2.3m(照片3)。

该点为罗楼组主要岩性为中薄层状—条带状生物屑灰岩,条带为泥质灰岩。产大量菊石化石,化石丰度约25%~30%,菊石富集成层,形成生物层,个体较为完整,部分被后期方解石充填,大小不一(照片4),小者在0.5~1cm,大者可达3~5cm,纹饰清晰,瘤肋保存完好,具有良好的鉴定价值。

该处菊石化石主要有:sp.(亚维士菊石)、sp.(国墩菊石)等。

照片1 ①号菊石化石点

照片2 弗莱明菊石(sp.)

照片3 ②号菊石化石点

照片4 菊石化石

③号双壳化石点

位于上岗搬迁小区南侧蓄水柜边,基岩出露好,露头为长12.8m,宽7.7m,高3.8m。

该点为罗楼组主要岩性为灰色中厚层状生物屑灰岩夹少量泥质灰岩条带,产大量双壳类化石,化石丰度约30%~40%,双壳局部富集成层,形成生物层,个体较为完整,部分被后期方解石充填,大小不一,一般1~3cm,局部具定向排列,壳凸面朝上,壳饰清晰,有同心纹、放射纹等(照片5、6)。

该点双壳类化石主要有(带耳克氏蛤)、(格氏克氏蛤)、(棱贝荚蛤)等。

2.2.2 那房罗楼组地层剖面

罗楼组由李四光、赵金科、张文佑于1941年创名,1962年赵金科、陈楚震、梁希洛改称罗楼群,1960~1962年广西石油普查大队改称罗楼组或罗楼统,其中罗楼群或罗楼组一直沿用至今,泛指桂西地区早三叠世碳酸盐岩或碎屑岩沉积序列(殷保安等,1997;陆刚等,2020)。

照片5 双壳化石点特征

照片6 双壳类化石

那房罗楼组剖面位于上岗村那房屯附近,总体方向为39°,长约140m。该剖面为1993年广西区域地质调查研究院开展1:5万乐业幅区域地质调查时在上岗村那房屯测制的地层剖面(图2),剖面将罗楼组划分为两段,第一段主要为生物屑灰岩与白云岩互层,顶部出现少量灰质硅质岩,产双壳类、牙形刺等化石,厚25.4m。第二段为扁豆状灰岩夹白云岩、生物屑灰岩、绢云母泥岩,产菊石、牙形刺等化石,厚19.4m,与下伏地层为整合接触。2021年笔者对该剖面进行了重测,罗楼组岩性反映了二叠纪碳酸盐岩台地相沉积向三叠纪深水盆地相沉积的过渡阶段。罗楼组的生物面貌也反映了自PT生物大灭绝事件之后,海洋生物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宋海军和童金南,2016),其中䗴类的消失,双壳类、菊石类的复苏等在剖面上均有显著的体现。

图2 广西乐业县那房村三叠系罗楼组(T1l)剖面示意图

1.浮土2.凝灰质不等粒长石石英砂岩3.硅质泥岩4.微晶灰岩5.含泥微晶灰岩6.微生物岩7.扁豆灰岩;8.菊石灰岩9.泥质条带灰岩10.条带状灰岩11.生物屑灰岩12.白云石化生物屑灰岩13.白云岩;14.含灰质白云岩15.粉晶白云岩16.生物屑白云岩17.生物屑灰质白云岩18.溶洞角砾岩

上覆地层:中三叠统板纳组第一段(T2b1) 21. 灰黄色中层含硅质泥岩夹薄层泥岩2.2m 20. 灰绿色薄层状凝灰质不等粒长石石英砂岩0.1m ————整合接触———— 下三叠统罗楼组第二段(T1l 2)19.4m 19. 灰黄、灰白色中-薄层硅质泥岩夹薄层泥岩1.6m 18. 浅灰色薄层微晶灰岩夹少量灰黄色薄层细砂岩。层面波状,产黄铁矿团包1.1m 17. 浅灰色薄-条带状灰岩。层面波状,发育灰黄色泥质条带0.9m 16. 浅灰、灰色中层状含泥微晶灰岩。层理波状,发育泥质条带0.9m 15. 为公路,浮土掩盖6.0m 14. 浅灰、灰色扁豆状灰岩。发育泥质条带4.8m 13. 灰色薄-条带状微晶灰岩。具缝合线构造,灰黄色泥质矿物充填其间。产牙形刺Neospathodus sp.1.0m 12. 浅灰色中薄层状夹条带状灰岩。具缝合线构造,产菊石Submeekoceras sp.,牙形刺Neospathodus sp.保存完整4.0m ————整合接触———— 下三叠统罗楼组第一段(T1l 1)25.4m 11. 灰白色厚层灰粉-细晶白云岩。具刀砍纹,缝合线构造2.4m 10. 浅灰白色厚层白云石化生物屑灰岩。具缝合线构造,产双壳Claraia aurita,双壳富集成层3.3m 9. 灰色中层状泥质条带灰岩0.5m 8. 浅灰白色中层状白云岩。层面波状,具刀砍纹1.7m 7. 浅灰色粉晶白云岩0.6m 6. 浅灰色中薄层生物屑白云岩。产少量双壳,牙形刺Hindeodus parvus,Hindeodus praeparvus,Isarcicella staeschei2.2m 5. 浅灰色厚层生物屑灰质白云岩。层面波状,产双壳Eumorphotis sp.,顶部为介壳灰岩5.1m 4. 浅灰色厚层细晶含灰质白云岩1.8m 3. 灰色厚层花斑状微生物岩7.0m 2. 溶洞角砾0.7m ————推测整合接触———— 下伏地层:上二叠统合山组第二段(P3h2) 1. 灰色厚层含灰质白云岩>2.6m

2.2.3 那房二叠系—三叠系地质界线剖面

该剖面位于上岗易地搬迁小区西门南东约100m大路边。出露宽约30m,高约8m(照片7),为二叠系(P)与三叠系(T)界线,界面波状不平。界线之下为二叠系(P)深灰色厚层块状微晶灰岩,产少量腕足、䗴化石。界线之上为三叠系(T)浅灰色厚层块状微生物灰岩(照片8)。

剖面反映了三叠系罗楼组微生物灰岩(梅冥相,2007;段凯波等,2008)与下伏二叠系合山组生物屑灰岩呈整合接触,同时也反映了二叠纪时海洋生物十分繁盛,产有腕足、珊瑚、䗴类等化石,三叠纪早期这些大化石基本消失殆尽,仅仅出现一些生命形式最为简单的微生物。这个剖面是PT生物大灭绝事件的有力佐证之一。

2.2.4 九利沉积岩脉

该点位于上岗村南东乐业县城至逻西、幼平公路上。露头宽约100m,沉积岩脉平面上宽约0.5~30cm,由于位于公路壁上延伸长度不明,彼此平行排列成带状,切割深度露头上大于5m,脉壁垂直岩层层面,呈锯齿状凹凸不平。围岩为二叠系合山组厚层砂屑灰岩,脉体主要为白云岩脉,还有少量菊石灰岩脉等,根据菊石生物判断岩脉时代为三叠纪(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矿产局,1993)。

根据研究(彭阳等,2004)沉积岩墙(脉)是地震液化沉积物流贯入地裂缝形成,是强地震事件在软硬岩层中的不同响应。

照片7 二叠系与三叠系的地质界线

照片8 三叠系底部微生物灰岩

照片9 沉积岩脉特征

照片10 大型沉积岩脉

3 地质遗迹综合评价

3.1 上岗菊石生物群化石产地

该产地丰富的古生物化石是判断罗楼组归属于哪个时代的重要依据,也为补充广西罗楼组菊石化石的种属提供了丰富的资料。该处产的(带耳克氏蛤)是广西早三叠世双壳类的分带(组合)中-组合的带化石之一(邝国墩等,2014),sp.(弗莱明菊石)是广西早三叠世菊石分带中超带(殷保安等,1997)的带化石。其余化石虽然不是标准化石但也是这些带化石中的重要组成分子,这些化石的出现表明了该处地层所属时代为早三叠世。

该产地的化石具有明显的更迭、分层分带性,因此对研究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之后,生命复苏的演化过程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菊石化石的研究并结合调查区罗楼组的地质环境,可以认识了解早三叠世这一地区的古生物环境、古地理环境、古气候环境特征。同时为研究罗楼组构造环境、地层对比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科学考察和教学研究意义。

3.2 那房罗楼组地层剖面

该剖面地层露头完好,顶底界线清楚,标志明显,古生物化石丰富,是区域内典型的下三叠统罗楼组剖面。剖面上出露的双壳类化石、菊石类和牙形刺等化石极为丰富,在广西乃至整个华南均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是地学研究的珍贵资料,具有较高的科学考察和教学研究意义。

3.3 那房二叠系—三叠系地质界线剖面

这条剖面记录了晚二叠纪—早三叠纪生物由繁盛→灭绝→复苏的过程,所以这条地质界线对研究二叠系与三叠系界线层序、古生物学、地层学具有重要的补充作用。

该处界线记录完整、露头连续、出露完好,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具有较高的科学考察和教学研究意义。

3.4 九利沉积岩脉

沉积岩脉是一类比较特殊的地质岩体,表现为新地层呈岩墙、岩脉状贯入老地层中。研究认为因沉积正断层的断错,造成沉积灰岩脉的围岩露出海底水中,同时受同沉积断层影响产生张裂隙,或受同沉积断层诱发的地震活动引起地裂缝,这些裂隙被上覆地震液化软沉积物流和随后的正常沉积物充填,在围岩中形成了沉积灰岩脉(彭阳,2009)。

一般认为,桂西右江盆地C1-P3处在稳定碳酸盐岩台地阶段(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矿产局,1985)。因地震灾变事件(一般发生在P1、P2、T1)出现的沉积灰岩墙(脉)揭示了在C1-P3时期桂西右江盆地经历了古构造运动和台地拉张过程(彭阳等,2004)。

九利沉积岩脉因为有菊石灰岩脉的存在可以判断脉体是早三叠世的脉体,该脉体插入晚二叠世的灰岩中,很好的记录了桂西北在三叠纪时碳酸盐岩台地仍然受拉张裂解作用的影响。这与古特提斯洋最后一期的活动时间相吻合(彭阳和陆刚,2019)。

研究沉积岩脉与碳酸盐岩台地裂解和盆地构造—沉积信息,并与古特提斯洋的同裂谷和后裂谷系进行对比,从而为桂西北泥盆纪—三叠纪沉积盆地的性质和演化及其特提斯大地构造归属等地质问题提供了新依据。

4 结论及建议

广西乐业县上岗村附近的主要地质遗迹类型有1个大类2个类3个亚类共4处:上岗菊石生物群化石产地、那房罗楼组地层剖面、那房二叠系—三叠系地质界线剖面、九利沉积岩脉。这些地质遗迹具有科研、科考和科学普及、教学研究等意义,非常适合作为产研学基地。

上岗村附近的地质遗迹点紧邻乐业—凤山世界地质公园,并位于乐业—望谟高速路出口附近,与乐业县城相距不过10km,交通区位优势明显。上岗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刚刚建设完成,此处基础设施完善。可以将地质遗迹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并以上岗菊石生物群化石产地等地质遗迹优质旅游资源为依托,申请创建地质文化村。对带动乡村旅游、振兴乡村建设和搬迁居民扶贫成果的巩固有巨大的推动力,具有优质的经济效益。

乐业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2019. 乐业年鉴(2018)[M]. 北京:线装书局.

张国庆,田明中,刘斯文,耿玉环,郭婧. 2009. 地质遗迹资源调查以及评价方法[J]. 山地学报,27(03):361-366.

殷保安,陈建,潘罗忠,刘融涛,张继淹,黄宏伟,廖庆康,殷德伟,卢宏金,蔡宁红,李英华,蔡贺清. 1997. 广西壮族自治区岩石地层[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陆刚,潘艺文,白晓,范娜,何劲松,钟峰运,戴昱,梁力杰,魏春夏. 2020. 浅谈地层中的同名异字问题:以三叠系罗楼组(逻楼组)为例[J]. 地层学杂志,44(2):215-219.

宋海军,童金南. 2016. 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生物大灭绝与残存[J]. 地球科学,41(6):901-918.

梅冥相. 2007. 微生物碳酸盐岩分类体系的修订:对灰岩成因结构分类体系的补充[J]. 地学前缘,14(5):222-234.

段凯波,段东生,陈留勤,刘茂福. 2008. 微生物碳酸盐岩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J], 41(1):44-49.

彭阳,胡贵昂,陆刚,章雨旭,乔秀夫. 2004. 桂西北晚古生代地层中的沉积灰岩墙研究进展[J]. 地质论评,50(06):613-619+671.

邝国敦,王成源,韦仁彦,李家骧,张仁杰,陈金华,唐兰,陶业斌. 2014. 广西常见化石图鉴[M]. 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彭阳. 2009. 桂林-右江上古生界沉积灰岩脉-角砾灰岩体-同沉积断层与古地震记录[D]. 北京:北京大学.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矿产局. 1985. 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域地质志[M]. 北京:地质出版社.

彭阳,陆刚. 2019. 桂西北晚古生代地层中的毗连不整合研究[J]. 地质论评,65(04):794-809.

Characteristics and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f Geological Relics of the Shanggang village, LeyeCounty, Guangxi

WU Dong-nian WU Wei-zhou LUO Pan-feng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Institute of Regional Geological Survey, Guilin Guangxi 541003)

There are abundant geological relic resources near Shanggangvillage, Leye County, Guangxi Province. Four geological relic resources have been discoverred through investigation, which are all basic geological categories, and they belong to three sub-categories: stratified (typical) section, geological event section and ancient animal fossil site.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eological relic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geological relics resources near Shanggangvillage have the significanc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scientific investigation, scientific popularization, teaching and research. At the same time, the site has obvious traffic location advantages, and we can apply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geological and cultural villages to promote rural revitalization.

geological relic, typecharacteristic,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Shanggang village; Leye inGuangxi

[P66]

A

1006-0995(2022)04-0723-06

10.3969/j.issn.1006-0995.2022.04.035

2022-04-25

吴年冬(1982— ),男,广西桂林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区域地质及地质遗迹调查相关工作

猜你喜欢
双壳上岗遗迹
韩信在淮安的遗迹
深部软岩巷道“双壳”支护技术研究与应用
“持证上岗”倒逼父母做个称职家长
父母持证上岗不现实 补上育儿课刻不容缓
『父母持证上岗』建议背后有深意
内蒙古:农畜水产品将“持证上岗”
方外观遗迹旧照
沉船遗迹(外一首)
30万吨级超大原油船双壳优化设计研究
天下第一道秦直道:石门关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