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 琼, 刘颖沙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
课程思政是目前教育改革的热点,也是落实教育部以立德树人为教育根本任务的具体措施,将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自然融入到专业教学内容中,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高度融合[1]。“食品微生物及检测”课程是高职院校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专业的专业平台课,在一年级下学期开设。一方面,该课程将微生物知识与食品生产相结合,对微生物的认识过程包含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也包含人们在利用和控制微生物的过程中,体现出的爱国情怀、科学精神等思政观;另一方面,该课程将食品安全和微生物检测结合起来,体现食品安全责任。因此,进行课程思政实践,能有效提升教学效果。本文从课程思政教学理念和目标、案例与对应知识点设计、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及教学效果与反思等方面进行探讨。
“食品微生物及检测”课程围绕高职院校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专业建设,将思政内容适当适量融入课程,达到“德融课程,盐溶于汤”的效果[1]。通过充分挖掘提炼蕴含在“食品微生物及检测”课程知识体系中的思政元素,着重将民族自信、辩证思维、环境保护、学术诚信、创新思维等理念融入教学过程,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2-4]。
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技术,具备正确解读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的能力,能够完成常见食品微生物检验指标的检验任务和结果报告。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实施,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生物安全、辩证思维、食品安全责任等思政素质[5]。
“食品微生物及检测”课程内容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许多知识点和技能点具有德育的潜力和价值。搜集食品微生物检测领域知名科学家的事迹、微生物污染食品引起的社会热点问题,并将这些思政案例融入课程教学中,从而培养学生强烈的食品安全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进而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提升爱国主义情怀[6-7]。课程设计思政内容与专业内容衔接点如表1 所示。
表1 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融入点对照Tab. 1 Correspondence between course content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ntegration points of course
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和育人成效非常关键。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自然融入思政元素[8]。
3.1.1 理实一体、线上线下混合教学
基于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采取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体现“做中学,学中做”的高职教学特色;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专业课教学中巧妙融入思政元素[9]。
借助本课程的优幕课平台讨论区,教师发布讨论话题:查找资料,谈谈还有哪些中国古代利用微生物制造和保存食品的实例,以及近代我国微生物学者对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作出的贡献。使学生在进一步学习食品微生物发展简史的同时,了解在课堂上未提及的中国古代文明,以及中国科学家的开拓创新精神和爱国报国情怀。课程平台组织线上测试,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测试题中,检验学生对相关思政元素的理解程度,提高学生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对课程思政的参与度。
以检测项目为导向的开放性实验设计课后作业作为课程思政的良好载体,学生查找资料,制定检验方案,对身边的食品进行微生物检测,通过此项训练,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食安责任,进一步增强治学严谨的科学精神[10]。
3.1.2 角色扮演教学方法
在综合实验部分,以实验小组的形式开展综合实训,小组成员集体讨论和设计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案,教师引导学生完善方案设计,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11]。通过角色扮演法让学生以检验员的身份完成检测项目,按照事先制订的检验方案有条不紊地进行检测,培养无菌操作的意识同时,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检验结果记录和汇报时,学生从实际出发,通过规范填写检验报告单、整理实验器材等,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
3.1.3 结合课程特点
课前几分钟讲思政,通过课前精心选取思政素材,教师围绕思政主题,进行精短演讲,主题包括食品安全新闻案例、行业热点话题、名人事迹、食品微生物检测新技术等。课中将思政教育贯穿于专业知识传授中,如从专业知识中衍生出普适的哲学道理和为人处世之道。从微生物适应性强的特点引伸出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道理,培养学生具备社会竞争忧患意识。课后“第2 课堂”显思政,通过开放实验室、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的方式,使学生进行课后探索创新,培养其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5-7]。
教学评价具有引领学生学习的作用,它是教育教学的指挥棒[8]。将思政元素纳入“食品微生物及检测”课程考核中,过程性考核(占60%)与结果性考核(占40%)相结合,课程思政考核融入全过程。过程考核包括线上考核(占30%)和线下考核(占30%)。线上考核包括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情况、在线测试、课堂讨论等,思政考核点包括思辨能力、法律意识等,设定评分标准,分项打分,由线上平台提供统计数据。线下考核则包括学生学习态度、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案设计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思政考核点包括工匠精神、团队协作能力,实验报告的严谨规范度等。结果考核以期末试卷呈现(占40%),在不同题型中融入思政元素,如某食品生产企业生产的食品检出大肠菌群超标,进行低价销售,试述可能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和解决措施。多元化和动态化的考核体系,使学生端正了学习态度,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相结合,深化了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
3.3.1 创新教学方法
鼓励学生结合食品微生物检验知识和技能、当前食品安全热点问题,通过分组讨论、查阅文献、咨询教师等方式自主拟定食品微生物检验内容、设计检验方案并完成检验任务[10-11]。每个实验小组的检验内容和结果均不相同,避免出现实验报告抄袭现象,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实现自主探究、诚实守信等价值引领。
3.3.2 全过程、多元化评价
对学生学习成效评价体系中,充分考虑思政元素在考核指标中所占比例。理实一体、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过程,均有思政考核点;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中,均体现思政元素考核。
3.3.3 教、赛、德“3 位一体”的实践教学
“食品微生物及检测”课程实操训练,要求学生掌握食品微生物检验技能,为胜任检验员岗位工作奠定基础。对于检验能力的训练,仅通过有限的课堂实训是很难达到熟练掌握,需要反复练习才能掌握操作要领。通过“第2 课堂”,实行“立足实验教学→面向企业实训→培养创新能力→塑造优良品格”的进阶型实验实训教学模式,促进课堂教学、技能竞赛、企业实训、思政教育有效衔接,将课堂所学专业知识延伸到技能竞赛、创新创业大赛和企业实训中,使课程思政从课堂走进课后训练,实现全程育人[5-8]。
4.1.1 学生课程思政意识显著增强
“食品微生物及检测”课程思政在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专业实施,从2020 级开始,通过2 年课程思政的实施,学生的职业道德、科学精神、人文素质等各方面得到了显著提高。问卷调查结果表明,78%的学生认为课程思政元素植入课堂对自己产生了积极的影响;75%的学生认为思政教学的实施提高了食品微生物及检测专业知识的学习效果。在对课程思政教学满意度评价中,19.5%的学生认为非常满意,75%的学生认为基本满意,仅5.5%的学生认为不太满意。调查数据表明,该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实施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达到了同时提升专业知识和思政素质的教学目的。
4.1.2 学生课程综合成绩稳步提升
课程思政的效果要通过对学生考核后的成绩来体现。2020 和2021 级该课程综合成绩如图1 所示。2020 级学生的成绩主要集中在60~70 分;2021 级则集中在70~80 分。随着课程思政教学的推进,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有了较大提升,综合成绩显著提高。“食品微生物及检测”课程思政的实施,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提升,课程思政各教学环节设计合理。
图1 2020、2021 级学生课程成绩分布Fig. 1 Distribution of course scores of students in 2020 and 2021
回顾两年来“食品微生物及检测”课程思政建设,通过挖掘思政元素、设计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优化考核方式,使学生学习态度逐步端正,学习目的更加明确。课程思政的实施,使学生进一步增强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动力,最终促进了学习效果的明显提升。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情怀、职业道德等思政品质,实现了“教书”与“育人”的有机统一[3-5]。然而,课程思政是一个长期性、持续性建设的过程,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需要不断总结与完善,该课程思政需从以下3 个方面改进。
(1)思政资源方面,继续深入挖掘典型性、时代性和代表性的思政案例,并及时更新网络课程中的思政讨论话题和案例库,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和推广。
(2)教学方法应用方面,进一步探索多元化的课程思政教学策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继续挖掘学生潜能,提升其个性化发展和职业技能。
(3)课程思政考核评价方面,继续优化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将信息化手段引入评价体系中,实现课程思政实施效果的客观、科学、合理评价。
从课程思政教学理念和目标、案例与对应知识点设计、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教学效果与反思4 个方面介绍了高职院校“食品微生物及检测”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课程思政的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体现为学生课程思政意识显著增强,课程综合成绩稳步提升。在今后的课程思政建设和应用中需要继续丰富思政资源,应用多种教学方法,进一步优化课程思政考核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