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借词在泰汉语词汇教学中的迁移作用*

2022-02-03 21:15
关键词:借词泰国人泰语

罗 艺

(昆明理工大学 国际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4)

泰国与中国交往历史悠久,随着人口的迁徙,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的交流,语言接触广泛,泰语从汉语中借入了大量的借词,极大地丰富了泰语的词汇系统,同时这些借词也在不断地使用中受泰语和社会生活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关于泰语中汉语借词的来源、借入方式、产生原因、文化影响等,中泰学者已经有不少研究成果。但从对泰汉语教学的角度,探讨汉语借词对汉语教学的影响研究成果还很少。笔者在泰国进行汉语教学实习时就发现,有些汉语词音、义和用法都稳定地保留在泰语中,学生很容易就掌握;而有的词音、义和用法在泰语中有了变化,反而给学生学习和掌握汉语词造成混淆,甚至出现偏误。对这一现象,也引起一些学者,包括赴泰汉语教学实习研究生的关注,在他们的论文中有所论及,如黄慧敏(1)黄慧敏.泰语书面语中汉语借词研究[J].学周刊,2015,(1).、汪海姣(2)汪海姣.泰语中的汉语借词及其词义变迁[D].云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张婷(3)张婷.泰语中的汉语借词对泰国学生习得汉语词汇的影响[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等,都认为对泰汉语教学中应注意这一现象,但多浅谈而已,未能深入讨论。本文对在前人泰语汉语借词的调查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对如何利用汉语借词开展词汇教学进行较为系统的探讨,以期提高对泰汉语词汇教学的效率。

一、泰语中汉语借词基本情况

(一)汉语借词的来源

中泰两国历史上很早就有了政治、经济上的接触,特别是元明清时期,两国交流广泛,中国南方移民大量进入泰国,不仅带去了中国文化,也带去了汉语言的接触和融合,泰语中的汉语借词逐步增多。20世纪以来,随着两国经贸往来,加之现代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泰语中的汉语借词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泰语中汉语借词主要来源于汉语官话和南方方言。张国都汇集354个汉语借词并标注汉语来源,包括汉语普通话、潮州话、闽南话、粤语、客家话5种语源。(4)张国都.泰语中的汉语借词[M].曼谷:暹罗中文出版社,2011.其他学者的看法大致相同,只是考虑历史因素把“汉语普通话”统称“官话”。另外,泰北地区毗邻云南,受云南方言影响较大,含有一些云南方言借词。

汉语借词是汉语和泰语长期接触的产物,我们可以按照接触语言学的方法,把汉语和泰语的接触也分为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不同接触方式都给泰语带来汉语借词。

1. 直接接触带来的汉语借词

泰语和汉语的直接接触源于历史上几次中国南方人口的大量迁入,移民迁入带来不同的生产技术、特殊物产、文化生活习俗,南方方言的一些词汇直接借入到泰语。如来自潮州话的“方刀”(长方形的菜刀)、“梅酱”(也称梅膏,用梅子做成的一种果酱)、“豆腐”“白糜”(大米粥,白米粥)、“肉面”(猪肉面条,大多用黄色面条做底面,搭配上猪肉)、“肉粽”(肉馅儿粽子,肉馅儿加绿豆、板栗等多种配料,为端午节节日食品)、“头家”(老板,指男性)、“头家娘”(老板娘)等;来自闽南话的“鸟”(本义为飞禽鸟,口语中常指男性生殖器)、“糖葱薄饼”(用面粉、糖、油、葱等做成卷饼)等;来自粤语的 “二、六、八、二十一”(数词)、“饮茶”“灌肠”等;来自客家话的“媳妇”“酿豆腐”“牯”(雄性动物)、“钳”(钳子,一种工具)、“屙屎”(大便)、“屙尿”(小便)等。1983年泰国政府公布的华侨华人人数是63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13%左右,其中祖籍潮州的人口约占70%。(5)林伦伦.潮汕方言和泰语的双向借词及其演变发展[J].民族语文,2006,(2).潮州人人口数量多,又多分布在曼谷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影响最大,借入泰语的潮州话词汇也最多。

语言的直接接触属于自然接触,借词是随华人的迁入,在与泰国人语言交流过程中带入,一般较多地使用在口语中。

2. 间接接触带来的汉语借词

泰语和汉语的间接接触是随着中泰两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交流而形成,产生的汉语借词源于汉语官话系统的居多。如“进贡”指藩属对宗主国或臣民对君主呈献礼品,历史上泰国曾派使节送礼到中国,故借入该词;“通事”指翻译人员,两国交往所需;“孤”封建王侯的自称,泰语借入泛指第一人称代词“我”,用于朋友间亲切随意的自称;“君”君主,泰语借入指地位高、有权位的人,不一定是国家统治者,包括村主任、乡长等;“麒麟”中国古籍记载的一种形似鹿、头上长角遍身鳞甲的神兽,泰语借入也作为吉祥的象征;“福禄寿”泰语中表达的是同中国人一样的对美好幸福的祈盼;“先生”泰语用来尊称老师、医生、长者或智者,“秀才”用来尊称读书人,承载着浓厚的中国文化传统。

当代中国影视、文学作品的传入,更给汉语借词带来新的血液。如泰国观众喜爱的中国武侠、古装影视剧,带来了“皇帝”(泰国人称“国王”,“皇帝”只用于译制中国影视作品)、“皇后”“太后”“忠臣”“奸臣”“功夫”“武林”“武侠”,等等。泰国儿童同样喜欢漫画,《三毛流浪记》是当代画家张乐平创作的作品,只有3根头发的小主人公也为泰国儿童所喜爱,“三毛”一词也随着漫画翻译进入泰语。

间接接触借入的汉语词较多地进入泰语书面语,同时也有的进入口语系统;有的仅仅使用于特定的领域,也有的深入到泰国人的日常生活,体现出了语言影响的多样性和广泛性。

(二)汉语借词的语义类型

对泰语中汉语借词的语义类型学者们也有一些划分,如泰国学者李泰胜把潮州话借词分为10类,即饮食类、器物类、称谓类、职业类、商业类、宗教礼俗类、服饰类、行为动作、性状程度、其他(6)李泰胜.泰语中潮州话借词及其词义嬗变说略[J].汕头大学学报,2004,(3).;魏清把潮汕方言借词也分为10类,即称谓、饮食、日用、宗教、游戏博彩、地名、历史人物或故事、商业、习俗吉庆、常用或特殊表达。(7)魏清.泰语称谓语中的汉语方言借词 [J].汕头大学学报,2005,(3).中国学者林伦伦把潮汕话借词分为7类,即人物称谓类、生活用品类、食品类、商业活动类、形容词类、动作行为类及其他(8)林伦伦.潮汕方言和泰语的双向借词及其演变发展[J].民族语文,2006,(2).;汪海姣汇集汉语借词较多,达602条,细分为20类,即食物类、用物类、花木类、动物类、商业类、职业类、服饰类、游艺类、称谓类、器官类、建筑类、交通工具类、地点方位类、民族国家类、宗教风俗类、影视文学类、动作行为类、性状类、数量类、其他类。(9)汪海姣.泰语中的汉语借词及其词义变迁[D].云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泰语中汉语借词较为广泛地使用在口语,也用于书面语,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语义范围比较广,这里我们主要从对泰汉语教学角度作一个大致的梳理。

1. 政治经济类。如:中国、唐人(中国人)、新唐(新来的华人)、国(党派)、字号(商铺,商店)、行(行铺,货店)、店、棚(路边摊)、牌(商业招牌)、公司、银(钱)、单(票据)、当(抵押,典当)、生理(生意)、行情(生意的情况)、金(金子)、金堂(金铺)等。

2. 植物类。如:花、菊花、牡丹、梅、稻、瓜、韭菜、芹菜、芥菜、菠菜、茼蒿、白菜、豆、栗、桃、橙、荔枝等。

3. 动物类。如:马、牛、骡、骆驼、牯(雄性动物)、猪、鸡、狗、猴、鸟、猫、鼠、鲤鱼、草鱼、青鱼、鲢鱼、青虾等。

4. 食品类。如:饺、虾饺、虾卷、粥、白糜(白米粥)、羹、粽、肉粽、包子、粿条、凉粉、豆腐、豆浆、豆腐乳、饼、白糖糕(油条)、冬瓜饯、酒、茶、奶茶等。

5. 器物类。如:桶、盒、筐、凳、橱、格(抽屉)、几(茶几)、盘、包、江西(瓷器)、风炉(火炉)、锣鼓(锣和鼓)、香(烧的香)等。

6. 服饰类。如:旗袍、长衫、开胸(对襟衫)、帽、腰(肚兜)、屐(木屐)、缎(绸缎)、被(棉被)、玉、夹(夹子)等。

7. 人体器官类。如:头、胸、奶(乳)、腰、脚、脚趾、肾脏、骨、皮、辫(辫子)等。

8. 称谓类。如:阿公、阿玛(奶奶)、阿爸、阿爹、阿妈、阿伯、阿婶、阿叔、阿姑、阿兄、阿嫂、阿弟、阿姐、阿妹、大兄、大姐、媳妇、先生、师傅、师兄、杂工、船主、客(客家人)、福建(福建人)、海南(海南人)等。

人称代词也有借用,如:孤(我)、我、咱、汝、你、伊(他)等。

9. 文化礼俗类。如:龙、凤、麒麟、孔子、八仙、八卦、风水、功德、春节、中秋节(祈月节)、清明节、皇帝、皇后、太后、功夫、武林、太极、剑术、《三国演义》《西游记》、唐三藏、行者(孙悟空)、济公(传说的一个道行高深的和尚)、生日、红包、压腰(压岁钱)等。

10. 其他。如:台风、三轮(三轮车)、轮(轮船)、楼、楼顶(楼上)、客栈、膏药(外用中药)、脉(中医大夫把脉看病)等。

这些词大多为日常生活词汇,学生容易接触到,也是学习汉语的基础词汇。

(三)汉语借词的变化

语言在传承中,既有延续,又有变迁。汉语借词进入泰语,一方面会受泰语影响而变化;另一方面也会随泰国社会生活的变化(包括华人后代语言使用的变化)而变化。

早期移民和政治经济交往带来的汉语借词,有不少随着时代的发展、移民后裔语言习得和使用的变化而逐渐退出当代泰国语言生活,如“进贡、通事、番、红毛、喽啰、奴、东家”等已经成为历史词汇。“茶”很早就传入泰国,在泰国南部方言中老派读音为[tɛ11],当来自闽南话,但现代泰语通用语读为[thA55],是后期受粤语或官话影响,现在[tɛ11]即使在南部方言也被青年一代淘汰。

有的汉语借词进入泰语时,泰国人依据泰语构词习惯作了本土化处理。如来自潮州话的“米粉”,潮州话读为[pi35xuŋ51],因泰语称线条状的东西为[sen41],面条叫作[miː22],因而把形似面条的米粉借为[sen41miː22],构词语素和音都发生变化。

也有汉语借词进入泰语后,泰国人以之为基础另造新词,词形还是汉语词词形,词义却是汉语所没有的。如“狗食”,泰语音[kau213tia51],“狗”[kau213]、“食”[tia51]来自潮州话,“狗”在汉语中多用作骂人的贬义词,泰国人合二词为一词,指商贸活动中贿赂对方财物,犹如狗吃食。(10)汪海姣.泰语中的汉语借词及其词义变迁[D].云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当然,比较多的还是词义的扩大、缩小或转移。如“交椅”,《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释为“①古代椅子,腿交叉,能折叠:坐第一把~(指当大头领,现也指当第一把手);②〈方〉椅子(多指有扶手的)。”泰语音[kau51ji51],来自潮州话,潮州话中指能折叠的有椅背的椅子,泰语中加入“凳子”义,用来泛指椅子、凳子,较潮州话词义范围扩大,但无汉语普通话“当大头领、第一把手”之义。又如“国”,泰语音[kok55],《三国演义》译本传入泰国后,泰国人理解“三国”是三股政治力量三足鼎立,相当三个党派,而不是三个国家,因而把“国”用指“党派”。再如“猪八戒”,泰国人很喜欢《西游记》,对“猪八戒”人物形象印象深刻,泰语音[tː33poi22kai24],在本义基础上引申出“人体肥胖而好吃的人”或“好色、贪吃的人”的意思。

由此可见,泰语中汉语借词的变化是复杂的,这给我们利用汉语借词开展对泰汉语词汇教学带来困难。

二、利用音义稳定的汉语借词,提高词汇教学的效率

泰语中的汉语借词有相当部分词音、义和用法仍然与汉语一致,有较强的稳定性、延续性,这给我们的汉语教学提供了便利。笔者在泰国教学时,由于学校没有汉语教学大纲,也无汉语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材料都需要教师自己准备,因而笔者就依据结构、功能与文化相结合的教学原则,采用了以词汇为中心,与文化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学习基本词汇的基础上,利用汉语借词分主题进行拓展性学习,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此我们以饮食文化类词和亲属称谓词为例来说明,这两类词是我们国际中文词汇教学的基础部分,在不同汉语水平大纲、教材多有分布。

中国饮食文化对泰国影响广泛,在今天曼谷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豪华的中餐酒楼,也可见到店面不大而整洁的粉面店,中国的饮食菜肴、烹饪方式从古至今都是泰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泰饮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泰语中饮食文化类汉语借词众多,且大多使用稳定。例如:

蔬菜类:白菜(大白菜)、菠菜、韭菜、芥菜、茼蒿、瓜、冬菜(一种腌制的小菜,可用作佐料)、咸菜(一种腌制的芥菜)、冬瓜册(蜜饯冬瓜片)、杂菜(潮汕传入的菜品,多种蔬菜一锅炖)等。

豆制品类:豆腐、豆芽(豆芽菜)、豆浆、豆花、豆汤(由豆类及干果混煮成的甜品)、豆腐乳、豆豉(腌制的大豆)、豆酱(豆瓣酱)等。

米面食品类:饺(馄饨)、虾饺、饼、糕、粥、糜、包子、面(面条)、凉粉、肉面(面条)、面线(一种带咸味的细面条)、肉粽、薄饼(春卷)、麦生(麦芽糖)、粿汁(潮汕小吃,白色的粉皮,加上猪肉、猪肝、猪肠、鸡蛋、豆腐等佐料,浇入棕色的汤汁,为泰国人所喜爱)等。

鱼虾:鲍鱼、鱼翅(鲨鱼翅,一种高档食品)、鱼生(生鱼片)、鲜虾、虾卷、蛤蚧等。

泰国人多吃海鱼,特别是泰南地区,但他们对一些中国人常吃的淡水鱼名称并不陌生,当中国南方旱地农耕民族进入泰国,带来淡水鱼类,进入泰国本地人生活,相应的淡水鱼名词也就借入泰语。如:鲤鱼、草鱼、青鱼、鲢鱼、鲫鱼、鲮鱼、松鱼(大头鱼,又称鲢鳙)等。

其他食品:茶、酒、浙醋(陈醋)、香料、八角、白果、杏仁、栗子、瓜子、桃、八宝(由数种干果制成的食品)等。

中国人常见烹饪方式中,煎、炖、烤(燃)、炸(焦)由移民带入,受到了泰国人民的欢迎和喜爱,这些烹饪词也成为汉语借词。

这些饮食类词多采用音译的方式借入,保留了汉语词义,只是比较多来自潮汕方言,泰语音多为转写潮汕方音,如“白菜”[pe2tshai22]、“豆腐”[tau21hu41]、“鲍鱼”[bau24h55]、“鲤鱼” [li35h55]、“草鱼”[tshau24h55] 、“青鱼”[thiŋ55h55]、“鲢鱼” [lin212h55]等。这些词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常用的,我们教学中以图片、多媒体等向学生相应展示,再利用泰语音义类推,学生就较为容易地理解了词义及其用法。我们的教学重点、难点是正音,需要引导学生在汉语方音的基础上准确读出普通话读音。

我们借助这些汉语饮食文化借词,利用学生已有的词汇和生活知识,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这些汉语词,还能让学生认识中国的饮食文化,达到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统一。

再如亲属称谓词,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亲属文化,但不同亲属文化中又有共同的部分,特别是大量华人的迁入,促成了中泰亲属文化的融合,不少汉语亲属称谓词进入泰语。泰语中的汉语亲属称谓借词从使用范围看,大致可分两类:

一类主要在泰国华人群体中使用,泰国本地人较少用。如:阿公(公公,爷爷)、[aː33maː342]阿妈(祖母、奶奶)、[aː33maː35]阿妈(母亲)、阿伯(伯父,对老年男子的称谓)、阿姨(母亲,姨妈)、阿叔(叔叔,对中年男子的称谓)、 阿婶(婶婶,对中年妇女的称谓)、老婶(对老年妇女的称谓)、 老伯(对老年男子的称谓)、阿舅、阿嫂、大兄、小弟等等。长辈对晚辈可用于自称、对称、他称,晚辈用于对称、他称,延续了潮州话的音、义和用法。

一类广泛使用于华人与泰国人之间或者泰国人之间。如:

[paː33] “爸”,泰国人借用来称呼父亲,有的又读为[paː35],声调有差异;有的也用双音节[pa21paː35]/[pa35paː214]“爸爸”,声调也有差异。

这些亲属称谓词也多采用音译方式,泰语音也多为转写潮汕方音,词义保留了汉语意义和用法,体现了中国亲属文化对泰国的影响。相同的亲属文化、相同的亲属称谓词,引导学生进行类推,学生也较为容易地理解和掌握这些词汇。因而,我们的教学重点、难点还是正音。

如果我们教师能够掌握一些汉语南方方言语音知识,明了与普通话的异同,了解泰语拼音记录汉语借词音变的一些规律,就可以由泰语音到汉语方音,再到普通话音,既发挥习得的正迁移作用,又避免负迁移反向作用。泰语拼音记录汉语借词与汉语原词声、韵差别不明显,尤其是与潮州话趋同,突出的变化是声调,基本上是按泰语声调读,林伦伦总结了潮州话借词声调在泰语中变调的对应规律:阴平33基本不变,或变为41调;阴上53变为24、4l或55;阴去213变为4l或33;阴入2变为5;阳平55变为41、24或不变;阳上35也变为4l或24;阳去l1变为4l或22;阳入5不变或变为2。总的来说,念41调或24调的很多,一升一降,特点明显。(11)林伦伦.潮汕方言和泰语的双向借词及其演变发展[J].民族语文,2006,(2).如“草鱼”[tshau24h55],tshau潮州话是阴上53,泰语变为24;h潮州话是阳平55,泰语不变。“白虾”[pe2he24],pe潮州话是阳入5,泰语变为2;he潮州话是阳平55,泰语变为24。认识对应规律,开展针对性教学,对我们词汇教学,乃至于语音教学都是有帮助的。

三、注意汉语借词词形、词义变化,防止干扰词汇教学

汉语借词进入泰语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泰语中的汉语借词词形和词义难免发生变化,如果教学中不能给学生讲清楚这些变化,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词汇知识就可能产生负迁移作用,反而干扰汉语词汇的学习。我们首先还以饮食文化类词为例。

(一)词形变化

为了泰国人使用起来更明白、更方便,不少汉语词采用音译之外的借入方式,使汉语借词泰化,带来词形的变化。有的采用音译加意译,即在汉语词上又加上泰语语素,把借词泰化。如“芹菜”,泰语音[phak22kun24tshaːi22],phak22是泰语“蔬菜”的意思,kun24tshaːi22借自潮州话keŋ55tshai213(芹菜);“青尾”,泰语音[kuŋ41tsheː33buai55](一种尾部为浅青色的虾),kuŋ41是泰语“虾”的意思,tsheː33buai55借自潮州话tshen33bue53(青尾)。这种音译加意译(加泰语类属成分)的方式,形成[泰语]+[汉语]的结构,符合泰语中心语在前、修饰语在后的构词规则。这种借入方式,在汉语吸收外来词时也广泛使用,如“啤酒”“卡车”,只不过汉语词序是修饰语在前,中心语在后,给学生作适当比较,不仅让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汉语借词,也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汉语构词规则。

也有意译的,如“菜头(白萝卜)”,泰语开始音译为[tshaːi22thau55],后根据萝卜的外形及叶子类似白菜,重新意译为[hua24phak22kaːd33];前面所举例词“米粉”也如此,原音译为[bi24huŋ41],泰语称线条一类的东西为sen41,面条为miː22,因米粉形似面条,重新意译为[sen41miː22]。这类意译多是由音译再转换为意译,既失去了潮州话的音,命名理据也发生了变化。这类词的教学就需要给学生讲清楚差异和变化,否则就会发生混淆,出现负迁移的干扰。

(二)词义变化

一些汉语饮食文化类词借入泰语后,往往因泰国人的食材、烹饪方式、饮食习惯、认知思维等的影响,词义发生变化。

1. 词义范围扩大

“稻”,汉语中通常指水稻,籽实叫稻谷,去壳后叫大米;泰语[khau51],有水稻、稻米、米饭3个义项,增加“米饭”义项。

“粿条”,是潮汕、闽南有名的地方小吃,广州人称为“沙河粉”,用米粉浆薄层蒸熟晾凉之后,切条备用,可炒可汤煮;泰语[kuei55tiau35],所有汤煮的面条、粉、米线都可叫粿条。

“橄榄”,汉语中指青橄榄,有的地区叫青果,可以吃,也可入药;泰语[ka55na35],除了指青橄榄外,还指一种风味菜,俗称汕头橄榄菜,用芥菜、橄榄经过煮、腌、炒做成。

“榄粒”,潮州话指腌橄榄;泰语[nam24liap55],不仅指腌橄榄,还因其形状为椭圆形,引申为“橄榄球”。

“炖”,汉语是指用文火久煮使烂熟(多用于肉类),泰语音[tun24],除了本义外,还因“炖”是一个渐变过程,与人逐步陷入圈套被骗相似,引申出“欺骗”义,泰语tom41tun24就用来形容被欺骗,比喻被骗得像“炖肉”一样熟烂。

2. 词义范围缩小

“瓜”,汉语中指各种各类的瓜,如西瓜、木瓜、南瓜、冬瓜、黄瓜等;泰语[ku55],专指黄瓜。

“栗”,汉语中指栗子树和栗子果实;泰语[kra55tin55],专指果实栗子、板栗。

“苦”,汉语指味道苦(与“甘、甜”相对),还指难受,痛苦:~日子,~尽甘来;泰语[khuŋ35],仅形容味道苦,跟“甘、甜”相对。

3. 词义范围转移

“羹”,汉语中指用蒸、煮等方法做成的糊状食物,如肉羹、鸡蛋羹、豆腐羹等,味偏清淡,一般是正餐中的辅菜或甜点;泰语[kŋ33](写为“供”,一般认为与“羹”同源),指蒸煮做成的配饭吃的菜或汤菜、酸汤、辣汤,味重且杂,如青椒供、供鱼、供肉等,是泰国菜的一个主要门类。

“白糖糕”,是岭南地区的一种传统糕点小吃,是由籼米粉用酵母发酵,再蒸制成型,味甜而清香。泰语音[paː33thŋ41koː24]是指“油条”,据说原来移居泰国的潮州人既卖白糖糕又卖油炸鬼(油条),泰国人把两种东西混淆,误把“油条”叫“白糖糕”,延续至今。泰语用音译加意译方式另造[kha33nom24ko24],用来记录真正的白糖糕,ko24还是潮州话“糕”,kha33nom24泰语指甜点。

“酿豆腐”,是客家地区最具代表性的菜肴之一,在豆腐中塞入肉馅儿蒸制而成,汤汁醇厚,鲜嫩滑润,口味鲜美,广受欢迎;泰语[jaŋ51tau21hu41],指加入了“填馅儿豆腐”作配料的一种面条。

烹饪词“烤”,泰语音[jaŋ51],是借自汉语“燃”,“燃”在汉语中是燃烧、引火点着。泰国人看华人烧烤要先燃火,就舍弃“燃”本义,直接用指烧烤、烤制,并前加食材名,表示用烧烤方式制作的食物,如“鱼烤”(烤鱼)、“鸡烤”(烤鸡)等。

相对而言,词义范围扩大或缩小对于我们的词汇教学影响不大,词汇教学基础阶段主要还是要学生掌握词的基本义、常用义,给学生适当说明即可。但词义范围转移影响就比较大,不给学生讲清楚就会张冠李戴,产生混淆,因而是教学的重难点。

亲属称谓借词同样有变化的。也有词形改变的情况,如“小弟”开始音译为[soj35tiː214]、“小妹”音译为[soj35muai35],泰语[lek35]是“小”的意思,采用音译加意译的方式,借为[tiː214lek35](小弟)、[muai35lek35](小妹)。同理,泰语[jaj21]是“大”的意思,“大弟”借为[tiː214jaj21],“大妹”借为[muai35jaj21],也符合泰语中心语在前、修饰语在后的构词规则。

也有词义发生变化的,如泰国人还常用[tiː214]“弟”、[aː33tiː214]“阿弟”,专称华人年轻男子,以及表示华人的长相之义,比如问“这个人长得怎样”,可以回答“长得[tiː314tiː214]”,意思是“像华人那样的长相”。(12)魏清.泰语称谓语中的汉语方言借词 [J].汕头大学学报,2005,(3).又如[aː33pɛ21]“阿伯”,除了称呼“伯父”和对老年男子的称谓,泰国人还用来专称老年男性华人,并因“阿伯”形象俗气,引申出“形象俗气的男人”之义。[aː33sim35]“阿婶”也有同样的引申,除了称呼“婶婶”和对中年妇女的称谓,泰国人引申指“形象俗气的女人”,说这个人非常sim35,就是指这个女人非常俗气。再如“老爷”,汉语称呼外祖父,泰语[law21ye21]借用为詈语,指“老不死”,词义和感情色彩都发生变化。教学时如果不注意这些变化,就可能干扰词义的正确理解,还会出现语用错误。

另外,还需注意有一些汉语借词所指含义,泰语本身已有词记录,如阿公、阿伯、阿哥、阿姐、阿弟、阿妹等亲属称谓,泰国人用来与华人交流,多是表示亲切或能很好地理解对方,形成汉语借词与泰语原有词同义并用的现象。还有的词,原来借自汉语,后又借自其他语源,特别是英语,如“鲤鱼”现代泰语又转写自英语carp译音,“青鱼”转写自英语black carp译音,形成同义借词并用现象。这也都说明汉语借词在泰语中变化是多样的,是我们教学中必须注意的。

总之,泰语中的汉语借词给对泰汉语词汇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众多的汉语借词音义稳定,即使是出现词形、词义变迁的,其变迁轨迹有迹可循,以学生已有的语言知识、生活知识为基础,利用音义的联系和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语言习得的正迁移作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汉语词汇,提高词汇教学效率。同时,也要重视汉语借词在泰语中的变化,防止负迁移作用干扰汉语词汇的学习。

猜你喜欢
借词泰国人泰语
泰国人对数字化生活习以为常
从接触语言学视角看汉语借词翻译
泰国人对“路边野餐”情有独钟
泰国人买彩票痴迷车祸数字
说一说汉语的“亲戚”
高校泰语演讲赛在广西民族大学举行
浅谈维语中的汉语借词
浅谈借词对维吾尔语词汇演变的影响
浅析提高泰语阅读技能之我见
Analysis of social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use of Uyghur loan words in Xinjiang Chinese dial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