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人的全面发展: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最高价值取向

2022-02-03 20:56侯长林蒋炎益杨耀锟
贵州社会科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恩格斯共产主义马克思

侯长林 蒋炎益 杨耀锟

(1.铜仁学院,贵州 铜仁 554300;2.贵州师范大学,贵州 贵阳 550025)

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奋斗历史就是为人民服务、以人为本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历史,就是关于人的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1]其中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2]是习近平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已经提出的重要论述。这说明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直特别关注的重大问题。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所涉及的问题归根结底也是人的问题,是人的解放问题,尤其是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宣言》中的主题词——“资产者”“无产者”“共产党人”,无一不是关于人的问题,其中代表了马克思恩格斯对共产主义社会美好蓝图进行描绘的有关联合体的“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3]50的精辟论述,就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问题,因为实现共产主义的重要标志就是人的全面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已经踏上了走向共产主义的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尽管目前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但既然已经开启了这样伟大的历史新征程,我们就应该义无反顾地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这是历史赋予中国共产党、赋予中华人民共和国、赋予伟大的中国人民的责任和使命。作为党和国家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高等教育也理当肩负起推动共产主义事业向前发展的责任和使命。既然在马克思恩格斯眼中的共产主义,就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及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就应该以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为其最高的价值取向。

一、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追求的最高境界

(一)高等教育最根本的责任和使命是推动人的发展

高等教育发展到今天,肩负的责任和使命越来越多,美国高等教育理论家克拉克·克尔眼中的巨型大学往往具有若干目标并服务于若干群体,这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趋势。目标和任务越来越多,也就意味着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大。印度在1997年启动的“卓越潜力大学计划”和在 2013年启动的“创新大学计划”[4],德国在2005年提出的大学“卓越倡议”计划[5],俄罗斯2013年实施的推动至少5所俄罗斯高校进入世界高校排名前一百强的“5-100 计划”[6],日本2014年实施的“全球顶尖大学计划”[7],以及中国的“双一流大学建设计划”等,都是对高等教育高度重视的具体体现。随着世界各国对高等教育的重视程度的提级或加深,高等教育也就一步步由社会的边缘逐步走向了社会的中心。由社会的边缘逐步走向社会的中心,又更加促进了现代大学目标和任务的多元化,以致目前关于现代大学的基本职能已经有“四大职能”甚至“五大职能”之说了,不过,比较一致的看法仍然认为大学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职能就现代大学本身而言是指应有的作用,对国家、民族和社会而言也就是指责任和使命。大学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科学研究的重要力量。在大学各职能之间,科学研究之于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作用及意义十分明显,没有科学研究不可能培养高层次的创新型人才,也不可能完成科技含量较高的社会服务工作。每一个国家和民族举办大学的目的都是希望大学能够服务社会。现代大学不可能不做科学研究、不可能不做社会服务,这两大责任和使命是每一所现代大学都必须要做的重要工作。大学之所以诞生,首先还是为了人才培养的需要,即大学是因为人才培养的需要而产生的,并且在大学发展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人才培养是唯一职能,因此,19世纪以前的大学与其被称为“教学型大学”(teaching university),[8]还不如就叫做人才培养型大学。洪堡提出“教学与科研统一”的原则[9]之后,科学研究在大学中才逐步取得合法的地位,成为现代大学的第二大基本职能。社会服务的大学职能则是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范海斯提出“为州服务”的理念[10]之后,才逐步为现代大学所接受,成为大学的第三大职能。也就是说,从现代大学基本职能产生的时间顺序看,人才培养是居于第一位的。从目前大学处理这三者的关系看,也都是把人才培养放在第一位。我国《高等教育法》也明确规定:高校所有的工作,包括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都要坚持以培养人才为中心,[11]即学校的所有工作都要为人才培养服务。服务什么?当然是服务学生的发展,也就是说,高等教育最根本的责任和使命就是推动学生的发展,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二)全面发展是人的发展的最高追求

自由教育最早出现在古希腊。柏拉图在《第七封信》中谈到有理智的人时提出了“自由的教育” (eleutheras paideias)[12]一词,并在《理想国》中提出了体育、智育和德育以及在理性指导下达到美、智、仁、勇的理念。最早明确提出自由教育问题的是亚里士多德,他认为,应该有这样一种教育,不是因为它是有用的,而是因为它的自由和高贵。[13]在他看来,自由教育就是一种以理性为最终发展目的的教育,并明确提出了人应该智、德、体全面发展的主张。如果把这种教育理念看作是“完美个人”思想的萌芽,那么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倡导人性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思想文化基础。法国的圣西门和傅立叶,以及英国的欧文,主张在他们所设想的新社会里,所有人都要成为全面自由发展的人。黑格尔认为,国家及其社会的目的在于使人类的潜能包括每一个人的能力在其所有方面和所有方向都能够得到发展和表现。[14]黑格尔的这一思想是全面又深刻的,但遗憾的是仍未摆脱绝对观念的影响。马克思和恩格斯《宣言》中关于人的自由发展的思想正是在这些思想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提出的。

马克思恩格斯都重视并长期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有多处直接的论述。他们在总结自己关于思考经济与哲学等有关问题的手稿中认为,人是一种类存在物,总是把其自身所归属的类当作自己认识的对象。在讨论共产主义时,马克思还认为: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15]123马克思在这里所谈到的“完整的人”也就是全面发展的人的另一种解读。1846年,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个人的全面发展达到一定的程度,“正是共产主义者所向往的。”[16]330此外,马克思还在《资本论》中强调,共产主义社会就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基本原则所构成的社会形式。[17]马克思恩格斯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内涵丰富,至少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以自由为前提和以自由为目的的自由全面发展。如前所说,这种自由不是绝对自由而是联合体中的相对自由,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首先包含着“自由、充分、和谐发展。”[18]二是以人的劳动能力全面提升为基本内容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不是单方面能力的发展而应该是人的体力、智力以及个性和交往等方面活动能力的全面提升。只有劳动能力全面的提升,才有可能随自己的兴趣自由的工作,比如今天去做这件事,明天去做那件事,上午上山打猎,下午下河捕鱼,傍晚从事畜牧业,晚饭后从事批判等等。[16]37没有劳动能力的全面提升,也就不可能享受这种劳动自由的快乐,即不可能实现劳动自由的目的。三是以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形成为标志的自由全面发展。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即社会关系决定着一个人的发展程度。[16]295也就是说,人的发展的全面性取决于其所拥有的社会关系的全面性,只有人的社会关系全面形成了,才算得上全面的发展。这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标志。正因为如此,马克思才明确指出:个人的全面性,既包括其现实关系的全面性,也包括其观念关系的全面性。[19]从这三个方面的含义看,就是单个人或少数人的全面发展要想达到这些要求都很难,每个人都达到,难度更大。当然,如果难度不大,马克思恩格斯怎么会把这样的要求看成是构建共产主义自由联合体的条件,即只有共产主义才能实现。因此,全面发展是人的发展的最高境界。

(三)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最高的价值取向就是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是在成为人的道路上的全面发展。而人要成其为人,即由一个自然人变成社会人,需要教育。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对此有明确的论述,他认为,只有受过恰当的教育,“人才能成为一个人。”[20]德国哲学家、教育家康德也有类似的说法:“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21]事实也确实如此,自从人类诞生以来,还有什么手段或方式能够代替教育而使人能成为人?显然,除了教育没有出现过其他办法。这里谈的教育,在学校出现以前是指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在学校出现后就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每个国家和民族之所以都重视教育,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因为教育能够使其每一个人都成为国家和民族所需要的人,高等教育就是为国家和民族培养所需要的高素质的人。而高素质除了层次要达到相应的标准外,就是全面发展的要求。《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11]习近平同志在2019年提出的党的教育方针中,也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作为其重要内容。[22]因此,高质量高等教育的最高的价值取向在其所培养的人的要求方面:一是要符合自由发展的要求。人的自由发展,是人的发展的永恒追求,更是共产主义者的崇高理想。在共产主义自由联合体中,首要的条件就是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没有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就没有一切人的自由发展。没有一切人的自由发展也就离共产主义理想社会的实现还有差距。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高等教育就是要培养走向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的自由发展中的人。按照马克思的观点,共产主义社会有第一阶段或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之分,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进一步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或初级阶段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社会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共产主义社会。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处在社会主义这个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或初级阶段的初级阶段。在这样一个刚刚踏上共产主义道路的社会主义发展初级阶段的高等教育,由于条件所限,虽然还难以培养出符合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要求的自由发展的人,但是可以培养与我们今天所处的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相适应的自由发展的人。这个自由发展的人,还不是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的自由发展的人,而仅仅是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的自由发展的人,不过,将其看成是走向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的自由发展中的人,应该没有多大问题。二是要符合全面发展的要求。达不到这两点要求,也就算不上高质量。这两点的总体要求,就是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因而有学者也明确提出:人的全面发展,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最高价值追求,更是“高等教育的最终出发点和落脚点”[23]。

(四)培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新青年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走向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自由发展中的人的责任和使命。由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走向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总的要求是培养走向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的自由发展中的人,但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责任和使命。我们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征程上,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等教育就是要培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新青年。这是走向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特定历史时期,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时期的现实需求。因此,这些新青年既是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中高质量时期的自由发展的人,也是走向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的自由发展中的人。可见,培养这些新青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高等教育在高质量发展时期的现实追求。

二、高等教育均衡发展是每个人在高等教育阶段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一)均衡发展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底线和基本要求

实现教育公平是马克思恩格斯的教育理想之一。恩格斯早在1845年就已明确指出:社会所有人都应该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权利[24]539,并对只许上等阶级的子女进入大学学习[25]的现象进行了揭露,马克思恩格斯还对俄国剥夺占大学生总数三分之二以上的下层贫苦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等现象进行了批判。[24]593中国共产党也一直将教育公平作为自己追求的社会理想。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更加注重教育公平。党的十九大报告认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化,非均衡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既然已经是主要矛盾,就要想办法解决。习近平同志在2018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指出的要“把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26],就是基于教育领域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提出的。教育公平作为一项国家的基本教育政策,高等教育也理当要贯彻落实。2020年年度经费预算,清华大学高达310.72亿,浙江大学达到216.20亿,北京大学是191.08亿,中山大学等7所高校也都超过了100亿。深圳大学2020年度预算达到了60.86亿,南方科技大学41.51亿。而其他市州高校年度预算经费则大致只在3-4亿左右。[28]从整个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和在高等教育领域落实国家的教育公平政策看,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目前在高等教育领域中明显存在的这种非均衡发展现状,尽可能缩小高等教育间的差距,实现高等教育的均衡发展。这是现阶段及今后一段时间内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如果均衡发展的基本要求都保障不了还谈什么高质量发展?甚至可以说,这种问题不解决,就不可能实现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最多只能做到部分高校的高质量发展。不过,高等教育由不均衡发展到均衡发展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二)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条件

在《宣言》之前,即在1847年,恩格斯就已经指出:要使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能完全自由地发展,都能发挥其全部才能与力量,并不会因此危及其所处的社会的基本条件。[15]373这里所提到的全部才能和力量的发挥,就内在地包含有全面发展之意。也就是说,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恩格斯一贯的思想主张。因此,完全可以将《宣言》中的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条件的论断,理解为每个人的全面发展是一切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从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到一切人的全面发展,再到自由人的联合体,是马克思恩格斯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伟大理想所设计的发展路径。这一发展路径的逻辑理路是:自由人的联合体的前提是一切人的全面发展,而一切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是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可见,每个人的全面发展是这一逻辑链条的前提条件。没有这个前提条件,就不可能有一切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人的联合体,没有一切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人的联合体就没有共产主义社会理想的实现。所以,实现每个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首先要奋斗的目标。

(三)只有均衡发展的高等教育才能满足每个人全面发展的高等教育需求

要使每个人都能够全面发展,于高等教育而言,就需要高等教育提供能够使每个人都有全面发展的机会和条件。在我国高等教育起步阶段,采取重点突破的发展战略,无可厚非,因为高等教育发展不可能都齐步走,只能采取非均衡发展的方式率先取得突破,但是随着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已经发展到世界高等教育第一大国,并且在世界大学排名中已经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的今天,仍然沿袭过去的政策不变,让部属及以上的高校与地方高校、东部高校与西部高校、省(市)属高校与市州高校等在经费投入和各项支持方面存在的巨大差距继续下去,即仍然保持非均衡发展的方式不变,就不符合非均衡发展最终都要走向均衡发展的规律了。也许有人会说,现在还没有发展到转向均衡发展的阶段。应该说,整体转向均衡发展的时机的确还未成熟,但是,在保持对国家部属及以上高校、东部高校和省(市)支持力度不减的前提下,适当增加对地方高校、西部高校和市州高校的投入和各项支持力度,是完全可行的。非均衡发展的高等教育,是不能满足每个人在高等教育阶段的全面发展的,准确地说,只能满足部分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内在地要求高等教育均衡发展。

三、高等教育高质量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策略

(一)构建高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法体系

怎么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有明确阐释:“把教育同物资生产结合起来。”[3]49采取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他们在长期研究的过程中得出的结论。恩格斯早在1847年就曾经指出:教育会使人摆脱现代社会分工为其每一个人所造成的片面性。[28]在恩格斯的眼里,由现代分工所造成的片面性可以通过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来解决。如果说恩格斯在这里,以及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宣言》中都只仅仅说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方法,除此之外,是不是还有其他方法呢?马克思在后来出版的《资本论》中做了回答:智育、体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人的唯一方法”。[29]马克思在这里讨论的虽然是儿童教育问题,但是在高等教育领域也同样如此。我国目前在高等教育中提得比较多的产教融合,以及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实施多年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方法,也就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念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具体化。这就告诉我们,产教融合,以及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还不能仅仅将其看作是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的方法或措施,而是要将其上升到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高度进行审视。也就是说,是否采取产教融合,以及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能够体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念的方法,事关全面发展的人的培养,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同时,还应该积极探索能够体现教育与产生劳动相结合的其他方法,努力构建能够体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法体系,并使其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过去,关于高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法谈得较多,但是在这一方法的体系构建方面考虑不多,真正要使这一理念能够推动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还是要努力促进高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法的体系化。只有形成了高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法体系,才能确保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目的顺利实现,也才算得上是高质量地推动了人的全面发展。

(二)坚持高等教育学术自由开展的基本原则

学术自由一直是西方现代大学追求的理想,一部西方大学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追求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的历史。古希腊时代柏拉图所创立的学园(Academie),以及博洛尼亚大学、牛津大学等都是崇尚学术自由的典范。而这些欧洲的古老大学在科学研究被确立为大学的职能之前,其学术自由就是教学的自由,只是后来科学研究逐步为这些大学所接受,才在教学自由的同时有了以科学研究为主要内容的学术自由的诉求。马克思恩格斯以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为最高理想,因而他们崇尚大学学术自由,并将其看成是最重要的教育原则。”[30]为此,马克思恩格斯对限制学术自由的批判,对德国存在的“一切知识的来源都在政府控制之下”[31]17的现象进行了无情地鞭挞,马克思在《普鲁士状况》一文中对“什么都不能做”[32]等极端限制自由的状况坚决反对并进行了猛烈地抨击。在教学方面,马克思认为,法国资产阶级在1848年6月胜利之后,对宪法中原来有关教学自由权条款的修改,是对自由的限制,即“谁也无权教学。”[33]恩格斯认为柏林大学剥夺杜林的教学权是不公正的。[34]在学术方面,恩格斯批评德国大学的学术自由,是没有教学和学术自由的“所谓的学术自由。”[35]马克思恩格斯对这些限制教学和学术自由的现状进行批评,就是希望人们坚持高等教育与学术自由开展的原则,因为只有这一原则得以坚持,才会形成能够让人全面发展的良好氛围,否则,要想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一句空话。

(三)建立能够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大学

恩格斯在1852年指出:掌管高等教育的天主教教士最多只能办成培养具有高深造诣的专家的大学,绝不可能够给予人们所期望得到的“全面的自由的教育。”[31]35马克思在《公社》一文中介绍了巴黎公社在医学院的教授们已经逃离的情况下通过任命委员会“建立一些不再寄生于国家的自由大学”[36]575的做法。马克思之所以介绍这一做法,显然他对这一做法是认同和肯定的。事实上也只有建立了这样的大学,才能使科学成为人人都可以享受的东西,能够坚持学术自由。[36]647建立能够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大学,是马克思恩格斯实施全面教育的具体措施。因此,“培养完全自由发展的人需要建立自由大学。”[30]不过,马克思恩格斯所向往的自由大学不是绝对自由的大学。因为人类社会没有绝对的自由,自由都是相对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明确提出:“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的自由。”[16]84英国古典自由主义思想家约翰·穆勒也在1859年出版的《论自由》一书中认为:每个人都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客观事实,“要求每个人都应该对他人遵守一定的行为准则。”[37]要对他人遵守一定的行为准则,即不能影响他人的自由,那就注定生活在同一社会之中的人没有绝对的自由可言。因为个人的随心所欲,必然会妨碍处于同一集体之中的他人的自由,学术自由同样如此,如果没有限制,就“会像没有限制的经济上的不干涉主义一样成为灾难。”[38]因而正如黑格尔所说,这种不要限制的自由, 其结果是最不自由。[39]马克思恩格斯对此有清醒地认识。在他们看来,所有的自由,包括《宣言》中所谈到的共产主义社会的人的自由发展中的自由也是有限度的相对自由。因此,高等教育教学的自由、学术的自由和这里谈到的能够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大学的自由等,都是在不影响他人、社会、国家和民族前提下的自由。我们所要努力建立的具有能够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大学,不是影响他人、社会、国家和民族的大学。影响了他人、社会、国家和民族的大学,不是真正能够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大学,是打着自由大学旗号的伪自由大学。伪自由大学是不可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的。

参考文:

[1]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N].人民日报,2021-11-17.

[2]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

[3]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胡爱迪.印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最新计划——“卓越大学计划”述评[J].决策探索(下),2020(8):81-82.

[5]胡德鑫.卓越倡议背景下德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战略转型与变革逻辑[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58-68.

[6]闫欢欢,王莉.俄罗斯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5-100计划”述评[J].高教探索,2020(10):73-80.

[7]郭伟,崔佳,赵明媚,刘双喜.日本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变迁、特征与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20(9):91-97.

[8]刘宝存.洪堡大学理念述评[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1):63-69.

[9]王建华.重温“教学与科研相统一”[J].教育学报,2015(3):77-86.

[10]陈学飞.美国 、德国 、法国 、日本当代高等教育思想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45.

[11]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N].人民日报,2016-03-30.

[12]郭强.亚里士多德的教育观与自由教育理念的形成[J].大学教育,2012(9):5-6.

[13]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杭州大学教育学系,合编.西方古代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109.

[14](德)]黑格尔.美学:第1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56.

[1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1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17]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649.

[18]吴向东.论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5(1):29-37.

[1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36.

[20](捷)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24—25.

[21](德)伊曼努尔·康德.论教育学[M].赵鹏,何兆武,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5.

[22]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实践(党的教育版),2020(9):4-11.

[23]胡海燕.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推动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J].长治学院学报,2019(5):101-104.

[2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2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54.

[26]人民日报评论员.坚持公益性,把教育公平作为基本教育政策[N].人民日报,2018-9-16.

[27]中国高校2020经费预算排行榜[EB/OL].(2020-11-26)[2021-09-9][腾讯网].https://new.qq.com/omn/20201126/20201126A01CV900.html.

[2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370.

[2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530.

[30]侯长林.马克思恩格斯的大学理想[J].学术探索,2021(7):144-150.

[3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

[3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655.

[3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582.

[3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12.

[3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94.

[3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37](英)约翰·穆勒.论自由[M].彭正海,柏友进,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75.

[38](美)约翰· 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王承绪,郑继伟,张继平,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50.

[39](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卷[M].贺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78.

猜你喜欢
恩格斯共产主义马克思
舍己救人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 罗盛教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马克思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色彩的堆积——迈克尔·托恩格斯作品欣赏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
在马克思故乡探讨环保立法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的观察与预见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共产主义思想麒当代启
东欧的后共产主义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