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重要论述的总体性视野与原创性贡献

2022-02-03 15:22李群弟
社会科学动态 2022年9期
关键词:全过程民主理论

李群弟 葛 斌

2021年7月1 日, 习近平强调: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①, 这是党在新征程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使命。 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中国式人权文明新形态, 是一种与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理论相承接、 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最新产物。 从理论逻辑来看, 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了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重要载体的民主与集中的有机融合, 是 “一切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逻辑演绎的最新理论成果; 从实践逻辑来看, 全过程人民民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文明的初心和使命,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最新实践样态; 从历史逻辑来看, 全过程人民民主植根于中华传统政治文化的优秀基因, 是中国共产党人百年奋力探索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方向与路线。 总体上看, 习近平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历史与现实相融通的角度, 针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实践进行了一系列重要论述, 这些论述从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高度把握了人类民主政治理论的主题主线, 从生动民主实践的广度把握了民主政治发展客观规律, 从大历史观的深度把握了民主发展史的历史定位, 在理论、 历史和实践等层面表现出鲜明特征, 对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理论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一、 理论源流、 理论内涵与理论创新的三重意蕴

“理论只要说服人, 就能掌握群众; 而理论只要彻底, 就能说服人。”②理论透彻, 才能以理服人; 透彻说理, 才能以理引领。 习近平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重要论述是在对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理论的开拓创新、 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民主实践的创造性探索, 以及中华传统优秀政治文化的承续发展的基础上而形成的时代化理论成果, 具有严密的内在理论逻辑。 就理论视野而言, 习近平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源流、 理论内涵与理论创新的三重意蕴。

( 一) 理论源流: 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理论及其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从对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理论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分析可以发现, 习近平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重要论述创造性地回答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时代课题, 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理论的基本观点, 是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理论中国化的最新凝练与系统表达。 在与资产阶级的斗争过程中, 马克思、 恩格斯深刻地洞见了 “民主” 是代表人民利益的政治制度, 指明了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方向。 马克思认为, 社会主义革命的首要任务就是获取民主③, 恩格斯则强调: “只有共产主义才能提供真正完全的民主”。④列宁亦提出了 “民主是国家形式, 是国家形态的一种”⑤、 “没有民主, 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⑥等重要论断。 作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原点, 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理论掷地有声地批驳了西方的一次性民主、 金钱式民主等,明确指出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内在灵魂和发展潜力。

自 《共产党宣言》 发表以来, 世界各国探索建立了各具特色的民主政治形式, 如共和国政体等。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不能照搬照抄西方的民主模式, 更不能与苏维埃制度亦步亦趋。 沿着马克思、恩格斯指导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基本逻辑,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我国基本国情,提出 “无产阶级专政对于人民来说就是社会主义民主”。⑦改革开放以来, 为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邓小平特别强调 “民主” 的重要性, 并提出: “民主集中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一个不可分的组成部分”。⑧只有发扬民主, 才能形成代表民意的集中。 进入新时代, 习近平创造性地提出了 “全过程人民民主” 的时代观点, 这既是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理论在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创新理论成果, 也是对中国过去民主政治建设的全方位总结和未来人类民主发展的科学理论指引。 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民主政治建设理论的制度设想和创造性转化, 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确立提供了理论源泉。

( 二) 理论内涵: 深刻揭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鲜明特征和内在优势

从理论内涵的维度上看, 即透过鲜明特质和内在优势深刻揭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科学内涵, 全面勾勒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概貌和系统梳理全过程人民民主随时代发展而进行的迭代与变迁。 基于对我国民主政治历史发展的全面考察,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理论为指导思想, 以中华优秀民主文化为理论基础, 以我国独特的基本国情为实践遵循, 在推动人类民主政治文明形态的历史进程中贡献了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 充分彰显了中国式民主的鲜明特色和显著优越性。

相较于西方的民主模式, 全过程人民民主之所以具有显著的内在优势, 主要是因其在特征方面实现了传承性与创新性、 党性与人民性等的统一。 一方面, 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传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 彰显出自我完善的优越性。 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 并结合中国具体实践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超越。 自新民主主义革命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持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并积极探索民主与经济、 政治、 文化等的结合方式, 不断拓展和丰富民主的内涵与范围, 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对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继承与创新性发展, 彰显出其能够自我完善、 自我创新的内在优势。 另一方面, 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彰显出显著的制度优越性。 从党性的层面看,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人民民主的根本政治支撑。基于对马克思主义的自觉信服和理性认同, 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将坚持党的领导作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 并作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前提。 就人民性的价值立场来说,从毛泽东将 “为人民服务” 确立为党的宗旨, 到邓小平提出 “三个有利于”, 到 “三个代表” 强调“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到 “科学发展观”中的 “以人为本”, 再到习近平提出的 “江山就是人民, 人民就是江山” 等一系列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为民” “重民” 理念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追求。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⑨人民立场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 也是习近平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重要论述的鲜明价值立场。

( 三) 理论创新: 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民主观与中华优秀民主传统的有效对接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过程中进行理论创新, 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追溯 “民主” 在中华民族 5000 多年的历史轨迹,可以发现其萌芽于尧舜禹时期的禅让制度, 兴起于夏商周时期的 “以德配天、 敬德保民” 思想, 承继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 发展于汉代的 “民为政本” 思想, 蕴含了丰富的爱民、 惠民、 利民等民主因素和民主理念, 体现了中国人民对民主认识的不断深化。 如 “大道之行, 天下为公”, 体现了古代朴素民主理论的价值内核; “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 表达了 “以民为本” 的价值逻辑;“询于刍荛” 则是现代 “问计于民” 的理论基石。从理论创新上看, 习近平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重要论述在吸收借鉴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有益成果的基础上, 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民主文化, 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民主观与中华优秀民主传统的有效对接,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 “大道之行, 天下为公”。 习近平曾引用 “立天下之正位, 行天下之大道” 阐发他的世界观、 民主观, 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确保人人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而这种 “全面发展” 符合马克思、 恩格斯提出的共产主义社会的核心特征, 实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 “大同理想” 与马克思、恩格斯共产主义思想的有效对接。 第二, “民惟邦本, 本固邦宁”。 习近平曾引用 “人视水见形, 视民知治不” 等论述强调我国 “民为贵” 的人民观,这与马克思提倡的 “民主集中制” 原则是赓续融通的。 第三,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制度是我们为人类政治文明贡献的伟大政治发明。 习近平强调通过民主选举扩大人民的有序政治参与, 与马克思、 恩格斯政治参与理论是一脉相承的。

二、 实践条件、 实践形式与实践功能的三重探索

“时代是思想之母, 实践是理论之源。”⑩全过程人民民主是顺应时代主轴、 回应民主政治建设实践需求的重要产物, 是秉承马克思主义实践立场的理论创新, 是扎根于中国民主政治实践发展的理论成果。 概括起来, 习近平立足于构建新时代中国民主话语体系的实践视野, 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对全过程人民民主进行了实践探索: 全面呈现其实践条件、 直观表达其具体实践形式和着重凸显其实践功能, 为全面认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优势提供了实践指引。

( 一) 实践条件: 多维度、 多层次的社会历史条件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了丰厚滋养

一是党的领导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政治保证。 马克思在阐释无产阶级政党如何发挥领导作用时指出, “无产阶级只有把自身组织成与有产阶级建立的一切旧政党不同的、 相对立的政党, 才能作为一个阶级来行动。”⑪无产阶级政党是不同于以维护统治阶级利益为根本目的的西方政党轮替中的执政党。 实践也证明, 无产阶级政党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 始终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⑫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伟大实践中, 习近平明确指出, “办好中国的事情, 关键在党。”⑬离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人民当家作主” 只是空洞的宣传口号,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发展性质甚至可能面临 “异化” 风险。 显然, 党的领导是全过程人民民主有效运行的制度基础, 也是确保全过程人民民主始终沿着正确方向的根本政治保证。

二是新时代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历史性跨越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物质保障。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在生产力落后、 经济基础薄弱的奴隶社会难以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实力空前提升, 经济发展实现了由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 2020 年,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0 万亿元 (101.6 万亿元人民币),位居世界第二。 高质量的经济发展不仅满足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对坚实物质基础的基本要求, 也契合人民对民主政治生活的更高需求与期待。 进入新时代,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由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 转化为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美好生活需要” 既包括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 也对 “民主、 法治、 公平、 正义” 等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突破性进展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了法治保障。 民主是法治的基本要求, 法治是民主的基础保障。 全面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 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理论指引和行动指南, 在法治轨道上有序推进中国式民主政治建设。 在法治层面,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法治标准具体包括: 确保人民广泛享有权利、 全面参与法治建设、 有效监督权力运用。其一, 关于确保人民广泛享有权利。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核心在于 “全”, 而关键在于 “人民”。 按照法律规定, 人民享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享有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知情权、 参与权、 表达权、 监督权等权利。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必须确保人民享有各项切实广泛的权利。 其二, 关于确保人民全面参与法治建设。 人民作为法治建设的重要主体构成, 必须确保人民全过程、 全方位地参与国家法治建设,如参与法律法规制定、 参与协助行政执法、 参与司法活动及参与社会普法宣传活动等。 其三, 关于有效监督权力的运用。 人民监督权力运行既是人民参与政权建设的重要途径, 也是全过程人民民主中“人民至上” 价值理念的基本呈现方式。 权力来源于人民, 以人民权利监督权力运行, 构建现代民主制度体系。 “人民监督权力” 既符合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法治要求, 也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建构中国式民主制度的基本途径。

( 二) 实践形式: 民主选举、 民主协商、 民主决策、 民主管理及民主监督是彰显实践取向的具体民主形态

马克思指出: “在民主制中, 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具有与它本身的意义不同的意义。 每一个环节实际上都只是整体人民的环节。”⑭全过程人民民主贯穿于社会生活的各领域。 习近平强调: “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 而且有完整的参与实践”。⑮“要把民主选举、 民主协商、 民主决策、 民主管理、 民主监督各个环节贯通起来, 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⑯可以发现,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本质在于人民的全方位、 全覆盖、 全链条参与, 具体包括民主选举、 民主协商、 民主决策、 民主管理及民主监督等具体民主形态, 而不是流于形式。

一是民主选举。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民主选举不同于西式民主。 “投票式民主” “一次性民主”“消费式民主” 等是西方民主的虚妄和虚伪, 是一种形式主义民主和民主秀。 习近平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重要论述中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 这种理念不仅体现在宏观层面的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中, 也蕴含于微观层面的民主选举过程中, 充分彰显了中国式民主选举的实践特色。 二是民主协商。 众人的事情众人商量。 民主协商是确保人民民主实现 “全过程” 的重要前提, 是新时代建设中国式民主的重要战略部署, 凸显了我国民主政治的制度优势。 通过强化协商意识、 健全协商议题分类整合机制及优化协商成果反馈机制等构建程序合理、 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 提升全过程人民民主协商质效和公众认可度。 三是民主决策。 坚持 “开门立法” 与“开门问策” 有机结合, 通过座谈会、 听证会、 论证会、 评议会及咨询会等形式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民主决策建设, 形成决策前、 决策中和决策后的完整参与链条, 确保民主决策的全过程性、 全链条性。 四是民主管理。 人民的事情人民管, 人民的事情人民办。 加大基层民主建设, 保障人民群众切实参与基层公共事务管理, 真正实现自我管理、 自我服务、 自我教育。 五是民主监督。 习近平多次强调要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民主监督既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内容, 也是构建全过程监督体系的发展要求。 历史和现实证明, 在中国, 民主监督是解决权力滥用、 以权谋私等问题的科学有效方式, 绝非依靠西方的政党轮替模式。 立足本土实际, 我国探索构建了一串完整的中国式民主实现链条, 即通过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具体民主形态筑起了人民权利保障的坚实防线。

( 三) 实践功能: 通过 “ 民主大学校、 民主大熔炉、 民主大家庭” 等形式释放中国式民主的优越性

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人类民主政治新文明形态, 在具体运行过程中呈现出重要的实践功能。 一是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提升人民民主素质的 “民主大学校”。 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语境下, 民主素质主要包括民主认知、 民主意识、 民主能力、 民主作风、 民主素养等要素。 具体分析上述要素, 其中民主认知是提升人民民主素质的基本前提, 民主意识占据核心地位, 其外在表现为民主能力、 作风及素养。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人民群众了解民主政治规则, 知晓参政议政程序, 有效表达个人意志等的有效途径, 是促进个体自由发展和提升人民民主素质的有效形式。 二是全过程人民民主是锤炼领导干部的 “民主大熔炉”。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 “关键少数” 在革命、 建设、 改革和新时代发展事业中的以上率下作用。 从毛泽东提出 “干部是决定因素”⑰, 到邓小平强调 “领导干部需要发挥以身作则作用”⑱, 再到习近平 “重视 ‘关键少数’在法治建设中的关键作用”⑲, “关键少数” 始终是强调重点。 习近平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重要论述中, 始终强调将克服个人主义、 官僚主义及本位主义等思想作为提升 “关键少数” 民主素养和塑造“关键少数” 党性修养的基本要求。 习近平多次强调, 新形势下必须着力解决党员干部中的贪污腐败、 脱离群众、 形式主义、 官僚主义等问题, 要求全党必须警醒起来, 打铁还需自身硬。⑳三是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凝聚社会共识的 “民主大家庭”。“以和为贵” “大同世界” 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和” 文化的生动写照, 全过程人民民主中要求的民主参与、 民主协商亦体现了 “和” 文化的优良传统。 在民主协商的实践操作中, 我国已建立了 “政党协商、 人大协商、 政府协商、 政协协商” 等多样化的协商渠道, 形成了民主协商的共识。

三、 历史经验、 历史跃迁与历史担当的三重交汇

从人类民主政治文明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脉络来看, 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了人类民主政治制度的形态与样式, 在推动人类民主政治发展中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在凝练社会主义民主话语中实现了概念性变革, 具有显著的历史继承性和历史创造性。 这个特征大致包含了三重历史视野: 从历史经验视野看,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国际共产主义民主运动史的当代延续; 从历史经历视野来看, 全过程人民民主贯穿于中国革命、 建设、 改革和新时代发展的全过程; 从历史担当视野来看,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实现 “两个百年奋斗目标” 的制度保障。 三重历史视野横跨过去、 现在和未来三个维度, 聚焦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三个篇章, 分析习近平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总体视野的历史视野, 可进一步阐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独创性贡献。

( 一) 历史经验: 环顾世界,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国际共产主义民主运动史的当代延续

从历史经验看, 即聚焦国际共产主义民主运动史, 习近平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中国化表达。 “民主” 一词起源于古希腊, 而民主政治建设是人们民主运动历史经验的产物。 随着民主运动的开展, 对民主的理解存在越来越多的争议和矛盾。 西方资产阶级将 “民主” 狭隘地理解为 “投票式民主”。 殊不知, 这种“投票式民主” 是由西方资产阶级的资本所操控的,只不过是在虚情假意地迎合民众意愿, 究其实质,就是一种民主作秀。 马克思从唯物史观出发, 彻底撕裂了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笼罩在社会正常关系上的温情面纱, 深刻揭露了西方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的内在虚假性和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潜在风险。 马克思提出: “民主制是国家制度一切形式的猜破了的哑谜”。㉑1843年, 马克思还预言: “无产阶级宣告迄今为止的世界制度的解体, 只不过是揭示自己本身的存在的秘密, 因为它就是这个世界制度的实际解体。”㉒由此看出, 早在 18 世纪, 马克思、 恩格斯已然深刻洞见了民主制是人类政治文明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前进方向。 列宁也从历史经验的眼观出发, 明确提出: “只有共产主义才能提供真正完全的民主”。㉓自 1848 年 《共产党宣言》 发表以来, 马克思、 恩格斯就已廓清了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本质、 来源以及资产阶级与人民关系等问题上的重重迷雾, 实现了社会主义国家权力归属问题上的正本清源, 杜绝了国家权力的异化, 为国际共产主义民主运动的发展壮大播下了火种, 为其他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理论遵循。 面对世界百年变局和国际疫情交织叠加的复杂形势,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 跳出原有的民主政治建设视角, 提出 “全过程人民民主” 的时代化、中国化理论成果, 以国际历史视野推进国际民主政治建设进程, 构建国际民主政治发展新秩序。 习近平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重要论述不仅为推动国内民主政治建设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托, 也为促进国际社会民主政治文明朝着更为公平正义的方向前进提供了中国智慧, 是中国积极追求公平正义和捍卫民主权利的制度性探索。

( 二) 历史跃迁: 立足国内, 全过程人民民主贯穿于中国革命、 建设、 改革和新时代发展的全过程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 贯穿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 建设、 改革和新时代发展的百年实践进程中,经历了从无产阶级民主主张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话语演进与创新性转换, 在提升个人民主素养、 淬炼 “关键少数” 党性、 凝聚社会共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回眸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 总结中国式民主建设在党百年奋斗历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 可以发现,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完成了消灭阶级剥削和压迫、 争得人民民主的历史任务, 社会主义过渡和建设时期构建了人民民主,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实现了人民民主的发展, 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实现了人民民主的历史性跨越的时代性升华, 开创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崭新局面。

从中国革命、 建设、 改革和新时代发展史的历史经历来看,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新时代党持续推动民主政治建设的新形态和最佳选择。 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共产党就为争取人民民主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创造性地提出了 “三三制” 等体现中国式民主特色的早期民主制度。 在社会主义过渡和建设时期, 基于社会任务的变化, 人民民主的话语表达策略体现出探索性和开创性特征, 实现了从价值理念倡导向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民主集中制等国家制度体系的革命性转变。 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在总结上一个历史时期经验的基础上, 人民民主的策略表达体现为民主与集中、 民主与法治的统一等。 党的十八大以来, 中国共产党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民主政治的殷切期待,基于对过去民主政治建设的反思和总结, 不断加深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思考和实践认知,提出了一系列民主理念。 2012 年, “协商民主” 第一次被写入党代会报告; 2013 年, 明确 “协商民主” 具体内涵, 恢复并创新了双周协商座谈会制度; 2019 年, 习近平在上海虹桥街道考察时, 首次提出 “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 所有的重大立法决策都是依照程序、 经过民主酝酿, 通过科学决策、 民主决策产生的”㉔; 2020 年, 中共中央宣传部以 “全过程民主优势多” 为标题, 全面论述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的特点与优势㉕; 2021 年7月,习近平明确提出: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㉖;2021 年11月,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三次提到全过程人民民主。㉗历史已然证明并将继续证明, 中国共产党一直在探索人类民主政治的形态, 并适应历史潮流,提出了 “全过程人民民主” 这一崭新的原创性概念。

( 三) 历史担当: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民主基础

四、 结语

全过程人民民主突破了以往西方学界研究民主问题的狭隘境界, 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了新发展阶段。㉛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一种发展型民主, 是在汲取人类民主政治文明精华、 赓续中华民族优秀政治文化和民本理念、 深谙未来民主政治发展之道的基础上形成的理论成果,与马克思主义民主观相融, 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践相契, 与民主文明发展史相交, 是对西式民主的理论升华和实践超越, 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发展规律的系统总结与高度凝练。 习近平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重要论述具有理论性、 实践性和历史性, 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民主政治建设理念, 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理论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 体现了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模式问题的思想探索和对实践主题的理论回答, 具有鲜明的总体性视野和突出的原创性贡献。 需要指出的是, 虽然理论、 实践和历史构成了习近平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重要论述的三个维度, 但这三个维度之间不是相互孤立的静止存在, 而是相互融通的 “动态整体”,统一于人类民主政治文明发展和中国式民主政治建设的伟大实践中。 深而论之, 习近平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重要论述是一个整体性的 “大民主观”, 并非单纯就民主谈民主, 而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等密切相关。 这启示我们, 在研究习近平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重要论述时, 必须确立总体性视野, 既要把握其具体观点, 还需要运用系统思维把握其整体思想价值, 坚决抵制虚化马克思主义在党和国家指导地位的庸俗实用主义和强烈否定中华民族优秀基因传承的历史虚无主义。

注释:

①⑬⑮㉖ 习近平: 《在 庆 祝 中 国 共 产 党 成 立 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求是》 2021 年第 14 期。

②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 1 卷, 人民出版社 2009年版, 第 11 页。

③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 4 卷, 人民出版社 2012年版, 第 389 页。

④ 《列宁选集》 第 4 卷, 人民出版社 2012 年版, 第32 页。

⑤ 《列宁选集》 第 3 卷, 人民出版社 2012 年版, 第201 页。

⑥ 《列宁全集》 第28 卷, 人民出版社 2017 年版, 第168 页。

一。其运行的可靠性会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稳定性,为此,学术界也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6-11]。总结已有的文献报道,可以发现,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新型直流模块拓扑[7-9]和MPPT跟踪控制[10-11]等方面,而关于防孤岛控制的研究还鲜有文献报道,这就降低了其实际应用价值。

⑦⑧⑱ 《邓小平文选》 第 2 卷, 人民出版社 1994 年版, 第 175、 175、 124 页。

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 学习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2021 年版, 第 93 页。

⑩ 中共中央宣传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 学习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2019 年版, 第 1 页。

⑪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 3 卷, 人民出版社 2009年版, 第 228 页。

⑫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 1 卷, 人民出版社 2012年版, 第 413 页。

⑭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 3 卷, 人民出版社 2012年版, 第 228 页。

⑯ 《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加强选举全过程监督》, 参见 《人民日报》 2021 年 11月 6 日。

⑰ 《毛泽东选集》 第 2 卷, 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526 页。

⑲ 习近平: 《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20 年, 第 167 页。

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外文出版社 2014 年版, 第4 页。

㉑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 1 卷, 人民出版社 2012年版, 第 298 页。

㉒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 1 卷, 人民出版社 2012年版, 第 15 页。

㉓ 《列宁选集》 第 3 卷, 人民出版社 2012 年版, 第201 页。

㉔ 张天培: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诠释》, 《人民日报》 2021 年 10月 10 日。

㉕ 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 《中国制度面对面》, 学习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2020 年版, 第 60—63 页。

㉗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人民日报》 2021 年 11月 17 日。

㉘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第 2 卷, 外文出版社 2017年版, 第 56 页。

㉙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上),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5 年版, 第 144 页。

㉚ 习近平: 《以史为鉴、 开创未来, 埋头苦干、 勇毅前行》, 《求是》 2022 年第 1 期。

㉛ 张峰: 《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探源》, 《前线》2022 年第 3 期。

猜你喜欢
全过程民主理论
全过程造价控制与管理在工程中的应用
坚持理论创新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神秘的混沌理论
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下的工程造价控制分析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土建工程中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有效应用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让创新贯穿深化医改的全过程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