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万源市人社局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深入企业了解分析其经营现状及用工需求情况,并制定服务措施,打造快捷、便利、尊商、安商的良好发展环境。
今年以来,达州万源市人社局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服务效能,通过搭建供需平台、助力企业用工稳定、提升企业职工技能水平等手段,当好企业的“娘家人”,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企业用工需求总体稳定。今年,万源市企业用工需求总体稳定,岗位较往年有所增加,主要体现在制造业、服务业等企业由于新投产、扩产和订单需求增加,用工数量均有增长。需求缺口约为2100 人,多为操作工、缝纫工、打磨工、包装工。
岗位技术含量普遍不高。从产业来看,全市企业多集中在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劳务建筑、销售商贸等产业链下游,生产线工人缺口较大,约占岗位需求的70%,年龄要求一般在22-50 岁,对学历基本不做限制;机械与装备制造、锂电及新材料、油气盐化工和电子信息等种类的企业占比约20%;互联网行业基本为广告、教育培训、电脑数码等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岗位需求占比不足10%。
薪资福利等水平较低。从薪资待遇来看,管理人员工资约6000 元/月,普通工人约3500 元/月,技术工人约5000 元/月。从保障配套来看,只有部分企业提供岗位培训服务,一些企业未为职工购买五险一金。
探索推进“互联网+就业”模式。依托达州市公共招聘网、“万源市就业局”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推送就业信息,实时共享相关就业资讯,加速人才对接和储备。今年,全市已开展招聘活动5 场次,参加企业130 家,涵盖销售、餐饮、安保、制造业等多个领域,提供岗位3000 余个。同时,借助东西部劳务协作政策红利,将务工人员“点对点”输送到浙江省杭州市、宁波市等务工地点,共输送150 人次。
实施“互联网+技能培训”的方式。支持中小微企业自主组织职工开展与本单位业务技能相关的线上培训,已有8 家企业的351 人结业,发放线上培训资金28.08 万元。
扩大见习规模,减轻用工负担。共开发22 家青年见习基地,可提供见习岗位100 余个。同时组建全市就业见习人员储备库,对有见习需求的高校毕业生开发合适的见习岗位,对属于就业困难的高校毕业生,通过“见习+ 公益性岗位”的模式给予就业援助。
本地企业吸纳就业能力不强。万源市企业数量较少且规模偏小,大部分企业用工环境不优、劳动强度较大、工资待遇不高,无法吸引年轻的农民工就业。
就业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全市“4050”人员、残疾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尤其是农村贫困劳动力等就业困难群体文化水平、就业技能水平整体偏低,难以满足大部分企业的技术及管理型岗位要求,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
专业技术人员短缺。目前制造业普遍存在技术人员短缺问题,特别是焊工、冲压工、机修工等专业技术性较强的岗位人才缺乏。另外,具有专业技术的大学生跳槽频繁,企业留不住人。
畅通信息渠道。探索建立国企、企业联合会、行业协会、商会与民企的对话机制,相互分享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体验与经验。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优化基层就业服务中心、人力资源市场、人力资源网等公共平台,进一步拓宽信息交互渠道,建立从企业到个人双向互通的供需信息传导体系。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条渠道开展专项招聘,“点对点”解决部分企业人才短缺和“招工难”问题。
加强技能培训。加大企业学徒制培训、线上培训的奖补力度,鼓励企业根据用工缺口定向培养紧缺的技术技能人才。
加大援企稳岗力度。落实对不裁员或少裁员企业的稳岗补贴,帮助企业开发更多的工作岗位,稳定就业;税务部门继续落实好涉企税费优惠政策,对于能够直接减免的各类税费等,调整繁琐的申请程序,抓好普惠性政策落地落实。同时延续部分惠企政策时效,侧重对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保障吸纳大部分就业的民营市场主体稳定。
强化主体意识。引导企业树立主体责任意识,提供合理的薪资待遇,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创造安全有序的生产环境。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增强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依法保障员工权益。
推动企业转型提效。鼓励企业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推动企业产权多元化、治理规范化、管理科学化,增强企业竞争实力和发展活力。引导企业提高生产线自动化、智能化、机械化水平,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附加值,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增强企业盈利能力和人才吸引力。 (供稿单位/万源市人社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