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勇 马磊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如何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人社公共服务有效供给,需要准确把握建设群众满意的人社公共服务体系的内涵和要求,确保在疫情常态化防控下,人社公共服务能有效供给。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如何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人社公共服务有效供给,需要准确把握建设群众满意的人社公共服务体系的内涵和要求,着力推进疫情常态化防控下建设群众满意的人社公共服务体系。
成都都江堰市结合辖区人口分布及城市布局,已建成以1 个市级就业社保综合服务中心为主体、11 个镇(街道)就业社保服务站为支撑的服务体系,标准化平台建设实现全域覆盖;打造镇(街道)、社区就业社保服务大厅,全市统一配备电脑、打印机、查询机、读卡器等办公设备1553 台;每年统筹解决各就业社保服务中心(站)的VPN 专网运维经费,建成“12333”标准化咨询室,设立6 个人工座席,电话咨询接听率达96%以上。
社区业务经办仍存在短板。社区业务经办是实现群众“就近办、马上办”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都江堰市113 个社区已实现人社业务网络、硬件全覆盖,但因全市网点较多,后期维护资金投入不足,同时受网络维护专业化限制等原因,导致社区网络、硬件维护不到位的情况时有发生。同时,大部分社区负责人社业务经办人员需同时兼顾计生、民政等工作,而人社业务较专业、系统、庞杂,需专职人员经办,社区经办人员疲于应付的问题仍然突出,导致人社业务在社区经办质效不高。
行政区划调整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都江堰市进行行政区划调整后,一方面,行政资源的调整有利于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另一方面,行政区域调整后可能会导致人社经办体系空间布局上需重新进行优化调整。同时,都江堰市人社业务劳动保障业务办事处也在事业单位改革中进行了调整,涉及的业务经办人员全部划转到各镇(街道)。为保证各项工作“不断档、不脱节”,需加强与各镇(街道)以及相关部门联系,巩固前期人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成果,重新构筑起新的业务经办管理模式,这些也为构建新的人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产业功能区人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亟待加强。目前,人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主要是针对行政区划布局而产业功能区建设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如何重新审视现有人社基层服务网络,转变以行政区划布局的模式,紧跟产业发展和功能区建设需要,进一步优化布局人社基层网点,整合力量资源、优化服务功能、提升服务质量也是下一步需解决的问题。
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思维破解人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瓶颈。人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要紧跟信息化时代步伐,充分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思维以及网络技术,强化部门联动。深度挖掘人社部门工作与互联网相融合的发展潜力,促进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才服务等工作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拓展线上办理渠道,提升服务智慧度和便捷度,努力实现“办事不出门”“办事不出功能区”,有效破解人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瓶颈,构建起新的人社公共服务供给体系。
以功能区品质提升为导向,创新人社公共服务体系。结合功能区空间布局和管理机制改革,重新审视现有人社基层服务网络,转变以行政区划布局的模式,紧跟产业发展和功能区建设需要,整合力量资源,优化服务功能,提升服务质量。同时以惠企利企便企和惠民利民便民为工作导向,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人社服务企业信息平台。
优化人社公共服务,保证疫情期间业务“不打烊”。以“互联网+人社”作为支撑,强化疫情期间人社业务网上办理,深入推进“马上办、网上办”,将社会保险、就业培训、用工招聘等人社业务“搬”到网上,并梳理出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精心编制人社业务网上操作指南,通过各种政务新媒体大力宣传。依托覆盖全市的11 个镇(街道)就业和社会保障中心下放人社业务经办权限,让需到现场办理业务的群众能“就近办、一次办”,有效减少人员聚集风险,降低疫情防控风险。同时,着力提升人社系统干部职工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增强网上业务经办能力,提升为民服务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