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强
成都市温江区人社局秉承“调解办案,调裁结合”理念,着力探索劳动争议立案前疏导机制,持续提高办案质量,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持续贡献人社力量。
2021 年,成都市温江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共立案受理案件1676 件,同比增长81%;审结案件1676 件,结案率达100%。其中,撤诉结案449 件、调解结案401 件、裁决结案826 件,劳动争议调解率达50.71%;共为1676 名劳动者挽回经济损失3775.42 万元。
地域分布特点。2021 年,温江区劳动争议案件分布呈现出“较为集中、多点分布”的特点。分布最为集中的前三个镇(街道)占比70%以上,其余6 个镇(街道)合计占比不到30%。
案由分布特点。劳动争议案件呈现出“类型多样化、诉求多元化”的特点。劳动争议案件的诉求分布在劳动报酬、经济补偿金、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工伤赔偿以及确认劳动关系五个方面,其中劳动报酬类型案件占比最高,达到33.7%。不少案件还呈现出多种诉求叠加、群体纠纷多发等复杂情况。
行业分布特点。劳动争议案件呈现出“服务行业多发频发”的特点。服务行业类型案件占比最大,达49.2%;制造行业、建筑行业分布在中位区间;销售行业、网约行业均有涉及。
受疫情冲击等影响,企业承压较大。2021 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产业结构调整等影响,企业转型缩岗、效益下滑现象较为普遍。尤其服务行业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用人单位通过压缩劳动力、迟支劳动报酬、不缴纳社保等形式降低成本,劳资关系日益紧张。
用工主体法治观念淡薄,用工不够规范。部分企业经营者法治观念淡薄,无视或规避劳动法律义务。主要表现为用人单位未严格建立用工管理制度、未依法订立劳动合同或解除劳动关系、与劳动者签订各种不同形式的兼职协议等,用工管理不规范导致劳动关系纠纷多发。同时,用人单位主体责任意识的缺位导致安全管理不到位、安全隐患增多、工伤事故频发。
劳动者维权意识提高,调裁难度加大。近年来,劳动者依法维权意识显著提升。同时,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的“零门槛”和“零费用”让劳动者维权便利,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成为劳动者采取的最主要、最直接、最快速的维权方式,劳动仲裁案件逐渐呈现出诉求内容多元、诉讼请求金额大、累诉现象多发、律师参与比例高等特点,调裁难度持续增加。
社会诚信缺失,恶意诉讼行为增多。一方面,部分企业利用诉讼技巧,通过虚假陈述、隐匿或伪造物证、强迫在职员工伪造人证、组建关联公司混淆实际用工主体等手段,进行恶意诉讼和拖延诉讼,逃避法律责任。另一方面,部分劳动者诚信缺失,滥诉缠诉。主要表现为推诿拒签劳动合同后又向企业索要双倍工资、拒绝参加社保置换现金后又以企业不缴纳社保为由索要经济补偿等,浪费仲裁资源,导致仲裁院案多人少矛盾愈加凸显。
要达到提升仲裁质效的目的,就要对标省级示范仲裁院,种好“责任田”。提升仲裁“线下”建设,打造“功能齐全、场所适用、设施完备”的办公环境和标准化仲裁庭。提升仲裁“线上”建设,运用“互联网+”技术手段,打造集政策宣传、仲裁进度查询、文书送达等功能为一体的仲裁微信公众号,提升仲裁流程、庭审、调解员管理等信息化水平,以信息化建设带动仲裁院的规范化管理。
要缓解案多人少的矛盾,就要抓住案前调解,增加“疏通器”。
按照“鼓励和解、强化调解、不用仲裁”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温江区劳动纠纷“一站式”联调中心的前置化解作用、“石老师工作室”在劳资领域调解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同时密切联系镇(街道)调解委员会和企业调解组织,通过建立案件分类处理制度,实行繁简分流,启动简易案件优先调解快速处理,积极组织劳动纠纷案前调解,畅通法院司法确认渠道,积极引导当事人通过非诉讼方式解决劳动纠纷,确保将大多数劳动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实现劳动争议案件缓增长、促下降的目的。
要解决“法治观念淡薄”的问题,就要用好普法宣传这个“播种机”。把劳动争议仲裁庭作为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重要阵地,通过公开开庭、以案说法、法律大讲堂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等。同时,搭乘“360 号就业社保便民服务直通车”,加强对企业和群众的普法宣传,切实增强全社会普法守法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