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雪
(中共大庆市委党校,黑龙江 大庆 163311)
黑龙江省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先后形成了以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主要内容的红色精神,这些红色资源都是黑龙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激励一代又一代龙江人奋勇向前、不断拼搏的不竭动力。
自1997年到现在,黑龙江共有包括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东北烈士纪念馆、铁人王进喜同志纪念馆等在内的13个由中宣部命名的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除此之外,还确立了90余个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人民群众,尤其是对未成年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重要场所。
多年来,无论是省委省政府还是各地市委、政府,都认识到了红色革命遗址对地方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性。所以,无论是对原有红色革命遗址的维护还是探索发现新的红色革命遗址工作都在持续进行。各地市还根据地方的红色文化特点,修建了众多以展示革命英雄人物事迹或者红色精神为主题的纪念馆。比如,2001年正式对外开放的侵华日军虎头要塞遗址博物馆;2006年正式对外开放的铁人王进喜纪念馆新馆;2015年重新修建的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等。这些遗址和场馆的维护和修建为弘扬龙江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提供了丰富的载体。
自2004年开始,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连续下发了 《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 《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 《2016-202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这足以看出国家对发展红色旅游的重视。黑龙江是较早开发红色旅游线路的省份之一,早在第一份纲要颁布后,就根据本省实际编制了《2006-2010年黑龙江省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对黑龙江红色旅游业发展起到了指导和推动作用。各地市根据《纲要》要求,建设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旅游景区。黑龙江现有23家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其中“哈尔滨——阿城——尚志——海林——牡丹江”红色之旅入选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2021年,为了庆祝建党100周年,省文旅厅通过对黑龙江红色旅游项目重新梳理整合,推出8条精品红色旅游线路,主要有“抗联英雄林海雪原”红色之旅、“大庆精神大国重器”红色之旅、“北大荒到北大仓”红色之旅、“抗战第一枪——抗战最后一枪”红色之旅、“抗联诞生地”红色之旅、“二战胜利”和平之旅、抗联记忆红色之旅、新时代红色文化体验之旅[1]。
黑龙江各地围绕建党、建军、建国等重大节假日、世界范围内重要战争纪念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了一系列红色文化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响应党中央号召,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红色文化主题教育活动。各地积极发掘红色文化资源,深入挖掘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内涵,注重在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部队、学校等充分利用红色革命遗址,开展革命理想信念教育及重温入党誓词等活动。实践证明,红色文化资源的有效利用,对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
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除了发掘红色革命遗址与修建各类纪念场馆以外,还可以将文学、艺术作品作为传播的载体和工具。近年来,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深入发掘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从政府角度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联合各界打造了一批红色艺术作品,包括电影 《萧红》、电视剧 《松花江上》、戏剧 《鹤鸣湖》、歌曲 《爱中华》、广播剧 《中国有个北大仓》 等[2]。这些艺术作品对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好地体现和宣传红色文化精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黑龙江红色文化产生的独特背景使大多数革命战争时期留下的红色文化的对外展示宣传形式受到限制,特别是经过初步旅游产品开发后,形成的旅游形式大多集中在参观纪念馆、名人故居、烈士陵园等。这些旅游形式对游客来说,方式单一、参与性和互动性低,无法点燃游客的热情。红色旅游和一般景点游玩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游客可以通过游览了解红色文化历史,起到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但是参观形式千篇一律,旅游项目陈旧落后,就难以加深游客对红色文化的理解与认识,达不到预期的爱国主义教育目的。另外,旅游线路分散也不利于红色精神的弘扬。比如,东北抗联精神是起源于革命战争时期,战争呈多地多点爆发的特点,为我们留下的历史遗址都比较分散。再加上我省地形较为特殊,很多战役都是在崇山峻岭间打响,就造成了各遗址间距离远、路线分散的局面,这种情况就导致很难发展集中化、规模化的旅游形式。
开发龙江红色文化资源,弘扬龙江红色精神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人才是将红色文化做大的基础更是将红色文化做强的关键。当前,黑龙江省红色文化资源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缺少下列人才:
首先,缺少管理人才。从事红色文化相关产业的管理型人才需要全面熟悉和掌握红色历史,才能帮助其深入研究和开发红色文化资源,但是现阶段无论是省文旅厅还是各地市文旅局的领导干部中,专门从事红色文化研究的人数非常少,具有从事文化相关产业工作经验的也只占非常小的一部分。
其次,严重缺少的就是直接从事红色文化研究或专业红色旅游讲解接待工作的基层工作人员。红色文化研究与开发是有自身独特性的,各地市由于薪资待遇不高等问题,很难吸引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人才即专门从事红色文化资源的发掘和保护工作,从事讲解和接待的工作人员也面临相同的问题。红色文化讲解员的从业要求是高于普通景点导游的,他们不仅要能讲,还要了解整个省内的红色文化,甚至要掌握全国的红色文化历史。
最后,缺少专门从事红色文化研究的学术型专家和从事文艺创作的专业型艺术人才。学术型专家的缺失会减缓对红色文化历史进行深入挖掘的进程,也会削弱红色精神的影响力。专业型艺术人才的缺失,会导致艺术作品创新能力不足,加大弘扬红色精神的难度。
黑龙江省红色精神弘扬传播载体面临和红色旅游产品相同的问题,就是形式单一、内容不丰富。现有的传播载体多集中在修建各种纪念馆和烈士陵园上,这种搬不开、拿不走的形式限制了文化传播的广度。近年来,虽然也投资开发创作了一批红色艺术、文学作品,有一些也获得了国家级奖项,但在民间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依然很小。通过艺术、文学作品的形式宣传红色精神的思路是好的,但更重要的是如何让大家透过这些作品更好地了解黑龙江省的红色文化,增强龙江的文化软实力,这是现在黑龙江省面临的困境。
以红色文化为基础发展的红色旅游与常规旅游不同,红色旅游更注重发挥其爱国主义教育功能,注重通过参观了解历史、了解爱国主义精神,所以,很多景点或者景区都是免费对外开放的。但是每年财政拨款数量有限,社会捐赠更是少之又少,很多较小地市根本无法做到对场馆以及景区的日常维护,更不要说扩大景区规模。除此之外,很多红色文化资源分布在山区,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修建配套的基础设施,如,停车场、公共卫生间等,但现在红色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并不完善,这也进一步制约了红色精神的弘扬和传播。
因为黑龙江省的红色文化资源分布较为分散,又多以场馆为主,所以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必须注重资源整合,在原有旅游路线基础上,打造一个连点成线、多线带面的红色文化旅游品牌。比如,黑龙江省冬季的冰雪旅游在全国甚至是全世界范围内都有较高知名度,夏季又是不可多得的避暑胜地,以冰雪和避暑为主题的旅游品牌已经成为黑龙江的旅游业名片。黑龙江可以依托这一品牌优势,将红色旅游与其相结合,形成全新的旅游体系。
通过开发红色文化资源,弘扬红色精神,还要做到文旅结合,打造具有龙江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由省文旅厅牵头,联合各地市文旅部门,从整体上规划旅游路线和旅游景点,用自然风光、生态旅游、民俗风景等资源将不能构成专线的红色资源连接起来,不仅能丰富旅游产品的内容,还能让游客在休闲娱乐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打破传统红色旅游的单一内容,进一步增强红色旅游的吸引力。这种综合性的文化旅游品牌既将红色文化与冰雪旅游、生态旅游、养生度假旅游、避暑休闲旅游、民俗旅游紧密结合,也形成了一套全新的旅游体系,进一步促进红色精神的有效弘扬。
在红色资源开发过程中,要注重以下三种人才队伍建设。首先,要加强管理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从事红色文化研究的学术型人才走向管理岗位,与相关高校及科研院所达成战略合作,既可以从学生时代开始培养,也可以直接从高校或科研院所的管理层中选调具有红色文化开发研究经验的领导干部到相关部门担任具体职务。只有打造一支专业能力强、管理能力高的领导干部队伍,才能全方位地把握红色文化的发展方向,促进红色文化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其次,要提高薪资待遇,吸引更多从事红色文化研究或红色旅游讲解接待工作的基层工作人员。一个行业是否能吸引更多的从业人员最主要的条件之一就是发展空间和薪资待遇问题。一些学术型人才觉得基层的讲解服务工作没有发展前途,薪资待遇低,不愿意从事相关工作。而愿意从事讲解工作的人又缺乏相关的文化基础,很难将讲解工作做出新意做出特点。所以,要相对提高基层从业人员的薪资,并且给予其晋升的空间,让那些具有红色文化知识基础的人才愿意从事基层工作。最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人才引进计划,既要引进知名的研究红色历史的专家学者又要引进文艺创作人才。知名专家学者能够帮助黑龙江省提升对红色文化的研究深度,为进一步弘扬红色精神提供理论支撑,学术成果也能提高龙江红色文化在全国范围内的知名度。文艺创作人才更是对创新文化艺术形式起决定性作用,如果无法做到让其扎根龙江、常驻龙江,也可以实施“人才暂住”计划,为能深入龙江进行采风创作的文艺创作型人才提供良好环境,并对创作出有一定影响力的文艺作品的个人或团队给予政策支持、奖金鼓励。
弘扬红色精神不仅要让精神走出去,还要加强省内人民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文化自信。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在全省范围内定期开展红色文化宣传教育,比如,开展龙江“四大精神”宣讲会,让宣讲进校园、进课堂、进社区、进企业;举办流动展览,让历史展馆内的文物走进人民群众,使展出形式更加多元化。总之,要让全省人民全面了解省内的红色文化,让红色精神融入龙江人民的血液之中,继承优秀的红色文化基因。宣讲会和流动展览馆在省内取得效果后,进一步实施“走出去”战略,在全国范围内开启巡回宣讲、展出活动,吸引更多的人来龙江旅游学习。
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龙江红色文化知识、红色故事竞赛,举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研讨会,北大荒精神交流论坛等,为弘扬龙江“四大精神”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文艺创新型人才根据龙江红色文化特点,创新研发艺术精湛、思想精深、制作精良的文艺作品,比如,红色题材的电影、电视剧、舞台剧、音乐剧等。树立精品意识,从提升文化知名度的角度开发红色文化资源。
无论是资源的开发还是精神的弘扬,都离不开政府的资金扶持。首先,在开发红色旅游资源时,政府负责对公共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如,针对山区的革命遗址,就必须要修建好便于通行的公共道路。还要加强对革命遗址周围农村的美丽乡村建设,特别是遗址所在地的村镇,除了做到基本的村容整洁以外,还要在村镇安放红色文化宣传牌,介绍革命烈士事迹等,让整个村镇都散发出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对公益类的纪念馆和烈士陵园,每年都要根据具体的维护情况拨付相应的专项基金,用于场馆的日常修缮工作。对处于老城区的纪念场馆,也应由政府牵头,对周围的停车场、公共卫生间等基础设施进行统一规划,拆除一些老旧房屋,为参观者提供一个便利的参观环境。其次,采取政企合作的方式招商引资,在保持爱国主义教育、民族文化、龙江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大方向不变,保护历史遗迹不被破坏的情况下,允许企业进行一定程度的开发。比如,在红色革命遗址区域,开发商业酒店、购物中心,设立红色文化体验中心,模仿抗战时期游击战的形式,在山林间开展野战体验项目等。这样不仅能吸引更多的参观者前来游览,还能增强红色文化项目的参与性,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红色旅游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