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可卿,曾土花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党的建设教研部,广东 广州 510053)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从十个方面全面总结了建党百年的历史经验,即“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1](以下简称“十个坚持”)。“十个坚持”是一个内涵丰富、意义深刻、联系紧密的系统整体,可以从理论、历史和现实三个维度进行深入理解和把握。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建党100年来,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的主要任务都是围绕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题来布局和展开的,形成了“十个坚持”宝贵的历史经验,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活动的主体。自党成立之日起,就把人民写进党章党规文件中,就把解放人民、为人民谋幸福融进党员干部的血液里。党的一大党纲就提出要把产业工人、贫困农民以及广大士兵凝聚组织起来,为实现人民解放而奋斗,并规定党的重大政治使命是实行社会革命,决定以开展群众的革命斗争为党的中心工作。1922年7月,党的二大从政治上思考党和人民的关系,提出党本质上是一个“群众党”,并部署了党深入群众的具体举措。1928年7月,党的六大深度讨论了革命视域下的群众工作,作出了“争取群众是现时的总路线”[2]的重大政治论断。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要求画好党的事业的“群众坐标”,把党群关系比喻为种子和土地的关系、鱼水关系、朋友关系、师生关系,深刻诠释了党群命运共同体关系。1945年,党的七大在阐述党的群众立场、路线、观点和方法的基础上,旗帜鲜明地提出党始终代表人民利益。新中国成立后,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自觉把为人民谋利益转化为努力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的实际行动。经过30多年执政的沉淀,党的十二大党章从利益关系的视角强调党创立的初衷就是为工人阶级以及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而奋斗,并“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3]。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人民至上,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总体来看,100年来,党始终站在人民立场上,始终把实现和维护人民利益作为党的事业的根本动力和着力点。
“十个坚持”是党领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经验结晶,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第一,“坚持党的领导”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属性,是党百年奋斗的政治保证,回答的是领导核心问题,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的领导的观点。第二,“坚持人民至上”是党的价值取向,回答的是“党为了谁”的问题,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价值观的观点。第三,“坚持理论创新”是党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回答的是党的事业的指导思想问题,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理论创新的观点。第四,“坚持独立自主”是党改造中国社会的精神特性,回答的是主体意识问题,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观点。第五,“坚持中国道路”是党开辟符合中国国情发展道路的内在要求,回答的是道路选择问题,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观点。第六,“坚持胸怀天下”是党生存发展的重要形式,回答的是国际视野的问题,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国际担当的观点。第七,“坚持开拓创新”是党破除发展困局的基本方式,说明的是发展前进的动力来源,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源泉的观点。第八,“坚持敢于斗争”是党应对困难挑战的精神力量,明确了党的实践活动的精神状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斗争的观点。第九,“坚持统一战线”是党赢得党外支持的基本路径,体现的是党的力量来源,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团结的观点。第十,“坚持自我革命”是党强身健体的根本路径,回答的是力量支撑问题,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的建设的观点。以上十个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神实质,也是百年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大地上结出的硕果。
如何坚持、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建党百年来始终不变的重大主题。“坚持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青春永驻的奥秘所在,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要求。100年来,我们党始终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党的事业、中国国情、传统文化以及时代特点之中,使马克思主义在党的事业发展中绽放,不断推动党的理论创新。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充分学习、吸纳和运用马列主义原理成功解决了中国革命问题,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结果,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新中国成立后,全党全国人民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道路和方法,并丰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改革开放以来,党在开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了科学发展观,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功解决了道路选择、理论发展和制度设计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征程中,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再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党的百年实践证明,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不仅是思想指导,更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指导。
“十个坚持”不仅是重大理论问题,更是党的百年奋斗实践的经验结晶,诠释了党的初心使命与责任担当,体现了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
“十个坚持”是百年来党的奋斗足迹的情景再现,每一条历史经验都是经过艰难探索和付出巨大代价换来的。当前,学习理解“十个坚持”,必须坚持大历史观,善于把每条经验放到近现代中国社会的环境下去考量。比如,“坚持党的领导”位于“十个坚持”的首位,这一条经验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高原则,在党史上也是有过深刻教训的。建党初期,由于对党的领导规律缺乏深刻的认识,我们党未能形成成熟的、稳定的中央领导集体,也未能形成坚强的、有威望的党中央领导核心,党的领导弱化和虚化,致使中国革命斗争处于忽“左”忽右的摇摆状态。直到1935年遵义会议,我们党才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在中央的领导地位,毛泽东在中央和红军中发挥了领导核心作用。此后,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革命势如破竹,不断取得胜利。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全党实现了新的团结统一。再比如,“坚持独立自主”是党与生俱来的政治基因和精神特质。党在成立之初,秉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靠中国人自己”的理念,提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思想,通过深入开展工农运动、土地革命等方式引导人民群众参加革命,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中苏关系的恶化事件,党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建设要靠自己,走中国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道路,书写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
“十个坚持”是党和人民置身于5000多年的时空条件背景下血泪、汗水、艰辛、鲜花交织的历史经验。因此,在阐释“十个坚持”时要善于挖掘历史底蕴。比如,在阐释“坚持理论创新”时,就要明确“两个结合”,即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5000多年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并且要找到结合的思路、路径和方法。再比如,阐释“坚持中国道路”时,就必须深刻把握党选择道路的思路和依据,包括5000多年灿烂文明的滋润、鸦片战争以来的180多年中国人民自救自立自强精神的感染、党成立100年来的卓越领导、新中国成立70多年的执政经验、改革开放40多年的开拓创新。
“十个坚持”是党领导人民改造中国社会、实现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历史经验,也是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体现了统筹党的事业和人民幸福,党、国家和社会,国内和国际,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坚持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等,使我们党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规律性认识达到新的境界。
“十个坚持”是党过去百年历史经验的“启示录”,也是指引未来的“方向标”。在新的赶考路上,我们必须始终以“十个坚持”为根本遵循,立足本职工作,不断开拓进取,奋力书写新时代新篇章。
“坚持党的领导”就要增强党的领导意识,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人民至上”既要在理论上把握人心是关系党的前途命运的根本问题,也要从实践上把为人民谋利益贯穿到工作的始终,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的难事要事,创造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坚持理论创新”就要把握马克思主义这个根本思想、坚持中国实际这个底盘、抓牢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这个纽带,并将三者有机贯穿起来,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用新理论指导新实践。“坚持独立自主”就要坚持中国道路由中国人自己走,中国事情主要靠中国人民来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由中国人民来完成。“坚持中国道路”就要聚精会神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心一意地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不要犯颠覆性错误。“坚持胸怀天下”就要树立国际意识,形成国际格局观,善于站在世界的角度看问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开拓创新”就要发扬创新精神,勇于突破自己,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把开拓创新作为干事创业的常态。“坚持敢于斗争”就要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始终把斗争作为党战胜困难的重要方式。“坚持统一战线”就要找到人民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实现中华儿女的最大团结,画出爱国统一战线的最大同心圆,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坚持自我革命”就要始终加强自身建设,清除妨碍党的先进性的要素,解决党员干部政治站位不高和本领不够的问题,排除影响党的团结统一的障碍,确保党始终是民族复兴的“定海神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