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琳
(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3)
信息化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正在改变着课程的改革方向。将信息化手段运用到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中扮演着主体角色,完成创品任务,帮助学生理解线上教学本质是开发学生的自主创作潜能。《国家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中指出:“要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全体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尝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努力构建优质教育的现代化。”职教教育的重点由以前的线下教学转变为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融合,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SPOC是MOOC的扩展,是以翻转课堂为载体,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满足了在大数据面前学生对于在线学习新知识的需求。如何有效地开展、挖掘这种创新的教学新模式,如何掌握其中的关键因素,如何有效地检验这一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如何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等,是研究的重点;如何打造高效的课堂教学,如何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是研究的难点。
翻转课堂2.0将“靶向式学习”和“创客精神”融入教学中,形成对早期翻转课堂的改进和升华,将专业知识的学习、个性化的培养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并入同一学习进程[1]。在PDCA循环下,SPOC与翻转课堂2.0共融的教学质量提高的过程是PDCA这个循环不断向前递进优化的过程,经过一次次的教学改进,为我们进行下一次的PDCA循环提供了依据。在每次的教学改进循环过程中,构成教学过程中的每一次的教学质量也在不断的优化改进。在PDCA循环下,将SPOC与翻转课堂2.0融合,相比较之前的教学模式,有以下几点价值与意义:
一是翻转课堂2.0相比较翻转课堂而言,将创客精神和创新发挥到了极致。作为实践教学平台,翻转课堂2.0强调了学习任务的关键性,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以及在课堂教学中的三种内化。这三种内化包含了学生在课前的准备阶段,课中的实施阶段,以及课后的评价阶段。课前准备阶段SPOC以职教云平台作为搭建的桥梁,将知识进行了前期的梳理,学生根据教师在钉钉群发布的教学方案,将课堂讲解的知识先进行早期的掌握,课前不懂的知识点做好笔记,思考解决的方法。课中学生根据课前的思考,结合老师的讲解,针对课堂的重点与难点进行二次巩固,这样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入,相比较之前的课堂教学,学生的自主学习性有了提高。课中老师通过早期课前的准备,对学生的初步学习能力有了了解,在课中进行任务驱动式教学时,能够进行分层教学,帮助学生发挥自身的潜力。课后的评价阶段融入了学生的学习态度、课上的学习创造力。这种融合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和个性化的创新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形成,为高等教育推广SPOC提供了借鉴[2]。
二是SPOC为翻转课堂2.0的实施提供了教学资源的丰富性和广泛性。学生可以通过SPOC学习到课前内容,在教学初期就可以将学习重点和难点进行初步划分和掌握,为后续课堂中进行知识的创造和创新打下基础[3]。
三是SPOC与翻转课堂2.0结合中,将PDCA模式融入其中。在学习中,将知识进行记录、展示,通过3D-Body解剖软件和职教云平台等信息化的技术手段的使用,帮助学生拓宽了知识面,帮助学生对知识加深理解记忆。在进行教学中,PDCA循环模式贯穿课堂教学中,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老师课后会进行梳理和更新,针对问题提出优化的方案,这些方案可以作为PDCA循环的初始,每一次课堂教学都为下次的课堂教学的改革提供了思路,经过每一次的PDCA循环,帮助课堂教学能够更加的贴合学生的需求,能够将知识点讲解得更加透彻明白。[4]
四是SPOC作为小规模线性课程,与翻转课堂2.0的融合,能将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合理运用。教师帮助学生更多的进行创新性的创造,同时在进行创造的过程中,能够把握学生的层次水平,更加有的放矢地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活动。在SPOC与翻转课堂相融合的教学理念引导下,尝试将SPOC与翻转课堂2.0相融合,整合成新的教学体系,在这个教学体系中,可设计5个教学环节的评价标准。教学参与过程体系、教学知识内容体系、教学活动是否多样化的体系、学生自身的个性化学习模式体系、过程性和终结性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体系[5]。
一是教学过程设计。翻转课堂2.0重聚形成了3个不同的学习阶段:知识准备和规划阶段、知识技能储备阶段、实现阶段。在准备和规划阶段,学生结合SPOC测试逐步构建知识意义,寻找灵感并规划创意等,完成知识的第一次内化。在知识技能储备阶段,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特点提供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指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完成知识的第二次内化。吸取课堂上老师讲解的重点,对课堂的重点进行重新整理,小组之间进行补充和修正后,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到知识的创新性。在实现完成阶段,通过小组间的成员配合,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团结协作意识,每个人分工不同,深化对知识的分析和应用,将知识进行拓展和深化,完成对知识的第三次内化。
二是教学内容体系设计。教学体系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问题的切实性、学科专业性、成果应用性、资源充分性、时间合理性,把控好教学内容设计。
三是丰富教学活动设计。将知识进行三次内化,帮助学生自主完成教学活动的设计,完成创品任务。
一是具体实施。SPOC与翻转课堂2.0共融的教学体系在高职院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中的实施: 《病理生理学》 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应用课程,选择 《病理生理学》 这门课程作为新的教学体系研究案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以发热课作为实施计划的章节。基于翻转课堂2.0融合PDCA循环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划分为3个阶段:课前知识传递阶段。帮助学生完成课前知识的准备,教师通过在职教云APP上发布课前关于发热的导学案,讲述发热的基本知识,学生通过职教云平台APP,自行观看课前导学案,针对课前导学案中的疑难点反馈到班级钉钉群,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列出课堂教学重点和难点。课中知识内化吸收阶段。针对学习的发热知识,将发热知识制定成项目教学任务,分配给小组,借助小组讨论、任务的分配完成,过程性评价考核课中完成情况。课后知识巩固发散阶段。找出适合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学生学习的平台,在职教云平台上,学生可以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个不同的阶段,随时随地进行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有别于之前的传统教学模式,以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相呼应进行,线上的导学案的分布、课堂中相关知识以动画的形式输出,通过课前、课中两个过程,针对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展开,课后针对知识进行拓展和延伸,通过课后开放式作业的布置,引导学生自主去完成知识的掌握运用。通过职教云平台,学生能够反复多次的进行知识学习,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死板,学习方式更为灵活多样。
二是进行评价。通过SPOC与翻转课堂2.0共融的教学效果反馈,进行评价的指标主要是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重点的掌握程度、进行创品创造时的学习态度和团队配合能力,以及在后续进行知识延伸阶段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教师通过职教云平台提供的实时学习过程进行痕迹管理,形成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包括学生课前导学案的学习情况、课程中视频和音频观看的数量和时间长短、教师发布的课中案例讨论参与情况、项目化的教学任务分配完成情况、课中小组互评、学生之间的互评等等。终结性评价学生的课后知识拓展情况和期末试卷的作答情况。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从教学资源的使用性方面、学生是否主动参与完成程度、课堂中项目化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的过程,评价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对于本堂课的反馈结果。教学活动的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在每一教学环节都遵循客观、全面、准确的原则。终结性评价方法主要用在学期末,以课堂的标准为参考,将知识进行卷面考试和实践操作两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的考查学生知识运用和掌握能力。
三是进行总结。SPOC与翻转课堂2.0共融的教学体系设计,针对课堂的教学质量进行全程监控和把握,不断通过PDCA循环来改进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在共融教学体系中,通过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一方面,不断总结优秀的教学经验,将这些经验进行教学团队的传承,制定出本门课程的教学标准;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每一次PDCA的循环找出课堂教学的不足,针对这些不足,尝试不断地改进和完善,从而进入到下一轮的PDCA循环,以期将这门课程不断地改进完善,创建精品课程。
翻转课堂2.0相比较传统的课堂教学而言,学生从以往的被动接受者变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自主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一次次的实践中,掌握课中的教学重点难点,自己去思考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每次教学出现的问题可以通过一次次PDCA进行优化,优化教学,优化对学生的评价体系,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到课堂学习的重要性,将学习作为一种兴趣,帮助学生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学生根据自身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自主选择线上的学习资源。同时,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时,在进行课堂教学授课时,进行后续课程建设时,都能够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来进行精品课程的建设与打造。通过课题研究,将PDCA与翻转课堂2.0相融合,对PDCA循环进行不断的优化和完善,对教学效果进行更加合理的评价、总结和深刻反思,为高职院校教师开展翻转课堂2.0融入PDCA循环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