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连明
当前,企业对车辆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在于综合素质,学生不仅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还要有一定的实践技能。然而现有的车辆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与车辆工程实践严重脱节,不能满足汽车行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有效途径,对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它在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车辆工程专业的教学规划有着重要影响。在这方面,相关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黄飞(2017)分析了在车辆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过程当中存在实验教学能力相对较差、设备仪器的利用率较低等问题,并提出了完善校内实验室管理、加强校外基地建设等措施。冯川(2018)针对地方高校车辆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以滨州学院为例,提出了构建“课程实验+专业实训”的组合实践课程体系,建造现代化实验室,多渠道扩展实践教学平台等措施。曹先洪(2019)在车辆工程专业人才需求标准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专业的实验室、定期举办科技创新竞赛培养学生自主实践能力等构建有效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车辆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本文结合某地方高校车辆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开展的实际情况,对车辆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进行研究,分析现有车辆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具体措施,以提升车辆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质量。
车辆工程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教学、构建系统的专业知识体系、培养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实践课程又是车辆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车辆工程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能否提高,取决于实践课程体系中的项目设置和教学组织是否能体现实践性和针对性。然而,目前大部分院校采用类似于现场观摩和验证演示的方式进行集中实践教学,这种注重验证的实践课程与未来从事职业的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并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大多数车辆工程专业的学生毕业后都从事具体的实践工作,为了提高车辆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质量,必须重视对其实践教学课程的设置。合理的实践课程应涵盖综合实践项目、创新实践项目和研究型实践项目,使学生能够在实践过程中运用自己的知识,从而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实践教学质量。
与理论教学相比,实践教学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然而,大学实验室的建设主要依靠财政支持,由于经费有限,实验室建设不完善也是当前车辆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的一个问题。校内实验室建设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资金不足,导致实验设备得不到必要的更新和维护,很多实验仪器都超过了正常使用期限,或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坏,导致实践教学活动不能正常开展,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另一方面,由于划拨的实践教学资金额度相当有限,使得所购置的实验设备数量有限,且购买的实验设备结构简单、功能单一,导致实验设备落后于当前市面上企业主流使用的设备。特别在使用大型贵重仪器时,往往由专业教师使用和操作,平时很少对外开放,学生使用的机会很少,仪器的利用率并不高。
车辆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适应新形势下汽车工业和汽车就业市场对人才的新要求,校外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不足也是影响车辆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许多高校在校企合作方面不够积极,往往局限于自身学校的开发建设,缺乏必要的校外合作,实践教学工作主要依靠学校的实验室,使整个教学工作计划不能按照教学实践的要求实施相应的实践教学项目。实践教学项目不能根据汽车行业的发展变化进行动态调整,使得实践教学内容滞后于汽车行业技术的发展。实践教学与市场需求存在不同程度的脱节,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车辆工程行业的发展方向,严重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实践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具备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还要求教师具备相应的实践经验。完成实践教学的高校教师必须具备从理论角度指导实践的能力,并且在实践中能熟练地运用理论知识进行规范化操作。然而,目前绝大多数高校车辆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师中,精通理论和实践的教师数量不足。存在实验课教学大多由理论教师承担的现象,这些理论教师普遍缺乏实践经验,大多都是毕业后直接到学校任教,缺乏在生产企业的实践经验,不熟练使用和维护仪器设备,不了解汽车行业的技术发展和人才技能要求,缺乏实践指导经验,拥有“双师型”资格的高水平实验教师数量则更少。
实践教学的任务和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具备工作所需的操作技能,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想在车辆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实践中体现教学改革的实施质量,就必须把加强实验课程设置作为教学体系改革的主要工作。在实验内容的安排上,不但要有一定比例的验证性实验,以保证学生理解和巩固知识;还应该有一定比例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良好职业情感和责任感的形成。
在进行实践教学具体项目体系设置时,首先,需要分析车辆工程专业未来从事的工作岗位,细分具体的能力指标点,确定实践教学目标;其次,依据所确定的实践教学目标,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深刻的提炼,按基本、专业和综合应用能力将实践教学内容划分为三个层次,并分层次设计若干个实训项目,将实践教学内容分散到各个实践项目之中,从而使各个实践项目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成为有机整体;最后,制订各层次实训项目的教学大纲和考核评价指标等教学文件,使得每个能力指标点都有具体的课程来支撑。这样才能保障专业教学实践能够按照实验课程体系要求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此满足车辆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工作实施需求。
校内实验室是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由于建设资金的限制,实验室建设存在一些不足,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因此,应加大资金投入,为实验室建设提供支持,提高车辆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质量。同时,鼓励教师通过自制实验仪器和自编实验指导教材等方式进行探索和创新,提高实验技术水平。还可以与企业积极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合作模式,企业为高校提供一定的实验设备,高校为企业输送毕业生,实现校企双赢,有效解决实验设备短缺和陈旧的问题。
此外,在实验室的有效利用方面,除了课堂实验课的正常教学使用外,开放性实验也应适当增加。开放式实验作为课堂实验的有效补充,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操作机会,调动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在开放实验室管理方面,应结合实验室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开放实验室管理体系,不仅要考虑实验设备和人员的安全性,还要考虑开放的灵活性。在实验室开放内容上,要与实践教学、科研、竞赛有机结合,注重基本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允许学生在通过设备使用和安全操作考试后,使用实验设备完成学科竞赛等项目。在提高实验设备利用率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科研竞争能力和学习兴趣,也可以为学校获得更多的科研成果和竞赛荣誉。
校企合作模式的构建是车辆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实施中最重要的改革途径,在加强校内实验室建设的同时,学校还应积极与相关汽车企业开展校企合作,拓展校外实践教学平台。校外实习主要是让学生接触真实的汽车行业,为学生的实践训练创造良好的环境,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的过程,以及各种操作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能力,为以后进入社会打下基础。学生可以在这些企业实习,学习企业的管理理念和生产技术,企业中实践操作能力强的技术人员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技能指导,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学校可以有目的地加强与优秀企业的合作,全面建设校企合作教学,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教学基地,与校内实验课程教学形成很好的互补,保证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需要。高校的教学管理者应该在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中为校企合作建设提供支持,利用其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的优势,为校外实践基地单位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通过科学指导和规划,推动校企合作联合培训效应,使双方长期友好稳定合作。
对于有较强实践性的车辆工程专业,高校应培养具有较高实践应用能力和理论水平的教师,专职负责实验室的管理和服务。必须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实践教学实力,落实先进的实践教学理念。实践型教师队伍建设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引进外部高技能人才,补充和提高教师队伍实力;二是对现有实习教师进行内部培训或外部培训。在外部人才引进方面,不仅要关注所引进人才的学历,还要注重对实践能力的考量。可以聘请在当地汽车企业有生产经验的工程师担任全职或兼职教师,讲解实验课程,指导实践和培训。此外,在现有教师培训方面,鼓励教师到车辆服务企业进行挂职培训,加强与相关车辆研究机构的沟通,分享实际教学经验,积极支持教师参加技能培训或技术交流会,使教师更多地接触汽车行业的技术实践,提高实践水平,使现有教师成为既有理论教学能力又有实践教学能力的“双师型”教师。
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作为学生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科技创新实践平台,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创新活动,增强学生的科研意识。对科研感兴趣的学生可以尽快融入专业教师的创新团队,接受科研方法的培训和指导,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与教师一起进行科研创新。同时,鼓励学生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参加科技竞赛,激发学生刻苦学习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学校应资助设立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室”,加强学生之间的技术交流,形成良好的专业学习模式和科技创新氛围,培养学生的专业爱好和团结协作能力。而且“工作室”内的优秀创新项目可用于参加大学生汽车设计创意大赛、智能汽车大赛、挑战杯等专业比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造性活动的能力,还可为学校争取竞赛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