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元
(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70)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1]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这一科学论断。这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新道路,是历史性与现实性的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特殊性和普遍性的统一,其中蕴含着深厚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揭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内在逻辑和规律,有助于我们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进过程中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四个自信”,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航船行稳致远。
纵观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都是在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奋勇拼搏、接续奋斗,在对发展模式科学性、合理性的不断追求中,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近代以来的中国现代化探索,是对处于新旧历史交替时期的中国命运即‘中国向何处去’的不懈求解”[2]。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这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文明古国。不甘屈辱的中国人民逐渐认识到实现现代化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重要意义,并进行了一次次有益尝试:“洋务运动”以“自强”“求富”为旗号,通过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训练新式海陆军、建立新式民用工业、创办新式学校等措施,推动了近代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促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以张謇等人为代表的开明人士鲜明地提出“实业救国”主张,兴办实业,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些尝试虽然最终告以失败,但是也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只有以科学的思想理论为指导,发动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人民革命,才能实现民族独立,才能为现代化在中国夯基立柱。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当时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中国知识分子中的先进群体指出了一条全新的道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准确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历史机遇,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浴血奋战,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历史,赢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新中国,扫清了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政治障碍。
从新中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这一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客观条件相结合,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局势,创造性地开展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三个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基本实现了“三大改造”的社会主义革命任务,以公有制为基础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随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中国共产党不断深化对现代化道路的认识,在实践中探索,在挫折中不断进步。一是系统思考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明确提出要走一条有别于苏联的中国工业化道路,他指出:“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在保证重工业优先发展条件下,坚持工农业并举的工业化道路。二是提出全面实现工业、农业、科学技术和国防现代化。当然,在现代化探索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如“大跃进”、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等问题,但总体来看,仍然取得了很大成就。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曲折探索中推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发轫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改革开放,在40多年的探索中,开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对中国国情的科学认识的基础上,强调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提出了改革开放这一改变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这一时期,党中央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部中心工作。一方面对内改革。大力发展经济,以经济建设带动社会建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通过设立经济特区、确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化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等举措,显著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强调对外开放。吸收人类社会发展所创造的一切有益成果,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来提高社会生产力,实行外向型经济,积极加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等举措,使中国现代化获得发展的参照系,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开启新征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进行顶层设计,指明发展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布局更加全面。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走向新高度。党的十八大确立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在基本实现“小康”的情况下,明确提出了“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此基础上确立了新的两步走战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不断探索中逐渐清晰地呈现出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人类社会发展作了新贡献。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科学论断的形成,是实事求是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在现代化道路探索过程中提炼、总结和升华出来的。这一科学论断既坚持了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高远理想,又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是一条谋求中国发展与人类发展有机统一的现代化道路。
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本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才能把蓝图变为美好现实。”理论作用于实践,科学的理论才能正确地指导实践。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100多年实践历程中,始终回应时代需求、指导现实实践、促进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发展。从“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四个现代化赶超战略的提出,到以国民经济翻番增长为目标的“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提出,再到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目标的“新三步走”强国战略的提出,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这些战略目标的制定和实施都是中国共产党在深刻把握执政规律、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当代中国发展实际所制定的科学的现代化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3]这一重要论述表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仍是当前我国所面临的最大实际,因此,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必须紧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根本实际。历史和实践已经证明,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才能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带领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是“人民至上”的发展思想,使得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史中有人民的坚定拥护。在人民的支持下,中国共产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同时,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人民积极主动参与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使党和人民同向同行,实现了现代化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机统一。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多年灿烂文明的大国,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为世界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创造,打破了西方国家现代化的固有形态,彰显了人类文明的多元性,创造了人类文明的新形态,向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促进了世界历史的现代化进程。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任何理论或科学论断的形成与发展均深刻根植于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具体实践。“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探索过程中形成的科学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推翻了三座大山,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中国现代化事业顺利开展提供了政治保障。新中国成立后,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四个现代化被确定为国家发展战略。改革开放初期,明确将“现代化建设”作为核心议题进行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现代化建设作出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创造性地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中国现代化事业不断向前推进,现代化的内涵在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目的和归宿,同时,为认识的发展提供了手段和条件。10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一代代中华儿女奋勇拼搏,接续奋斗,从“小康之家”到“小康社会”,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从“全面建设”到“全面建成”,小康目标不断实现,小康梦想成为现实。
1.坚持党的领导。作为中国现代化事业的奠基者、引领着和组织者,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贯穿于中国现代化事业的全过程,只有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中国现代化事业才能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4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坚持把科学的理论与现实条件相统一,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正确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进中国现代化事业不断发展的主体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人民需求放在第一位,不断解决关系人民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新征程有新挑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诸多问题依然是制约我国现代化发展的主要问题。面向未来,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必将在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不断拓展新思路、增添新内涵、展现新理念、构建新格局,引领中国现代化事业不断向前迈进。
1.面向未来,走好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就要深刻把握新发展阶段。走好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必须树立大历史观,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育先机、开新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奋勇前进。
2.面向未来,走好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就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指出:“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发展理念决定发展成效乃至成败,走好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
3.面向未来,走好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就要构建新发展格局。新发展格局科学地回答了“新阶段”“新目标”的实现路径。走好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必须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在波澜壮阔的百年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人类现代化史上的奇迹。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对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探索经验的升华,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与超越,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论断。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前路不会平坦,前景光明辽阔。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航船必将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