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卓红:我为“战鹰”保驾护航

2022-02-03 06:14刘化清崔世伟龙振华
四川劳动保障 2022年7期
关键词:战鹰外场战机

文/刘化清 崔世伟 龙振华

航空发动机被誉为飞机的“心脏”,为飞机提供不竭动力。发动机一旦出现故障,哪怕是一个小零件出了问题都有可能给“心脏”带来难以预料的损伤,甚至构成重大安全隐患。作为一名战机“心脏医生”,罗卓红三十多年磨练出一身绝技,成长为空军装备修理系统首屈一指的技能专家,谱写了航修人匠心守护“战鹰”的壮丽诗篇。

部队生涯塑造坚毅风骨

在罗卓红刚满16岁时,他毅然报名参军,被分配到了兰州军区陆军某团。新兵下队后,罗卓红被任命为副班长,作为骨干,他第一次强烈感受到了肩上的责任,深知要付出更多、努力更甚,要带头做好表率。作为炮兵营的瞄准手,罗卓红天天面对枯燥的数字、繁琐的计算没有一丝厌倦,他仔细观测、缜密计算、准确打击,精准零差错地完成各项工作。

信念如磐、守纪如铁、意志如钢,四年的部队生涯塑造了罗卓红,也为他后来的工作奠定了基础。1990年,在邱少云生前所在连队当了四年兵的罗卓红复员进入5719厂,实现了从战士到职工的身份转变。那时,他所拥有的是在部队受到的英雄精神鼓舞和激励,磨砺出的是一股永不服输的韧劲,但他却不具备从事这一行的专业基础。但罗卓红父亲是5719厂的老职工,最早在部队里干的也是飞机机务。罗卓红从小耳濡目染,觉得自己就是在传承父亲的事业,做这一行也正好可以延续他所崇敬的军旅生涯,“不穿军装,却胜似穿军装”。

当上战机“心脏医生”

罗卓红的第一个岗位在传装线,主要负责对修理后的发动机主体部分进行装配。组装工序涉及到几十个部件与附件,还要进行同轴度调整等难度极大的作业,其操作质量对整机修理质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并且大量依靠手工作业,对操作者的技能水平要求极高。

“发动机对于战机而言就等同于心脏之于人体,我的岗位就像是战机的‘心脏医生’,使命就是保障战机每一次的平安起飞与降落。”罗卓红刚上岗时对发动机理论一窍不通,他就从最基础的打保险、拧螺栓开始,一遍遍虚心向有经验的师傅请教。下班后,他又补习功课、补读技校、参加各种培训。经过日积月累,罗卓红逐步成长为一线骨干力量。

2003年年底,得知工厂某新型航空发动机外场技术服务保障急需专业人员,罗卓红立即报了名。外场技术服务保障人员需要长期驻扎在部队,并且需要具备高超的业务技能和独自处理突发的技术问题能力,更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阵地。罗卓红之所以报名参加这项工作,是因为他参与过该机型的维修,对工序了解多。“况且我当过兵,能够更好地适应驻扎在偏远山区的部队生活。”

尽管对家庭充满了愧疚,但在同是航空系高级技师的妻子的极力支持下,罗卓红毅然踏上了十余年的驻队保障之路。驻队保障期间,罗卓红为了尽快适应新岗位的要求,白天进场服务保障时兜里经常揣着一个小笔记本,用来记录向部队机务人员请教学习维修技术的内容;晚上回到宿舍就潜心钻研发动机理论知识,经常学习到凌晨一两点。经过他不懈地努力,罗卓红终于攻克新老机几种机型的排故技术难题,并圆满完成多次外场重大专项保障任务。

作为一名战机“心脏医生”,罗卓红三十多年磨练出一身绝技,成长为空军装备修理系统首屈一指的技能专家,谱写了航修人匠心守护“战鹰”的壮丽诗篇。

练就“听音诊断”本领

“有故障,找老罗。”这已成为厂里在战机发动机出现故障时大家的第一反应。从业至今,罗卓红的耳朵听过上万次发动机的声音,这让他练就了“听音诊断”的绝活。在不拆卸发动机的状态下,他凭借声音就能判断发动机轴承的状况,同时根据发动机高压转子低速运转的声音准确判定故障点。

“发动机不同的故障有不同的声音,要分辨得出来才行,而且要在出现故障的临界点之前把它诊断出来。”“听音诊断”的背后,是大量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支撑,靠的是罗卓红不断钻研与磨练。

罗卓红是航空发动机修理领域的首席专家之一,先后执行包括国庆阅兵在内的数十次重大任务。2009年的一个秋夜,让罗卓红永远难忘。9月底,距离国庆阅兵还剩最后2天时间,即将参加阅兵的一架新型飞机的发动机突然无法启动。紧急时刻,罗卓红一边查看飞行参数记录,一边询问发动机各个工作细节,最后成功将故障锁定在主燃油分配器上。经排查,故障果然出现在这个部位,但是更换主燃油分配器耗时费力,至少需要2—3天时间,会直接影响到阅兵任务。“怎么办?”“就地排故!”罗卓红斩钉截铁地说。

发动机舱里漆黑一片又狭小,罗卓红硬是在碗口一般大小的窗口里凭着多年的操作经验连续8个小时单手完成了所有排故工作。任务完成后,他的手臂上布满了被保险丝划破的伤口和血印。

阅兵当天,空中编队飞行70余公里,分秒不差地依次飞过天安门上空。看到这一幕,罗卓红欣喜万分、无比自豪。

做蓝天最忠诚的卫士

作为技能领头人,罗卓红被聘为企业培训师。在5719厂的支持下,2019年,罗卓红成立了技能大师工作室——罗卓红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承担着科技研发、技术传承和人才培养的重任。多年来,罗卓红累计培训新员工500余人次、部队机务人员400余人次,先后带出十多名徒弟,他们都成长为外场服务工作的技术、技能骨干。今年,罗卓红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分别被四川省总工会、省人社厅等授予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和技能大师工作室。

同行和同事经常问罗卓红有什么技术秘诀?罗卓红结合自己的经验总结出了“四勤”(手勤、腿勤、眼勤、脑勤)、“一灵”(耳朵灵)、“七要”(该问的要问到,该听的要听到,该摸的要摸到,该看的要仔细看到,该闻的要闻出味,该试验的要试验准确,该说的要当场说清楚)、“一不留”(力争处理问题不留尾巴)工作法,被5719工厂纳入职工培训教材。罗卓红还将自己多年从事外场服务工作的经验录制成视频和教案,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工厂的同事和部队的战友。

从业三十多年,罗卓红潜心钻研改进外场排故工作,攻克众多技术难题。其中,“某型发动机九级篦齿盘涡流原位探伤技术研究”“某型发动机单元体外场抢修技术研究和应用”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为部队节约保障经费2000余万元,累计为部队节约装备保障经费5000余万元。此外,罗卓红主持研发的“a2上升缓慢故障排除方法”为5719工厂节约发动机单台修理费用200万元,缩短返厂修理周期100天。他参与研制的多项“四化”地面保障工作设备和某型发动机高压驱动装置被部队列为通用标准保障装置设备。罗卓红先后荣获空军阅兵装备保障工作突出贡献奖、空军装备部修理质量先进个人等荣誉。

从一名普通职工成长为高级技师,一路走来,罗卓红始终铭记航修人的职责使命,做最忠诚的蓝天卫士,为“战鹰”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战鹰外场战机
次世代战机
未来战机大猜想
中华“战鹰”谱
加油!你是最X的战机
抗疫战鹰谱
公路外场设备智能管控平台研究
战鹰出世 扶摇穿云上九天
战机发展史
守卫战鹰
公路外场监控设备防直击雷与接地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