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与管理

2022-02-03 06:11查云玲
大庆社会科学 2022年4期
关键词:文物保护文物管理工作

查云玲

(黑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黑龙江 黑河 164300)

一、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首先,不可移动文物具有极高价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经成为中华文明或者是中国的象征。诸如长城、明清故宫已经成为最具代表性的中国符号,秦始皇兵马俑更是拥有“世界第八奇迹”之称。这些不可移动文物对于中国国家形象、文化形象的代表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

其次,中国是世界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2021年我国被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 的项目已经达到55处,其中文化遗产37处,自然遗产14处,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4处。其中,属于不可移动文物近40处。可以说,正是庞大的不可移动文物支撑起了我国作为文化遗产大国的“身份”。

最后,不可移动文物是中华文明演进的象征,是中华文明上下5000多年历史的有力证据。无论是震惊世界的殷墟、美轮美奂的莫高窟、新石器时代具有城邦雏形的石茆古城,亦或是东亚玉器起源的饶河小南山,这些重要的历史遗迹,都是中华大地上文明不断演进的重要证据。

综上,不可移动文物是国家文化的象征、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着人类文明、政治制度、社会习俗、生产力水平,体现着某一时期的民族文化、地区文化、宗教文化等。承载着当时历史人们所追求的美学观念和功能需要等信息,反映着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发展体系和规律,饱含着历史的记忆、文化精神的传承和社会凝聚力的产生等。不可移动文物的自身特征和其所蕴含的价值突显了其珍贵性和无法替代性。善待文物是传承中华文化、守住民族之魂的应有之举,需要对不可移动文物实施有效地保护管理工作。

二、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

1.不可移动文物数量高速增长范围不断扩大。2007年至2011年,我国开展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共登记不可移动文物766,722处,较第二次文物普查结果增幅超过200%,其中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536,001处[1]。单从黑龙江省数据来看,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10,759处。其中,复查不可移动文物3694处,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7065处,不可移动文物总量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1.3倍[2]。随着不可移动文物内涵的不断扩大,工业遗产、文化景观、文化线路等被纳入文物普查对象,进入不可移动文物体系。文物类型外延不断扩展,对原有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和人员素质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加重了各级文物保护工作的任务。

2.文物保护力度和监管措施与文物增加速度不适应。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对文物工作越来越重视,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多次对文物保护工作做出指示批示,国家也不断加大对文物保护的投入力度和资金扶持,文物安全也成为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部分,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大。按照目前的文物保护管理权责划分,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未核定等级一般文物的保护经费多由本级财政承担,受地区经济发展制约,个别市县财政压力大,对于文物保护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难以维系,难免会造成文物保护单位在安防手段方面处于落后的状态。

3.火灾是不可移动文物不可忽视的重要隐患。近年来,巴西博物馆、巴黎圣母院先后发生火灾,火灾成为了一些文化遗产难以抹去的伤痕。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文物本体和举办大型活动时大量电子设备的使用,加大了文物、博物馆火灾事故风险。2019年,国家文物局共接报文物火灾事故21起,其中不乏有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些文物主体轻则部分损坏,重则被严重烧毁[3]。为加强和改进文物消防安全工作,2020年国家文物局发布 《全国文物火灾隐患整治和消防能力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 ,火灾防控成为当前文物安全工作的重要任务和紧迫工作。2021年,国家文物局接报各类文物火灾事故6起,较2020年的15起,数量呈下降趋势。文物数量和文物保护单位数量的增加,文物安全防范等工作的不断加深,逐步加大了文物安全巡查、建档、保护利用等工作任务,对于文物单位、文物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都是较大的挑战。

4.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形式复杂多样。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的复杂性主要体现在社会经济发展、多部门管辖、文物活化利用等与文物保护间的矛盾。随着人民对物质生活需求不断提高和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文物所处的环境变得复杂。如何在提升居民生活水平的同时确保文物保护单位及其周围环境的保护、确保文物安全是需要多方参与研讨的课题。文物的安全与巡查离不开多部门协作,文物资源权属不一,除文化旅游部门外,还有权属于住建、民宗、民政、地质、水利等行业管理部门及乡镇村集体的文物。文物的安全防范需要文化旅游部门与公安、消防、市场监管等部门的共同参与。在多部门管辖、参与的情况下,如何促成文物工作的顺利、高效实施考验着文物工作者的能力。因活化利用的需要,不可移动文物被赋予了新功能。如,作为陈列展览、纪念馆、公共服务、经营服务、办公场所等。活化利用必定会吸引来大量游客,在利用文物传播历史文化知识的同时确保古遗址、古建筑的安全,仅靠单纯的限流是不够的。如何通过法律、教育等多方面引导游客爱护文物,文物保护单位如何采取多种措施积极预防人为破坏文物的行为等,都是文物工作者需要应对的实际问题。

5.文物管理队伍不稳定和人员紧缺。文物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需要有足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2019博物馆馆藏资源授权峰会”上,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指出,目前机构改革使得基层文物行政力量减弱、管理缺位。伴随着机构改革,带来了诸如文物管理所撤并,文物业务、管理和执法三部门之间职能不清、权责不明,文物工作者业务不熟等一系列的问题,使得本就压力重重的文物工作日渐严重。

三、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与管理对策

1.压实责任,树立正确文物保护观念。当前的文物保护法律法规体系正在日益完善,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的最新修订工作也已经启动,国务院关于文物保护利用的一系列文件、规定,充实了当前的文物治理和管护体系。当前虽然各类文物法律法规不断出台,但是具体落实到工作中还需加大力度。比如,将文物保护工作作为政府考核项,做到文物工作“五纳入”等等。很多地方仍然存在纸上谈兵的情况,为进一步加强不可移动文物的管护工作,一定要层层压实责任,通过法定、签订责任状等方式,构建省、市、县、乡多级文物保护治理体系。明确权责,促使政府部门提高文物保护理念,将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措施融入到社会整体平衡与和谐发展计划中,从而避免因城市发展建设项目破坏文物的悲剧发生。

同时,各级政府应落实文物保护主体责任,将文物安全管理工作纳入辖区政府签订的文物工作任务书,作为各级政府绩效考核指标。各地文物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文物保护单位的安全管理、指导和检查,督促其健全内部安全制度、排除安全隐患、建立巡查制度,完善安防设施设备。各级文物行政部门和消防救援机构要加强对本辖区内各类不可移动文物的监督和检查,加大指导力度,提升火灾防控能力和水平。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人员需签订文物保护管理工作任务书,并作为年终绩效考核指标。

2.运用互联网,构建互联网+文物管理系统。互联网+发展迅速,特别是以智能手机作为终端设备开发的软件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变革。微信或APP等平台与文物工作结合研发出的系统,可显著提高工作效率,及时查找工作漏洞。将定位、多模式导航、信息储存等功能引入文物管理系统APP,开发文物巡查、管理工作平台,可有效解决巡查管理不到位、协防响应不及时、缺乏决策支撑能力等问题,利于文物部门实时掌握巡查工作的进度[4]。在管理系统中导入修缮数据、文物执法数据、消防检查数据、文物保护工程审批数据,可进一步提高数据管理工作,实现数据全方位采集、任务全过程管理、安全全天候监管的巡查管理模式。积极转化最新文物保护成果的运用,通过将文物保护单位各项数据的矢量化数据接入文物大数据库,制作文物手机一张图,将文物信息、旅游信息、文物法律等多重信息作为地理标识介绍延伸阅读点,增加文物知识、法律知识的同时,更加便捷的让社会大众参与对文物保护工作的监督之中[5]。

3.号召社会参与,扩大文物保护队伍。我国文物数量庞大,仅仅依靠政府难以保护好散布在祖国大地上的文物,文物保护的最佳模式应该是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首先,加大对于文物保护工作重要性宣传。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历史、文物知识宣传讲座,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历史文化的认知程度,提高全社会保护意识。其次,面向社会招募文物保护员,让其加入日常文物巡查、管理工作。再次,借助文物资源,开展好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既为青少年提供研学课堂,又可以在青少年一代心中埋下文物保护的种子。

4.加强文物保护队伍的人才培养。各级政府特别是一些文物工作相对薄弱的地区,应该通过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吸纳文物专业人才充实到队伍中,为文物事业发展培养更多的接班人。同时,利用老同志经验丰富优势,发挥传帮带作用。建立健全地方文物保护专家库、智库,加强与地方高校的合作,吸纳有意向、有知识、有能力的年轻人投入到文物保护工作中去。

综上所述,在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当中,政府要起到带头作用,为文物保护与城市建设和谐发展夯实基础;文物工作者要从多方面入手,善用新手段、新方法,注重与公众之间互动,通过社会各方面的配合,强化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踔厉前行,笃行不怠,早日实现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目标,“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猜你喜欢
文物保护文物管理工作
文物的栖息之地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博物馆与近现代中国文物保护
古建类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消防安全
文物的逝去
名胜古迹
骨角质文物保护研究进展
文物失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