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以大庆精神重构和提升组织文化的研究

2022-02-03 06:11崔清杰
大庆社会科学 2022年4期
关键词:铁人大庆职工

崔清杰

(大庆市委政策研究室,黑龙江 大庆 163000)

精神文化是组织价值观的核心灵魂,是维系组织生存发展的重要支撑。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为主要内涵的大庆精神,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艰苦卓绝的石油大会战,贯穿于油田开发建设和城市兴起繁荣全过程,成为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和激励了几代人。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中国人民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传家宝,永不过时、永不褪色。新时代组织设计和变革,更应该注入大庆精神文化基因,借以打造健康文明、昂扬向上的职工文化,更好地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

一、以大庆精神构筑组织文化的特殊重要性

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特有的文化形象。按照结构可以划分为物质层、行为层和精神层,其中物质层、行为层分别是组织文化的表层和中间层部门,而精神层是组织文化的核心和灵魂。[1]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基因传承弘扬,2016年3月7日,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黑龙江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大庆就是全国的标杆和旗帜,大庆精神激励着工业战线广大干部群众奋发有为”。大庆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不仅扎根几代人的文化记忆,还贯穿着强烈的人文关怀,体现出与时俱进的创新性、实践性,将其融入职工文化建设既是大势所趋、更是当务之急。

(一) 融入大庆精神,有助于凝聚广大职工力量

讲奉献、比贡献,牺牲小我、成全大我,是大庆精神一脉相承的基因本色。在“一次创业”“二次创业”实践中,从“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王进喜,到“宁肯把心血熬干,也要保持油田稳产高产”的王启民,再到“宁肯历尽千难万险,也要为祖国献石油”的李新民,等等,这些模范人物展现崇高品质和精神风貌,为广大职工树立了榜样,激发出大家对大庆精神的情感共鸣。在大庆精神与新时代职工文化建设交流、碰撞、融合过程中,必将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先锋和模范,引导广大职工增强工作自豪感、敬业度和忠诚度,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组织发展主战场、落实到工作岗位实践中,形成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的良好氛围。

(二) 融入大庆精神,有利于锻造过硬工作作风

大庆精神蕴含着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屡创奇迹的“文化密码”。从当年“青天一顶、荒原一片”的恶劣自然环境,到现在破解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世界性难题,形成了许多广为流传尤为珍贵的光荣传统。这些优良传统既能让职工乐观面对经济下行条件下的不利环境,积极应对工作岗位中的困难挑战,也充分体现着对职工的成长关爱、生活关怀,对于坚定职工信念、砥砺职工品质、激励职工自主择业和创新创业,都大有裨益。

(三) 融入大庆精神,有益于提高组织整体效益

大庆精神不仅是一种精神生产力、文化软实力,更是一种价值驱动力。这种价值驱动,不仅在于满足对职工自我实现价值的驱动,更在于适应组织对经济价值的追求。在大庆精神形成、丰富和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三个面向”“五到现场”的工作方法,培育了超越权威、超越前人、超越自我的“三超”精神,形成了“宁要一个过得硬,不要九十九个过得去”的工匠精神,还有岗位责任制的鲜活创造。结出的累累精神硕果,充分满足新时代职工文化建设需要,必定会强化广大职工的组织公民行为,树立矢志一流的竞争意识、永不停歇的进取精神,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标准,助力组织整体效益提升和跨越发展。

二、新时代组织文化建设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文化思潮的多元多样,人民物质文化需求的极大满足,广大职工思想不断解放、观念不断更新,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凸显,职工文化建设、文化活动方式等不相适应的矛盾逐渐凸显。

(一) 呈现形式较传统、职工体验感不优

近年来,针对职工精神文化追求不断多元的现状,各类组织也在积极拓展职工文化形式,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活动,但仍然有的企业不注重实际情况,不考虑职工年龄、性别和能力素质等因素,对互联网、新媒体等新兴事物运用不够灵活,在上传下达的会议学习、集中培训等方面与成熟企业文化相比明显存在差距。

(二) 内容供给较单一、职工满意感不高

很多组织在文化供给实践创新少,更多是节日期间自娱自乐的小节目、自发组织的演出联欢,或者业余时间羽毛球、乒乓球、篮球等体育活动,因之产生的奖励更多以物质层面为主,虽然一定程度上能够达到放松职工心情、丰富职工生活的目的,但缺少对职工文化需求和文化意愿全面深入地了解,没能直抵人心,久而久之呈现边际递减效果[2]。

(三)运行体制较零散、职工参与感不强

体制机制是制约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短板之一,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表现较为普遍、更加突出。反映在职工文化建设方面,主要是缺少职工文化建设专项支持政策,缺少高位推动的领导机制、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执行有力的落实机制,职工文化活动开展、职工文化权益保障等情况没有纳入各级组织和单位考核范畴。

(四)投入力度较薄弱、职工获得感不足

尽管近年来国家对职工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投入力度也在逐年增加,但由于市场主体更多关注经济利益,对职工文化建设的精力投放非常少,相关经费支持比较匮乏,有的甚至没有设置该项预算,难免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现象,工会活动的开展、场所设施的维护、职工培训的开发都难以为继。

三、以大庆精神为引领加强组织文化建设

21世纪是互联网经济的时代,也是个体崛起的时代,持续变化和复杂动态是公认的事实。从混合动力学研究范式的角度来看,一方面,组织文化要适应外部环境的动态变化,另一方面,组织也需要有长期稳定的核心竞争力。[3]大庆精神既有应时而生的实践性、也有与时俱进的创新性,最终还是要作用在人身上、转化到实践中。应当深入考量职工精神文化需求,从多个层面入手,将大庆精神真正融入到职工文化建设全过程,从而最大限度焕发组织公民行为,充分调动各层面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一) 突出思想建设引领

抓生产从思想入手,抓思想从生产出发,这是大庆精神蕴含的职工思想建设的重要方法。新时代,加强职工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坚持把大庆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建设,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化“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宣传教育,建立健全班组常态化学习制度,充分发挥“学习强国”、职工书屋、产业工人学习社区等平台作用,通过理论宣讲、劳模宣讲、演讲比赛等方式,把“大学习”的课堂搬到工厂车间、生产一线、发展前沿。深化“大庆精神大庆传统再学习再教育再实践”教育,把大庆精神作为职工上岗、培训的必修课,学习要义精髓、思想方法、丰富内涵,拓展“重走创业路,踏上新征程”、宣传问答等学习形式,把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广大职工的生活中、心坎里,努力营造职工思想向党、坚定忠诚的家国情怀。

(二) 做强文化阵地纽带

60多年的石油开发建设史,留下了承载大庆精神的文化遗址、文化遗迹,这些文化元素为塑造职工文化性格、加强职工文化建设提供养料供给和载体平台。一方面,向广处延展文化供给,结合建党周年庆、创业纪念日等重大节庆节点,组织职工实地参观铁人一口井、铁人王进喜纪念馆、油田历史陈列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游览铁人桥、铁人社区、铁人广场等经典旅游线路,举办“踏着铁人脚步走”“永远跟党走建功新时代”等凸显爱国元素、铁人情怀的演艺活动,持续唤醒职工的文化记忆、文化认知。另一方面,向深处挖掘文化内涵,深化与社科联、铁人学院、驻庆高校等研究机构合作,聘请专业人员力量,为职工量身定制通俗易懂、可感可知的授课“清单”,组织职工参与大讲坛、大讲堂、报告会等活动,丰富职工书屋、职工之家等阵地形式,不断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让职工更爱组织、更多人融入组织。

(三)激发创新创造动能

大庆精神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不断丰富和发展,关键在于创新内驱力[4],通过创新因子的注入,不仅可以帮助职工更新思维观念、提振精神面貌、延长职业生涯,对于提升企业形象和知名度,也都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工作实践中,应当传承好大庆精神艰苦创业的基因,广泛开展“解放思想、振兴发展”研讨,以改革的办法、创新的思维、市场化的手段开展工作,坚决改、大胆试、勇于闯,接触外界事物、借助外部经验,引导干部职工从传统思维定势和路径依赖中解放出来,把岗位责任与提升企业竞争能力结合起来。注重用好“典型引路”好传统,既大力宣传“三代铁人”“五面红旗”等老典型,也挖掘和选树一批奋战在各条战线、作出突出业绩、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新典型。

(四)完善运行机制保障

大庆精神凝结着一系列务实管用的制度成果,深深影响着干部职工群众职业操守和工作实践。应该着眼筑牢长远性、深层次机制保障,真正打牢组织文化根基。完善领导责任机制,融入岗位责任制理念,把组织文化建设上升至组织战略层面加以考量,由领导层成员专门负责,下设专业部门常态推进,其他部门各司其职、高效协同,层层压实责任、层层传导带动。完善投入保障机制,科学合理设置年度预算,适时增加文化经费投入,最大程度满足职工培训、文化场地、配套设施、文娱设备的基本需求。完善考核评价机制,结合“有第一就争、见红旗就扛”精神,将职工文化活动数量、规模、效果等具体开展情况作为考核重要指标,加快建立绩效考核体系,对评价好的落实奖金、荣誉称号等奖励,形成上面有布置、下面有落实、平时有检查、年底有评价的工作格局,让职工获得感体验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猜你喜欢
铁人大庆职工
以职工之家为抓手 让职工享“家”温暖
职工书画
寻访铁人精神之旅
国之大庆,成就报道如何“融”新出彩
铁人远去,侠之终结
《物外真游》
——高大庆作品欣赏
李娜作品
《最美职工 职工最美》 曲谱
从铁人文化体系的形成看铁人文化的繁荣
“铁人精神”的传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