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敏
(大庆油田庆南工矿服务公司,黑龙江 大庆 163413)
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同样重要,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部分企业的EAP服务不够系统,且员工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员工缺少相应的心理健康知识,使员工的心理健康需求和EAP(员工帮助计划)服务项目中间存在一座高高的“冰墙”。所谓“冰”,是透明的,能够看到职工存在的认知和行为问题;所谓“墙”,就是在职工和EAP服务中间,阻挡着更有效的沟通和改变。应积极思考如何破冰,探索以无压、和谐为目标,让员工体验一种沉浸式EAP服务,搭建愉快、高效的沟通平台。
1.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工会系统应有针对性地制定适合岗位员工的心理测试(或使用SCL-90自评量表),以支部为单位,开展一次全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经过分析,区分出需要干预的重点人群,建立档案。
2.设置心理健康课程。挖掘内部资源、邀请心理老师,在干部员工中开设简单易懂的开拓心境、提高情商、高效沟通的课程。让支部书记先学一步,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和一般辅导技能。如,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的诊断和鉴别等相关心理知识,初步掌握心理疏导技能及原理。定期组织支部书记、心理爱好者举办心理沙龙,向兄弟单位学习EAP服务方式方法,努力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亲善友爱的职工心态。
3.因地制宜丰富员工生活。以各项目部的职工“小家”为基础,丰富其心理服务功能,利用现有的健身器材、运动器械等,引导职工利用工休时间,投入到健康运动中来,学会自我减压。同时,为一些有音乐爱好的职工设置空间场地,鼓励他们带动其他职工参加音乐活动,让员工多参与、多体验,使广大职工沉浸在这些健康活动中,真正达到愉悦身心,释放心理压力的目的,逐渐撬动“冰墙”。
4.设置心理减压室。为了有针对性地帮助部分员工消除负面情绪,做好他们的心理疏导工作,党支部可以设置心理减压室,按照保护职工隐私的原则,在一个安静的房间内,配备沙盘等简单心理减压工具,能够达到为员工提供心理疏导的要求即可。
马斯洛理论把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马斯洛认为,在人自我实现的创造性过程中,会产生出一种所谓的“高峰体验”情感,是人存在的最高、最完美、最和谐状态。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要使员工保持健康乐观的心态,充分激发员工创造力,首先从生理需求出发,让员工在食堂吃好;要满足安全需求,为职工创造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要满足社会需求,积极搭建轻松愉快的学习交流平台,进而让员工在岗位中满足尊重和自我实现需求。
1.做好贴心的后勤工作。建设温馨的食堂就餐环境,科学营养配餐,每周更新食谱,每月征求职工意见。根据不同季节,合理调整餐食结构,提供符合时令的餐饮,满足职工营养需求,并在严寒和酷暑天气,为一线员工送上防寒解暑的餐饮。
2.开展暖心的帮扶工作。分公司工会系统,建立困难群体档案,及时了解困难职工的急难愁盼。在“五一”“十一”和春节前夕,及时为特殊群体职工送上相应的补助金,把组织温暖传递到位。各类清雪、抢修工作,领导干部要带头组织机关人员会战,帮助一线员工完成任务,让员工感受到同甘苦、共患难、一家亲的氛围。
3.搭建幸福的成长平台。邀请老师,开设男职工学做饭、女职工学化妆、盘发等课程,形成愉快的氛围。疫情期间,为了避免聚集,以办公室为单位,组织员工跳工间操,让员工健康生活、快乐工作。以无压、和谐的方式,让员工体验心理减压后带来的改变。
4.组织健康的文体活动。不拘泥于传统的比赛形式,以职工的兴趣爱好为导向,职工喜欢什么比赛,工会和党支部就组织什么比赛。例如,很多职工爱好台球活动,那就把比赛分成三个等级,高手之间的对决,中等水平的切磋,普通爱好者的竞技,能够更好地增进交流和沟通。增强员工的幸福感要从身边事做起,从小事做起,不断积累,努力成为员工前进路上的引领者,个人成长的陪伴者,帮助员工主动认同公司文化理念,进一步增强员工的归属感,提升工作绩效和服务质量。
当前,员工中仍存在专业技能掌握不过硬,设备返修率高的情况,不仅影响后勤工作服务的满意度,也在一定程度地影响队伍强化严实作风。针对这一问题,应结合工作实际,为员工搭建学习培训平台。
1.积极开展扎实有效的内部培训。应坚持全员培训、按需施教、讲求实效的原则,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技能人才,加大岗位和技术的培训力度。重点在安全知识、岗位技能和职业道德等方面进行系统培训。对新转岗人员进行职业资格培训,对特殊工种作业人员按规定开展专项取证培训。应着重开展技术练兵,把服务现场当成练兵场,老师傅手把手地教,年轻人边干边学,边学边练,练精维修技能。
2.灵活培训方式方法。项目部体量小,可以让培训变得灵活机动,短时多次的组织,哪怕只有一名员工需要学习一种技术,都可以组织一次小型培训。一是互动式培训。可以组织同工种岗位人员共同参与,每个人都是培训师,各自负责讲解擅长的内容。讲解后,员工可以讨论对掌握某项技术关键点的感受,或者提出改进办法,更好地增强培训效果。充分利用交流软件,建立技能提升培训交流群,分享经验,提出问题,不断满足员工的技能需求。二是专项培训。针对技能较为薄弱人员,分析他们的培训需求,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开展“一人一策”的专项培训,直至培训合格,能够熟练掌握本岗位的专业技能,同时结合服务形势,进一步培养一岗多能的复合型技术工人。三是建立班组课堂。以班组为单位,让职工熟知岗位职责和技术标准,定期组织岗位讲述活动。为了精准提升技术素质,可以每天出一题、每周讲一课,结合每月的服务质量,分析培训效果。查缺补漏,整改提升,并在年底与评优挂钩。各班组根据自身实际制定本班学习进度,实行老带新、高带低、点带面的帮带方式,推动整个班组的素质建设。此外,建立学习记录、课堂考勤和成绩记录,方便各班组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交流。
3.实施技能培训和素质提升的激励制度。在各技术岗位培养技能标兵,要根据岗位特点,开展技术创新比赛活动,全方位、多层次搭建员工“比、学、赶、帮、超”技能学习和竞争平台,带动大家共同提高。每次竞赛都要评选出一名技能标兵、一名优秀培训人,给予奖励。对于通过考核,技能有提升的员工,要在月度奖金上给予一定的奖励。同时,针对落后员工开展“一对一”“一对多”帮教,营造提技能、当标兵的好氛围。
当前,员工队伍年龄结构趋于老龄化,创新的思维和能力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为了激发队伍活力,应在管理上采取措施,活化员工思维,增强队伍创造力。
1.搭建展示员工创造力的平台。整合技术人员,成立创新创效活动小组,围绕技术、管理和服务开展创新攻关活动。制定目标、研究措施,着重解决生产服务难题。同时,帮助各项目部解决在服务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改进过去使用但后来发现弊端的问题。丰富创新活动载体,引导员工树立“时时处处人人皆可创新”的观念,开展“五小”创新活动,通过在创新活动室内开展试验,争取每人都参与创新课题、人人都有创新项目,促进创新成果在生产服务中转化,营造争做创新贡献的浓厚氛围。
2.建立创新积分激励机制。把员工创新项目、活动成果节约下来的费用,按比例提取一定的资金,作为员工的创新奖励基金。根据创新项目的技术等级,给予员工相应的积分,根据积分排名分配创新奖励,评选先优时,单位和员工的创新奖励及荣誉评比与积分挂钩,激励员工参与到创新活动中,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创新积极性。
3.规范运行创新管理工作。把对员工的创新思维培养、提高实践能力列入内部规范管理中,建立完善的考核、讲评和激励机制。结合生产经营的重点难点,建立员工创新意见收集、创新技术评价、创新成果推广的规范管理工作,对每个创新点的使用价值、社会和经济价值进行定期评估,对产生良好效益的项目给予奖励,激发员工的创造激情和创造动力。
一支有战斗力的队伍,一定是纪律性强、作风硬的团队。要加强制度管理,增强员工的自我约束能力。
1.建立考评机制。建立服务质量三级考评机制,严格执行“日查、周检、月讲评”考核制度,以严格的标准、严明的要求、严肃的考核,督促员工主动把服务做实做细做出水平。岗位自检每日查。针对岗位职责履行不严、制度标准执行不实等方面的问题,各岗位员工每日认真进行自查自改,及时发现问题、剖析根源、落实整改。项目部巡检每周查。项目部管理人员每周深入现场,对生产工作、服务质量等方面存在的不严不实等现象进行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并及时跟进整改情况;对整改后的问题定期复查,避免类似问题反复发生。分公司抽检每月查。分公司各业务单元管理人员每月深入一线岗位,对工作标准不高、安全操作不规范等问题进行抽查讲评,整改复查,形成管理闭环,强化责任落实,推动严实作风建设成为常态,提高劳动效率。
2.细化考核措施。设立绩效考核小组,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找出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考核标准,并不断进行修改和完善。严格按照绩效考核细则逐项核对、逐项汇总、逐项落实,实现公开、公平、公正考核,考核结果接受全员监督。每月25日之前完成考核,月底前对考核进行汇总和公示,全体员工对自己的考核内容、考核结果进行查看,提出异议,然后由考核小组进行最终确认。考核办法要注重实效,根据岗位的分工不同、人员的构成不同实行差异化管理,全面落实员工积分制管理,对每一项日常工作均以积分的形式体现,视工作的难易、配合的程度、完成的效果制定不同的积分规则。采取加减分相结合的方式,根据工作完成情况相应加分和减分。建立考核档案,对于工作业绩显著的员工给予奖励,让绩效考评真正发挥激励约束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