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达荣,何 峰,汪方斌,严瑞阳,董必春
(1. 安徽建筑大学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2.安徽建筑大学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3. 安徽建筑大学 建筑机械故障诊断与预警技术实验室,安徽 合肥 230601;4. 安徽省工程机械智能制造重点实验室,安徽 合肥 230601)
与普通彩色图像相比,偏振图像可以获取目标物光波的不同偏振态[1],可以将目标物表面的物理信息从三维扩展到七维,被广泛应用于目标识别探测[2]、大气环境监测[3]、医学诊断[4]等领域。
传统的简易偏振成像系统由普通彩色相机前加旋转偏振片组成,易因镜头抖动造成误差,同时操作不便,旋转角度的精度也难以保证。Hu 等[5]设计一种偏振图像采集系统,采用单目相机、线性偏振器和四分之一波片搭建,能够在水下浑浊条件下进行图像采集;张志刚等[6]设计一种偏振片阵列,每2×2 单元偏振方向分别设置为0°、45°、90°、135°,与CCD 相机集成,实现单张图像实时记录场景的不同偏振态;Jessica 等[7]设计了一种基于QT 支持的多媒体任务平台下的手持式显微偏振光相机,方便轻巧,实现物体表面细微结构的观测成像。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是可编程阵列(Programmable Logic Array,PLA)和通用阵列(Genericarray Logic,GAL)进一步发展的产物,克服了传统定制电路的缺点,具有可无限编程的灵活性和快速并行处理能力。因此,本文采用偏振分光棱镜,并利用FPGA 的优点,搭建一种简易的偏振成像系统,实现偏振图像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与图像显示。
本文根据菲涅尔公式[8]理论,采用偏振分光棱镜搭配FPGA 驱动的图像传感器,获取目标物正交状态下的两偏振图像。设计基于FPGA 的偏振图像获取系统,图1 为具体的系统偏振成像原理图。系统核心器件为偏振分光棱镜,所选偏振分光棱镜材质为H-ZF3 型,尺寸为20.0 mm,误差为0.2 mm,消光比大于1000 dB。依据偏振光学的基础理论,任意偏振态的光矢量可分解为两个相互垂直的分量,即平行方向的P分量和垂直方向的S分量[9]。菲涅尔分别研究这两个分量,图2、图3 分别表示从电场强度E垂直、平行入射面的两种情况研究。图2、图3 中标识分别为电场强度的垂直分量Es和相对应的磁场强度的平行分量Hp,其中i表示入射光的光波,r表示反射光的光波,t表示透射光的光波[10]。
图1 系统偏振成像原理图
图2 电场强度E 垂直于入射面
图3 电场强度E 平行于入射面
由光在不同介质面的反射光和透射光的偏振特性可得出菲涅尔公式,公式如下:其中rs表示电场强度的垂直分量的振幅反射比,rp表示电场强度的平行分量的振幅反射比,ts表示电场强度的垂直分量的振幅透射比,tp表示电场强度的平行分量的振幅透射比;n1、n2为介质折射率,θ1为入射角,θ2为折射角。根据菲涅尔反射公式的定义和强度反射率的定义,可推出反射光的P 分量和S 分量的光强反射率表达式[11]如下:
其中n=n2/n1为相对折射率,自然光电矢量的两正交分量光强相等,即Is=Ip。界面反射情况下,两分量的光强反射率不同且没有固定的相位关系,反射光一般为部分偏振光。部分偏振光的偏振度表示如下[12]:
其中Imax和Imin分别为光通过偏振分光棱镜后的光强极大值和极小值。将Imax=IpRp、Imin=IsRs代入上式得:
式中P 表示出射光的平行分量,即图1 中CMOS2摄像头采集的平行方向偏振光强图像;S 表示出射光的垂直分量,即图1 中CMOS1 摄像头采集到垂直方向偏振光强图像。基于公式(8)和采集到的P 分量和S 分量图像,利用matlab 软件进行偏振解析,可得出目标物的偏振度图像。
传统的简易偏振成像系统所需的驱动设备较多,且适用的场景较少,一般仅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偏振图像采集。同时,前置旋转台自身的旋转误差以及旋转过程中因镜头抖动造成的误差,都可能造成偏振图像的解析误差。因此,设计了本文简易偏振成像系统,只需USB 数据线连接笔记本电脑,即可实现室内外多场景下的偏振图像采集,同时,偏振方向定标后的偏振分光棱镜可克服偏振方向上的角度误差。
偏振成像系统由图像传感器模块、数据采集处理模块和上位机显示模块组成,图2 为成像系统的框图。图像传感器模块采用两个OV7725 型CMOS图像传感器,传感器内部的感光序列和A/D 转换器可将图像信息由输入的光信号转换为输出的8 位数字信号,便于数据采集处理模块直接接收。数据采集处理模块接收图像传感器传输的图像数据,通过写操作将其缓存在FIFO 存储器中。数据输出控制模块通过读操作将需要显示的图像数据传输至上位机,上位机根据输出数据显示相应的P 分量图像或S 分量图像。
图4 偏振成像系统框图
系统工作状态流程图如图5 所示。系统工作流程:首先上电,运行主程序,判断系统是否处于复位状态。若处于复位状态,给予触发信号,开始图像数据采集。采集到的图像数据写入FIFO 存储器缓存,数据输出控制模块则判断输入的控制信号,根据控制信号从FIFO 存储器中读出需要的图像数据。若为低电平信号,则读取CMOS1 采集的图像数据;若为高电平信号,则读取CMOS2 采集的图像数据。其次,若为CMOS1 采集的图像数据,即为S分量图像,需要进行水平镜像翻转操作。因为两个CMOS 图像传感器的引脚分布完全相同,垂直分布在偏振分光棱镜的两个面,所成像关于竖直方向对称。至此,一帧图像的传输完成,上位机显示模块根据传输过来的图像数据显示并保存图像,断电退出程序。
图5 系统工作状态转移图
图像数据采集控制包括图像传感器的初始化配置、数据采集处理的配置、数据传输的配置等。FPGA 主芯片通过IIC 协议中的SCLK 和SDATA总线对图像传感器内部寄存器进行初始化配置,以调节分辨率、帧率、自动白平衡、自动曝光、曝光时间等,如本文中调节分辨率为640×480、帧率为30 fps 等参数。图6 为图像传感器与FPGA 的硬件接线图。
图6 CMOS 与FPGA 硬件连接图
数据采集处理配置的主芯片为Cyclone IV 系列的FPGA,内部子模块包括图像数据输出控制模块,通过外加高低电平信号控制输出目标图像;FIFO 读写缓存控制模块,通过读写操作存储并显示目标图像数据。配置采用JTAG 模式,将Quartus环境下编译好的.sof 文件下载到主芯片的内部存储器中运行,此方法的缺点是断电后需要重新下载,主要用于前期调试。程序调试成功后,通过JTAG 模式将编译好的.jic 文件下载到Flash 中,断电后无须重新下载。
数据传输的配置通过USB 驱动控制实现,采用Cypress USB 转换芯片,型号为CY7C68013A。此芯片的GPIF 编程接口可实现完全并行配置,不需要外加逻辑即可通过USB 数据线连接上位机显示模块与FPGA,实现目标图像数据在FPGA 主芯片与上位机之间的实时传输,最高可支持480 Mbps的传输速度。USB 驱动控制模块从数据输出模块接收图像数据,并将其输出给上位机,同时接收上位机传达的指令,工作模式采用协处理器模式,协处理器件Cypress USB 转换芯片主要负责高速数据的传输。图7 为Cypress USB 转换芯片作为协处理器与FPGA 的接线图。
图7 Cypress USB 协处理器与FPGA 接线图
上位机显示模块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实现上位机与用户间的信息交互[13],采用Cypress 官方提供的Windows 平台下的USB 接口驱动程序,通过配置VS 开发环境,将驱动程序进行软件封装用以实现与FPGA 的通信,软件设计语言采用C++语言。本文中图像数据采集开始后,将采集到的图像数据生成图像,并在上位机显示模块中显示。上位机显示模块可读取数据后转换显示格式,图像显示格式可转换为RAW 或RGB 格式。由2.2 节可知,经偏振分光棱镜后,采集的图像关于竖直方向对称,上位机显示模块中可实现图像的水平翻转,保证经偏振解析后图像信息的准确性。图8 为上位机显示界面与FPGA 通讯后采集的图像。
图8 上位机显示界面
系统安装完成后,直接解析两相机获得的图像,解析结果与设计理论值之间会存在一定偏差,因此需对偏振分光棱镜的偏振方向进行标定。
装配过程中两CMOS 图像传感器与偏振分光棱镜的相对位置存在误差,采集同场景图像时,采集的两分量偏振图像之间存在像素的偏移。系统各元件皆为固定装配,像素偏移主要体现在水平和竖直方向上,且偏移量固定,不随场景改变而改变,需对系统进行像素偏移的标定。
受制造工艺限制,偏振分光棱镜实际分光量与理论值可能不符,另外,两CMOS 传感器对同一光强的光强响应不同,因此需对两CMOS 传感器灰度响应一致性进行标定。
根据马吕斯定律知,强度为I1的偏振光经检偏器后,光强I2满足下式:
式中θ为起偏器与检偏器偏振方向的夹角,若θ=0°,I2最大;若θ=90°,I2最小。根据此特点,设计偏振分光棱镜实际偏振方向的标定实验,标定装置简图如图9 所示。由THQPZ-1 型光偏振实验仪激光器提供光源,将已知偏振方向的偏振片安装在Zolix 公司生产的RAK 100 型高精密电动旋转滑台上作为起偏器,偏振分光棱镜作为检偏器。在0°~360°范围内每5°旋转一次,光源不变的情况下分别采集相应的P 分量和S 分量图像,多次实验计算图像中间同一区域灰度均值,用最小二乘法拟合,结果如图10 所示。根据图中响应峰值,确定实际的偏振方向为:2°、86°。
图9 偏振方向标定装置简图
图10 偏振分光棱镜偏振方向曲线拟合结果
分析像素偏移量的误差,发现两分量图像间的像素偏移主要体现在水平和竖直方向上,且偏移量固定。故像素偏移模型可用下式表示:
式中(xp,yp)表示P 分量图像的像素点坐标,为基准图像;(xs,ys)表示S 分量图像的像素点坐标,为待配准图像;(Δx,Δy)表示S 分量与P 分量在水平和竖直方向上的像素偏移量。为确定像素偏移量,采集不同场景的图像,利用Harris 角点检测算法[14]提取两分量图像中的共同特征点,求解图像特征点相对位置的像素偏移量,在同一条件下多次重复实验求解均值,得到Δx=1.2,Δy=12.3。图像原始像素大小为640×480,经配准后有效像素区域减少,为确保偏振信息计算有效性,结合像素偏移量,求得像素有效区域值如表1 所示:
表1 两分量图像有效像素范围
本文中CMOS 传感器的镜头固定,曝光时间等参数已通过IIC 协议初始化设置,无须逐一标定,只需求出两CMOS 传感器间的响应系数。以P 分量图像为基准,根据下式求出S 分量相对P 分量的灰度响应系数k21。
实验过程采用迈点的双通道光源控制器提供光源,选取图像中心区域计算灰度均值,多次进行实验求均值,求出灰度响应系数k21=1.0 626。
为验证本文成像系统的实时性和稳定性,利用标定后的系统分别在室内、室外和实验黑屋场景下进行图像采集。以下图11 为室内场景采集的图像,图12 为室外场景采集的图像,图13 为实验黑屋场景采集的图像。
图11 双目采集成像系统采集室内场景图像
图12 双目采集成像系统采集室外场景图像
图13 双目采集成像系统采集黑屋场景图像
图11(a)、图12(a)、图13(a)为CMOS1 图像传感器采集的S 分量图像;图11(b)、图12(b)、图13(b)为CMOS2 图像传感器采集的P 分量图像,图11(c)、图12(c)、图13(c)为S 分量图像和P 分量解析所得的偏振度Pol 图像。
实验过程表明,本文设计的偏振成像系统可以稳定、实时地采集多场景下的S 分量和P 分量的偏振光强图像。基于S 分量和P 分量的偏振光强图解析生成偏振度图像,可以清晰看出目标物的边缘轮廓信息,在保留原有信息的基础上增添细节信息,同时加强了目标物与图像背景的对比度。均方误差(MSE)、平均绝对误差(MAE)值越小,表示与原始图像的偏差越小;峰值信噪比(PSNR)值越大。表示图像的失真越小;结构相似性(SSIM)值越大,表示与原始图像的相似度越高,则图像质量越好。表2 以MSE、PSNR、MAE、SSIM 为评价指标,分析各场景的P 分量图、S 分量图和偏振度Pol 图。从表中可知,解析所得的偏振度图与P 分量图和S 分量图相比MSE、MAE 值明显更小,SSIM、PSNR值明显更大。
表2 各场景图像评价指标值
本系统以FPGA 为主控制器、偏振分光棱镜为主光学器件,借助OV7725 型图像传感器采集图像数据、USB 在FPGA 与上位机显示模块之间传输图像数据、上位机显示模块负责实时显示图像,并将控制指令传给FPGA,实现图像显示格式的转变、图像水平翻转等。基于FPGA 的简易偏振成像系统,结合了CMOS 图像传感器的高帧频、FPGA 的并行处理和USB 数据传输的优势,整个系统造价低廉,拍摄条件宽松,经检验,在多场景下均成像稳定。实验过程中获取的图像可以验证本文成像系统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