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大学生交往交流交融长效机制路径探析

2022-02-02 22:36吴保华
新疆社科论坛 2022年3期
关键词:交融民族团结共同体

吴保华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做好我国民族工作的主线,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实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方式。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①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②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要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③。

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推进我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大意义、基本原则和具体路径,立意高远,思想深邃,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是我们完整准确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在新时代促进新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体制机制建设的重要理论指针。

一、新疆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大学生交往交流交融的意义

新疆处于反对国家分裂、维护国家统一的前沿阵地,在国家安全全局中处于主战场的重要战略地位。新疆高校历来是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的前沿阵地,大学生是新疆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重要后备力量。因此,新疆高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促进各民族大学生交往交流交融具有重要意义。

(一)对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我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了“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的重要论断。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是最基本的前提。面对当前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党和国家不断强调要特别珍惜来之不易的各民族大团结的良好局面。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就是各民族团结奋斗、共同开拓祖国疆土和捍卫国家统一的历史。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和国家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我国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变,与全国其他地区一起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各族群众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繁荣发展,各族人民共同走向了文明富裕的新生活。历史和实践再次证明,没有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就不会有国家的强盛。新疆高校是教育培养未来新疆发展所需人才的重要基地,新疆高校大学生是新疆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推动者和参与者。不断铸牢新疆高校各民族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化交往交流交融,对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促进社会繁荣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对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二)对增强新疆高校大学生“四个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新疆高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一步促进各民族大学生交往交流交融,就是要使全体大学生明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唯一道路;要使各民族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充满自信,特别是要把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背景、内涵、历史地位阐释清楚,使各民族大学生全面掌握和明确这一思想,自觉地增强理论自信、牢记初心使命。制度自信是一个国家最根本的自信,广大教师可通过讲解我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凸显出来的“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通过讲解党和国家实施对口援疆战略以及新疆和全国一起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等现实案例,使广大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文化自信是更具深远意义的自信,要使各族大学生深刻认识到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区,是多文化多宗教并存地区;新疆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新疆高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促进各民族大学生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就是坚定各民族大学生“四个自信”的过程。

(三)对增进中华民族认同具有重要意义

在新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使各民族大学生正确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脉络,明确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明确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教育引导各民族大学生深入学习新疆的历史。对国家的认同是每个中国公民对祖国最基本的情感认同,其最高的体现就是爱国主义。新疆高校在教育大学生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一切资源,厚植各族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面对当前新疆反分裂反渗透斗争的复杂性、尖锐性以及“三股势力”对新疆高校进行渗透的严峻性,我们一定要保持高度的警惕,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牢牢把握意识形态斗争的主动权,在对大学生进行中华民族历史与文化教育的过程中,不断铸牢各民族大学生维护国家统一、增强“五个认同”的坚定意识。

(四)对抵御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思想渗透,实现新疆工作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抵御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思想渗透是新疆高校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政治任务。一个时期以来,“三股势力”一度在新疆作势蔓延,他们歪曲新疆历史、混淆是非,肆意散播“双泛”思想。他们散布各种错误的、反动的思想言论,否认新疆是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否认新疆各民族文化是在中华文化怀抱中孕育发展的,企图把新疆与祖国的历史文化完全割裂开来,挑拨民族关系,阴谋搞乱新疆。他们还刻意把渗透的对象对准了在校大学生,以各种方式和手段进行拉拢、诱惑,企图培植力量,以此达到他们的罪恶目的。面对复杂严峻的形势,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坚持把维护稳定作为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标本兼治、综合施策,全面实施打击民族分裂主义、暴力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的一系列“组合拳”,在意识形态领域向一切分裂思想和错误言行宣战,积极开展去极端化工作,纠偏正向,正本清源,一举扭转了暴恐案事件多发频发的态势,有力地维护了新疆社会大局稳定和民心安定。

新时代,新疆高校要不断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和输送合格人才,就必须持续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工作。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开展促进各民族大学生交往交流交融的工作,让各民族大学生在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中不断增强“五个认同”,在共同的学习生活中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相互信任,不断夯实各民族大学生共同维护稳定团结、共同反对分裂破坏的社会基础,从而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

二、新疆高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促进各民族大学生交往交流交融工作取得的成效

新疆目前有高等院校56所(含高职院校),各类在校生人数51.88万人。④据不完全统计,少数民族大学生占比达到近半数。为进一步全面深入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在新疆各高校开展的实际情况,2022年2~3月,笔者对新疆区属6所高校的500名各族大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共计500份,其中收回有效问卷达到97%。调查问卷采取无记名答卷的方式,其中汉族学生占45%,维吾尔族学生占31%,其他民族学生占24%。同时,查阅各高校官网平台,力求全面、真实、准确地了解新疆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大学生交往交流交融的现状。通过调查与分析得出,新疆高校近年来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紧扣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主线,深入开展反分裂反渗透斗争教育,坚决肃清“问题教材”流毒,坚决维护民族团结,开展去极端化宣传教育工作,切实增强各民族大学生的“五个认同”,各民族大学生交往交流交融成效明显。

(一)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成效显著

促进各民族大学生交往交流交融是新疆高校促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工作,新疆高校多措并举,取得积极成效。第一,新疆高校坚持把维护校园民族团结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以多种形式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为各民族大学生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奠定了良好基础。第二,新疆高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新疆各高校以多种形式组织学习《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条例》和向民族团结先进人物学习的活动,如时代楷模拉齐尼·巴依卡,国家“七一勋章”获得者买买提江·吾买尔,等等,使各民族大学生从中意识到各族人民亲如一家,不分你我的重要意义。第三,解决大学生实际困难也是新疆高校民族团结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新疆高校教师在学习上、生活上、思想上和心理上给予各民族大学生更多的指导帮助、关心关爱、心理辅导。第四,新疆高校结合实际组织开展民族团结“微创建”活动,让各民族大学生从身边人、周边事的点点滴滴中感受到民族团结大家庭的温暖。第五,新疆高校常态化开展民族团结主题团日活动,教育引导各民族大学生深入了解新疆发展的历史,学习《关于新疆若干历史问题研究座谈纪要》精神,深刻认识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思想的危害,牢固树立“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的思想。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新疆有包括高校集体和个人在内的34个集体和43名个人获国家表彰。新疆高校还通过思政理论课、宣传教育视频、专题讲座等方式使大学生深刻认识到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新疆社会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进一步增强了各民族大学生的“五个认同”。

从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可以看到,新疆高校各民族大学生能深刻认识到民族团结工作的重要性,也愿意自觉加强民族团结,反映出新疆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成效明显。

(二)各民族大学生交往交流交融日益增强

新疆高校积极采取各种方式促进各民族大学生的交往交流交融。从组织开展结对子帮扶到“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搭建促进各民族大学生交往交流交融的载体平台更加有力有效。“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覆盖全体师生,充分发挥班级、宿舍、餐厅、校园文化活动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的重要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去极端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法治教育纳入其中,逐步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协同育人机制。新疆高校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教育实践,有效促进了各民族大学生的交往交流交融,树牢了“三个离不开”思想,形成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良好局面。

从调查问卷的分析可以看出,新疆高校各民族大学生对交往交流交融工作认可度较高,对目前促进各民族师生之间交往交流交融的形式载体给予高度肯定,反映出新疆高校各民族大学生交往交流交融工作成效显著。

(三)反分裂反渗透斗争教育成效突出

反分裂反渗透斗争教育是新疆高校持续开展的重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之一。新疆高校坚决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决策部署,聚焦新疆工作总目标,全方位、多角度、全覆盖持续开展反分裂反渗透教育工作。一是持续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坚持做到对教师、教材、课堂、网络、校园思想文化阵地“五个管好”,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原则,不断净化校园育人环境。二是持续深入开展《网络安全法》《宗教事务管理条例》《去极端化条例》《新疆的反恐、去极端化斗争与人权保障》《新疆的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工作》等内容的专题学习,组织观看纪录片《暗流涌动——中国新疆反恐挑战》等。通过系列学习教育,将反分裂斗争教育活动融入教学、党团课,融入日常,组织发声亮剑活动,使各民族大学生深刻认识到新疆当前所面临的反分裂反渗透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严峻性,深刻认识民族分裂主义、暴力恐怖主义的本质危害。在教育过程中,使各民族大学生认真学习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进一步深刻认识到新疆严厉打击暴恐、深化去极端化工作的必要性,更加坚定了各民族大学生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和宗教极端思想,坚定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从本次调查问卷结果看,新疆高校大学生对于“三股势力”的反动本质认识比较透彻,态度比较鲜明。

三、新疆高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促进各民族大学生交往交流交融长效机制构建的路径探析

(一)构建顶层推动的长效机制

新疆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促进各民族大学生交往交流交融长效机制的构建,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新疆高校要坚持党对学校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统筹谋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大学生交往交流交融的全局工作。一是要把这项工作切实纳入学校年度工作的总体规划,全面部署,统筹实施,高位推动。二是要提高推动这项工作的力度和深度,逐步建立形成学校党委——院系党组织——各级党支部——学生班级四级联动、齐抓共管、协同育人的工作机制,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促进各民族大学生交往交流交融工作融入日常。三是要从思想认识上更加重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促进各民族大学生交往交流交融工作的重要性。定期组织开展理论研究和研讨交流,制定并完善与该工作相关的政策、制度,从教学、科研、宣传、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等各项工作的运行、策划、实施中呈现主题、突出亮点、打造高地,使广大师生的思想认识有高度、全方位宣传教育有深度、党组织开展主题活动有广度、学校各项措施保障有制度。

(二)健全宣传教育的长效机制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疆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成员,正是因为各民族之间不断地相互学习借鉴和长期以来的交往交流交融才促进了新疆社会的繁荣、稳定与发展。新时代,新疆高校要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大学生交往交流交融工作,就必须要采用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宣传教育引导各民族大学生充分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文化。在这个过程中,应加强以下三方面的宣传教育力度。一是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要制定长期规划,以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方式,有计划地组织举办中华传统戏曲欣赏、经典古诗词诵读、名家书法品鉴、中华历史人物典故阐释、各民族传统文化互学等活动,教育引导各民族大学生正确认识新疆各民族、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关系,充分认识到自身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责任与使命。二是要对各民族大学生加强中华民族发展史的宣传教育。进一步加强对各民族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发展史教育,在各民族大学生心中深植休戚与共、荣辱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让各民族大学生进一步增强“五个认同”,深耕培育各民族大学生交往交流交融的思想意识。三是深化“五个认同”的宣传教育。一直以来,西方敌对势力和国内外“三股势力”对新疆高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意识渗透的图谋从未停止,要抵御西方意识形态向新疆高校的渗透,新疆高校就必须培养大学生明确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要通过网络教育、实践教育、专业教育等多种方式,建立健全开展“五个认同”教育的实施细则,不断增强各民族大学生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积极培育各民族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大学生交往交流交融。

(三)完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长效机制

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是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大学生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指出,“要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全面深入持久地开展起来,推动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连队、进宗教活动场所等”。⑤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全面深入持久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指明了方向。新疆高校强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一是要尽快制定整体规划方案,从创建方向、创建内容、创建形式、创建标准等多方面进行梳理完善,突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指导思想,建立健全一整套推动高校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教育工作的指标体系。二是要不断丰富载体。目前,新疆高校大学生思政课开设了《简明新疆地方史教程》,但针对新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际情况的其他课堂教学内容的实践性、主题性教育还不够丰富。因此,要创新载体平台,努力构建课堂教学、主题教育、社会实践三者相结合的方式,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第一,课堂教学应讲清楚民族团结的基本理论,讲清楚在新疆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讲清楚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就是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发展繁荣的历史。第二,社会实践就是要充分利用各地的民族团结教育基地,通过实地参观调研和线上观览等方式,使各民族大学生从多个不同角度全面掌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内容,深入了解新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悠久历史及其现实意义,充分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做到反对民族分裂、维护民族团结。第三,主题教育就是要举办一系列针对性强、内容感染力强的专题活动,通过新媒体技术,积极搭建“互联网+”平台,通过主题班会、主题团日、专题讲座、展览会演等形式,把各地在创建工作中涌现出的各族人民共学、共居、共事、共乐过程中的典型事迹、模范人物,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出新意,春风化雨。同时,大力组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班集体创建活动。通过打造课堂教学、社会实践、主题教育相融合的平台,使新疆高校各民族大学生自觉贯彻党的民族理论政策,主动学习党的民族团结理论,深切感受民族团结进步的重大意义和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促进各民族大学生进一步交往交流交融。

(四)形成各方协同、共同培育的长效机制

新疆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大学生交往交流交融工作长效机制的建立,绝不是学校的某一个部门所能够单独完成并推动的,必须贯穿到全成员、全过程、全方位,要靠学校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才可以实现。要逐步建立健全高校党政干部、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公寓后勤服务管理人员等组成的大思政力量体系,形成强大合力,发挥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政治核心作用。统一思想认识,结合各自的主业特点,找准切入点,积极主动担当,共同搭台,多形式、多载体、多途径地投入到这项工作中,不断培养铸牢新疆高校各民族大学生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的意识,深入持久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促进各民族大学生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在交往交流交融中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建各民族师生共有精神家园,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注 释:

①《习近平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团结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新疆》[N],《人民日报》 ,2014年5月30日。

②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

③习近平:《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 努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EB/OL],http://news.ts.cn/system/2020/09/26/036445781.shtml.

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xinjiang.gov.cn/xinjiang/tjgb/202106/5037ac528c58479dbaabddce9050a284.shtml.

⑤《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年9月28日。

猜你喜欢
交融民族团结共同体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民族团结之歌
真美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中华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根雕与古钱币的完美交融
中外艺术精品展览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交融的独特优雅
让民族团结之花愈开愈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