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惠贤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430)
2019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对高职院校实施百万扩招,“让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在2020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明确提出,今明两年高职院校扩招200万人,“要使更多劳动者长技能、好就业”。一方面高职百万扩招,是政府稳就业的重要举措,是中央对民生的高度关切。“稳就业”的核心关键在于培育拥有“一技之长”的“人”,这就有赖于高职院校等职业教育充分激活,有效输出更多技术技能人才。另一方面,企业十分看重高职学生的敬业度、忠诚度和职业责任[1],高职学生具备敬业精神所表现的行为品质已成为“稳就业”的基本保障。敬业精神是高职学生等技术技能人才的立足之本、立身之基和立业之根。我国正处于“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强国”的经济社会转型期,敬业精神应该作为新时代新要求下技术技能人才必备的职业核心特质和精神素养。
1.敬业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
在十八大报告中,党从我国公民的个人层面出发,提出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核心价值目标与要求,其中“敬业”是对我国公民职业领域的核心道德要求。这不仅体现了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公民职业素养的提升问题,同时体现了敬业精神在公民个人以及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党在十九大报告中再次提出,要“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大力弘扬敬业精神,有利于引导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敬业精神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作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全球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中将近50%在我国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是,“制造大国”并不等于“制作强国”,实现制造业转型、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建设“制造强国”,发展先进技术产业,关键在于拥有高技术技能的人才。全国人大代表丁宏锁认为技术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推动力量,但至少需要12年才有能将初级工培养成高级技师,培养周期长,“没有强大的信念和毅力很难坚持下来”。敬业精神是支持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重要动力,对于培养技能型人才、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1.敬业精神是高职人才培养目的的重要保证
高职扩招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是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重要举措,将对中国职业教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高职扩招意在让更多大学生接受职业教育,成为技术人才,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提供足够的人力资源支撑。而企业十分看重高职学生的敬业度、忠诚度和职业责任[1],高职学生在敬业精神表现出的行为品质已日益成为成功就业的基本保障之一,也就成了高职院校落实扩招任务和实现“德艺双馨”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
2.敬业精神是“双高计划”建设中的重要元素
2019年4月1日,教育部、财政部发布《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着力培育发展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和品牌专业。双高计划提到,要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大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格局。2020年6月5日,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将其纳入“双高计划”评价考核。敬业精神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范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是在“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实践。
1.敬业精神是技术技能人才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的基本前提
敬业不仅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取向,也是高职学生个人在实践中实现自我完善和全面发展的前提[2]。正如张景泊[3]总结的,敬业精神的培育能够促进高职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并通过自身的发展推动社会的发展;同时,敬业精神的培育是高职学生全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敬业精神培育是大学生未来的职业活动的积极准备。
2.敬业精神是技术技能人才实现职业和人生价值的基础保障
广大技能人才是敬业精神的主要传承者、实践者、创新者。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技能人才的培育,高职院校持续扩招,新时代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机遇,也是高职学生学习专业技能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大好时机。敬业精神的培育可以促进高职学生在其意识、情感、思维和行为上树立“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人生追求,实现个体技术技能和职业生涯的价值,推动我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
敬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根植于中华优良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4],具有深刻的内涵。“敬业”一词最早出现在《礼记·学记》:“三年视敬业乐群”,本意是专心于学业,后逐步演变为宋代朱熹所说的“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即,“敬业的人专心致志、尽心尽职完成本职工作”。《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将“敬业”解释为“专心致力于学业或工作”,既包含对所从事事业的责任与热爱,也包含锲而不舍的努力与勤奋。新时代下,“敬”可解析为“敬重、认同、热爱”三重维度,“敬重”指的是敬信尊重,“认同”指的是认可赞同,“热爱”指的是“热烈喜爱”。“业”可解析为“企业、职业、事业”三个层面,“企业”指的是技术技能所使用的单位,在这个层面,“敬业”聚焦于具体岗位讨论,应以“技”为要;“职业”是指技术技能所服务的社会角色,此时,“敬业”基于职业角色讨论,应以“德”为先;“事业”是指技术技能所贡献的生涯,在事业生涯中看“敬业”,应以“民”为本。综上所述,以“岗位、角色、生涯”为轴线,“敬业”就有“敬重、认同、热爱”自己选择的“企业、职业、事业”九层境界,是“技、德、民”内化于心、“养技、修德、为民”外化于行的锤炼进阶过程。对“敬业精神”的内涵进行解构,可以为下一步探析高职院校敬业精神培育的逻辑框架和实践路径作铺垫,也可以进一步认清新时代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要求。
图1 “敬业”精神的内涵解构
“绳短不能汲深井,浅水难以负大舟”,敬“技”,专心于修炼一技之长。新时代技术技能人才所需的敬业精神中最基本的是“敬”自己所从事的“业”中蕴含的技术和技能。唯有敬而“养技”,才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坚守自己的立足之本。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大力弘扬敬业精神,厚植敬“技”文化,培养拥有一技之长的“金刚钻”技能型人才。新时代背景下,很多情况下都能用得上、但又不能精通、无法完全胜任、博而不精的“万金油”型人才已经很难在社会放光异彩。相反,拥有某一领域专长、揽得了“瓷器活”的“金刚钻”型人才,才是受新时代青睐的新型人才。高职院校要引导技术技能人才树立敬“技”意识,身炼一门绝技,钻一行精一行,做一行像一行。敬“技”品质是沉下心专研技艺、沉下身炼就技术的重要保障,是高职学生成为实用“金刚钻”的精神引领。因敬而养“技”,是在企业岗位上不求名、不逐利,克服寂寞、击退诱惑、战胜自我,精益求精地做事,追求完美地行动。
以“技”为要,“敬业”在企业层面分为敬重、认同和热爱三重维度。第一重是敬重企业岗位的技术要求和考核标准,具体行为表现是技术达标、考核通过;第二重是认同自己“技术技能”服务的企业的文化和价值,具体行为表现是积极融入企业文化、认可企业价值;第三重是热爱自己所在的岗位和所拥有的“技术技能”,具体行为表现是精益求精、专注创新。
图2 “敬业”精神在企业层面的三重解构
“德不孤,必有邻”,敬“德”,潜心于修养优良品德。新时代技术技能人才所需的敬业精神中最核心的是“敬”自己所处时代的社会、职业和个人道德要求。唯有敬而“修德”,才能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稳固自己的立身之基。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强调:“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敬“德”修“德”,含括“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大德是信念坚定、志存高远、报效祖国;公德是勤俭耐劳、诚实友善、感恩社会;私德是谦让宽容,品行端正、自省自律。高职院校在学校培养阶段应加强学生大德、公德、私德“三德”修养,要从做好小事开始,从管好小节起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敬“德”,是技术技能人才事业大厦的根基,只有修好根基,才有万丈高楼平地起的可能。敬“德”品质是高职院校培养德艺兼备的新时代技术技能人才的基础要求,是技术技能人才成为大国工匠的精神土壤。
以“德”为先,“敬业”在职业层面分为敬重、认同和热爱三重维度。第一重是敬重自己的职业角色,具体行为表现是忠于职守、担责作为;第二重是认同职业角色的职业规范和道德,具体行为表现是作业规范、遵守职业道德;第三重是热爱自己的职业角色,具体行为表现是爱岗奉献、诚实守信。
图3 “敬业”精神在职业层面的三重解构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敬“民”,用心于涵养为民情怀。新时代技术技能人才所需的敬业精神中最根本的是“敬”自己国家的人民。唯有敬而“为民”,才能在中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中深扎自己的立业之根。
随着高职百万扩招,在技术技能人才“产出”增多的新时代,要把自己立业的“根”深扎入“为人民”的“土壤”,才能“枝繁叶茂”“风雨不倒”。新时代技术技能人才的理想只有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才有价值,新时代技术技能人才的追求只有同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才有意义。敬“民”是一种“天生我才必为民所用”的情怀。有了这种情怀,手中的技术就会人民所服务,身上的技能就会为为人民谋幸福,奋斗的目标就会以人民为中心。敬“民”品质,应成为新时代技术技能人才与时代同心同向的精神品格和价值追求,高职院校应培养学生以人民为中心,树立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技术支持和技能支撑的远大目标,为打造优质产品、擦亮中国品牌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民”为本,“敬业”在事业层面分为敬重、认同和热爱三重维度。第一重是敬重自己的事业生涯,具体行为表现是爱国爱民、锻造工匠;第二重是认同自己事业生涯的意义,具体行为表现是服务群众、贡献社会;第三重是热爱自己的事业生涯,具体行为表现是以民为本、全心全意。
图4 “敬业”精神在事业层面的三重解构
作为一种从古传承至今的价值观,“敬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价值观念。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一代代中国人在自己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在高职院校扩招和双高计划背景下,技术技能人才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建设者和接班人,也是社会各类产业发展的技能型人力资源,更是国家打造创新型强国的人才储备军。敬业精神是“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唯有敬业,方能求精。敬业精神对社会发展、职业教育和个体价值实现皆尤为重要,应成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
敬业精神的培育不仅是个人在职业生涯中实现自我完善和全面发展的前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取向,更是新时代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定要求[3]。高职院校要把培育高职学生的敬业精神规划到职业教育的整体中[4],规划到技能人才的成长发展中,规划到课程思政的建设中,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培养具备敬业精神的新时代技能产业生力军,坚持建设创新型技术强国、技能型工匠大国。
新时代背景下,技术技能人才的敬业精神可解构为“敬重、认同、热爱”自己选择的“企业、职业、事业”九层境界”,每层境界可解析为可量化、可观测、可评估的行为表现指标,可以为下一步探析高职院校敬业精神培育的逻辑框架和实践路径作铺垫,也可以进一步认清新时代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