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作文习作点评及升格示例

2022-02-01 09:01张一旭,李凌起
考试与招生 2022年12期
关键词:妙手升格论据

点评

本文的根本问题是思维不够深入,对于核心概念间的关系没有深刻的认识。从题目看,文章只是将“基础”和“创造”看作简单的叠加关系,无法体现二者的内在关联——“夯实基础”是“创造”的前提,“创造”是“夯实基础”的结果。从论证过程来看,文章也没有围绕“基础”与“创造”的关系展开,而是将重点放在了“夯实基础”的重要性上,最后虽提到了二者的关系,但仅三言两语草草带过。

文章对于细节的处理也存在较多问题。比如,第三段说“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越来越多的学生忽视基础的重要性”,这句话如果放在倒数第二段对急功近利者的批评处更合适;再比如在倒数第二段批评急功近利者时,没有提及“俗手”,没能将两个核心概念联系起来。

另外,文章论据单一,事例多为体育领域,影响了说服力;在遣词造句上,存在词语生造、误用的现象,以及句间逻辑关系不清等语病。

(文:张一旭 李凌起)

(本文责编:白志刚)

升格示例:

唯有夯实“本手”,方能创造“妙手”

作为中华民族流传千年的文化精华,围棋里蕴含着无穷的智慧,也给予世人不尽的启迪。弈者需从代表着基础的“本手”开始钻研,功夫扎实后才可能下出代表着创造的“妙手”。此理可推之于万事——基础不牢,创造便无从谈起。

本手为基,夯实基础,才可能创造妙手。我们惊艳于中国女足逆风翻盘勇夺亚洲杯冠军,却不见“铿锵玫瑰”曾经怎样日复一日地训练基本功;我们震惊于小小年纪的全红婵在东京奥运会上展现的“水花消失术”,却不知这意味着多么艰苦的基础训练。有哪个“天才”可以只靠天赋?又有谁能凭借运气一战成名?运动场上那些看似轻松的“妙手”,都是锲而不舍地训练“本手”功夫的结果。揆诸其他领域,京剧大师梅兰芳之所以能创新出“梅派”,是因为他对戏曲艺术有着全面而精深的研究和理解;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之所以能够在杂交水稻研究中不断取得突破,是因为他数十年如一日在田间地头的坚持……基础是创造的前提,创造是打好基础的结果,正如水到方能成渠,瓜熟才会落蒂。

妙手虽佳,忽视基础,只能是镜花水月。在成功学大行其道的今天,各种“成功秘笈”让人眼花缭乱。且看充斥网络的各类“速成班”广告,这里“七天写就优秀英语作文”,那里“十五天成为书法家”,不少人被这些诱人的“捷径”迷惑,却不去想,没有充足的词汇又如何成文?没有扎实的运笔能力又怎样写出好字?我们并不否认方法的重要性,我们也要看到妙手在关键处所发挥的作用,但若没有扎实的本手做基础,一味地去追求“妙手”,想着一夜成名、一步登天,那就变成了“投机”,结果只能成为令人唏嘘的“俗手”。永远谨记:创造必然要以汗水来奠基。

因此,要想创造出妙手,必须先钻研本手打基础。这要求我们要有耐心、有恒心、能静心。打基础的过程往往是乏味的,非有耐心不能投入;打基础的过程往往是漫长的,非有恒心不能坚持;打基础的过程往往会遭遇干扰,非能静心难以专注。“欲速则不达”,量变引起质变,“非宁静无以致远”。只有不厌其烦、持之以恒、心无杂念地打好基础,才能具备创造的能力,下出精彩的“妙手”。

青春正是好韶光,让我们行动起来,精研本手打基础,创造妙手谱华章,书写属于我们的精彩人生!

(文:张一旭 李凌起)

升格心得:

本文针对原文的薄弱之处,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升格:

一、调整文章内容和结构。针对原文的最大缺陷——对“基础”和“创造”的关系论证不够充分的弊病,我们在主体部分从正反两个方面阐释了两个核心概念之间的关系,先从正面论证“本手为基,夯实基础,才可能创造妙手”,再从反面论证“妙手虽佳,忽视基础,只能是镜花水月”,最后再补充论述打好基础、培养创造能力的具体要求。这样以来,文章的内容就更切合题目要求,结构也更加清晰完整。

二、凝练文章语言。第一,修改文章题目和中心句,使其能够更加精准地体现核心概念间的关系;第二,斟酌词句,力求选词得当、语法无误、逻辑清晰、表达流畅、兼具文采。

三、补充论据,增加论证方法。针对原文中事实论据较为单一的问题,补充了戏剧、文学等领域的事实论据,同时还补充了一些道理论据。此外,还增加了几处比喻论证,使文章的论证方法更为多样,从而增强说服力。

猜你喜欢
妙手升格论据
《开在心中的花朵》作文升格
有针对性地运用例证——《拥抱“不速之客”》升格
恰当使用论据
恰当使用论据
看清要求,有的放矢——一篇2019年高考考场作文升格的启示
直抒胸臆,妙手慧心
直抒胸臆,妙手慧心
直抒胸臆,妙手慧心
用好论据“四字诀”:准、新、精、美
论据选择“四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