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建河
随着新课程、新高考的进一步深化,落实知识功能价值、发展学科核心素养已成为高考命题的特点。高三化学复习要紧抓课标,回归教材,防止片面追求“新、奇、怪”的现象,从教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再学习入手,有效夯实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同时,要打破章节,围绕学科主干内容,采取相应措施,克服单向思维定势,发展发散思维,促进化学学科的深度复习,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高三化学复习不是简单的重复,特别是对于核心知识的深度复习,更应该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把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并学会从相异事物中寻找内在联系,从相似事物中找出本质差别。要把教材的重点内容作为复习的信息来源,沿着各个不同的方向去探索,尽可能多地进行信息网状输出,从而系统学习知识,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例如,在复习“阿伏加德罗定律”这一概念时,可从“物质的量”这一核心知识出发,再结合条件的改变,总结、引导得出“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如下推论。
(1)相同温度和压强下,不同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M)与密度(ρ)成正比。即M1/M2=ρ1/ρ2。
(2)相同温度和压强下,相同质量的气体中,密度(ρ)与物质的量(n)成反比。即ρ2/ρ1=n1/n2。
(3)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气体的体积(V)与其物质的量(n)成正比。即V1/V2=n1/n2。
(4)在相同的温度下,体积一定时,气体的压强(P)与其物质的量(n)成正比。即P1/P2=n1/n2。
例1.合成氨原料可以由天然气制取。其主要反应为:CH4(g)+H2O(g)→CO(g)+3H2(g)。
(1)1 m3(标准状况)CH4按上式完全反应,产生H2__________mol。
(2)CH4和O2的反应为:2CH4(g)+O2(g)→2CO(g)+4H2(g)。
设CH4同时和H2O(g)及O2(g)反应,1m3(标准状况)CH4按上述两式完全反应,产生气体的体积V(标准状况)为__________。
(3)CH4和H2O 及富氧空气(O2含量较高,不同富氧空气氧气含量不同)混合反应,产物气体组成如下表:
计算该富氧空气中O2和N2的体积比为:V(O2)/V(N2)=__________。
(4)若CH4和H2O(g)及富氧空气混合反应的产物中,V(H2)/V(N2)=3:1(合成氨反应的最佳比),则反应中的H2O(g)和富氧空气的体积比为何值?
分析与解答:本题以“物质的量”为核心,涉及多种相关量的计算,有一定难度。解答好这类问题的关键就是要熟悉甲烷、阿伏加德罗定律等相关知识,从化学过程的分析出发,并以“物质的量”为核心计量来切入解题。这样,才能追寻到不同条件下解决各种问题的最佳途径。
(1)根据反应:CH4(g)+H2O(g)→CO(g)+3H2(g),可推知(在相同条件下,气体物质的量比与体积比成正比),1m3(标准状况)CH4可产生H2的体积为:V(H2)=1000L/22.4L·mol-1×3=133.93mol。
(2)若设反应完全按CH4(g)+H2O(g)→CO(g)+3H2(g)进行,则1m3(标准状况)CH4可产生气体的体积V为4m3;若反应完全按2CH4(g)+O2(g)→2CO(g)+4H2(g)进行,则1m3(标准状况)CH4可产生气体的体积V为3m3。又知,反应按上述两反应同时进行,故1m3(标准状况)CH4可产生气体的体积为3m3<V<4m3。
(3)若设H2O的物质量的量为xmol,O2的物质的量为ymol。则有
所以V(O2)/V(N2)=(7.5+2.5)/15=2/3。
(4)若设富氧空气中O2的体积分数为a,反应用去的H2O(g)与富氧空气的体积分别为b、c。则有(3b+4ac)/[(1-a)c]=3/1 b/c=(1-7a/3)。
着眼教材,打破章节的深度复习方法,既开拓了学习思路、发散了思维,又能提高创造能力和应变能力。
化学深度复习,就是要重视化学方法,采用类比方法揭示概念、规律的本质特征和它的内涵与外延,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实现知识的正向迁移与强化。一轮复习中,学生的分析能力正处在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变的过渡阶段,往往偏重感性认识,忽视理论认识过程,很难抓住事物的本质,往往将一定范围内形成的“经验”僵化地固定或不加证明地扩充,造成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复习中可通过“宏观辩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等化学学科思想方法,全力揭示化学问题的本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精辟地分析概念、规律、化学方程式等。
例如,在复习Na2O2的相关性质时,特别是涉及反应方程式的相关计算时,可采用差量、合并反应方程式的方法来揭示其本质,找出快速、简捷解决问题的途径。大家知道,Na2O2与CO2、H2O的反应,可依据反应方程式找出其质量(或体积)差。即有如下关系:
同理,CO、H2在有O2存在并点燃的条件下,可与Na2O2发生如下反应:
利用合并反应方程式的方法,即①式+③式、②式+④式可得出反应:
Na2O2+CO=Na2CO3
Na2O2+H2=2NaOH
从上述合并后的反应方程式可总结出如下规律:
(1)CO、H2可被Na2O2完全吸收,原混合气体中的O2可看作不参加反应,实际上上述反应必须在有O2存在的条件下,不断用电火花引燃才能发生,否则反应不能进行。
(2)符合通式(CO)nH2m的有机物与Na2O2的反应,可看作是Na2O2与CO、H2的混合物反应,同时要有O2存在,且在不断用电火花引燃的情况下可被完全吸收(O2可看作不参加反应)。即将mg(CO)nH2m的化合物在O2中完全燃烧后的混合气体被Na2O2充分吸收后,固体的质量增加mg。
例2.在盛有足量Na2O2的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通入2.24L标准状况下的CO2和CO的混合气体,该混合气体对H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用电火花间断放电引燃,充分反应后剩余气体折合成标准状况其体积为_________L,剩余固体质量增重_________g。
分析与解答:根据题给条件,有如下反应:
合并上述两反应得:
分析②与③两反应可知,混合气体中的CO2与Na2O2反应要放出O2,即1molCO2反应时要放出0.5molO2,固体质量只增加28g,相当于吸收了1molCO。而混合气体中的CO相当于完全“直接”被吸收,既不消耗O2,又不放出O2。明白上述反应规律,则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依据相对分子质量推知:n(CO2)/n(CO)=1/3,则有v(CO2)=1/4×2.24L=0.56L。所以最后剩余气体为O2,其体积为0.56L/2,即0.28L;固体的质量将增加0.1molCO的质量,即2.8g。
着眼基础,类比推理深度复习方法,从具体示例的分析入手来揭示其实质,并进行创新拓展,对培养创造性思维无疑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是提高素养的必要手段,应给予高度重视。
精选具有多样性、综合性和多变性的习题进行训练,可以克服单一章节、单一内容的思维定势。利用深度复习,既能有效夯实基础,提升思维水平,又能促进认知发展,对于培养和发展思维能力是大有裨益的。例如,在复习高中化学酸碱中和反应后pH之间的关系变化时,可利用高考真题的剖析与改编来阐述其核心实质,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3.为更好地表示溶液的酸碱性,科学家提出了酸度(AG)的概念,AG=lgC(H+)/C(OH-),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中性溶液的AG=0
B.酸性溶液的AG<0
C.常温下0.1mol·L-1氢氧化钠溶液的AG=12
D.常温下0.1mol·L-1盐酸溶液的AG=12
分析与解答:本题是一道涉及AG概念具体理解和运用的试题,难度不大。要想解答好这方面的问题,必须熟练掌握pH的相关知识,从概念入手,学会知识迁移。
利用试题所给予的概念,在中性溶液中,C(H+)/C(OH-)=1,AG=0,则推知选项A 正确;在酸性溶液中C(H+)/C(OH-)>1,AG>0,则推知选项B错误;在常温下0.1mol·L-1氢氧化钠溶液中C(H+)/C(OH-)=10-12,AG=-12,则推知选项C错误;常温下0.1mol·L-1盐酸溶液中C(H+)/C(OH-)=1012,AG=12,则推知选项D正确。
答案:A、D
总之,高三化学深度复习的目标就是要经过类型各异的练习、一题多变的综合训练,从不同的思维方位把同一问题解答出来。最大程度的提升思维的独创性,真正提高化学学科复习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