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视角下的小学英语多模态语篇教学探究

2022-02-01 10:34
英语教师 2022年21期
关键词:语篇模态中华

黄 芸

引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能体现中华民族健康、优秀的思想文化、观念形态、民俗风情等,能为今人带来正能量、具有普遍价值、涵盖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的各种文化样式和文化知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文化意识的培育有利于学生增强家国情怀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涵养品格,提升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教育部 2022)。文化知识的学习不限于了解和记忆具体的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发现、判断其背后的态度和价值观。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就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紧迫性、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等提出了具体意见,强调在小学阶段要分学段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和提高其感受力的启蒙教育和认知教育,把文化意识培养落实到每一门学科教学中。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挖掘和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应然之趋。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部分教师过多关注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的培养,忽视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教学中的融合;二是部分教师虽然有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但是对融合的方法和策略不甚了解,导致融合的效果甚微,或偏离英语教学的本质。

下面,结合英语教学中的若干案例,从多模态语篇的标题、文本、文眼和插图入手,分析如何在小学英语多模态语篇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的教学实践

小学英语教材中的语篇基本上以多模态形式呈现,其不同文体形式如文本、动画、插图、歌曲、歌谣、表格等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的载体。

(一)着眼标题,了解文化背景

标题是语篇的眼睛。一般而言,标题直接或间接反映语篇内容、语篇风格或写作初衷。从标题入手,剖析语篇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能使语篇理解和语言学习事半功倍。

【案例1】《跟上兔子》系列小学英语分级绘本六年级第三季The Old Dragon Has Nine Sons

该故事描述的是龙生九子,各不相同的中国古老传说。由于标题中的The Old Dragon蕴含了中国龙的文化元素,教师可从标题入手,剖析文化背景。因此,教师从两个问题(Q1:Where can you see the Chinese dragon?Q2:What’s the Chinese Dragon?)入手(见下页图1)。

图1:中国龙文化解析图

第一个问题让学生明白,在中国,龙文化无处不在,它深深地融入了我国社会的每个角落。第二个问题阐明中国龙是中国文化的精华和中华民族的象征。龙是中国人的吉祥物,具有团结全民族的巨大凝聚力。龙的精神包括团结兼容、造福人类、开拓奋进、与天和谐(庞进 2001)。龙文化更具有凝聚力量、激励民众、教育自我、警示他人、振奋人心的作用。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标题了解其蕴含的文化背景,使他们在上课伊始就沉浸于文化氛围,为新知的学习打下更多文化方面的基础。学生深入了解龙文化的过程也是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

(二)立足文本,挖掘文化元素

教材文本是多模态语篇中最核心的部分,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材料。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品和解析文本,使隐藏的文化元素外显。

【案例2】外研社小学《英语》(新标准)(一年级起点)六年级(上)Module 9 Unit 1 Do you want to visit the UN building?

该课主要通过大明(Daming)与西蒙(Simon)的对话,描述联合国大厦的若干特点和联合国的若干作用。文本中有以下两段对话:

【对话1】

Daming:Is China in the UN?

Simon:Yes.China is one of the 193 member states in the UN.

【对话2】

Daming:The UN building is beautiful.It’s very big and tall.

Simon:Haven’t you got buildings like this in China?

Daming:Yes,we have.We have got lots of very tall and big buildings in China.

对话1,教师以问题“Do you want to know more about it?”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使其了解更多信息,如“原则上只有主权国家才可以成为联合国会员国”“中国不仅是联合国会员国,还是联合国五个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之一,承担着维护世界和平的重任……”学生对这些文化知识的了解,能唤起自己作为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对话2,教师以问题“What are the tall and big buildings in China?”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的中国建筑,如高达623米的上海中心大厦、高达600米的广州塔、高达592.5米的深圳平安国际金融中心等。此外,教师以问题“Do you want to know more about the famous buildings in China?”和自制的中国建筑文化微视频,深入浅出地渗透中国建筑文化,如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的最高境界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体现“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国传统建筑的“中轴对称”布局体现“居中为尊”的儒家“中和”美学思想……虽然中国建筑文化对小学生而言陌生且深奥,但是点滴的文化融入可以起到文化启蒙和唤醒认知的作用。

(三)紧扣文眼,延展文化关联

文眼是文本中最能体现作者写作意图、揭示文章中心和要旨、升华意境、反映主题意义的关键信息。从文眼入手,挖掘文化元素,是融合文化知识的关键。

【案例3】外研社小学《英语》(新标准)(一年级起点)四年级(下)Module 5 Unit 2 He’s drawing books and birds

该课主要以现在进行时的时态描述父亲节期间大明正在为父亲做的事。图2是大明为父亲写的贺卡。

图2:父亲节写给父亲的贺卡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用现在进行时描述父亲节为父亲做的事,并表达对父亲的爱。如何表达对父亲的爱?是机械地表达“Happy Father’s Day.I love you.Thank you.”,还是由心而发,情至浓时而发的感言?答案显然是后者。教师紧扣文眼special和everything,设计开放性问题——Is your father special?Why?让学生回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感受特别的父爱。例如:

S1:My dad is very busy.He goes to work every early and go home late.He’s tired.But he often chats with me for a while before I sleep.

S2:My dad always learns English with me.He says that we are partners of learning.

S3:I have the Music lesson,the Art lesson and the English lesson at the weekend.My dad often drives me there...

学生的回答是父亲留给他们最深的印象。父亲不像母亲,也许不善言辞,也许很严苛,也许很直率和粗鲁……但这些都是父亲的特别之处。无论父亲有哪种特点,父亲对孩子的爱都是唯一的。因此,教师设计了画龙点睛的环节:Maybe your father is frank.Maybe he is able to do anything.Maybe he is thoughtless.Maybe he works hard.Maybe he is emotional and rough.But this is your father.(见图3,每个单词的首字母合在一起就是father)Your father loves you.Your father is special.So we should thank you for Dad’s everything.只有抓住文眼,剖析文本内在的文化元素,才能让学生更多、更好地理解自己的父亲,以及父爱如山。

图 3:Special Father

(四)关注插图,畅谈文化习俗

插图是小学英语多模态语篇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对语篇内容更直观和形象的解释和补充,是拉近学生与文本、与生活距离的“桥梁”,是吸引其关注文本最为直接的工具。《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了“看”的技能,除了使用传统的文本阅读技能之外,还需要观察多模态语篇中的图表、动画、视频、符号等的意义(教育部 2020)。“看”插图,理解和深入挖掘插图的目的和意义,是扩展和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手段。

【案例4】外研社小学《英语》(新标准)(一年级起点)三年级(上)Module 1 Unit 1 Do you use chopsticks in the UK?

文本中主要运用“Do you use...?”描述中西方餐具的不同。在分析该多模态语篇时,教师不仅关注文本的内容,还关注插图(见下页图4)。

图4:Amy和Daming津津有味吃面条

通过观察图4发现,虽然埃米(Amy)不会用筷子吃面条,但依然吃得津津有味;大明也吃得特别香。由此可见,中国的面条非常美味。接着,教师提问:“View the pictures and say what you know from it?”引导学生透过插图关注中国面食文化。以问题“What Chinese noodles do you like?Why?”引发学生对馒头、烧饼、沙茶面、热干面、重庆小面等中国经典面食的讨论;以问题“Chinese noodles are delicious.And do you know the culture or the background of the Chinese noodles?”并结合自制的绘本小故事,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的中国面食文化,如中国人对面有特殊的感情,生日吃“长寿面”,有长寿之意;过年吃“接年面”,有岁月延绵之意;孩子第一天上学吃“记心火烧”,有长学问的心眼之意(曹慧珍、熊云芬 2011)。关注插图,适时、适度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增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拓展知识维度。

二、在小学英语多模态语篇教学中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注意事项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角下的多模态语篇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文化融合契机的适时。合适的融合契机可以使文化的融合起到润物细无声的功效。

第二,文化融合内容的适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不是几堂英语课、几个英语活动、几个语篇就可以讲述清楚的。因此,在多模态语篇教学中,教师要紧扣教学目标和主题语境,设计适度和适量的文化内容,使文化融合起到激发兴趣、唤醒认知、感悟价值的作用,点到为止。

第三,文化融合活动的适宜。文化融合的活动设计要求教师以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为导向,设计难度适宜、容量适宜、语言适宜的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类活动,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理解和感悟文化。

第四,文化融合价值的适中。文化知识的学习是一个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过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融合是一个由了解、感知、理解、品鉴文化到赏析、认同、汲取、内化文化的过程,也是一个由此品悟出正确的价值观念、道德修养、审美情趣的过程,还是语篇主题意义的体现。文化价值的升华要紧扣语篇的主题语境和中心要旨。

结语

《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要以德育为魂、能力为重、基础为先、创新为上,注重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帮助他们学习、理解和鉴赏中外优秀文化,培育中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教育部 2020)。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感的重要基础。因此,在多模态语篇的解读和分析中,教师要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挖掘和分析,并设计相应的文化意识目标,开发文化融合的微资源,寻找巧妙的文化融合切入点,设计相应的课堂活动,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真正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语篇模态中华
基于BERT-VGG16的多模态情感分析模型
多模态超声监测DBD移植肾的临床应用
跨模态通信理论及关键技术初探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日版《午夜凶铃》多模态隐喻的认知研究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